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他從軍十二年,退休後自食其力安了家,還成全了老媽和嶽父的姻緣

2024-01-18文化

口述/柳誌紅 整理/秋韻

本文為原創先發,未經授權,任何形式的抄襲或洗稿,都將被追責!

在我們村,閆士江的家,曾經是村裏最窮的一戶。弟兄兩個姐妹三個,女孩們長的粗手笨腳面目醜陋。兩兄弟老大體弱多病,一點重活兒都做不了。老二智力僅有五成,整天嘴巴不幹不凈胡咧咧,經常因為招惹女孩子被人追打。

這樣的人家,是沒有姑娘肯嫁的。可是他們趕上了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不知何時何地興起的「換親」風刮到了我們那一帶。他們的老爹做主,用自己的三女兒給大兒子換了個媳婦兒。

他家換過來的媳婦兒長的挺漂亮,她自己娘家也是兩個哥哥,她也是家裏的三女兒。也是因為家裏太窮,父母做主用她給哥哥換了親。

這個換來的媳婦兒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劉美蘭。她自己說,這名字是她自己取的,她說她曾經讀過幾年書。父親給取的名字叫劉三丫,她覺得難聽,自己改了。

她毫不隱瞞自己嫁過來之前的一些事情。她說她從小崇尚軍人,村裏一個當兵的人是她暗戀的物件。可惜人家提了軍官,她只能將那份情感暗藏於心。

她還說,她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會被父母如此安排。最初知道這個安排的時候,她曾經自殺過。但看到哥哥那副可憐的樣子,她不忍心了。

她是個喜歡打扮的人。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農村人的衣著基本灰黑藍為主打色。她卻給自己縫制一些大紅大綠非常紮眼的服裝,穿出去非常博眼球。

到了八十年代後期,她開始學著化妝,還學著自己縫制一些非常趕時髦的衣服穿。那時候別說是農村,城裏人都很少有她那樣裝扮的人。

兩個孩子稍大一些,她把孩子留給男人照顧,自己跑出去經常不著家了。劉美蘭丈夫身體雖然不好,但性格不錯。隨和穩重,倆孩子被他照顧的很好。

劉美蘭經常在外面不回家,她自己說是進城在飯店打工,但有人傳她是白天端盤子洗碗,晚上卻是做了暗娼。

還有人說,在縣城一帶,提劉美蘭沒有人知道,提起三丫,名氣可大的很呢。但這名氣卻是伴隨著一些很不光彩的傳說。

這些傳說到了村裏,自然也是被人議論不止。有人說她天生的不安分,老閆家那窮窩子病秧子,是留不住這樣一只狐貍的!

有人說,她嫁給老閆家那個病秧子本來就是委屈了。這樣出去招搖,沒準兒就是對父母,對老閆家的一種抗議和報復!

更多的人說,那個病秧子種幾畝地都侍弄不好。那個老二傻乎乎的啥都不幹,還總想著沾嫂子的便宜。

兩個老的,還有劉三丫給他老閆家生的一兒一女,一大家子人要吃要喝,這花銷哪兒來?

這一家子還真就多虧了劉三丫這個媳婦兒,不管她的錢來得幹凈不幹凈,要沒這麽個人給掙回來,一家子就靜等著喝西北風去吧!

劉美蘭生了倆孩子,大的是女兒。模樣遺傳了姑姑們,長的粗手笨腳。腦子多少有點像那個傻叔叔,七八成的智商。

盡管劉美蘭很希望女兒透過讀書改變下命運,可是那孩子不爭氣,一年級讀了三年都升不了級。只好回家幫著父親種地,剛滿十八歲,劉美蘭給她找了個人家嫁了。

劉美蘭的兒子,模樣隨了他媽,個子瘦高,模樣清秀俊朗。性格隨了他爸,從小就聽話懂事。

他讀書讀到初中畢業,考上了鎮裏高中。他覺得自己沒有希望考上大學,自己家裏情況不好。白白浪費時間和學費不值得,不如回家幫父親種地來的實在。劉美蘭為這還打了兒子一巴掌。

劉美蘭名聲不太好,她自己應該是知道的。有一陣子村裏人對她的議論,都到了不避諱她的程度。有些男人還公開或者暗地裏對她動手動腳,說些不堪入耳的葷話。

對人們的惡意挑逗,劉美蘭從來不生氣,有時候還陪著他們葷的素的胡侃一通。但一件事情的發生,讓這樣的情況得到了改變。

那是她兒子保軍十來歲的時候,有一次她與兒子一起,路過一群閑坐曬暖的人群時,一個男人沖她開起了不堪的玩笑。劉美蘭扭身沖進人群,狠狠地扇了那人一巴掌,人們當時都驚呆了,被打的人也立馬噤了聲。

事後她告誡村裏人,你們取笑我沒事兒,當著我兒子取笑我,絕對不中。那不是打我的臉,是打我兒子的臉。他爹媽命賤,他不賤!

