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這次巴黎奧運會,耐吉的一堆新鞋差點給我CPU幹燒。

2024-06-04健身

前段時間,Apple 釋出會公布了一系列新產品。

就當大夥的關註點,都放在了新 iPad 有多薄、M4 的效能如何,以及定價有多貴的時候。

還有很多網友,卻把註意力集中到了庫克的 Nike 新鞋上。

而這雙 Nike Air Max 1'86,屬於是為了這場釋出會特別訂制。

因為鞋子的所有設計,均由全新的 iPad,與 Pencil 繪圖完成。

鞋舌部份,還特別印有 made on iPad 字樣。

所以,估計整場釋出會最開心的就是庫克。

作為 Nike 死忠粉,可算又搞到新鞋了。

但在科技圈露面,Nike 也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一眾運動品牌裏,它確實也是跟「 科技 」這倆字最契合的。

早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高科技整活,莫過於 Nike 當年在【 回到未來 】中帶來的那雙「 未來之靴 」——Air Mag。

後來,還真把這個概念鞋的想法給實作了。

並延伸出了 Nike Adapt,配備無線充電+藍芽連線手機+自動系鞋帶,未來感拉滿。

總之,在突破腦洞這事上,Nike 始終就沒咋閑下來過。

對它來說,鞋子似乎不單單是一個穿戴品,成了個能升級技能樹的科技裝備。

前兩天,差評君去了 Nike 在上海舉辦的 「 Nike On Air 」 線下活動。

整場活動的主要內容,也就在題眼上,Air。

而 Air 也正是 Nike 鞋子的核心科技,立足之本 —— 氣墊。

活動現場,我見到了 Nike 的全球首席設計官 Martin Lotti,NXT 鞋類創新副總裁 Kathy Gomez,以及 NXT 服裝創新副總裁 Janett Nichol。

整場分享座談裏,幾位主要表達了一件事,那就是 Nike 對運動員的傾聽。

可以說,現在所有的 Nike 專業運動產品,其創意幾乎都來自於各個頂尖運動員的需求與建議,並以此作為叠代的基礎。

想必這也是為什麽,每一代新品相較於前代都能有所提升。

活動結束後,差評君也有機會和 Martin 單獨聊了聊。

聽到了這位從業近 30 年的 Nike 首席設計官,在設計鞋子時一些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比如 Nike Air 的氣墊單元,在普通人看來似乎只是個充氣的塑膠,但在 Nike Zoom 中,實際上這是一個由幾十層微縮 TPU 組成,裏面充滿了氮氣,透過纖維彈性支撐各種極限動作的高度整合單元。

其標準之高,以至於在美國僅有三個地方能生產。

順便一提,當年有幾代 AJ 也是 Michael Jordan 向 Martin 提需求,再由他操刀設計的 ( 他還說 Jordan 不但看中效能,也尤其在意外觀設計 ) 。

並且,Nike 已經開始了對 2028 年洛杉磯的設計與投入。

Nike On Air 當天,現場還請來了運動員, 蘇炳添、張德順、郭樸,並由娜姐李娜做主持人 ,幾人各自聊了不少工作與生活,以及 Nike 為他們提前客製的新賽事用鞋。

其中短跑蘇神,以及田徑運動員張德順,差友們估計都熟。

但郭樸這個新晉 00 後小妹妹,則是代表了 2024 奧運會的新計畫:霹靂舞。

而 Nike 也是第一次專門針對霹靂舞開發新鞋,Nike Jam。

霹靂舞有很多倒立動作,所以鞋底的 Logo 也做了「 倒立 」處理

一通知識惡補後,差評君也終於搞懂了 Nike Air 氣墊,遠超我之前的認知。

比如在 Air 的分類裏,有 Max Air,Zoom Air,Air Sole 等等,每個氣墊所套用的領域也不同。

比如今年釋出的跑鞋 Pegasus 41、籃球鞋 G.T. Hustle 3、足球鞋 2024 Nike Mercurial 都離不開最新 Nike Air 科技的加持。

