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全球僅10個「美食之都」,中國占6個,可中餐為何三次申遺都失敗

2024-01-08美食

到2023年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美食之都10座城市,其中中國就占了6座。

它們是成都、澳門、揚州、淮安、順德、潮州。

但是從2011年開始中餐,2015年淮揚菜,2016年孔府菜先後三次代表中國美食,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都以失敗而告終。

而日本和食、南韓泡菜、新加坡菜(夜市攤)、法國、土耳其克斯可、維也納咖啡、墨西哥等國的傳統美食,也都入選世界非遺名錄。

土耳其美食

新加坡夜市攤

日本和食

面對這種巨大反差,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

2011年中國烹飪協會首次以中餐名義世界申遺。

當時由於不熟悉申報規則,按照自己的理解篩選計畫,準備材料報送的不是具體美食而是中國烹飪技藝。

中國傳統烹飪技藝是一個浩瀚體系,內容太多,表述起來困難大,國際交流也不是很方便。按照專業技法它劃分為35大類130個系列,別說外國人,就是普通中國人都不能全搞明白!

佛跳墻

手抓羊肉

加上申遺的準備工作明顯不足:8分鐘的申遺計畫展示影片,竟然不是請專業團隊專門拍攝,而是找素材拼湊剪輯而成。

由此可知,中餐首次申遺就連預備大名單都沒有進去。

2015年第二次以地方代表性菜系-淮陽菜申報。

由於以地域命名的菜系歷史期短,缺乏世界非遺認可的社會習俗、家庭世代傳播的文化基因,曲高和寡,再次鎩羽而歸。

2016年,第三次以「孔府菜」申遺。

但被認為缺乏特色,因為在中國國內,知道孔府菜的人都不多,結果直落個再次告敗。

國外專家在分析中餐三次申遺失敗的教訓時指出:中國相關機構在選送計畫時走入一個誤區,認為選送的中餐要有高超技藝,走向不接地氣的精品菜。

從法餐申遺成功的經驗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將它描述為「一種社會習俗,用於慶祝個人或團體生活中最重要的時刻」。

由此可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飲食類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多強調的是一種文化的認同,家庭世代傳播,社群鄰裏共享,促進歸屬感和身份感,增強社群凝聚,在飲食中所體現的當地人的一種生活。甚至可能簡簡單單就是一種家庭生活的氛圍,或者是一種跟風俗、祭祀等相關的東西。

法國美食

中餐申遺走過的彎路告訴我們:不要把申遺當成一場名利場,需要讓中國美食申遺計畫更貼近民眾生活。

所以,說不定類似於粽子、湯圓、臘八粥、長壽面這些歷史悠久、民間廣為流傳和食用的美食,申請世遺的成功率會更高。

對此,你怎麽看?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