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6個不錯的鄉村會客廳設計

2024-04-24文化

鄉村服務中心設計

不僅要尊重鄉村肌理,也要融合新舊建築。

釋放公共聚集的豐富生活內涵,

用公共空間聯結內外交流的紐帶,

留住並放大鄉間的濃厚生活氣息。

以下是6個不錯的鄉村服務中心設計

一起來看看吧~

01.

大谷倉(玉鳥流蘇小鎮中心)

地點:杭州 / 設計: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

大谷倉的場地位於良渚文化村玉鳥流蘇地塊,在良渚文化藝術中心(大屋頂)的西側。狹長的 場地提示了縱向的線性建築體量。在此我們希望塑造的不僅是一個具有地標性的精神建築,同時也是一個能夠容納多元性活動的場所。

設計沿用屋頂、梁柱與基座(亼 + 屮 + 囗)的三要素構成,這一原型最早見於良渚文化遺址內出土的一件陶器上雕刻的圖形,它暗示了這塊土地上建築的起源。在此歷史原型之上,令場地上的結構系統與空間系統互相作用,以創造出特別的場所。

常規的雙坡頂根據功能需求延展為線性的長坡,然後根據場地周邊空間關系將屋脊調整為一根斜線,再進一步開啟屋脊、引入自然天光,由此產生的曲面屋頂不僅獲得了空間的精神性,同時還成為了橋型的殼體結構。

長達56公尺的鋼木混合殼體屋頂,由兩端山墻的混凝土框架剪力墻作為垂直支撐,這樣建築的兩側外墻就完全解放了出來,創造了連續開放的視野。

整體擡高70cm的微地形場地形成了景觀化的建築基座,並在室內形成了下跌式的縱向變化空間,創造了具備當代感的「基座」體驗。大谷倉的屋頂不僅提供了通高的精神性大空間,還容納了一個夾層空間,提供了多尺度功能的場所可能。

02.

桐鄉濮院紅旗漾杉林部落共享餐廳

地點:桐鄉 / 設計:上海嚴旸建築設計工作室

計畫所在地位於浙江省桐鄉市紅旗漾村,場地原來為當地居民的民居。北側是大片稻田,南側有一片生長在水塘中的水杉林。如何將建築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行融合成為設計的重點考量與思考。

計畫主要作為餐廳使用,融合了一個公共驛站及觀光塔的功能。在確定主入口及後勤動線後,建築師將功能分散後植入四個獨立體塊,圍合出內向庭院。體塊之間用連廊及垂直樓梯進行平行與立體的串聯。

建築以外的場地範圍則重新進行了圍合,置入了門廊、曲幽小徑、遊覽棧道及活動草坪等。透過設定道路與遊覽動線,讓場地、建築、人與水塘和水杉林形成更緊密的互動關系。

從建築中望出的視野、刻意營造的光影氛圍,設定的行走感受,都是人在建築和自然中發生關系的途徑,將人和外界聯系在一起。

建築屋頂透過扭曲,弧面雙曲的方式來突破常規且單調的單坡形式。同時建築師利用弧面交接的屋脊進行開口引入自然光線,讓光影沿弧面傾瀉而下,營造空間氛圍的同時可以讓室內空間隨天氣、日光變化而呈現不同的情緒。

03.

三峽茶旅小鎮展示中心

地點:宜昌 / 設計:建築營設計工作室

三峽茶旅小鎮位於湖北省宜昌市鄧村鄉廣袤的茶園之中,直線距離三峽大壩僅19公裏,生態資源優越,是長江三峽生態文明體制實踐區。

展示中心是三峽茶旅小鎮先期啟動的重要建築節點,其總建築面積約5000平米,包括接待餐飲、文創售賣、展覽展示、觀演劇場、共享辦公等多種復合業態。它不僅承載著三峽小鎮文旅服務的功能,同時將作為三峽茶谷文化的重要展示視窗。

設計的場地策略是結合茶園之中稀少的空地,見縫插針、化整為零的布置建築體量,使其盡量融入茶園景觀之中,並能夠對現存自然地貌進行織補與串聯,實作標識性與功能性的兼顧。

04.

