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外媒實測山地車把順應性

2024-08-26健身

在自由車領域,我們經常聽到「順應性」這一術語,尤其是在討論車把等關鍵部件時。各大品牌紛紛宣稱自己的產品具有獨特的順應性,並強調使用它們的產品能帶來各種優勢。然而,這究竟意味著什麽呢?「順應性」在現實中對自由車的效能有何影響?更重要的是,在缺乏統一的車把順應性測試或評價標準的情況下,我們如何才能準確地比較不同型號車把在剛度與順應性方面的差異呢?

為了深入探究這一問題,我們(bikerumor)攜手Faction Bike Studio進行了一項關於山地車車把順應性的測試。在Faction的先進實驗室裏,我們對42種不同的車把模型進行了順應性測試。經過嚴格的篩選和分析,我們挑選出了一小部份具有代表性的樣品,這些樣品在順應性水平上分布廣泛,能夠全面展示市場上的不同選擇。隨後,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盲測,以觀察這些車把在實際騎行中的表現差異。

什麽是順應性?

順應性是指「物體在受到外力時能夠彈性屈服的能力」。其本質指向了材料或物體在受力下的變形或彎曲行為。簡而言之,它與剛度形成了一種對比關系。

在近年來,順應性已逐漸成為了自由車行業中的一個熱門術語。它經常被用來描述那些旨在或聲稱能夠提供某種程度減震效果、以增強騎行舒適性或操控性的產品。從車架、坐墊導軌、車輪,到那些看似簡單的部件如車把,品牌商們都在積極運用這一概念來突顯其產品的獨特性。

盡管有些騎行者可能對自己的車把選擇並不太在意,但也有相當一部份騎行者開始意識到,不同品牌、型號、材料和形狀的車把之間確實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和效能特點。人們的偏好自然因人而異:有的騎行者偏愛剛硬的車把,因為它們能夠帶來超級精確的操控性和最大的控制力;有的則更傾向於那些順應性更佳的車把,因為它們能夠更有效地減輕騎行中的振動和沖擊;當然,還有很多人在尋找這兩者之間的完美平衡。

計畫背景

過去幾年裏,我們與Faction Bike Studio一直保持著緊密的聯系,經過無數次的討論和策劃,一個關於車把順應性具體的合作計畫終於在2023年3月開始逐漸成形。

本次測試的前提相當直接明了:我們首先需要收集各種不同型別、品牌和規格的車把,然後將其送往Faction的測試實驗室。在那裏,我們將對所有車把進行標準化、一致且可重復的彎曲測試。這些測試的目的在於確定車把在受控環境下的撓度或順應性水平,從而為我們提供關於其效能特征的客觀數據。

掌握這些關於車把順應性的基礎資訊後,我們的下一步計劃是進行盲測。盲測的目的在於觀察這些在實驗室中測得的順應性差異在實際騎行中是否明顯,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影響騎行的舒適性和操控性。

實驗室測試

首先,將車把穩固地放置在台鉗中,確保擡升部份與測試裝置垂直對齊,以消除任何可能影響測試結果的偏差。

接著,使用扭力扳手將螺絲擰緊至5N.m的力矩。這個特定的力矩值以確保所有車把在測試中受到相同的固定力。

然後,在車把的末端65mm處放置一個重物夾。這個距離是根據車把的長度進行調整的,以確保測試的一致性。重物夾的設計使其能夠牢固地夾住車把,並在測試過程中保持穩定。

最後,在重物夾的勾點上放置一個重達42kg(或92.6磅)的重物。這個重物被選擇為施加足夠的力以產生明顯的撓度,從而可以準確地測量和記錄車把的順應性。在整個測試過程中,撓度數據被仔細記錄和分析,以提供關於車把順應性的寶貴資訊。

Faction Bike Studio的研發總監西蒙表示:「我們的首要任務是確保撓度是線性的,就像螺旋彈簧那樣。雖然選擇的重量在理論上並不至關重要,但我們最終決定使用42kg的重物。這個重量既在我們手頭可用,又能產生足夠大的撓度,方便我們進行精確的測量。」

他繼續補充道:「需要註意的是,我們根據車把的長度調整了放置重物的位置。這樣做是為了確保所有測量結果都具有可比性。我們的基線是800mm的車把寬度,在這個寬度下,我們將重物放置在離末端65mm的位置。如果車把寬度有所變化,比如是820mm,我們就會將測量距離調整為75mm;如果是760mm寬的車把,測量距離則調整為45mm。這樣,無論車把寬度如何變化,我們測量的撓度都會根據標準化的800mm寬度進行相應的調整。」

這個看似簡單的測試方法,在施加相同重量的情況下,為我們提供了每根車把順應性的直接比較。透過記錄撓度(即彎曲程度)的數量,我們能夠給出每根車把的剛度等級。這個剛度等級本質上反映了車把的撓度,也就是壓縮彈簧行進一定距離所需的恒定力量。

