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寧玉萍:勇攀艾爾茲海默病研究新高峰|致敬第七個中國醫師節

2024-08-21健康

訪談嘉賓: 寧玉萍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黨委書記

采訪者: 【醫師報】融媒體記者 楊瑞靜

深度老齡化的當下,超1000萬人群及家屬被困在艾爾茲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帶來的痛苦與看護負擔中。

「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三級甲等腦科醫院,我們必須回應這些呼聲與需求,為攻克AD貢獻力量。」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下稱「廣醫腦科醫院」)黨委書記寧玉萍 自2010年起便組建了專門的AD研究團隊,並帶領團隊建立起華南最大的AD風險人群佇列。

由於病因與發病機制不明晰,目前AD的治療只能對癥,無法從根本上治愈。「但早期、積極、綜合的幹預,能有效減緩患者認知下降速度,至少延緩患者5年以上病程,而這將大大減輕家庭與社會的負擔。」寧玉萍強調,等到嚴重影響生活之後才送來治療,就會非常被動。

經過十多年研究,寧玉萍團隊拿下多個國家與省級科研計畫,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深入研究了情緒與認知障礙之間的關系,而且自主研發外周血篩查技術,讓AD的早期檢測更為快捷便利。

與AD的抗爭,尤其是早篩早診的實作,只有科研與技術創新還不夠,還要啟用各方力量,創新工作流程,搭建一體化平台,形成一個全新服務體系。

「我們要聯合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打造艾爾茲海默病防治聯盟,將疾病早篩、醫療幹預、科研協作、宣傳科普都納入進來,形成‘篩查全覆蓋-幹預全過程-管控全人群-科普全天候’的全流程工作模式。」寧玉萍在2024年廣州市政協會議上建議道。‍

抑郁、失眠、焦慮

小心可能是癡呆前兆‍

AD俗稱「老年癡呆」,其最明顯也最廣為人知的特點是患者記憶力下降、言語混亂等。然而被很多人忽視的是,抑郁、失眠、焦慮等情緒障礙,或許也是AD的先驅表現之一。

「前期我在門診中遇到過非常多失眠、抑郁等情緒問題的老人前來就診,我並沒有往其他方向多想,只是集中治療情緒問題,但是後來發現情緒問題雖得到緩解,認知狀況卻越來越嚴重了。」這也促使寧玉萍開始思考,情緒障礙是不是與認知障礙有關?兩者到底是怎樣的關系?

帶著這些疑問與假設,寧玉萍及其團隊開始著手組建AD風險人群佇列研究,探索情緒障礙與認知障礙兩者之間的關系。經過十多年的研究,佇列研究成果累累,發現了情緒障礙與認知障礙相互促進,互為因果,搭建了老年情緒與認知障礙一體化智慧篩查防治康復平台,獲得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升級檢測

AD確診至少提前10-15年‍

任何一種疾病的確診都離不開檢測結果的驗證,目前AD的精確診斷需進行腰椎穿刺取腦脊液或以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檢測病理蛋白——這兩種檢測不僅操作復雜、要求較高,而且花費高昂,普及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AD的早篩早診。

能否有一種更為快捷便利的方式,例如抽一管血,便可以測出患者是否患了AD?基於多年的研究與探索,寧玉萍團隊做到了。

「今年1月,我們團隊成功研發出AD的血液檢測,即生物標誌物檢測,只要檢測患者AD相關的蛋白有沒有達到警戒值,便可以測出患者是否患AD。」據寧玉萍介紹,該血液檢測不僅能保持高達90%以上的精準度,而且簡單便捷,經濟實惠,非常便於推廣與普及。

檢測手段可及性的提升也為AD的早期辨識提供了助力。「在認知障礙早期,我們很難要求所有患者去做腰椎穿刺或PET檢查,但是抽一管血是非常容易的。」寧玉萍認為,檢測方式的最佳化升級,將幫助AD的確診至少提前10~15年。

目前,AD的外周血篩查已經被寫入新版國際專家共識。「現在我們要加強科研能力,制定中國人群的外周血篩查診斷標準,並盡快套用於社群,助力AD早期檢測水平的提升。」寧玉萍說道。

越快越好

早期幹預可延緩五年以上病程‍

由於AD病理機制復雜,現有治療藥物往往僅針對單一靶點,這可能是造成現有藥物療效不佳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實作AD治療的突破,基於整體觀的治療策略至關重要。

2023年6月,【科學-轉化醫學】發表重要研究,結果顯示在AD出現臨床癥狀前腸道菌群已發生異常,文中預測「定向幹預腸道菌群可逆轉或改善AD病理」。更多文獻資料顯示,腦腸軸與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及基礎慢性疾病有密切關系。

