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健身和讀書,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麽有用

2024-01-30健身

讀書、健身、旅行,這些都是窮人最喜歡憧憬的事情,他們認為這些才是能讓人成長、能讓人快樂的事。

並且,他們還特別熱衷於在社交媒體上到處曬,十一假期去哪裏玩了,最近讀了什麽書,做了哪些健身計畫。

實際上?

這些活動只能為富人錦上添花,並不能為窮人雪中送炭。

比如,之前在普通人旅遊,純粹是浪費錢這篇文章裏,我說了一個觀點:普通人、窮人、打工者,就不要整天想著去旅遊了,純粹是浪費時間、浪費錢。

今天我再聊聊讀書和健身這兩件事,以及為什麽窮人不應該花太多精力來讀書和健身。

① 讀書

除了上學時的教科書,以及專業類書籍之外,其他型別的「雜書」帶給我們的收獲,其實是非常難評估的,甚至可以列為「玄學」行列。

比如,你在業余時間讀了很多本經濟學、心理學、文學方面的書籍,你的收入可能並不會因此增加1分錢,你的快樂程度也不一定會因此而增加。

當然,我絕對不是否定「讀書」的價值,我現在每天能非常輕松地輸出兩三千字,跟我從小到大讀了很多雜書有關,文字對我大腦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

但是,我現在能靠寫東西賺錢啊,不誇張地說,我在業余時間寫的這些東西,每1個字都能換來1元錢(我的老粉絲都知道我說的是真的)。

我用這些錢可以買車買房,買奢侈品,養家糊口,還可以周遊世界。

而你讀那麽多雜書,你有什麽具體的報酬嗎?

當然,你可以說讀書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不要忘了,物質世界才是精神世界的基礎。

如果一個人的精神高度超越物質高度,可能會讓人恍惚,甚至會有「痛苦」的感覺產生。

就好比我之前在沒有金剛手段,莫施菩薩心腸這篇文章裏寫的那樣:自己的手段一定要走在心腸前面。

或者換一種說法,只有眼界、實力到了一定程度之後,讀書的價值才會慢慢體現出來。

如果非要量化這個門檻的話,我覺得大概是月薪5000美元,或者3萬多元人民幣。

只有達到這個最低門檻之後,你看世界、看社會、看人性的眼睛才會開始通透一些,這時候讀書、看影視作品,一定是有選擇性的,而且大機率會對自己的提升幫助非常大。

比如我現在就喜歡看歷史類、黑社會型別的書籍或影視作品,因為這些內容能讓我的思維更加通透,能讓我的生命更加有掌控感,甚至能讓我賺更多錢。

② 健身

明白人都知道,我們做任何活動之前都是要計算成本和報酬率的。(低收入人群會以計算報酬率為恥)

適當健身一定是好事,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對於窮人來說,健身的報酬率可能很低,甚至非常不劃算。

因為很多窮人意識不到健身的隱性成本。

比如,你每天得抽出來固定時間去健身房吧,而且去健身房的路上也要花費時間和交通成本。

哪怕去公園跑步也得抽出來一個小時,還要提前換上跑鞋和運動服,運動完之後還要洗澡。

另外,你得控制好自己的飲食吧,從此不能再胡吃海塞了。

結果就是,你一定會犧牲掉一部份學習、工作或者社交的時間。

要知道,人生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甚至是指數級發展。

前期的微小鋪墊和加速度,對後期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窮人每天抽出一兩個小時去健身的隱性成本是巨大的。

本來每天忙忙碌碌、朝九晚五(還不算加班),通勤路上還要花費一兩個小時,精力就已經非常有限了。

所以,對於這部份群體來說,想要維持好身材的成本遠高於它所帶來的收益——畢竟你的肌肉換不來升職加薪,換不來買房首付,也換不來孩子的奶粉錢。

健身絕對是好事,但它不能為窮人雪中送炭,不會讓你的生活發生巨大改變,不要把健身當成改變命運的靈丹妙藥,它真的做不到。

我自己也健身,一方面是因為我空閑時間非常多,另一方面我能感受到健身給我帶來的活力和愉悅感,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要練出一身肌肉塊,我也不打算去跑馬拉松。

但是,如果你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經常加班,財務狀況一團糟,家裏面還有一堆爛事,你可千萬不要貿然去大振幅健身,去跑馬拉松,否則可能會讓你心臟崩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