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唯一能讓河南人排隊吃的食物,三個字

2024-03-04美食

我有理由懷疑,在北京的河南人最近都心潮洶湧。

否則無論如何也不能理解,方中山胡辣湯北京首店開業當天,楞能排出倆鐘頭的長隊——尤其考慮到隊伍行進的速度,從馬路牙子邊上開始,排十五分鐘就能進店。至於的嗎?

這在北京許久沒有發生了,一樣食物,讓一座城為之瘋狂。

套用吉爾伯特·米爾史坦當年令【在路上】一舉成名的書評中那句話,「在極度的時尚使人們的註意力變得支離破碎,敏感性變得遲鈍薄弱的時代」,遍地的網紅食品一天出八個,白酒兌咖啡都能讓全國人民起哄三天,一種傳統小吃竟有這種效力,簡直回到了幾年前,那個食物爆火還有因可循的,大家會追逐味道而非行銷噱頭的時代。

假如這麽看,那麽胡辣湯恐怕是最後一種「舊網紅時代」的食物了。

憑什麽是它扭轉乾坤?

那天跟小夥伴在方中山店裏端碗坐定,就見一位北京口音的老奶奶在店裏轉悠,像是好奇竟有這麽多人喝。

「這玩意兒是胡辣湯嗎?」

得到肯定回答後,老人家茫然地轉身出去:「我還以為是面茶呢……」拼桌的其他人顯然樂不出來,因為人人忙著擦汗吐舌頭,像被眼前的胡辣湯揍了一頓。

緊一勺慢一勺,悠然自得大過其癮,還能滔滔不絕跟同伴科(安)普(利)胡辣湯有多好喝的,似乎都是河南人。

顯然,北京對胡辣湯還是蠻陌生的——原本應該是最熟悉的。

如今北京賣早點的,雖不知有多少河南老鄉,但凡是不賣炒肝兒不賣豆汁兒的,幾乎全有胡辣湯,而且無一例外是面筋海帶花生仁的醬黃色河南口味。要這麽說,住北京的人就算一年不喝個幾十上百碗,起碼還是見過不少的。

可這顯然跟河南人心中的胡辣湯不全是一回事,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新聞:

2021年7月15日,一位在京工作回不去家的河南大哥,饞胡辣湯饞得發慌,花費2000元在鄭州點了一份胡辣湯外賣,外賣員拿不銹鋼暖壺拎著,直接跑鄭州東站上高鐵送到北京西城。

看來,離開了河南的胡辣湯,在河南人眼裏都不能叫胡辣湯——胡辣湯是好喝,但好喝的胡辣湯,只在河南!

© B站:河南經濟廣播

話說回來,什麽叫河南胡辣湯?

事實上,世上可能根本沒有「河南胡辣湯」這一種食物。

全省每個地方的胡辣湯都不一樣,繁復的味道和種類,恐怕大多數讀者都能倒背如流:

周口西華縣的逍遙鎮胡辣湯,牛骨頭熬湯,香料味重,裏頭是牛羊肉、木耳、手洗的面筋片,再加少許粉條,上桌前一律淋少許香油,被泛著姜黃色的胡椒熱湯一燙,能香人一跟頭,加上面筋和牛油的特殊香味,味道更厚重些。

▲ 來,感受下中原文化的厚重 © 圖蟲創意

大概鄭州方中山胡辣湯的「底味兒」也是基於逍遙鎮,不過往裏摻了大把辣椒面兒,喜歡的人欲罷不能,討厭的人則斥之為胡辣湯界的異端。

▲ 湯色明顯泛辣椒紅,是方中山的特征 © 方中山官方微博

隔壁漯河北舞渡,也是牛羊肉熬湯,但不擱木耳,放手撕的面筋泡,肉湯味濃香料味淡,很多不那麽重口的朋友比較喜歡——重點不在香辛料,而在肉的品質,所以北舞渡好多館子幹脆掛著「燉肉胡辣湯」的招牌,可見自信。

© 圖蟲創意

其他地方就更是啥樣都有,豫西一帶,南陽胡辣湯愛放黃花菜;平頂山的魯山胡辣湯,除了豆腐絲外,一定要有熱燙的粉皮兒;開封素胡辣湯清雋可喜,加海帶花生後,清香鮮美更上一層;豫北濮陽另有一種白胡辣湯,湯色乳白近乎透明,配面托吃。