那以後,人們不僅當面不敢取笑劉美蘭,背地裏也很少有人嚼舌根了。

劉美蘭兒子保軍在家裏種了兩年地,盼到了那年的征兵季。在劉美蘭從小的灌輸中,當兵成了他唯一的誌願。

農村孩子想出去當兵的人很多。他那樣的家庭,想爭取到這樣的機會很難。

這個時候,劉美蘭發揮了作用。她不知透過怎樣的渠道,為自己兒子爭取到了名額。只是他去的部隊在邊境,是比較艱苦的地方。

在部隊,他養過豬,放過羊。在大食堂打過下手。

與他同期參軍的鄉親們,回來把他在部隊的情況說的很不堪。說別人當的是兵,他當的是打雜的,沒多大出息。

劉美蘭聽到這樣的說法,給兒子寫信,跟他說進部隊不容易。不管幹啥,只要盡心都會有收獲。

保軍從小過慣了苦日子,即使沒有他母親的提醒,他也勁頭十足。他們所在的地方,最冷的時候到過零下40℃。與他一起入伍的戰友受不了都偷偷的哭過,他卻總覺得部隊比在家裏享福的多。

他能吃苦的勁頭,很受領導賞識。與他一起參軍的老鄉,兩三年以後就受不了苦復員回家了。只有他一直在堅持,他在大食堂打下手時,偷偷學了廚藝。後來被團部挑選,做了小飯堂的廚師。

他的堅持終於有了收獲,同期來的老鄉中,唯有他得到了轉士官的機會,在部隊一待就是十二年。

如果不是女友的攛掇,保軍可能還會在部隊待下去。女友是他曾經的戰友,一個來自沈陽的姑娘。

女孩從小沒媽,父親一個人拉扯她長大。她看中保軍能吃苦耐勞,又脾氣好,很懂的照顧人的長處。當然,保軍英俊的樣貌也是打動姑娘芳心的重要因素。

姑娘於兩年前退伍,臨走時,她主動向保軍表白,希望他退伍以後去她的老家。將來與她一起照顧孤獨年邁的父親。

女友退伍以後,一直勸保軍退休。劉美蘭知道兒子有了物件,高興之余,也是一直催他趕緊轉業。讓兒子早早成個家,了卻她的心事。

保軍權衡再三,終於下決心退休了。

領導征求他意見,是希望安排工作還是自己創業?最終他選擇了拿安置費回去創業。讓他沒想到的是,他一下子竟然領到了近百萬的安置費。

到了沈陽,他與女友一起,用那筆安置費和多年積攢的積蓄,買了房子買了車。一切安排妥當,他將劉美蘭接到了自己身邊。

自兒子參軍以後,劉美蘭就不再出去了。伺候年邁的公婆,照顧病弱的丈夫,那些年她做的很是辛苦。

劉美蘭其實是個很善良的人。婆婆癱瘓三四年,吃喝拉撒,洗洗涮涮全靠她一個人。一直愛美的她,那幾年累的都脫了相,但人們從來沒聽到她有過對老人的嫌棄和抱怨。

送走公婆,丈夫也病倒起不來了,沒幾年也去世了。家裏只剩劉美蘭和那個傻小叔子。傻老二別的方面不聰明,男女之事無師自通,不分晝夜一直纏結劉美蘭,還找村幹部讓人家做工作,把嫂子嫁給他。

劉美蘭賭氣再次離家出走,去了離家更遠的隔壁縣的縣城,在一家小飯店做了洗碗工。

兒子和女友一起回來接劉美蘭去沈陽,這事兒在村子裏引起了轟動。

保軍在部隊這麽多年,就他父親去世時回來過一次。再次回來,真有種衣錦還鄉的味道。人們感嘆,劉美蘭竟然有如此福分,要去大城市生活了!羨慕的有,嫉妒的也不少。

此時的劉美蘭忘記了過去的所有苦楚,帶上自己好不容易積攢的一些積蓄,在各種復雜的目光中,隨著兒子去了沈陽。

劉美蘭走後的訊息,透過與她換親的老閆家三姑娘源源不斷的傳過來。

劉美蘭到了沈陽,第一件事情,與親家公一起操辦了兒子的婚事。

第二件事情,全家人兌下了一家小飯店。簡單裝修,很快就開始了營業。保軍主廚,劉美蘭打下手。兒媳婦管賬加服務員,親家公采買。

村裏人聽說這樣的分配,又有了笑柄。笑話劉美蘭母子,說這哪兒是創業呀!明明就是在給人家扛活,人家父女掌控著財權,他們母子做的是苦力。說不定哪一會兒就被人家給踹出來,鬧個人財兩空。

人們的揣測沒有變成現實,一個更讓人沒想到的訊息傳過來了,劉美蘭嫁給了親家公。

據老閆家三姑娘說,成全這樁好事的是保軍媳婦兒。他父親有一次摔傷了腿,劉美蘭全程在醫院陪護,照顧的非常周到。

保軍媳婦兒自己懷孕期間,劉美蘭比親媽伺候的還好。

兒媳婦說自己母親去世以後,父親為了她這個閨女不受後媽的氣,一直沒再娶。她參軍以後,她父親找過兩個女人,都因為嫌棄他下崗,工作不穩定收入不太多,從他這裏撈不到多少好處而有始無終。

她主動跟保軍說,婆婆心眼兒好,我爸也實在,不如兩家並一家。現在他們幫我們,將來我們照顧他們也方便。

保軍自然沒意見,母親這麽多年吃了多少苦,他是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的。成全了兩位老人,以後也少了婆媳相處不易的擔憂,一舉兩得。

小兩口分別征求兩位老人意見,竟然一拍即合。就這樣,兩親家成了老夫妻。

去年年底,劉美蘭的二姐去世了,保軍開車帶老媽回來奔喪。劉美蘭燙著一頭卷發,穿一身貂皮大衣,舉手投足都帶出了洋氣貴氣。

她講述這些年在沈陽的生活,言談話語中不乏歡愉和知足。她告訴人們,小孫女馬上要上小學了,老頭子說讓閨女要個二胎。趁著他們老夫妻身體還健壯,幫他們多帶一個孩子。丫頭小子都沒關系,只為多一個孩子多一份歡樂。

看著如今的劉美蘭,人們不再笑話她。卻都羨慕她命好,養了個好兒子,讓她有了晚來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