為了更直觀地展示結果,我們選擇用磅/英寸來表示撓度。在我們的測試中,順應性最好的車把是Roost Titanium(31.8mm夾持器,20mm擡升),其撓度為237磅/英寸(換算成公制單位為4.24千克/公釐)。而最硬的車把則是Nukeproof Horizon V2 Carbon(35mm夾持器,12mm擡升),其撓度高達515磅/英寸(9.19千克/公釐)。這意味著要使Nukeproof車把彎曲到與Roost相同的程度,需要施加超過兩倍的力量。

騎行路測

在完成實驗室的精確測量後,我們進入了測試的第二個關鍵階段:盲測。盲測的目的是觀察車把順應性的差異在實際騎行中是否明顯,並探索這些差異如何影響騎行的舒適度和控制力。為了更全面地評估順應性範圍,我們精心挑選了四款具有代表性的車把進行測試。這些車把分別是最硬的、順應性最好的,以及兩款位於平均順應性水平上下浮動的車把。這樣的選擇確保了測試樣本的多樣性和代表性。

在實驗室測試階段,我們已經為每款車把的順應性等級進行了評分(0-10),這為盲測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然而,實驗室的數據只是基礎,真正的挑戰在於將這些數據轉化為實際騎行中的感受。

▲由於事先知道實驗室測試結果,西蒙在每輪測試之間都會調換並遮蔽所有的車把,這樣我和亞當就不知道我們正在騎的是哪款車把了

為了遮擋住車把和車把立,西蒙巧妙地使用了自由車內胎的一部份。這個簡單但有效的方法確保了我們在測試過程中無法窺見任何可能影響我們判斷的資訊。此外,西蒙還非常註重細節,每次更換車把後,他都會仔細調整車把的高度、捲動以及控制裝置的設定,確保這些參數在每次測試中保持一致。

收獲與思考

經過一系列嚴謹而富有挑戰性的測試,我們所有參與者都從中獲得了不少寶貴的經驗和洞見。首先,一個明顯的發現是,我們所測試的車把在順應性方面展現出了相對較大的差異。

另一個有趣的觀察是,盡管一開始我們可能會對某些車把的順應性感到不適應,覺得它們過於柔軟或僵硬,但我們的身體似乎具有一種驚人的適應能力。即使這些車把的順應性並不理想,我們也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調整自己的騎行方式,去適應它們。

總體趨勢

首先,從材料角度來看,我們發現碳纖維車把的剛度普遍略高於鋁合金車把。這一趨勢在多次測試中均得到了一致性的驗證,表明碳纖維材料在提供相同或更好強度的同時,往往能夠保持更高的剛度。

其次,夾持直徑對車把剛度的影響也不可忽視。透過對比35mm和31.8mm兩種夾持直徑的車把,我們發現前者在剛度上略占優勢。這可能是因為較大的夾持直徑能夠提供更好的結構支持和穩定性,從而增加了車把的剛度。然而,這一趨勢並非絕對,個別產品可能會因設計差異而表現出不同的剛度特性。

▲從上面的圖表中可以看出,當按夾持尺寸將鋁合金車把和碳纖維車把分開比較時,碳纖維車把的平均剛度更高

▲夾持尺寸35mm的鋁合金車把平均剛度往往高於31.8mm。然而,這在碳纖維車把上的反映卻不那麽明顯,其平均差異非常細微,以至於大多數騎行者可能都察覺不到

車把材料與夾持直徑對順應性的具體影響

當然,之前提到的趨勢只是基於平均值的籠統描述,實際上在每個夾持尺寸和材料的類別中,車把的順應性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種差異使得騎行者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需求,在眾多車把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以我們測試的Chromag OSX Alloy車把為例,無論是31.8mm還是35mm夾持直徑的版本,其都展現出了相對較高的剛度。具體而言,Chromag OSX Alloy 31.8mm R25在我們測試的所有車把中剛度排名第六,而35mm版本的R25則位列第九。值得註意的是,其余八根剛度更高的車把均為碳纖維材質,且其中六根的夾持直徑為35mm。這表明碳纖維材質和較大的夾持直徑在提升車把剛度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在碳纖維車把中,Nukeproof Horizon V2 Carbon和FSA Gradient Carbon型號表現尤為突出。我們測試的四根Nukeproof Horizon V2 Carbon車把和三根FSA Gradient Carbon車把均位列剛度最高的車把之列。這些結果進一步印證了碳纖維材質在提升車把剛度方面的卓越效能。

