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今年已有23款處方藥轉為非處方,中成藥占比超八成

2024-08-21健康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玫妍)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統計,截至8月20日,今年已有23款藥品由處方藥轉為非處方藥,其中,中成藥19款,占比83%;西藥4款,占比17%。
為何中成藥「處轉非」這麽多?8月20日,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藥劑學教授陸洋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首先,相較於化學藥品,中成藥品種更多,有批文的大概有6萬個;其次,因為‘處轉非’要重點考慮其安全性,而一些常用中成藥用藥歷史很長、不良反應較少、用藥風險較低。」
處方藥轉為非處方藥,其銷售渠道將會拓寬,不僅局限於醫院內,而是更多地走向院外市場,如藥店、電商平台等。陸洋表示,這將是一個三方獲益的選擇,對國家而言,非處方藥不能入醫保,可以節約醫保資金;對企業而言,擴大了市場和銷售渠道;對患者而言,也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購藥選擇。
陸洋認為,企業申請處方藥轉為非處方藥或者雙跨藥品(既作為處方藥又作為非處方藥的藥品)會有不同的考量,放量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比如,已有同類品種進入集采,那非集采藥品在院內很難推量,為提高藥品銷量,院外市場是一個機遇。」
「總體來講,‘處轉非’是一個相對常規的操作。在藥品的長期使用過程中,如果藥物的療效確證且不良反應及相關風險較低,那麽企業就可以進行相關申請變更。企業進行申請後,藥監等相關部門也會組織論證和審定,來確定最終的結果。」陸洋說。
為規範「處轉非」的申請,今年6月7日,國家藥監局釋出關於公開征求【處方藥轉換為非處方藥工作程式(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意見稿共有11條,分別從制定依據、適用範圍、申請途徑、資料送出等方面對處方藥轉非處方藥工作程式進行了全面指導。
在陸洋看來,該意見稿的釋出標誌著中國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進入了一個更加規範、透明的階段。未來,隨著該程式的實施和不斷完善,將有更多符合條件的處方藥成功轉換為非處方藥,為公眾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用藥選擇。同時,非處方藥的市場競爭也將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