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63歲河南阿姨炒菜愛放雞精,一年後體檢,醫生:誰教你這麽吃的?

2024-10-11健康

63歲的王阿姨是河南人,兒女們都在外地工作,平時她一個人在家生活。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家庭主婦,王阿姨對廚房裏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特別是在炒菜這件事上。

她有自己的獨門秘訣——每道菜都要加一點雞精。她覺得這樣做能讓菜的味道更鮮美,尤其是家常菜,吃起來更入味。 家裏來了客人,大家也都誇她的手藝好,說她做的菜比飯店裏的還好吃。

一年來,王阿姨在炒菜時一直堅持這個習慣,無論是清炒蔬菜還是紅燒肉,幾乎每道菜裏都會放上足量的雞精。

她覺得還能讓食材本身的味道更加突出。可到了最近的一次體檢,王阿姨被醫生告知,血壓偏高、腎功能出現了輕微異常。

醫生看到她的體檢報告,皺起了眉頭,問她:「平時飲食上有什麽特別的習慣嗎?」王阿姨有點不明白,隨口回答:「沒什麽特別的,炒菜時就喜歡放點雞精,味道更好。」

醫生聽後,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嚴肅地說道:「長期過量食用雞精可能會導致高鈉攝入,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誰教你這麽吃的?」王阿姨一下子楞住了,她從未想過自己炒菜時經常使用的雞精,居然會對健康產生這麽大的影響。她只知道味道好,卻沒考慮過長期使用可能帶來的後果。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數據顯示,雞精的主要成分是谷胺酸鈉,這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添加物,用來增強食物的鮮味。 然而,長期大量攝入谷胺酸鈉可能會導致體內鈉含量超標。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的鈉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以下,但研究表明,許多人往往會因為過量使用調味品而無意中超標,尤其是在含有大量鹽分和谷胺酸鈉的調味品中,這種現象更為明顯

高鈉攝入是引發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的重要誘因,尤其對於老年人和有慢性病史的人群,風險更高。

雞精的成分及其對健康的影響

雞精其實是我們廚房裏很常見的調味品,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讓菜肴更鮮美。

雞精的主要成分是谷胺酸鈉,谷胺酸鈉是一種胺基酸的鹽,它本身是沒什麽味道的,但遇到水和熱,它就能產生一種特別的鮮味,這也是為什麽大家覺得加了雞精的菜總是特別好吃。

谷胺酸鈉這個東西,其實在很多天然食物裏也有,比如番茄、蘑菇、起司這些食品裏都含有天然的谷胺酸,但問題是,當它被提純成谷胺酸鈉,過量使用時,健康問題就來了。

長期過量攝入谷胺酸鈉,最大的風險是它會帶來高鈉飲食的問題。人體對鈉的需求其實很低。

鈉的作用是幫助身體保持水鹽平衡和神經肌肉功能,但鈉一旦攝入過多,身體負擔就會加重,尤其是對腎臟和心血管系統。

鈉攝入過多最明顯的影響是會導致血壓升高,因為高鈉會讓血液中的水分增多,血容量增加,血壓自然就上去了。

高血壓本身就是個很大的健康隱患,它會進一步增加中風、心臟病等嚴重疾病的風險,尤其對於老年人和有慢性病的人來說,高血壓是個必須得重視的問題。

有人會說,既然雞精裏有谷胺酸鈉,難道和味精是一樣的嗎? 實際上,雞精和味精確實有點像,因為味精的主要成分也是谷胺酸鈉。不過,雞精比味精要「復雜」一些,除了谷胺酸鈉, 雞精還含有各種調味料,味道更豐富。

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使用效果上:味精的鮮味更單一,而雞精的味道更綜合,可以提升食物的層次感。

所以很多人喜歡用雞精而不是味精,但這並不意味著雞精更健康。兩者在成分上都有谷胺酸鈉,如果使用過多,都會導致鈉攝入超標。

那雞精到底能不能吃?答案是可以吃,但要適量。適量使用雞精是不會對健康造成明顯影響的,關 鍵問題就在於我們在使用時往往會過量。

雞精給人的感覺就是,放一點,味道不夠,再加一點,味道立馬變好了。

根據相關健康建議,成年人每天的鈉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以下,但很多人平時光是吃調味品可能就超標了。 如果經常外食或者吃加工食品,這個數位還會更高。