「林盤雲眼」 四川大邑鄉村鄰裏中心

地點: / 設計:創盟國際

2022年5月,"林盤雲眼"鄉村鄰裏中心落成,從概念設計到現場驗收共歷時8個月。大邑雲上鄉村社群占地約11000畝,位於大邑青霞鎮。從成都市出發,沿成溫邛高速駕車約50分鐘即可到達計畫基地。

輪廓構型取自身後起伏的山巒,依空間豎向趨勢延伸折疊, 「內與外」,「屋頂與立面」,「頂與地」的邊界被幾何拓撲所模糊,形成一種無定向性的空間。屋頂在二三層處撕扯分別形成立面與露台的遮蔽,「被看」與「看」的關系於幾何整體變換中形成定義。

鄉村鄰裏中心包含文化、社康兩個基本功能,被一個連續的屋面體系覆蓋築整體點狀豎向布局,三個戶外空間將其圍合於正中,一是入口竹院,一個是可以容納社群生活與集會活動的綠化庭院、另一個是三層由屋頂圍合的景觀露台。

室內外頂面都用了手工竹編,材料的自然機理和細膩工藝拉近了空間和使用者的距離,使得集聚空間更加舒適。三層作為開敞的戶外空間,完全對自然和周邊環境開放。空間在這層南北打通並形成視線通廊,在平台上可以感受到建築背靠的後山,更能觀景南面的溪水和營地。

建築的起的山行自然形成了框景,使人感到不是身處建築內,而是立於山中。傳統的坡屋頂以一種親和的姿態呈現在眼前,人可以近距離地看見屋頂的形態和瓦片的肌理,此時作為建築的使用者更能感受到被空間和自然包圍的情境體驗。

05.

安若雲舍

地點:漳州 / 設計:BUZZ莊子玉工作室

安若雲舍坐落於馬洋溪景區群山環繞之中,與BUZZ以往的低密度計畫不同,高密度開發使得舒展流動的形式將在場地中受到極大的制肘。因此,建築的體塊策略傾向於與山體緊密結合,形成垂直向的多層形態。而計畫面臨的挑戰則在於如何合理融合高密度建築、空間的流動感、時間的變化以及堅固與柔軟的概念。

透過空間設計手段處理建築體量,與山體融為一體,並透過流動性的空間形態串聯內部的復合業態。建築形式隨山體曲折而變化,在平面上形成移步異景的遞進關系;在剖面上,空間分層和點狀敘事感得以體現。

為了減少對自然景觀的影響,體驗式空間被盡量向上擡升,視覺上形成漂浮感的頂部形態,並透過一系列設計手段融入山體和自然環境中,營造出獨特的空間體驗。

建築背向山體的部份被開啟,兩端向中心聚集,聚焦視線,並展現出向前俯沖的姿態,或如蓄勢待發的飛船。為了與自然環境更好融合,建築采用了分層和錯位的手段,延伸了橫向流線,既消解了建築的強硬體量,也在室內創造了露台、庭院和觀景點,形成了與周邊山體的有趣對景關系。

06.

隨州百美驛站

地點:隨州 / 設計:原榀建築

百美驛站位於洛陽鎮九口堰村,離百美村宿僅7分鐘車程。場地位於半山腰,一條3公尺寬的小路與村道連線,曲折上升到達場地。

設計希望新建築能融入鄉村當下的狀態,而非簡單移植城市中的公共空間,因此稱之為「質樸的日常」,並從鄉村的空間和事件兩個方面展開。

一方面,保留場地原有的要素,包括毛石院墻、條石台階和夯土殘墻等,讓鄉村記憶的日常得以保持。另一方面,保證驛站的開放性,讓院子內的活動與居民的活動可以同時發生,融入鄉村生活的日常。

輕質的材料和建造方式,與傳統的磚石、混凝土等相比,除了建造效率大振幅提升之外,木材屬於永續發展的材料,對環境的汙染更小,更能呈現出自然材料之美。

設計中利用檐廊、夾層條窗和觀景盒,來裁切外部的風景。這裏能聽到風吹竹葉的沙沙聲,能看到滿地金黃的銀杏葉,以及遠處蒼翠的青山,讓人感受原生的自然,體會鄉村的寧靜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