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鐘水餃,老成都人和新成都人的分水嶺

2023-12-01美食

啥子是鐘水餃?

它可能和龍抄手、賴湯圓、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等小吃一樣,擁有紅火的前世——以成都傳統小吃的名頭,獨立成店。廣受歡迎並連鎖,後聲勢漸弱。

不一樣的是,當大部份傳統小吃成了一代成都人的記憶,只有鐘水餃,悄悄深入各大面食店的選單,成了一道獨立的選項。

你可以吃酸辣水餃、清湯水餃,可以直接點:鐘水餃。

對於煮餃子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區別於其他普通水餃的技法;對於吃餃子的人來說,這是一種記憶,一種想念;對於鐘水餃本身來說,這是它獨一無二的今生。

吃不吃鐘水餃,基本可以判斷這個人是不是老成都,是不是成都土著。

成都人才不得老是把「名小吃」掛在嘴邊。鐘水餃就是:扁的、光滑的純肉餃子。味道嘛,蒜香甜辣。

有據可考的鐘水餃,要追溯到1893年。因為開業之初選址荔枝巷和它紅油的特色調味,所以又被稱為「荔枝巷紅油水餃」。

老成都愛把最早吃到的那碗鐘水餃定位在暑襪街、提督街。其實是一回事。那二年辰,荔枝巷和青年路口還不是直通,鐘水餃就開在署襪南街和荔枝巷口凹進去的那一點點地方。

當時的鐘水餃就是一家普通的水餃店,門店很小,門口安了一個公用自來水樁。往裏走兩步就是工作間,裏面兩口大鍋,一口用來煮水餃,一口專門拿棒子骨和雞吊湯。

老輩子大概都是從1角2一碗的鐘水餃吃起的,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也有人吃成2角5一碗,那時用來裝鐘水餃的器皿聽來也雅,是蘭花高腳碗。

那個時候,在這提督街一轉咋個才叫超得轉?那便是在四川劇場看場電影,散場後步行至文化宮,然後挨個把鐘水餃、擔擔面、三合泥吃個遍。最後收尾,再來碗賴湯圓——照此法招待北方朋友,算是重禮。

@熱心市民張女士 說,早年間每回走鐘水餃過都看到在排隊。店面小,桌椅板凳少,吃個餃子人挨人。有一回,她看到對門子那家「鐘水餃」,人不是很多,就去吃了——「歪的鐘水餃也好吃。」

我們這一輩更多的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吃到的鐘水餃,那個時候的鐘水餃已經是1塊5一碗。每次去吃,還一定要在隔壁子買兩個蛋烘糕。吃完,還要去鍋邊要點兒煮餃子的水,連同佐料一起喝下去。之舒服。

鐘水餃好吃,主要還是體現在它區別於北方水餃的那種薄而韌的面皮,和它肥瘦比例正好的純豬肉餡兒,還有混合了蒜泥、並且醬油略帶甜的調味,和香辣點睛的熟油海椒。

上世紀90年代以前,是沒有絞肉機的,鐘水餃的這個肉餡兒全靠人工攪拌。是個辛苦費力的活路——

「肉去皮、骨剁碎,挑去肉筋,將三四十斤的肉餡放在一個直徑一米左右的陶瓷缸裏後,用手按同一方向一邊攪拌餡兒,一邊加高湯,直至肉末吸水飽和。」

面皮是老面發酵,要自己揉,裏面要加雞蛋、水和少量鹽。熟油海椒非現成,而是用二荊條幹海椒自己制的海椒面兒煎出來的。才香。

略帶甜味的醬油就是復制醬油,也叫:紅醬油、甜醬油。是用黃豆醬和各種香料、紅糖二次加工熬出來的。除了鐘水餃,成都的甜水面和紅油素面也都會用到它。

之前甚至還有一種傳言,說鐘水餃最絕的步驟,是必須要用少量的蒜蓉水加熱去化開豬油。就有這麽講究!