高鈉飲食的隱患

高鈉飲食在我們生活中其實很常見,其實人們每天吃的東西裏含有多少鈉。 鈉的作用是保持身體的水鹽平衡,控制細胞內外液體的流動,還能幫助神經傳導訊號和肌肉收縮。

聽起來,鈉對身體挺重要的,那為什麽我們還要擔心攝入過多呢?問題就在於,鈉這個東西,少了不行,但多了也不行,尤其是在現代飲食裏,鈉的攝入量往往容易超標,給身體帶來了許多健康風險。

1.對血壓的影響

我們平時吃的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簡單說就是鈉和氯的結合體。鈉進入身體後,會讓細胞外的液體增加,血液中的水分也會隨之增加。血液量變多了,血管裏的壓力自然就大了,久而久之,血壓就會升高。

高血壓是一個很麻煩的慢性病,初期癥狀可能不明顯,但如果不加控制,時間長了會對心臟、腎臟、腦部的血管造成損傷,嚴重時甚至會導致中風或心臟病發作。

2.對腎臟的影響

腎臟是負責調節身體水分和電解質平衡的器官,鈉攝入過多,腎臟的負擔就會加重。腎臟每天要過濾大量的血液,把多余的鈉和其他廢物排出體外。

如果攝入的鈉太多,腎臟的工作壓力會變大,久而久之,腎功能可能會下降,嚴重時甚至會發展成慢性腎病。

對於那些已經有腎病的人來說,控制鈉的攝入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腎臟本身已經無法有效處理過多的鈉,繼續高鈉飲食只會讓病情惡化。

3.影響骨骼健康

鈉和鈣在體內有一定的競爭關系,當體內鈉含量過高時,會促使身體排出更多的鈣。

這對骨骼健康非常不利,尤其是老年人和處於成長發育期的孩子,鈣流失過多,骨質就會變得脆弱,容易導致骨質疏松和骨折。

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調味品

在日常做菜時,調味品的使用是決定一道菜好不好吃的關鍵。很多人為了讓食物更美味,會習慣性地多加鹽、雞精、醬油等調料,覺得味道濃郁才算好吃。但其實,調味品可以讓菜肴更美味,但合理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使用調味品的一個小技巧是先少放一點,嘗一嘗,再決定要不要加。 很多時候,少量的調料已經能達到提味的效果,不需要再多放。如果剛開始不習慣,可以慢慢減少調味品的用量,逐漸讓味覺適應較清淡的口感。

要知道,過多的調料並不等於更好的味道,適量的調味品反而能讓食材本身的味道更好地展現出來。烹 飪時,可以多嘗試用一些天然的調味食材來代替高鈉的調味品。

比如,蔥、姜、蒜、辣椒等,它們本身就有很強的調味效果,不需要額外加入大量的人工調味品。

像蔥姜蒜這樣的食材,不僅能增加食物的香氣,還能為菜肴帶來更豐富的口感。用它們來代替部份鹽或雞精,既能保證味道,又對健康有益。

減少鈉的攝入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在使用高鈉調味品時,選擇低鈉版本的產品。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調味品,比如醬油、蠔油,都有低鹽或者減鹽的版本。

這些產品在保留原有味道的同時,減少了鈉的含量,是一種比較健康的選擇。雖然味道上可能稍有不同,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你會發現其實並不會影響整體的烹飪效果。

調味品使用時還有一個常見問題,就是很多人習慣在菜快出鍋時才加調味品,覺得這樣味道更濃。

但其實,對於某些調味品,比如醬油、蠔油等,適當提前放入鍋中,可以讓味道更均勻地滲透到食材中,不需要額外多加就能達到調味的效果。

控制調味品的使用量並不意味著菜就不好吃了,關鍵在於如何合理搭配和使用其他食材的天然味道。 比如多用新鮮的蔬菜、肉類、香料等食材,它們本身就帶有獨特的香味和鮮味。

如果掌握了這些食材的特點,調味品的使用反而可以減少。比如,一道鮮美的魚湯,靠魚本身的鮮味,完全可以不需要加雞精或者味精來提升味道。

結語

吃得健康,其實並不難,只需要一點小心思和改變習慣。調味品雖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好幫手,但也不能貪圖一時的美味而忽視了它背後的健康風險。

記住,調味品的作用就像生活中的「點綴」,它可以錦上添花,但過猶不及。每道菜不需要靠鹽和雞精撐場面,只要把握好「適量」二字,就能吃出美味,還能吃出健康。少點調料,多點健康,這樣的「調味人生」,才是最值得細細品味的!

參考文獻

[1]李瑩,何曉丹.現代調味品在中國烹飪開發中的作用[J].中國食品工業,2023,(17):45-47.

[2]雲海.秋季你該這樣使用調味品[J].健康生活,2020,(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