其中 G.T. Hustle 3 頗有 Nike 籃球鞋的基因,前掌由視覺化 Zoom 氣墊,和 Zoom Stroble 中底布氣墊組合而成。

得益於卓越的效能表現,使其對各個位置的球員適配性都相當高。

從 Nike 的歷史展覽墻上,我看到了從 1971 年成立,到馬上要來的 2024 巴黎奧運會,它究竟做出了多少突破。

也能知道,作為最早誕生的幾大國際運動品牌之一,它幾十年來依然保持活力,並不斷在運動員的反饋聲中,一次次超出我們的預期。

中國隊 Nike 裝備展示

就像賈伯斯第一次拿出 iPhone 3GS,改變智慧型手機一樣,Nike 的 Alphafly 也徹底改變了專業競速跑鞋。

從此,便開創了一個氣墊+厚泡棉+碳板的跑鞋時代,成了各大品牌爭相追逐的物件,至今也仍未被超越。

2017 年,在義大利蒙紮 Nike Breaking2 挑戰賽中,基普喬格驚人地將馬拉松世界紀錄提高了近三分鐘。兩年後的奧地利維也納,基普喬格又以 1 小時 59 分 40 秒的成績說出:「 人類是沒有極限的 」。

而那時,他穿著的正是 Nike Air Zoom Alphafly Next% 跑鞋原型。

但 Nike Alphafly 仍在叠代,它再一次打破世界紀錄時,則是由基普圖姆穿上 Alphafly 3,沖破終點線所創造的成績。

一場場比賽中可以看出,Nike Air 的前進演化,是與運動員們一起成長的。

再比如大名鼎鼎的 Nike Zoom Kobe ,不少籃球愛好者的夢中情鞋。

最近被熱議的 Caitlin Clark,在大學生涯最後一場比賽中,透過罰球得到了她的第 3668 分,以此成為目前 NCAA 歷史上得分最多的球員。

Clark 最常穿著搭載有 Air Zoom 氣墊的 Nike Kobe 5 Protro,也吸引了全球觀眾的註意力。

2023 年 NBA 湖人主場迎戰雷霆時,詹姆士以 38388 分打破了賈霸四十年來保持第一的得分紀錄。

球場上相當惹眼的粉色 Nike LeBron XX,也成了無數球迷議論的焦點。

這雙鞋,也幫助詹姆士完成了終結比賽的後撤步跳投。

而 Nike Air,遠遠不止這些。

在圍繞氣墊進行領域展開的鞋型裏,還有著相當多意想不到的設計,在各種世界級頂尖賽事上,幫助運動員們取得優異成績。

田徑釘鞋、足球鞋、籃球鞋、網球鞋、跑鞋。。。

無論哪種比賽,Nike Air 幾乎都能提供最專業的運動裝備。

2014 澳洲網球公開賽,李娜與 Air Max Breath Free II

蘇炳添與 Zoom Maxfly

易建聯與 Nike Hyperdunk

各式各樣的 Nike Air,足夠給任何一個人看得眼花繚亂,產品線從專業到日常全線覆蓋。

它們除了能讓我們跑得更快,跳得更高,還可以穿得更帥。

比如每年 3 月 26 日是 Air Max Day,一雙如 Air Max Dn,Air Scorpion,Vapormax 等鞋款,可謂是把氣墊玩出了花。

有時候,不得不感嘆 Nike 一聲古希臘掌控氣墊的神。

李娜與 Air Max DN

擱現在來看,上面的新鞋子,多少都有點打破常規。

但要知道的是,這個總能給人以驚喜的 Nike Air 系列。 其實從一開始,就相當大膽,幾十年來從沒「 老實 」過。

1977 年,Nike 首次為跑鞋行業帶來革新,開啟了氣墊時代。

當時,一位名叫 Frank Rudy 的航天工程師,向 Nike 創始人 Phil Knight 展示了一個瘋狂的創意:把空氣包放進鞋裏。

Phil 非但沒覺得對方是瘋子,反而像個伯樂,對這個想法進行了測試。

而在找到 Nike 之前,Frank 其實已經聯系了 23 家制鞋公司,只不過均被拒絕。

在那個鞋底只靠聚氨酯泡沫或橡膠減震的年代,有人說要在裏面註入空氣,這更像是個茶余飯後的吹噓。

