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中醫辨治婦科病經驗

2024-06-28健康
出血期辨證應以脈象為主
各醫家在崩漏的治療領域裏,無不以腎的陰陽失衡作為其深層次的發病機制。從氣虛、血熱、血瘀三大角度對出血期進行細致的辨證分型,這不僅是對疾病本質的深刻洞察,更是對治療策略的科學指導。由於崩漏的顯著特征是子宮的不規律出血,因此,出血期的準確辨證對於治療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崩漏病人在出血期的脈象是揭示氣虛、血熱的關鍵所在。而傳統教科書上對於血熱癥狀的描述,如血色鮮紅、面赤口幹等,往往在實際臨床中難以一一對應。現實中的崩漏患者,由於長時間的出血和大量的失血,就診時多呈現出明顯的貧血狀態,面色蒼白、顏面及下肢浮腫、頭暈乏力、舌質淡嫩等癥狀屢見不鮮。
若盲目依賴教科書上的辨證方法,很容易將陰虛血熱的患者誤判為氣虛證,導致治療方向偏離。因此,在崩漏的辨證中,脈象的辨析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脈力和脈形的細微變化。一般而言,脈細數有力或細滑,多為血熱之象;而脈數而無力,脈來沈微,則多為氣虛之征。值得註意的是,教科書中常將脈數歸於熱證,但在崩漏的特定情況下,脈數亦可見於氣虛證,這是因為大出血或長期出血導致的繼發貧血,使心臟搏動加快,脈率隨之上升,因此,在崩漏病的辨證中,脈力而非脈率才是辨證的核心。
「腹痛拒按屬實,喜按屬虛」
並非盡然
腹痛之癥,歷來有虛實之分,常言「腹痛拒按屬實,喜按屬虛」。然而,臨床之中,此理雖為常理,卻不可一概而論。有的患者,雖經血不暢,內有瘀滯之患,卻偏偏喜好揉按與溫熱。究其原因,乃揉按之力能助瘀血排出,而溫熱之氣則能疏通經脈,使經血流暢,從而疼痛得以緩解,正如「通則不痛」之理。
因此,在辨識腹痛虛實之時,不可僅憑患者是否喜按喜溫來下定論。我們更應關註經血排出後腹痛是否有所減輕,這才是判斷虛實的關鍵。再者,有些患者體質虛弱,氣虛無力推動血行,導致經血不暢,血瘀而痛,卻往往表現出拒按之癥,此乃夾虛夾實的復雜證型。
更為特殊的是,有極少數患者同時出現喜按與拒按的現象,這背後隱藏著更為微妙的病機。一種情況是輕按則覺舒適,重按則覺疼痛,這多是由於體內既有寒邪又有瘀血,但寒邪較輕而瘀血較重;另一種情況是輕按則覺疼痛,重按反而覺舒適,這則表明患者體內既有瘀血又有虛證,但瘀血較少而虛證較重。臨床之上,需細心辨別,方能對癥下藥,治愈疾病。
血瘀認證論真偽
在古老的醫籍中,我們常讀到關於面色紫暗、目眶暗黑、舌質紫暗以及舌邊伴有瘀斑瘀點的描述,這些被統稱為血瘀的典型表象。然而,現實中我們發現,許多深受血瘀痛經之苦的病人,並不完全表現出上述的癥狀。在診斷時,醫者必須更為細致地觀察月經的周期、色澤、量度以及質地,同時結合腹痛的具體時間和性質,來精確辨別病情的虛實。

至於脈象的澀感,這固然是血瘀的一種常見體現,但在實際的臨床實踐中,卻並不總是如此明顯。有趣的是,當痛經癥狀達到高峰時,脈象往往呈現出弦象,甚至弦勁有力,仿佛琴弦緊繃,預示著體內氣血的緊張與沖突。然而,在劇痛導致昏厥的極端情況下,脈象反而會顯得細弱無力,仿佛生命的火花在短暫的熄滅之後,又掙紮著重新燃起。此刻,醫者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切勿因脈象的細弱而輕易判斷為虛證,因為虛痛通常是隱隱的痛感,很少會引致暈厥;而能夠引發昏厥的劇痛,往往屬於實痛的範疇。因此,在切脈認證的過程中,醫者必須靈活應變,方能準確把握病情的走向。
治療癥瘕不宜一味攻逐
談及婦科癥瘕之疾,這如同大自然中的頑石,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癥及炎性包塊等,堅硬而頑固。在治療這些疾病時,我們不能盲目追求速效,而應以一種更加審慎和細致的態度去對待。
如同砍伐大樹,若只求一刀斬斷,往往會因力量不足而失敗,甚至傷及無辜。同樣,在治療婦科癥瘕時,避免過度使用破血消癥的藥物進行猛攻,而應巧妙配伍補氣溫通之藥,如同微風細雨般慢慢滲透,從而激發患者自身的抗病潛能。
然而,活血藥物雖能疏通血脈,但過度使用卻如同狂風驟雨,會耗散氣血,導致氣虛血滯,形成惡性迴圈。這正如古人所言:「欲速則不達。」
尤其對於肥胖痰濕盛的患者,他們體內陽氣不足,如同冬日裏的陽光稀少,導致水液代謝障礙,形成痰濕。此時,若單純套用蒼附導痰湯,雖能暫時緩解,但效果往往不佳。在補腎陽的基礎上,加用祛痰藥物,標本兼治,方能根治痰濕之疾。
閉經的治療:
辨證施治,通補兼施
閉經的本質為虛,平時調理應以補腎為主,根據患者體質和癥狀不同,分為腎氣虧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腎虛痰濕四種證型。
腎氣虧虛:癥見月經停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小便頻數,面色晦暗,舌淡紅,苔薄白沈細等癥者,自擬調沖方:仙茅、仙靈脾、當歸、川芎、女貞子、紫河車、柴胡、雞血藤、羌活。
偏肝腎陰虛:兼見手足心熱,顴紅,盜汗,舌紅少苔或無苔,脈沈細數者,可選用熟地、當歸、白芍、山茱萸、紫河車、枸杞子、女貞子、川續斷、香附、益母草等。
偏腎陽虛:兼見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夜尿頻數,性欲減退,舌淡,苔薄白,脈沈細而無力等癥者,可選用仙茅、仙靈脾、巴戟天、肉蓯蓉、女貞子、枸杞子、沙苑子、菟絲子、香附、益母草等。

