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陳雄:練熟 練精 五個拳式打好拳架基礎【收藏】

2024-07-13健身

恩師林墨根老師談到太極拳的學練之法時指出:「方法學會了還要練到,練到了還要悟到,悟到了還要得到,得到了還要把法脫掉,動皆是法;一舉手,一投足,皆是太極。」他老人家對我說: 在打拳架基礎的階段,盡量把「起勢」、「攬雀尾」、「摟膝拗步掌」、「倒攆猴」、「雲手」練熟練精 ,太極十三勢裏好多東西都在這五個較為重要的拳式之中;先集中時間和精力把「起勢」、「攬雀尾」、「摟膝拗步掌」、「倒攆猴」、「雲手」練到熟能生巧, 練出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勢的勁法訣竅和技法內涵,然後帶動學練其他拳式。 拳諺:「拳打千遍,其理自現」、「拳打萬遍自然精」、「練上萬遍,神妙自現」。李小龍說:「我不怕會一萬種招式的人,我只怕一種招式練一萬遍的對手。」此話蠻有意思,學練招式多了,學而不精,不能制服人家有啥用?把幾種招式千錘百煉,練的出神入化了,就能所向披靡。技擊防身也好,健身鍛煉也好,少而精的學練之法,將會有助於拳藝的提高,亦有益於健身強體。

一、起勢

林墨根老師說:「從練拳的方面講,練好起式,有 助於拳架的放松與穩靜,使整趟拳更有拳意,更有氣勢 。尤其重要的是,在太極推手時,欲要做到漫人於不知,發人於不覺,此實乃 熟練起式而後身手至輕、至柔 之故。」練習「起勢」時,是從「預備勢」練起的, 「預備勢」其中的無極樁和調心、調身、調息,要認真練好。 有些拳師這樣說:「起勢難。」說難不是說動作的姿勢難,而是說起勢沒有動力源,因為太極拳的動,不能是自己的動,也就是說不能是配合的動。因為在「起勢」之前沒有動力源,此時胳膊(指肩以下手腕以上的部位)是擡不起來的,擡起來了就是人為拙力的亂動,應該是用松沈至腳底而起的上傳勁順著地面反座彈力和腰脊領動多少就動多少,少動一點是不到頭,多動一點就是過,就是妄動。「起勢」以站立步或開立步, 把全身重量經由腰胯匯入腳底產生根勁來開啟拳架的陰陽即起動作, 松沈根落、松彈根起之勁是兩手挑起和降落的動力源。「起勢」每天練習大約一百遍。

二、攬雀尾

太極拳宗師楊澄甫指明:「 攬雀尾為太極拳體用兼全之總手 。即推手所謂黏連粘隨。往復不離不斷。逐以雀尾比喻手臂。故總名之日。攬雀尾。其法有四日。掤捋擠按。」前輩說:「學練太極拳的架子,首先要把「攬雀尾」學練明白了,就等於學好了一半拳架。」楊氏太極拳115式大架的「攬雀尾」拳式,這個拳式 由右掤、左掤、淺捋、深捋、平擠、正按、前弓推、後坐按八個拳勢構成,內含太極十三勢中掤、捋、擠、按、進、退、顧、盼、定等勢的內涵技術

對於初學者而言,難練的不是掤、捋、擠、按、推的手上外形動作,而是內在的勁道勁法。倘若練不出虛領頂勁、沈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腰塌胯、氣沈丹田、開胯圓襠、逢轉必沈、勁收於腳、以腰胯領動四肢等,那麽「攬雀尾」中的右掤、左掤、淺捋、深捋、平擠、正按、前弓推、後坐按,就談不上是有內在勁道勁法與技法的拳勢動作,而是中看不中用的太極操動作了。

「攬雀尾」分為右攬雀尾和左攬雀尾來練, 先把弓步與半馬步相互變換的沈轉變換和守中後坐、守中前弓變換的基本功練好,再配手一起整體來練「攬雀尾」 ,每天各練大約五十遍。