▲ 是的,這也是胡辣湯 © 圖蟲創意

要真聊哪種胡辣湯最好喝,我們的第一人口大省,恐怕要爆發一場史上最大規模的美食界省級扯頭花,山東羊湯各流派見了都得往邊上躲躲。

雖然幾乎每篇寫胡辣湯的文章,都免不了把各種口味捋一遍,然而事實是,口味可能不算什麽。

每當我們以為河南人民真要為了口味之爭戰上十頁,他們的反應卻出奇一致:

嘴上也許還想分個高低,可真到了鄉愁腹中哀號之際,根本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正經河南胡辣湯,什麽哪門哪派,非要來它兩碗,還打一鍋回家慢慢過癮。

大概胡辣湯的魅力所在,也只能從這裏真正破解:

河南胡辣湯是一種在香氣、味道、口感和飽腹感上都做到最極致的食物,除了賣相慘烈到一定程度外,每個方面都極其魔性,令人欲罷不能。

胡辣湯口味重,重到什麽程度?肉湯打底,十幾二十種香辛料下去是常事,層次之豐富,比任何一種優秀的咖啡豆都令人上癮,加上大把胡椒,過癮裏透著一種中原飲食古老的美。

在方中山店內,看到不少北京人一口一口辣得涕泗橫流,同來的河南小夥伴告訴我,胡辣湯的口味極難駕馭,所以連河南人自己都學會了避其鋒芒,以至於開發出了胡辣湯和豆腐腦的 兩摻 ——雖然在很多胡辣湯泡透了的河南人眼裏,這屬於慫炮吃法,就跟重慶人看鴛鴦鍋一樣。

但他們也一致認同,享用一碗胡辣湯最好的方式,不是直接一勺勺喝,而是蘸著吃。

因此,一頓胡辣湯的口感也不可避免豐富起來。

拿什麽蘸?比較讓人滿意的是油饃頭、油條,或切成長方形塊的油餅,一定要炸至香脆 (蒼天啊,睜開眼看看北京這可憐的油條吧) ,蘸上糊糊般濃稠味重的胡辣湯,才有那麽種復合型的雲遮月似的口感。

更好的就是水煎包和牛肉盒。吃之前我還以為,畢竟是河南當地價廉的早點小吃,餡少點皮厚點很正常,一口下去,才知河南人多實在。不單水煎包薄皮大餡,牛肉盒分量更是可觀,哪怕粉條占一半,磅礴的肉量依舊足夠飽滿,筷子一抖稀裏嘩啦往外掉。

蘸了稀的再舀幹的,要面對的是每一碗做法各異的胡辣湯裏薛丁格的十幾種料——我天,河南人早起一頓胡辣湯能吃到多少種食材。

由此,河南人聽到「胡辣湯」三字,跟外地人聽到就是不一樣:

別人一聽只當是小吃,但河南人腦中,每一頓胡辣湯都是一場盛宴。

河南是產糧大省,同時也是碳水大省,老年間吃個啥都講究厚實,所以一碗胡辣湯下去,即便不就著水煎包牛肉盒,都飽得可以:除了十幾種料,湯裏還加了不少澱粉和牛油,手洗面筋更帶一股醇厚的麥香。北方人習慣重味的基因,甚至會讓飽腹感與味蕾的滿足程度成正比,由是,胡辣湯成了一種能帶給河南人至高滿足的食物——

© 圖蟲創意

雖然減肥人士可能要擺擺手,但比起大魚大肉、紅燒紅油,這無疑是價效比絕佳的過嘴癮飽腹食品了。

無怪乎每個河南遊子一想到胡辣湯,頓時整個腦子都胡辣起來,為此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直到胡辣湯店門口徹底破防:管他哪門哪派,只要保持著一碗河南胡辣湯的品格,那就是一輩子的老鄉老友!

漂泊異鄉的味蕾和胃囊終於得到滿足,一個戀家的河南人,此刻不會再想別的,如果有,大概也就一句話:

上蒼真的在保佑喝飽了胡辣湯的人民。

這種滿足是流淌在血脈裏的,一切試圖覆寫它的花樣和噱頭,在此面前,只好統統退散。

由此,我有幸,竟在一個讓寫飲食的人都開始自我懷疑的時代,一個網紅食物紛紛不知所謂的時代,重新目睹了一股不為熱搜和拍照,而純為了味覺和鄉情的熱烈——尤其當它長得忒「不上相」的時候。

這種對美味的最原初而純粹的感情,竟然由一碗胡辣湯引發,而且好像也只有它,能以一個物美價廉,以至於眾望所歸的身份承擔這些。

到這裏,我不能不感謝每一個愛胡辣湯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