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七十年代國營飯店下館子,有多風光?按現在的生活條件是什麽水平

2023-12-07美食

七十年代飯店全國的飯館都是國營的,進館子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拿薪資的,飯店服務員對標現在的國家公務員。不相信的請參見老電影【滿意不滿意】。飯店就是給出差的,外出回不去家的,和比較富裕的雙職工,還有是小青年搞物件。也是比較富裕的。

過去企業都是公有制,分集體、街道、區辦、市企、省企、央企,按行業分服務、輕工、重工。按地區劃分到15類,以13類城市為例,街道小企業二級工35元/月,央企48元/月,央企八級工128元,省屬企業大都是正處級,央企大都是廳局級,省級機關正科114元,市級機關正科104元,結婚包席10元起價,高檔飯店15元以下不接,這是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的狀況。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日新月異,物質越來越豐富,糧食供應寬松了,有了私營小飯館,開始不要糧票了……,說這麽多,就是想讓年輕人對過去有個清楚的了解。許多回憶過去的老人,當時可能生活在縣城或小城市,國家真正的巨變還要看中心城市,看北上廣

六七十年代,到飯館吃飯的,基本上是出差在外的人,一般人都是很少去飯館吃飯,因為那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即使當時素菜四五角、葷菜七八角(糖醋裏脊、紅燒肉之類)。 現在到飯館吃飯就很平常了(農村除外),因為經濟發展了,人們收入高了,手腳變懶了。

那個年代有錢下館子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當時的副食品供應是定量的,有錢也買不到魚和肉,但有錢下館子就可以吃到魚和肉

七十年代中期的價格。只能盡量了。大米:0.157 0.162 0.185 0.197 0.202。面粉:0.175 0.185 豬肉:帶皮帶骨0.53,肥膘0.70左右。煙:牡丹、禮花五毛出頭,恒大四毛七,前門、香山、八達嶺三毛左右,其它都是三毛以下了。油餅:一毛二(二兩)六分(一兩),燒餅一毛(二兩),炸糕六分。其它的記不住了。

雖然那個年代沒有現在物質極豐富,可是,不論吃住行,樣樣沒有假貨!那個年代的大米飯就是香,現在的大米飯,什麽味兒都沒有,吃到嘴裏黏糊糊的,一點嚼頭都沒有,更不用說香不香了!記得小的時候,臘月29,晚飯是雞肉燉粉條,大米飯是和雞肉燉粉條一鍋出。那個大米拌著雞肉粉條,簡直就是絕配!現在的大米,改良改得基本上失去了大米原味!

科普一下,為啥說上飯店,下館子?而不說下飯店,上館子呢?

飯店台階高,名兒就能體現,如八大樓。所以說是上飯店吃飯。而館子都在街邊,尤其是老街過去沒有柏油路,全是土路,每年都因黃土墊道後而增高(可以到阜內大街去看一下,路兩側房基均低於街面),所以從路上進飯館都是往低處走,下館子也就更形象的表示出來了。

在七十年代,農村的每個鄉都有數家館子。肉食,燒酒,幹飯都有,幾毛錢就會整的酒足飯飽的。 那個時候,趕場天,稍微有點年齡的男人,趕場,先是進茶館喝茶,中午再去酒館喝燒酒。喝燒酒打平夥的多,即各人買點菜,或者買點酒,幾個人喝的東倒西歪的回家。 此情此景,憶猶新。

我們那時候和父母去國營飯店吃一頓飯大概2元左右,4菜一湯,二兩酒。回鍋肉,芹菜肉絲,涼拌豬頭肉,油酥花生米。還有個時令炒蔬菜,或者空心菜,或者素炒蓮花白。湯一般是蔬菜蛋湯,還有父親的二兩高粱酒,大概兩元左右。父母和我再加兩弟弟,五個人,吃得飽飽的。然後剩點殘羹,門口的叫花子就進來舔盤子了。那時人都很善良,我們吃完了,叫花子進來吃殘羹剩飯,沒有人趕他們走,連服務員也不管,人性真的很善良。

