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胡,是中華民樂中較為特殊的一種樂器,它是河南曲劇和山東呂劇、琴書的主要伴奏樂器,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深受群眾喜愛。曲胡,特別是魏氏高台曲胡除用於曲藝和戲曲伴奏外,還可獨奏或合奏,其音色渾厚、高亢、柔美,同時還可模仿人聲、歡笑聲、悲哭聲等,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魏國峰,1975年出生於平頂山市新城區滍陽鎮惠窪村,魏氏高台曲胡制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1985年初,魏國峰跟隨父親魏五金學習曲胡的制作工藝,之後一直從事曲胡制作。魏國峰自幼酷愛戲曲藝術,尤其對樂器制作情有獨鐘,他制作的曲胡采用純手工制作,定音準確、音域寬廣、音質悅耳,不上漆上色,只需要拋光打蠟,顯出純木質本色,在滍陽鎮及周邊地區享有盛名。
魏國峰大膽地把蒙皮破損的一面更換為板材,他又幾經偵錯,最終確定了前面為板材,後面為蒙皮的新型高台曲胡。這種改進後的新型高台曲胡音色洪亮,與傳統曲胡低沈的音色有了明顯不同。在此基礎上,魏國峰再次大膽嘗試,加長了曲胡的琴桿,使樂師透過操控更長的琴弦彈奏出高中低音,改變了傳統曲胡無高、中、低音的缺陷。
1995年10月,由丁安邦(時任惠窪村黨支部書記)、魏國峰、丁京安(時任惠窪村主任)等人發起,成立了平頂山市新華區薛莊鄉(今滍陽鎮)第一家曲劇團——惠窪曲劇團,魏國峰擔任該曲劇團主要曲胡伴奏,吸納了惠窪村和周邊村的老中青曲劇演員、伴奏人員加入,當時惠窪曲劇團共有演員、伴奏人員53人。
劇團創辦伊始,劇團排練節目艱苦,沒有經費,大家在惠窪村村部、惠窪小學排戲,排練了6個多月後,於1996年3月期間開始演出。從此,惠窪村曲劇團由地攤搬上了舞台,由說唱創新為化妝、視覺、舞台美術等豐富多彩藝術效果,加之魏氏高台曲胡伴奏成功,在滍陽鎮鄉村及周邊縣鄉村演出,節目很受歡迎。當時,滍陽鎮西王營村、肖營村及寶豐縣楊莊鎮馬街村、魯山縣張良鎮三間房村等幾個村莊有廟會、集會,惠窪曲劇團都應邀前去演出。演出節目主要有【朝陽溝】、【鍘美案】、【五世請纓海】等20多個曲目。1996~2010年,惠窪村曲劇團還相繼在南陽、洛陽、漯河以及安徽亳州一帶演出,受到各地群眾普遍歡迎。。
2008年中秋節前後,惠窪曲劇團先後在韓寨村、焦莊村起集會上演出了12場,當年的【平頂山晚報】記者還去拍攝了照片,並在主要版面予以大幅刊出,這是惠窪曲劇團最後的輝煌。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