與此同時,早期、積極的幹預可以延緩患者認知下降速度,幫助他們保持更長時間的健康生活,而這無疑會大大減輕家庭負擔。

「簡單來說,兩個患者同樣都是輕或中度癡呆,積極幹預的患者在5年內生活大機率還能自理,但是完全聽之任之不幹預的話,1~2年內或許就無法自理了,就需要被長期照護了。」寧玉萍說道,延緩疾病進展、保持患者正常功能是目前AD幹預的一個最重要目的。

確診之後,AD患者的幹預與治療是全方位的,其中藥物治療是主要手段,主要進行對癥治療,幫助患者控制其危險因素,包括調理血壓、血糖、血脂等異常情況,改善失眠、焦慮、煩躁等情緒障礙,倡導健康飲食、適當的體力和腦力運動。此外還需要培訓患者家人,指導其正確照顧、陪伴AD患者。

「我在門診中曾經遇到過一個中度AD的老先生,他除了記憶力不好,也有情緒問題,經常疑神疑鬼。」寧玉萍回憶道,但是經過藥物等一系列幹預,尤其家屬經過培訓之後做得非常到位,不僅幫助患者調整飲食,而且經常帶他出去運動,打桌球、打麻將、跳廣場舞等。「這個老先生逐漸恢復了一定的社會功能,甚至可以單獨出門買菜,回來自己做飯,這在之前都是無法想象的。」

經過多年研究與積累,寧玉萍團隊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AD幹預方案,包括風險因素與個體需求評估、數位化認知訓練、神經調控、音樂治療、嗅覺訓練等,其中尤其是音樂治療,非常受患者的歡迎。「音樂治療可以有效刺激和改善患者的長時與短時記憶,幫助他們恢復日常生活的能力。」據寧玉萍團隊的音樂治療師王天樂老師介紹,音樂治療期間,患者和同伴、治療師之間的語言對話的流暢性提高;音樂治療結束後,患者說話、微笑、觸摸、哼唱等社交行為也明顯增加。

「整體來看,相對於後期高昂的治療與照護費用,早期篩查和幹預不僅成本較低,而且能有效延緩認知下降的速度。」據寧玉萍介紹,積極幹預、關口前移,早防、早篩、早治,是目前AD防治工作的重點。

創新體系

打造早診早篩一體化平台‍

然而,並不是所有AD患者都能享受到早期幹預帶來的好處。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篩查出來的AD患者中得到有效幹預的比例低於20%。

其中,病恥感是最大的阻礙因素。「許多患者及家屬對這個疾病沒有正確認識,認為老年人‘老糊塗’是正常的,而且覺得癡呆這個名字帶有侮辱性,不太願意承認自己或家人有癡呆,也不願意帶老人來檢查。」寧玉萍說道,有些稍微了解情況的家屬則心態消極,認為既然AD不可逆,不管怎麽努力也治不好,還不如放棄治療。

因此,向社會科普AD相關知識仍然任重道遠。「我們要更積極地進行科普宣教,提高AD的知曉率。」寧玉萍呼籲道,雖然AD不可逆轉,但盡早辨識、積極幹預、延緩病程也有非常大的意義與價值。「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早篩查、早發現、早幹預,不要等到已嚴重影響生活,才送來治療,那個時候就很被動了。」

2024年廣州市政協工作會議上,寧玉萍提案的主題便是AD早篩早防一體化平台的建設,希望聯合各級醫療機構,盡可能降低AD的篩查與幹預門檻。在目前的防治方案中,老年人可透過線上小程式進行初步自測,若評估結果風險較高,可前往社群醫院進行詳細問診篩查,後續若有問題,可再到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記憶門診進行最終檢測和診斷,並商討確定幹預與治療方案。

未來,寧玉萍還希望能夠成立艾爾茲海默病防治聯盟,打造一個含疾病早篩、醫療幹預、科研協作、宣傳科普「四位一體」的服務新體系,形成「篩查全覆蓋-幹預全過程-管控全人群-科普全天候」的全流程模式標桿。

經過她多年的工作與呼籲,越來越多的老人主動走進記憶門診。2022年,專門來廣醫腦科醫院看記憶認知障礙的有9300多人次,而到2023年則提高到了10000人次左右。「無論是我們醫院還是其他醫院,記憶門診的門診量都在上升,越來越多記憶力下降的老人開始自覺主動前往醫院進行篩查。」寧玉萍說道。

努力初見成效,但面對尚未突破的AD,寧玉萍步履不停。「我要帶領團隊在老年情緒與認知障礙領域繼續登峰。」寧玉萍堅定地說道,「一定要瞄準那些尚未解決的難題,緊跟國內外前沿知識,讓研究能更多、更早地轉化到臨床,真正為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