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類風濕病人出現4類情況,必須馬上手術,否則可能隨時危及生命

2024-06-27健康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持。

「老王,你的類風濕關節炎最近怎麽樣了?」清晨,張醫生剛從醫院下班,看到老王提著早餐從樓下走過來,隨口問道。

老王是一家IT公司的計畫經理,今年四十五歲,工作壓力大,常年久坐,幾年前被確診為類風濕關節炎。 這病讓他每天早上關節疼痛僵硬,有時候甚至連筷子都拿不穩。最近,他的癥狀似乎加重了,尤其是晚上常常疼得睡不著覺。

「張醫生,不瞞你說,最近關節疼得厲害,連晚上都睡不好。」老王無奈地說,「你說,我是不是該考慮手術了?」

張醫生點了點頭,認真地說:「類風濕關節炎確實是個麻煩的病,尤其是出現以下四類情況時,必須馬上手術,否則可能隨時危及生命。」

「哦?是哪四類情況?」老王急切地問。

張醫生開始詳細解釋:「第一種情況是嚴重的關節畸形。類風濕關節炎長期不治療,關節會逐漸變形,嚴重時會影響正常生活功能。這種情況必須手術矯正,否則會導致行動困難,甚至完全失去自理能力。」

老王皺了皺眉:「那我的關節也有些變形了,是不是得註意了?」

「是的,」張醫生點頭,「尤其是手指、膝蓋和足部的關節畸形,早期手術可以避免更嚴重的後果。」

「第二種情況是關節內嚴重感染。」張醫生繼續道,「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免疫力較低,關節部位容易發生感染。 如果感染未及時控制,細菌會擴散到其他組織和器官,導致敗血癥,危及生命。」

老王有些擔憂:「那怎麽判斷是否感染了?」

「通常會有紅腫、發熱、劇痛等癥狀。」張醫生解釋道,「一旦發現這些癥狀,要立刻就醫,必要時進行手術清除感染。」

「第三種情況是血管炎。」張醫生接著說,「類風濕關節炎不僅影響關節,還會導致血管炎。嚴重的血管炎會引起重要器官的缺血壞死,比如心臟、腎臟等。 一旦發現血管炎癥狀,必須立即手術,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血管炎?這我還真沒聽說過。」老王驚訝地說。

「是的,這是一種嚴重的並行癥。」張醫生說,「常見癥狀包括皮膚出現紫斑、潰瘍,肢體麻木等。如果出現這些癥狀,必須立即就醫。」

「第四種情況是頸椎不穩。」張醫生繼續道,「類風濕關節炎長期侵蝕頸椎關節,會導致頸椎不穩,甚至壓迫脊髓,危及生命。如果出現頸部劇痛、四肢無力等癥狀,必須立即手術,防止癱瘓。」

老王聽得心驚膽戰:「那我以後得多註意了。」

「沒錯,」張醫生點點頭,「這些情況都很危險,不能掉以輕心。」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張醫生講了一個案例:「我有個患者,小李,四十多歲,類風濕關節炎多年。剛開始他以為只是普通關節疼痛,沒怎麽在意,後來發現手指關節逐漸變形,最後發展到連走路都成問題。 醫生建議他手術矯正,但他一拖再拖,結果最後不得不做了多次手術,恢復起來非常艱難。」

老王聽得直搖頭:「看來,這病真不能忽視。」

「是的,類風濕關節炎的危害不僅限於關節疼痛,還會引起多種嚴重並行癥。」張醫生說,「平時要註意保養關節,避免過度勞累,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老王感激地說:「謝謝張醫生的提醒,我一定會多加註意。」

接下來的日子裏,老王按照張醫生的建議,定期檢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盡量避免關節過度勞累。他的癥狀有所緩解,但仍然時刻警惕那些危險的訊號。

那麽,問題來了: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註意哪些方面,才能有效預防並行癥,保護關節健康呢?

首先,要保持適量的運動。運動可以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力量,減輕疼痛和僵硬感。建議進行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遊泳、騎自由車等,同時避免劇烈運動和關節的過度使用。

其次,要保持健康的飲食。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飲食應以清淡、營養豐富為主,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堅果等,避免高脂肪、高糖和刺激性食物,減少關節炎癥的發生。

再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和護理。患者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避免焦慮和抑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增強自我管理的能力。

此外,要定期檢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應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監測病情的變化,及時發現並處理並行癥。 特別是關節變形、感染、血管炎和頸椎不穩等情況,要早發現早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最後,要註意關節的保護。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註意關節的保護,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使用護具保護關節,減少關節的負擔。工作和生活中應盡量避免提重物、攀爬等動作,減少對關節的損傷。

透過這些方法,可以有效預防並行癥,保護關節健康,提高生活品質。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配合治療,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獲得健康生活的重要手段。

對此,您有什麽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馬協麗.真實世界類風濕關節炎濕熱痹阻證特征及演變規律研究,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