記1973年結婚。辦一桌酒席,4冷、4炒、4燒、4大菜。在家裏辦6元,飯店辦10元。(那時飯店沒有私營)。羊肉湯2角,丸子湯5個丸子一角。七十年代,湯面8分,餛飩1角2分。炒肉片4角5分,肉片連湯角,紅燒魚塊也是4角5角。人們結婚包桌,5元,10元,15元一桌三個檔次。

父親一段時間都會帶我們下飯館大吃一餐,盡管不便宜,但都是真材實料,味道好,盡管我爹廚藝很好,但我們還時不時去吃一餐。八十年代初我結婚有了孩子後,我帶著妻孩,一個月也會去幾次好的飯店叫幾個愛吃的菜,花個7一8元就行。現在出了大事,去大飯店,

上世紀6、70年代,飯館不多,不管農村城市,都很火爆。農村只要趕集,必須早早去館子坐下,遲了就沒座位,城市裏面幾乎天天飯館都很熱鬧,我上班就在一家中型館子對面,親眼目睹。那時農村館子很便宜,我出差到鄉場上,炒個雞雜2角多錢,吃飯要交糧票,2分錢。所以對那個年代沒有全面體驗的人,以個人喜好說事,是沒有資格發言的,要就是打胡亂說。 現在真正懂吃的人,是不去館子,一不衛生,二食品不安全。就拿農村養雞養鴨專業戶來說,一般養兩種,自吃或送親戚的,少量純糧食餵養,大批次賣往城鎮的是他自都不吃的,這個應該懂。比如,飼養鱉上餐桌,我一開始就一點兒都沒嘗過,全是激素保起床的,現在大家都知道了,飯桌上也沒有了。

當年下館子的人,進門先等座,站在吃飯人後等著人家吃完了馬上搶座,…現在都無法想象你坐那吃飯,旁邊有人盯著你吃飯如何還吃的下去。

以前二元多就可以吃一桌子葷菜了,炒菜才2毛幾,3毛幾,最貴的也只有4毛一盤,相當於現在800元錢桌的菜,相當於物價比七十年代漲了400~500倍,七十年代吃頓火鍋幾元錢,現在也要七,八百元,所以現在生活不見得比七十年代好。

那個時候的肉都是各地本地豬,沒有大白豬,都是黑豬,沒有國外品種大白豬,豬都是一年左右,也有價格不合適不賣,養兩年,三年大肥豬的,一年左右200多斤,兩年左右三百多斤,三年左右四百多斤的也有,比較稀少,因為都是本地土豬,所以艘特別香。只要是家畜雞鴨鵝都是黑色的好吃。

70歲代一切都是供銷社管理,包括旅店,茶館,油鹽店,那時工商管理很嚴的,包括1斤茶葉泡好多碗,平均一個饅頭好重,一斤大米煮成適當的幹飯該多重,都要抽查,那時沒有個體飯店,國營飯店所有食材的定價由相關部門規定,必須要貨真價實,沒有黑科技,老百姓吃的放心!沒有地溝油,沒有添加劑,沒有基因改造,沒有預制菜,過去的飯館廚師都是傳承手藝人,做菜講色香味一絲不茍,食材也很講究,所以好吃!

那時農村青年找物件(配偶),女方根本不談男方家底,只看生產隊的條件好孬,每個勞動日有無三毛錢。兼達小夥是否忠厚樸實,身體健康這就是找物件的標準。那時結婚也不需要彩禮,扯了結婚證,選個日子,男方請人背個背兜或擔個挑挑,裏面裝點煙酒糖果大米面條和女方的兩套衣裳,迎過門就算結婚。那時上學也用不了多少錢,小學至初中每學期書本學雜費用最多5元左右,高中內建口糧,每學期書本學費以及柴禾費加起來也不超過10元。每月每生人平助學金1元5毛錢,菜油每生每月3兩,副食糧每生1斤半(都是免費)另加豬肉每生每月1,5市斤,每斤7角二。上中專除書本全免。那時條件是差,人們只有帶動,沒想那麽多,所以心理壓力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