可耐吉卻在這條道路上義無反顧,反復實驗,最後還真搞出來了,並且效能斷層領先同時代的其他跑鞋。

就好比功能機時代,到智慧機時代的過渡。

從此,「 踩在氣泡 」 上的鞋子,被全世界所認可,並一直沿用至今,經久不衰。

Nike On Air 展覽櫃

到了 1982 年,Air 氣墊技術首次登入籃球鞋。

沒錯,就是大名鼎鼎的 Air Force 初代。

時至今日,這個設計儼然成為了球鞋文化的符號代表,足以載入鞋類史冊了。

然後設計師靈感又來源於蓬皮杜的外露結構,想給鞋底開個小窗,露出氣墊。

於是,就出現了 1987 年的那雙初代 Air Max。

醒目的視覺化鞋底氣墊,也是整個 Air 系列正式起飛的標誌。

再後來,Nike 的資深設計師 Bruce Kilgore,利用吹塑工藝創造了第一個 Nike Air 180 氣墊。

不僅設計上不斷叠代,就連制造氣墊的吹塑技術,後來也前進演化成了為微液層熱壓成型技術。隨著技術發展,Nike 後期還淘汰了傳統中底,創造了第一個 360 度 Nike Air 中底。

截止目前,40 年間 Nike Air 已經擁有了 500+ 行業資深專利,合計約 70 萬平方米的專用生產設施。

到如今,最新的 Nike Pegasus Premium,首次配備了塑形視覺化 Air Zoom 氣墊,成為了目前最具效能潛力的減震跑鞋。

Air Zoom 緩震單元從前掌以自然弧度延伸至後跟,能有效傳遞跑者從腳跟觸地到腳尖離地的力量。

緩震單元可以緩沖跑者落地時的沖擊,並順利過渡到下一步。

而這些改動,依仗著 Nike 在數位化設計、人工智慧引擎和新一代設計工具上的探索,還將有著更多可能性。

如今的 Nike,血液裏依然流淌著打破常規的品牌基因。

像是結合大模型 AI 和 3D 打印技術,以氣墊為核心,所打造的 A.I.R。

這個 A.I.R 計畫的全稱為 Athlete Imagined Revolution ( 運動員的想象革新 ) 。所有鞋款全部由 Nike 簽約運動員們,利用人工智慧以及 3D 打印技術打造而成,屬於是把想象變成現實。

Nike On Air 現場展出

· 未來鞋

工藝上,利用粉末床融合技術,在鞋子上添加包裹部件,讓鞋子有了新的可能和方向。

極具未來感的造型,也是獨此一家,無論理念還是設計,都相當超前。

以及,有著獨特快穿設計的 Nike FlyEase。

Flyease 在設計之初,就是為了照顧到行動不便的障礙群體,以極致的舒適和快穿為出發點。

專業化與科技化的同時,也充滿了人文關懷。

Nike Pegasus EasyOn

從街頭巷尾,到奧運會等各類賽事現場,Nike 這麽久以來從未缺席。

如果非要列舉這些年的經典 Nike 鞋案例,可能都夠單獨出本書了。

今年,上百支參與團體及個人計畫的國家隊運動員,將會穿著 Nike 為他們量身打造的戰鞋、戰服出征巴黎。

從舒適性到功能性,Nike 皆在致力於做到讓每個運動員能最大程度發揮實力。

似乎一切已經準備就緒,就等著開幕式的到來了。

總之,現在的 Nike,似乎已經不再是個運動品牌這麽簡單。

用 Martin 回答差評君的一個問題來解釋,就是 ——

「 Nike and Air,is synonyms.

「 Nike 和 Air,就像同義詞。

It's so embedded in our innovation, but also in the culture 」

它深深植根於我們的創新,也植根於文化 」

更可怕的是,每每有了一個看似 「 科幻 」 的想法時,它還都能實作。

在這裏,似乎永遠沒有循規蹈矩,幾十年來都保持著前衛與大膽。

這就讓人更期待未來的 Air,還能玩出哪些花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