三、摟膝拗步掌

「摟膝拗步掌」雖是經典的前進太極步拳式, 內含太極十三勢中掤、捋、按、進、顧、盼、定等勢的內涵技術

「摟膝拗步掌」的用法是突出摟化對方攻擊的同時進步推按或擊打,其中有左右連環摟膝推按或擊打。

1997年,鄭子太極拳傳師在河北永年廣府對我說: 「摟膝拗步屬於虎勢,在行進與定勢之間有如猛虎撲人之氣勢,又有如靈貓撲鼠之輕盈;頭頂百會匯入吞天之氣,腳底湧泉內引接地之力。」

我認同這個練法。值得細心體悟的要領是「 下沈中帶轉動 」,太極拳名師張義敬在【太極拳拳理傳真】書中說:「我到了他(附註:指我師爺李雅軒先生)家裏,一邊比劃摟膝拗步,一邊發問:‘究竟弓箭步的形成,是以沈勁為主或是以向前蹬為主’?他慈祥地笑著說:‘原來這個你還沒有懂呀?難怪你不長功夫呢!’他一手按住我的腹部,一手按住身後腰部,坐了一個下沈中帶轉動的動作,‘這不就形成弓箭步了嗎?’最後他肯定地說: ‘練拳當以沈勁為主,不可著意向前推。 ’」「摟膝拗步掌」分為「左摟膝右拗步掌」和「右摟膝左拗步掌」來練,每天各練大約五十遍。

四、倒攆猴

「倒攆猴」雖是經典的後退太極步拳式,其中有左右連環探撲按擊,以抑挫其攻勢,敏捷如猴。「倒攆猴」這個拳式, 內含太極十三勢中掤、捋、按、肘、退、顧、盼、定等勢的內涵技術

太極拳名師陳龍驤(附註:太極拳名家李雅軒的女婿弟子)在回憶李雅軒的文章中說:「1957年,李師參加全國武術比賽,擔任裁判工作。在京期間,和廣大武林同好切磋拳藝,李師毫不保守,有問必答。當時湖南代表隊有一練吳式太極拳的名手易某某(附註:據說是受過吳鑒泉的指點,主要師從吳公儀、吳公藻的易在勤),推手柔化功夫很好,極其靈巧,當時很多在京的太極拳名家與他推手時,將他發不出去。易某某一定要向李師請教,李師和他搭上手後,也感到如用常法不易奏效。因此,李師推手時,誘其前進,以退步倒攆猴式,將易某某打出丈外。易某某非常佩服李師的推手技藝,要求李師講一講這一手是如何用的,在場的太極拳同道也一致要求李師講一講,李師毫無保留地詳述了這一手的用法,在場的人都作了筆記。」從以上所述看出雅軒公使用「倒攆猴」真漂亮,打出了「倒攆猴」的神妙之處。「倒攆猴」分為「右倒攆猴」和「左倒攆猴」來練,每天各練大約五十遍。

五、雲手

「雲手」是經典的橫走太極步拳式,內含 太極十三勢中掤、捋、采、挒、進、顧、盼、定等勢的內涵技術 。練習「雲手」時,兩手兩臂虛實變化互動旋轉,協調一致,行如空中雲朵綿綿不絕;它充分體現了楊氏太極拳舒展大方、中正圓滿、動作和順、輕靈沈穩、由松入柔、剛柔相濟的風格特點。

「雲手」分為往左橫走的雲手和往右橫走的雲手來練,每天各練大約五十遍。在練往左橫走的左雲手時,左腿腳支撐,右腳尖用勁貫到左手;反之,往右橫走的右雲手時,右腿腳支撐,左腳尖用勁貫到右手,這是體現雲手拳勢勁力的整體性。還要腰胯穩靜的不斷傳勁。值得註意體悟的要領是「垂臀」,林墨根老師說: 「雲手因移動而轉換重心時,垂臀帶動虛腿腳自然邁步,由虛變實,同側的手臂上升(以右臂下降的松沈來推動左臂的上升掤挑或是以左臂下降的松沈來推動右臂的上升掤挑)。 不垂臀,尾閭就不中正 。」

修改於2020年10月26日

PS:本平台收錄的各武術前輩及武友的言論,只為個人學習,因個別圖文資料來源(作者)不清晰而未姓名標示,望見諒。尊重原創作者版權,期望各友留言點評告知。溫馨提示:網路文章要結合自身的體征,是否適合自己,要辯證地看,不盲從。祝各位武運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