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山東的「魯」稱在甲骨文及古夷語中的意思

2023-12-22文化

中原文化對山東的「魯」稱的解釋:

山東號稱「齊魯大地」,提起齊魯人們會想到山東,提起山東人們會想到齊魯。魯乃魯國,齊乃齊國,山東也就是齊魯,是齊、魯兩國的合稱。

魯地

在先秦歷史上,齊國遠比魯國要強,不論是春秋五霸,還是戰國七雄,齊國始終占據一席之地。為什麽山東如今的簡稱是魯,而不是更風光的齊呢?

伯禽,姬姓,周文王姬昌之孫,周公旦長子,周武王姬發之侄,周朝諸侯國魯國第一任國君,稱「魯公」。

伯禽

姜子牙獲封齊國,伯禽獲封魯國。大功臣姜子牙是個外姓,伯禽則是一脈相承的王族宗室。相比之下,魯國的政治地位比齊國要高上一級。魯國源自宗室,是春秋時期唯一可以和周王朝使用同等規格禮儀的諸侯國。

除了以上解釋,我還了解到「魯」的其它解釋。

一、「魯」在甲骨文中的解釋

殷商甲骨文裏是有魯字的。

魯字演變

多年前,我出差到了安陽,有幸參觀了殷墟博物館。看到裏面有很多甲骨文的介紹,其中「魯」字,館內解釋為: 吃魚的地方

山東靠海,相比中原人,山東人獲取的魚類要多得多。所以,中原人印象裏,山東人比較愛吃魚。

其實,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山東人吃魚不過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而已。

二、「魯」在古夷語中的解釋

山東在虞夏商周,是東夷人的地盤。

按中原記載:堯為帝時,其女婿舜建議堯把鯀的部落遷往山東,形成了東夷族群。為舜繼承堯帝地位除掉了一位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鯀為顓頊後裔,顓頊出生於雲貴高原的若水流域。雲貴高原自古為彜語支民族生活的地方,彜族在解放前稱為夷族,是西南夷的主幹。

古夷人分布圖

西南夷與東夷在上古就是同一支民族,虞夏二朝,古夷人自大西南到山東均有分布。商族入主中原以後,東夷與西南夷被隔斷。

東夷參與了華夏族的形成過程,而西南夷山高水深,發展緩慢,反而保留了更多的古夷人文化。

我是70後南方漢族,我們小時候看小人書, 「魯智深」念作「努智深」

由於方言問題,今天的河南,也常常被一些地方口音讀作「荷蘭」。

所以, 「魯」這個字,在漢語裏至少有「Nu(努)」及「Lu(錄)」兩種發音

在東夷人的遠親西南夷後裔語言裏,「Nu(努)」及「Lu(錄)」這樣的發音代表什麽?

1)雲南彜語裏,「Nu(努)」代表「青色」、「綠色」的意思

夷語「努」代表青或綠

2)雲貴川人喜歡說的「錄茵茵」,在彜語裏就是「努嗦嗦」

綠茵茵

漢語綠色在南方漢語裏發音為「錄色(魯色)」。

三、東方曰青

【說文解字】裏說:「青,東方色也。木生火,從生丹。」

【考工記】也說:「東方謂之青。」

【釋名】解釋:「青,生也,象物之生時色也。」(青即綠)

相傳,上古伏羲,留天地之象;中古周文王,演【易經】之道;近古孔子及弟子後學,註【易經】而成【易傳】。經傳合一,終成【周易】。

五行方位顏色

周朝的始祖周文王就是陰陽五行的宗師,姬周把山東一帶稱為「魯」,實際上就是古夷語「青」的記音字。

四、中原正東為青州

九州,最早出現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是中國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戰國以來九州即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而自漢朝起成為漢族地區的代稱,又稱為「漢地九州」。

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順序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山東地區上古為兗州、青州。

易氏曰:【禹貢】有青、有兗、有徐,殷並青於徐,而徐兼揚州之淮。故江南曰:揚州。 周復以淮歸揚,而井徐於青 。正在畿東,故曰:正東。

周代青州範圍更大

由於青州名氣太大,周代青州範圍還要擴大,包含山東全境及今江蘇徐州,含徐州周邊安徽、河南部份地區。

【三國演義】裏曹總麾下最得力的青州兵實際就是徐州及其周邊魯蘇皖豫子弟兵。

古夷人把山東一帶稱為「努」,代表「青」。後來入主中原的族群一波接一波,聽不懂古夷語,根據東夷土著的發音把山東記為「魯」。完全符合中國古代文化關於方位的定義:正東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