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陰道裏脫出塊「肉」!

2024-08-22健康


這天,醫生診室接待了一位由女兒陪同來的朱奶奶,朱奶奶吞吞吐吐,顯得非常不好意思,在醫生耐心詢問和女兒的鼓勵下,朱奶奶才說出實情。

原來,年近80的朱奶奶一直以來身體硬朗,卻在去年偶然發現陰道中脫出一塊「肉」,她嚇了一大跳,但又覺得很丟人,不願跟別人說,就試著自己用手指還原。開始時這樣納回還能維持1、2天的效果,最近一段時間,發展到納回後這塊「肉」馬上又脫出,而且「肉」的體積還越來越大,嚴重影響了朱奶奶的生活品質。

終於,她跟女兒悄悄說了實情,女兒覺得不對勁,網上查詢後發現這可能是「盆底」問題,帶著朱奶奶來到專門的「盆底門診」就診,於是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醫生經過仔細檢查,告訴朱奶奶, 這塊脫出的「肉」其實是她的子宮 。醫學上,這種情況稱為 「子宮脫垂」 ,屬於盆底功能障礙的一種。

子宮

脫垂

子宮脫垂很少見?

子宮脫垂,因為部位隱秘,很多人哪怕發現不對,也是能忍則忍,不願就醫。

但是,因為子宮脫垂不僅是 子宮從陰道口脫出 ,還會出現 下腹墜脹、腰酸 的癥狀。有時走路走著走著就會不知不覺脫出,下蹲時陰道口還能摸到雞蛋大小的「肉」。

此外,由於子宮頸長期暴露在外,容易發生 糜爛、潰瘍 ,引發很多 婦科問題

在看醫生前,朱奶奶還覺得很不好意思,怎麽別人都好好的,自己會得這種「怪病」。真的來到專門的「盆底門診」後,她發現跟自己一樣情況的病友還挺多的,大家聊開後,反而放下了思想負擔。

子宮脫垂是怎麽發生的呢?

子宮位於盆腔中,周圍的盆底肌肉群、筋膜、韌帶及其神經構成復雜的盆底支持系統,正因為有了它們的交互作用和支持,才能維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

子宮

結構

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盆底支持薄弱,就可能發生盆腔器官脫垂,包括不僅限於子宮脫垂,還有陰道前壁膨出、陰道穹窿脫垂、陰道後壁膨出、直腸膨出等。

主要原因有妊娠、陰道分娩、多產、衰老、肥胖、慢性咳嗽、便秘等。

得了子宮脫垂,怎麽辦?

醫生告訴朱奶奶,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子宮脫垂的問題,一般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法。

保守方式 分為改變生活方式、盆底肌鍛煉、子宮托、中醫中藥、雷射等;

當保守治療無效,又嚴重影響生活時,就選擇 手術治療

目前,手術治療一般有自身組織修復重建術和使用網片的盆底重建術。

自身組織修復重建術就是利用自己的組織修修補補,手術方式有陰道前後壁修補術、骶棘韌帶固定術、宮骶韌帶懸吊術。

使用網片的盆底重建術包括腹腔鏡下陰道/子宮骶骨固定術、經陰道網片置入術,現在還有「微微創」的經陰道腔鏡下陰道/子宮骶骨固定術,術後疼痛小,恢復快。

除了自身組織修復術和使用網片的盆底重建術,還有陰道半封閉術,就是把陰道前後壁剝離後縫合起來,但是術後不能有性生活了。

對於年輕的女性,還能選擇曼氏手術,就是陰道前後壁修補、主韌帶縮短及宮頸部份切除術。

手術方式很多,因人而異,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進行選擇。

最終,朱奶奶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了「微微創」的經陰道腔鏡下陰道/子宮骶骨固定術,術後恢復良好,也很快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中。

預防大於治療

在此,醫生提醒,對於疾病的預防永遠好過發病後的治療,盆底器官脫垂也不例外,要從分娩時就開始註意預防。

1、分娩過程中,應聽從醫生的指導,不過早、過度用力。

2、避免產後重體力勞動,分娩後,應充分休息,經常改變臥姿,註意營養,體質虛弱的更要註意調理,要避免過早、過度操持家務及體力勞動。

3、產後積極進行體操運動,以鍛煉骨盆底肌肉及腹壁肌肉。

盆底肌肉鍛煉的方法

做收緊肛門及陰道的動作,每次收緊5~10秒,間隔5~10 秒重復上述動作,連續做15~30分鐘,每日2~3次,4~6周為1個療程。

註意,這項鍛煉不僅適宜在產後進行,而且在其後的 一生中都可以當成一種習慣經常做

4、不過,有30%左右的人並不能正確掌握盆底肌肉鍛煉的要領。別急,有辦法的,可到醫院進行生物反饋法治療,學會正確地鍛煉盆底肌肉。

生物反饋治療

透過電子生物反饋治療儀,將探頭置入陰道或直腸內,以檢測盆底肌肉電訊號活動,並采用模擬的聲音或視覺訊號反饋給患者,根據這些訊號訓練,學會自主控制盆底肌的收縮和舒張。

治療一般在產後42天開始。

跟著螢幕的指示,利用盆底肌的力量做收縮的動作

最重要的,就是積極預防和治療使腹壓增加的疾病。如果存在慢性咳嗽、長期便秘、肥胖等增加腹壓的疾病,應積極治療、積極減肥,去除這些可能導致盆底功能障礙的因素。日常生活中,還要註意避免重體力勞動和舉重等增加腹壓的活動。(來源: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撰文|王曉娟、陳義松、華克勤

來源:復旦大學附屬婦產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