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氣足,百病除。」
在【黃帝內經】中,腎被認為是「先天之本」。相傳享年142歲的「藥王」孫思邈曾提及自己的一大養生術就是透過經絡刺激腎精,促進氣血執行,調節人體陰陽平衡。可惜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西方現代醫學的發展和占據主導地位,讓部份國人認為傳統中醫藥「落伍了」「跟不上時代發展」。
在此背景下,近期,中國科學家針對一款名為八子補腎膠囊(簡稱八子膠囊)的抗衰成果開展研究,最終證實能降低人類機體老化的速度,該研究登上國際學術期刊【Phyto Medicine】。一時間,引發國內外各界關註。
當傳統中醫藥成果,進入西方世界「遊戲規則」,真的能站得住腳嗎?
一、530人實驗,12周衰老指標改善76.7%
資料顯示,中國中醫藥科研團隊聯合知名上市中藥企業以嶺藥業,對上述「八子膠囊」展開了一次為期12周,規模多達530人的臨床實驗。
受試者先被分成兩組,對毛發、精神、肌肉力量等指標進行檢測,數據將被用於實驗後的對比參照。其中一組服用八子膠囊,另一組只服用安慰劑。
結果發現,八子膠囊幹預的組別在肌肉力量、步行速度上有明顯改善。更令人驚喜的是, 其端粒酶活性的提升高達76.7%(端粒酶活性為學界公認的衰老衡量指標之一,活性越高,意味著機體越年輕)。
而據京東詳情頁顯示,上述八子膠囊主要成分是以菟絲子、蛇床子、韭菜子等8類種子藥,配合地黃、鹿茸、淫羊藿等珍稀中藥材制成, 依托傳統中醫「腎氣盛則壽延,腎氣衰則壽夭」的理念 ,是業內寄予厚望的所謂「第一個中藥抗衰成果」,此前已經收獲大量早衰人士關註加購。
上述實驗結果的出爐,似乎讓傳統中醫藥成果,在西方遊戲規則下實作了「自證」。與此同時,這也令人不禁思考,是否應該重新審視中醫藥的科學性?
二、西方體系下,中藥自證難如登天?
業內人士介紹,隨著醫藥生產逐漸步入現代化、標準化,傳統中藥在此等方面的所謂「劣勢」被進一步放大——想要證明一味藥的效果,就需要拿出數據,做實驗、發論文。但對傳統中醫藥來說,很多醫師只能在中醫體系下,進行自證,很難像現代西方醫學那樣給出精確數據。
而在市場端,生產中藥的廠商其實面臨著更大的難題。中科院院士陳凱先曾表示,傳統中藥的藥方難以實作標準化,即便是一些名醫在抓藥時,也不可能保證每一方藥的含量都完全相同, 這也成為了批次生產中藥的最大阻礙之一。
「如今以‘八子膠囊’為代表的創新中成藥,將傳統中醫藥成果接入現代醫學體系,實作成品的標準化、科學化,無疑給中醫藥的現代化普及開了一個好頭。」業內人士評價稱。
在包括線上京東、線下在內的市場端,從部份使用者反饋中,似乎也能看出其對於這一類中藥的接受度。
以京東等主流平台相關頁面為例, 多見「膠囊形式比自己煎藥方便太多」「體檢指標飄紅的更少了,中醫藥流傳千年,不是沒有原因的」等。 據京東商智大數據統計,八子膠囊截至目前已售出超過2.2億粒,放射線國內200萬以上中年群體。
三、中藥出海,才邁出第一步
如今,八子膠囊除了依托京東健康為代表的渠道在國內逐漸出圈之外,也成功在加拿大、澳洲等8國獲批上市。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醒:切忌盲目樂觀。如今在抗衰這條賽道,西方現代醫學作為先發者,已經建立起了遊戲規則與市場體系。例如學界用來衡量衰老的一些指標,諸如端粒、DNA甲基化等,也多數屬於西方醫學的研究結果。
傳統中醫藥想在這套體系下開啟市場,難度可想而知。也有不少網友留下諸如「加拿大、澳洲華人占比都不低,中藥出海到這些國家,是否也只有華人會捧場」等言論。
不可否認的是,中藥出海目前仍處於一個相對起步的階段。與此同時,「國外奢侈品集團LVMH投資3500萬人民幣開中醫針灸館」「法國高校中醫課爆滿」等訊息似乎又透露不少曙光。未來中醫到底能在全球市場擦出什麽樣的火花?或許時間會給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