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口鎮南腸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2024-01-06美食

「拉不盡的萊蕪豬,香不過的老南腸」,這句在萊蕪民間廣為流傳的俗語,道出了當地百姓對口鎮南腸的青睞。

口鎮南腸被譽為「肴上肴」,因其用料考究、制作精良、營養豐富、口味獨特而聞名全國。每逢年關,萊蕪人家家戶戶都會加工、晾曬、儲存南腸,作為走親訪友的饋贈之禮及宴請賓客的不二之選。

口鎮南腸起源於清朝道光年間,至今已有170余年的歷史。據記載,口鎮南腸的創始人為濟南歷城人蘇誌廷,祖輩以煮制肴肉為生,後在博山開了一家小店,名為「濟南順香齋」。他將豬肉剁成小塊,灌入豬小腸,加上多種中藥一起煮熟,成為今天口鎮南腸秘制配方的最初來源,也是「食藥同源」的體現。又因所選配料多來自南洋,又稱南腸。

在博山經營幾年後,蘇誌廷於鹹豐二年(1852年)輾轉來到萊蕪城北30裏處的著名古鎮——吐絲口,即現在的口鎮。從此就以「順香齋」的店號紮根下來,並逐漸發展形成了以生產南腸為主,加工熟肉制品為輔,並兼制醬菜、醬油、醋等系列產品。

蘇誌廷去世後,其子孫經數代傳承,幾經改良,將口鎮南腸的聲譽也隨之擴充套件到萊蕪周邊地區。1951年,順香齋南腸被推薦參加山東省地方名吃評選,被評為「山東名吃」,與濟寧的玉堂醬菜、德州扒雞並駕齊名,被列為「山東省三大名吃」。1958年,順香齋轉為國營企業。至此,口鎮南腸的祖傳秘方和制作工藝也無償提供給國營企業使用。

改革開放初期,口鎮南腸制作工藝進一步改良,生產能力大增,產品品質提高,產品走向全國,成為萊蕪特產的傑出代表,百年老店也步入鼎盛時期。

進入21世紀,國有企業因經營體制所帶來的弊端開始顯現。2004年3月,原國營萊蕪市口鎮順香齋南腸廠實行破產改制,商標被拍賣。

原口鎮順香齋生產車間主任劉鋒購得老廠土地房屋使用權後,帶領企業技術骨幹和下崗職工重新整合,在原廠址創辦新公司,成立山東萊蕪泰順齋食品有限公司,並註冊「齊魯泰順齋」「西街順香」商標,在順香齋原廠址之上,以嶄新的姿態和面貌,更加精湛的技藝,從事南腸、醬菜的生產。至此,南腸老店正式被「泰順齋」字號所代替,口鎮南腸的繼承和發展揭開了新篇章。

▲泰順齋食品有限公司

▲山東泰順齋南腸博物館

如今的口鎮南腸,在百年生產歷史的基礎上,精選當地新鮮黑豬肉,加之傳統配方,天然露曬而成。口鎮南腸最大的特點,一是肉醇味香,細嚼慢品回味無窮;二是由於加入了具有藥用功能的香料,蠅不叮、蟲不蛀,能較長時間儲存;三是加入自制的醬油,偏重於鹹味,比較適合北方人的口味。

口鎮南腸的歷史發展過程見證著萊蕪文化、經濟的發展,南腸文化不僅僅代表了一種飲食文化,更多的是體現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發展的文化,這是代代南腸人的鄉愁文化,是社會發展變革的獨特見證。

2013年,口鎮南腸傳統制作技藝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計畫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