另一方面,鈦合金車把在順應性方面則展現出了顯著的優勢。在我們測試的三款Roost鈦合金車把中,順應性平均比其他材料的車把高出約30%。具體而言,Roost Titanium R20和R30分別榮獲了我們測試中順應性最好和第二好的成績,而R0也位列第四。這些結果充分展現了鈦合金材質在提供舒適騎行體驗方面的獨特優勢。

盡管鈦合金作為車架材料的聲譽卓著,但其在車把上的套用仍然相對較少。然而,Roost等品牌透過精心設計和制造,成功地將鈦合金的卓越順應性融入到了車把產品中。這種順應性不僅為騎行者提供了更加舒適的握感和減震效果,還有助於減少手臂疲勞和提高操控穩定性。對於追求極致舒適性和操控性的騎行者來說,鈦合金車把無疑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差異性探究

在深入測試和分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值得註意的現象:即使是同一型號的車把,在不同的夾持尺寸、材料和擡升量測量值之間,也可能存在顯著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車把的剛度、順應性等物理特性上,更直接影響著騎行者的操控感受和舒適度。

這種差異性是有其內在原因的。增加車把的彎曲度、改變夾持介面的大小或使用不同的材料,都可能對車把在受力時的彎曲能力產生顯著影響。這些因素的變化會改變車把的力學特性,從而影響其在實際騎行中的表現。

然而,這種差異性並非絕對。在我們測試的四款Spank Spike合金車把中,無論擡升還是夾持直徑如何變化,它們的表現都幾乎完全相同。

▲在我們測試的車把中,擡升量確實對平均車把剛度有可測量的影響,但這種影響相當微妙

車把材料對舒適度的多維度影響

在這方面,碳纖維車把展現出了顯著的優勢。與順應性相同的鋁制車把相比,某些碳纖維車把能夠提供更加阻尼或減弱的感覺。這種感覺上的差異源於材料本身的特性以及它們在振動能量傳遞過程中的表現。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這一現象,我們請教了Faction Bike Studio的研發總監西蒙·阿約特。他解釋道:「復合車把中的許多微小界面在阻尼振動能量方面比金屬部件更為有效。這一點在舍布魯克大學過去進行的測試中已經得到了明確證明。車把和前叉是振動容易傳遞到騎行者的區域,因此這些區域的復合部件在提升騎行感覺和品質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值得註意的是,減振效果並不僅僅來自碳纖維本身,而是復合結構的整體作用。這種復合結構能夠有效地吸收和分散振動能量,從而減少傳遞到騎行者身體的振動。因此,當我們談論車把的舒適效果時,更多地是基於其在吸收高頻振動方面的表現。

▲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車把選擇,找到一款與自己手型相匹配、握感舒適的車把至關重要

適配性

在車把的選擇中,適配性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而車把的形狀,尤其是其人體工程學設計,在騎行者的舒適度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種設計不僅僅關乎美觀,更與騎行者的身體機能和騎行體驗緊密相連。

車把的擡升、後掠角度、寬度等細微調整,都可能對騎行者的身體位置和手腕對齊方式產生深遠影響。這些調整能夠最佳化騎行者的騎行姿勢,減少不必要的肌肉疲勞和關節壓力,從而提升騎行舒適度和效能。反之,如果車把形狀與騎行者的身體結構不匹配,可能會導致騎行過程中的不適和效能下降。

哪款車把最好?

在車把的世界裏,沒有絕對的「最好」,只有「最適合」。每個人的騎行需求、偏好和身體條件都各不相同,因此,選擇車把時並沒有一成不變的答案。這就是擁有眾多選擇的美妙之處——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例如,如果你追求極致的剛度和響應速度,那麽Nukeproof Horizon V2 Carbon車把可能會是你的首選。它的高剛度設計能夠讓你在騎行過程中感受到每一個細微的操控反饋,為你帶來極致的操控體驗。然而,如果你更註重順應性和舒適性,那麽Roost Titanium車把可能會更適合你。它的高順應性設計能夠有效地吸收路面振動,減少手部疲勞,讓你在長途騎行中也能保持舒適。

至於我個人,我仍然鐘情於我的OneUp Carbon車把。在我看來,它的順應性處於一個非常平衡的狀態,既不會過於僵硬也不會過於柔軟。在騎行過程中,它能夠有效地消除高頻振動,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穩定的操控反饋。雖然我不能完全確定這是否與其橢圓形的擡升部份或碳纖維的獨特振動吸收能力有關,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它給我帶來了非常愉悅的騎行體驗。此外,OneUp Carbon車把的輕量化設計和優雅外觀也是我喜愛它的原因之一。它的重量輕盈,讓我在騎行時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而它的外觀則簡潔大方,與我的自由車完美融合,成為我騎行路上的得力夥伴。

總之,選擇車把時並沒有固定的答案。最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挑選,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出處 : bikerumor

作者 : Jeremy Be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