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雜說:賞析【荀子】經典名句,首倡性惡論,先秦百家爭鳴集大成者(二十四)

2024-04-01文化

書館小編整理【荀子】經典名句第二十四篇,請大家欣賞。

原文: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顏淵對曰:「知者自知,仁者自愛。」子曰:「可謂明君子矣。」

釋義:孔子說:「顏回!明智的人是怎樣的?仁德的人是怎樣的?」顏淵回答說:「明智的人有自知之明,仁德的人能自尊自愛。」孔子說:「你可以稱為賢明君子了。」

原文:曾子曰:「無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無身不善而怨人,無刑己至而呼天。」

釋義:曾子說:「不要不親近家人而親近外人,不要自己不好而怨恨別人,不要遭受刑罰才呼喊上天。」

原文:曾子曰:「君子能無以利害義,則恥辱亦無由至矣。」

釋義:曾子說:「如果君子能不貪財害義,那麽就不會有什麽恥辱了。」

原文: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溫潤而澤,仁也;栗而理,知也;堅剛而不屈,義也;廉而不劌, 行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並見,情也;扣之,其聲清揚而遠聞,其止輟然,辭也。」

釋義:孔子說:「寶玉,君子用來比擬人的德操。玉溫潤而有光澤,好比君子的仁;它堅硬而有條紋,好比君子的智慧;它剛強而不屈,好比君子的義,它有棱角而不傷人,好比君子的行為;它即使被折斷也不彎曲,好比君子的勇;它的美麗與瑕疵表露在外面,好比君子的誠實;敲擊它,聲音清越遠揚,戛然而止,好比君子的言辭。」

原文:曾子曰:「同遊而不見愛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見敬者,吾必不長也;臨財 而不見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窮,怨天者無識。失之己而反 諸人,豈不亦迂哉!」

釋義:曾子說:「與人交遊,卻不被對方所喜愛,這必定是由於自己缺乏仁愛;與人交往而不被對方所尊敬,這必定是由於自己不忠厚;接近財物,而不被對方所信任,這必定是由於自己沒有信用。這三者的原因都在自己身上,怎麽能怪怨別人?自己不努力,只會怪怨別人就會陷入困厄;怪怨上天,說明自己沒有見識。過失在於自己卻反而去責備別人,這不是太不符合實際了嗎?」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無 思也;有而不施,窮無與也。是故君子少思長,則學;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也。」

釋義:孔子說:「君子有三種思考,是不得不思考的:少年時候不學習,長大了就沒有才能,老年時候不能教育人,死後就沒人思念;富足的時候不施舍,貧窮了就沒有人幫助。因此君子年少時就考慮到長大後的事,就會努力學習,老年考慮到死後,就會教育後人,富有的時候考慮道貧窮,就會施舍。」

原文:孔子曰:「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賢人,有大聖。」

釋義:孔子說:「人有五種典型:平庸的人,士人,君子,賢人,還有偉大的聖人。」

原文:孔子曰:「所謂庸人者,口不道善言,心不知邑邑;不知選賢人善士托其身焉以為己憂;動行不知所務,止立不知所定;日選擇於物,不知所貴;從物如流,不知所歸;五鑿為正,心從而壞:如此則可謂庸人矣。」

釋義:孔子說:「所謂平庸的人,就是嘴裏說不出好話,心裏也不知道憂愁,不知道考慮選用和依靠賢人善士;出動時不知道去幹什麽,立定時不知道立腳點在哪裏;天天在各種事物中挑選,卻不知道什麽東西貴重;一味順從外界的事情就像流水似的,不知道歸宿在哪裏;為耳、目、鼻、口、心的欲望所主宰,思想也就跟著變壞。像這樣,就可以稱之為平庸的人了。」

原文:孔子曰:「所謂士者,雖不能盡道術,必有率也;雖不能遍美善,必有處也。是故知不務多,務審其所知;言不務多,務審其所謂;行不務多,務審其所由。故知既已知之矣,言既已謂之矣,行既已由之矣,則若性命肌膚之不可易也。故富貴不足以益也,卑賤不足以損也:如此則可謂士矣。」

釋義:孔子說:「所謂士人,即使不能徹底掌握治國的原則和方法,但必定有所遵循;即使不能盡善盡美,但必定有所操守。所以他了解知識不求多,而務求審慎地對待自己的知識;說話不求多,而務求審慎地對待自己所說的話;做事不求多,而務求審慎地對待自己所經手的事。知識已經了解了,話已經說了,事已經做了,那就像自己的生命和肌膚一樣不可能再加以改變了。所以富貴並不能使他增加些什麽,卑賤並不能使他減少些什麽。像這樣,就可以稱之為士人了。」

原文:孔子曰:「所謂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義在身而色不伐,思慮明通而辭不爭,故猶然如將可及者,君子也。」

釋義:孔子說:「所謂君子,就是說話忠誠守信而心裏並不自認為有美德,仁義之道充滿在身而臉上並不露出炫耀的神色,思考問題明白通達而說話卻不與人爭辯。所以灑脫舒緩好像快要被人趕上似的,就是君子了。」

原文:孔子曰:「所謂賢人者,行中規繩而不傷於本,言足法於天下而不傷於身,富有天下而無怨財,布施天下而不病貧:如此則可謂賢人矣。」

釋義:孔子說:「所謂賢人,就是行為符合規矩法度而不傷害本身,言論能夠被天下人取法而不傷害自己,富裕得擁有天下而沒有私藏的財富,把財物施舍給天下人而不用擔憂自己會貧窮。像這樣,就可以稱之為賢人了。」

原文:孔子曰:「所謂大聖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辨乎萬物之情性者也。大道者,所以變化遂成萬物也;情性者,所以理然不取舍也。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總要萬物於風雨,繆繆肫肫,其事不可循,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識,百姓淺然不識其鄰:若此則可謂大聖矣。」

釋義:孔子說:「所謂偉大的聖人,就是智慧能通曉大道,面對各種事變而不會窮於應付,能明辨萬物性質的人。大道,是變化形成萬物的根源;萬物的性質,是處理是非、取舍的根據。所以,聖人做的事情像天地一樣廣大普遍,像日月一樣明白清楚,像風雨一樣統轄萬物,溫溫和和誠懇不倦。他做的事情不可能被沿襲,好像是上天主管的一樣;他做的事情不可能被認識,老百姓淺陋地甚至不能認識和它相近的事情。像這樣,就可以稱之為偉大的聖人了。」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