九十年代末,國營解體,很多有技術的鐘水餃員工四散並各自自立門戶。所以你要問後來大家對於「鐘水餃」的記憶如何?擺出來都不多於一樣的。

有人說只有人民公園鶴鳴茶社的鐘水餃最接近當年的味道。也有人站82信箱,認到那個歪婆婆,因為她就是提督街鐘水餃時代在店裏忙前忙後的小姑娘。

像我和我的朋友@李老師 都覺得牛市口背後的「神秘單元樓」煮出來的鐘水餃還是當年的味道。那是一對老年夫婦經營的一家小店,就開在他們屋頭,是該小區某單元的一樓。

當時有同事偶然覺得好吃,但苦於這家店沒有名字,也說不清楚,故此取名:神秘單元樓。老板兒就是前鐘水餃的員工,每次給你端水餃上桌都不免要交代你一句:和轉吃哈!

最先去吃,他們家只賣中午。後來老板兒說他兒子在永珍城附近也開了一家,餃子就是他們包的,味道也一樣,說那家就是晚上也可以吃。

@Alice 則愛在二號橋吃鐘水餃。她說這家就是很老的國營店,鐘水餃最正宗的地方。她說她吃過很多所謂的「嫡傳」,都不好吃。

像這種國營的班子,有一套完備的標準和體系。這裏面煮餃子的,都是有編制的老師傅,人家一幹就是一輩子。所以品質和味道一般不會出問題。在外面吃到的那些,都是所謂的「江湖派系」。

2017年,@Alice 來這家店吃水餃懷舊。她想起小時候吃餃子,「這個想要,那個想要,每樣都想吃」。

隨手在美食軟體上搜了幾家現今較為火爆的「鐘水餃」,分別去吃了一嘴——

玉雙路的老成都水餃,一碗10個。顏色深,醬油味重,甜味有但不明顯。餃子不算扁平,邊邊封得也不算周正,紅油少,面皮硬肘。

第二家是鐘水餃師友面。沒想到當年賣「海鮮煨面」的師友面已經和鐘水餃合營了。走到門口就能聞到淡淡的海味香。來這家吃水餃吃面的客人普遍都是中老年,我想應該就是@Alice 說的那種「國營」的感覺哈。

一樣的一碗10個,一口咬下去,肉餡兒裏面的胡椒味明顯昇華提鮮,肉餡兒筋道有嚼頭很加分。這家的水餃也不扁平,比較鼓。佐料顏色清亮,熟油海椒給得大大方方。

還有玉林一帶僅次於順姐盛名的人仁水餃。點單的時候老板兒就把招呼打在前頭:一道點齊哈,人少了本來就不多於想做。

他們家的餃子一碗是9個,醬油味特別重。肉是鮮肉,風味十足。紅油不寡淡也不搶戲。面皮偏厚,餃子也包得緊。蒜不是蒜泥,是更加分明的顆顆。

我問老板兒是哪兒的人,他說他是眉山的。95年就在鐘水餃上班,2005年出來的。現在吃到的這碗「鐘水餃」已經是他改良過的了。他說好多老客人都說,他這碗餃子比他在鐘水餃的老師傅的味道做得還好。

以上這三家,都是把「鐘水餃」作為招牌吃食,並且在坊間為部份人稱道,說「這就是記憶中的鐘水餃」,就是「小時候的味道」。

其實資格的鐘水餃,也早就不扁平了。【吃八方】最近請來鐘水餃第四代傳承人祝元清的嫡傳弟子蔣文帝做節目,他包出來的餃子也是鼓鼓的,煮出來略有裙邊。

當然,鐘水餃一百多年歷史,幾代人對於它的記憶和味道都不盡相同。不管好不好吃、像不像,它總是成都人記憶中舉足輕重的美味。

只能說,現在資格的成都人,確實也很少吃到資格的鐘水餃了。吃完一碗鐘水餃,也再難找到那個「隔壁子」,再吃兩個蛋烘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