體胖、腎虛痰濕之體:可選用鹿角霜、生黃芪、當歸、白朮、枳殼、半夏、昆布、益母草等。

此方可消除卵巢周圍痰脂,刺激卵泡突破,恢復排卵。經臨床觀察,一般患者先體重減輕,繼之月經恢復正常。

閉經實證有兩種情況:一是患者治療後出現白帶增多,乳房及小腹脹為月經將至,可因勢利導,活血通經一周,若不來月經仍繼續調補。二是有些初診閉經患者,當有月經來潮之勢,如白帶較多,乳房脹,小腹墜脹,脈滑或B超示子宮內膜增厚,可先用活血通絡之品,月經來潮後再辨證治療。常用活血通經藥為瓜蔞根散加味:桂枝、桃仁、[gf]45ea[/gf]蟲、赤芍、白芍、花粉、牛膝、丹參。
註:單純氣滯血瘀一般不會引起閉經,只有在腎虛前提下,受環境、精神因素等影響,方可形成閉經。故理氣活血通經只能作為閉經治療過程中的一種手段,而調整卵巢功能,促排卵仍需補腎。
中西結合,病證相參
治療閉經應辨病辨證相結合,首先要了解是器質性,還是功能性病變,要參照西醫診斷及盆腔B超情況,在辨病中辨證,辨證中辨病。以閉經為主要癥狀的內分泌疾病如高催乳素血癥、多囊卵巢症候群、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由於癥狀及病理變化各有其特點,可在辨證的基礎上選擇有針對性的藥物加以治療,辨證與辨病相結合,以提高治療效果。
多囊卵巢症候群:本病以月經稀發或閉經、不孕、肥胖、多毛為主癥,根據其體胖、卵巢囊性病變、包膜增厚等特點,辨證應以腎虛痰濕為主,在補腎的基礎上配伍半夏、陳皮、南星、昆布等化痰之品,同時配合丹參、穿山甲活血通絡促排卵,此法與現代醫學行腹腔鏡下對卵巢雷射打孔促排卵有異曲同工之妙。
高催乳素血癥:本病以月經稀發或閉經、不孕、溢乳為主癥,主要病機為肝郁腎虛,沖任失調,氣血紊亂。治療應在補腎基礎上,疏肝退乳,引血下行。臨床可選用柴胡、香櫞皮調理沖任之氣,炒麥芽退乳,牛膝引血下行。
甲狀腺功能低下:本病以月經稀發或閉經、不孕、浮腫、基礎代謝低、性功能減退為主癥,主要病機為脾腎陽虛,治療以溫腎健脾法提高甲狀腺功能。臨床常選用調沖方合當歸芍藥散加減。
子宮發育較小、內膜薄:多在調沖方的基礎上加鹿茸、龜板、鹿角膠等血肉有情之品。
典型病例
於某,女,30歲,1995年1月6日初診。訴停經1年余。月經18歲初潮,周期40天。末次月經1993年12月,至今月經一直未潮,曾在外院查尿妊娠試驗為陰性,盆腔B超示:子宮偏小,雙附件正常。曾服中藥治療3個月,仍未行經。繼往月經量少,色暗。現感精神疲憊,腰酸乏力,白帶很少,大便偏幹,2天1次。舌質正常,苔薄白,脈沈細無力。孕0。
診斷:(腎虛精虧型)閉經。
辨證分析:患者先天稟賦不足,腎氣虛弱,天癸晚至,故初潮晚;沖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時滿盈,故周期延後,經量少,漸致閉經;腎虛,鼓動無力,故精神疲憊,腰酸乏力;腎精不足,故白帶很少,大便偏幹。
治療:溫腎填精,養血調經。
方藥:仙茅、仙靈脾、巴戟肉、鹿角膠、紫河車、枸杞、沙苑子、山萸肉、當歸、白芍、香附、益母草。14劑。
服藥後精神狀態明顯好轉,大便正常。續服上方20劑。
服藥後小腹隱痛,白帶增多。舌質正常,脈細略滑。此為藥物奏效,月經將至之征兆,當因勢利導,故在上方基礎上,加大活血通經之力。
方藥:仙茅、仙靈脾、巴戟肉、紫河車、枸杞、川斷、當歸、赤芍、紅花、生牛膝、香附、益母草。7劑。
藥後月經來潮,量不多,色暗淡,小腹墜痛,帶經兩天凈。舌質正常,脈沈細。繼續初診方調理。用藥3個月後,月經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