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九九重陽「養生日」,醫生建議:多喝6種養生湯,健脾胃,補氣血

2024-10-11健康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先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份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屬於「藝術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你這情況啊,得好好調理脾胃,氣血兩虛可不是小事。」

今天是重陽節,張大偉陪著家裏70歲的老媽去爬山,一邊爬一邊看著老媽精神抖擻,自己卻氣喘籲籲,背上出了一身汗。

張大偉是個IT工程師,平時坐辦公室對著電腦,沒啥鍛煉的機會。他本以為自己年輕,體力應該比老人好,但今天爬完山回家後,

他卻感到有點不對勁:渾身乏力,胃裏不舒服,臉色還發白。老媽倒是精神煥發,還給他泡了杯枸杞茶,他心裏直嘀咕:「這是不是重陽節的反噬?」

張大偉決定去醫院看看,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到了醫院,老中醫李醫生把脈後,淡定地說出了上面那句話。

「氣血兩虛?」張大偉撓撓頭,「醫生,我年紀輕輕的,不至於吧?」

李醫生笑了笑: 「年輕人氣血虧虛的多了去了,尤其是你們這些天天坐辦公室的白領 。你今天爬山體力跟不上,就是因為脾胃不和、氣血不足的緣故。要想補回來,還得靠湯養著。」

「湯?我還以為是啥補藥呢。」張大偉嘴上不說,但心裏有點疑惑,「喝湯能補氣血?」

李醫生看出了他的疑慮,繼續解釋道:「氣血兩虛是很多現代年輕人的通病,尤其是脾胃功能弱的人更容易中招。

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不好,氣血生成不足,自然就虛弱。你今天爬山累得喘不過氣,就是脾胃虧虛導致的。 藥補不如食補,喝養生湯是調理氣血、健脾胃的好辦法。」

張大偉還是有點不解:「醫生,那到底什麽樣的湯才能補氣血啊?難不成每天都喝雞湯?」

李醫生哈哈一笑,擺擺手:「別光想著雞湯,養生湯有很多種,咱們換著花樣喝。接下來我給你開個方子,六種湯,健脾胃、補氣血,還養身,你們可以輪流著喝。保證沒問題。」

張大偉好奇地湊近:「六種湯?都是什麽湯啊?」

李醫生耐心地解釋:「首先,最經典的就是紅棗桂圓枸杞湯。 紅棗補氣血,桂圓養心安神,枸杞明目滋補,特別適合你這種平時工作壓力大,容易氣血不足的人。

你看,IT工程師,天天盯著螢幕,眼睛累得慌,喝這個湯能緩解視疲勞,調養氣血。」

張大偉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聽著不錯,那第二種呢?」

「第二種是黨參黃芪燉雞湯,這可不是普通的雞湯。黨參和黃芪都是大補元氣的藥材,雞肉則是優質蛋白,

兩者結合能大大增強體力,特別適合你這種今天爬山累得不行的人。黃芪還能補脾肺氣,對於那些感冒容易的人也有幫助。」

張大偉笑著說道:「那這雞湯倒是得喝。」

李醫生繼續說道: 「第三種,山藥薏仁排骨湯。 你脾胃虛弱,山藥和薏仁正好是健脾的好東西。排骨滋陰潤燥,還能補充鈣質。

重陽節氣候幹燥,喝這湯對身體好得很,還能幫助改善腸胃功能。尤其是薏仁,能利水消腫、祛濕氣,防止秋冬濕氣積累引發的各種不適。」

張大偉忍不住點頭:「這個聽著也實在。」

「第四種,」李醫生接著說, 「是烏雞白鳳湯。烏雞向來是養血益氣的好食材。

烏雞燉湯能提高免疫力,改善體質虛弱,尤其適合你媽這樣的中老年人喝。再加點枸杞和黃芪,效果會更好。」

張大偉想了想,覺得媽媽應該會喜歡這個湯。

「那第五種呢?」張大偉追問。

李醫生不慌不忙地說道:「第五種是 蓮子百合銀耳湯 ,這可是一道甜湯。蓮子清心安神,百合潤肺止咳,銀耳則有‘植物燕窩’之稱,滋陰潤肺的效果特別好。

對於那些平時容易口幹舌燥、皮膚幹燥的人,這道湯非常適合。秋天幹燥,喝這湯正好潤燥生津。」

張大偉突然覺得自己前陣子皮膚幹燥、嘴唇起皮,似乎還真應該喝點這湯。

「最後一種湯是黑豆紅棗豬蹄湯。」李醫生說到這兒,表情嚴肅了一些,「 黑豆補腎,紅棗補血,豬蹄富含膠原蛋白,能夠滋潤皮膚、強筋健骨。

這湯對氣血兩虛、皮膚幹燥的人尤其有效,還能延緩衰老。像你媽這樣的老人家,正好可以多喝點。」

張大偉點頭表示記住了這些方子,但還是有些好奇:「醫生,您說的這些湯真有這麽神奇嗎?」

李醫生聽後笑了笑,給張大偉講了個病例:「我之前有個病人,小王,年紀跟你差不多,也是搞技術工作的,天天對著電腦,吃飯沒規律,體力越來越差,臉色蠟黃,晚上睡不好覺,手腳冰涼。

後來我給他開了這些養生湯,囑咐他換著喝。堅持了三個月,氣色紅潤了,胃口也好轉了。你看,養生湯雖然看似簡單,但它們透過調理脾胃、補氣血,從根本上改善了體質。」

張大偉聽得有些佩服:「這麽厲害?看來真得試試。」

李醫生點了點頭:「對,你得記住,養生是長期的過程,不是說一碗湯就能立竿見影。

堅持喝這些湯,不僅能補充氣血,還能健脾胃,調節身體的各個功能。別小看這些傳統的食療方法,它們經過了幾千年的驗證,科學性毋庸置疑。」

張大偉恍然大悟,連忙拍了拍自己腦門:「對對,還是咱老祖宗有智慧,看來養生不能急於求成,得慢慢來。」

李醫生繼續說道: 「不過,有一點你得註意,喝湯也要有節制,不能天天喝大補的湯。尤其是你這樣的年輕人,偶爾喝點滋補湯可以,但要避免過度補養。

否則,不僅不會補氣血,反而會增加身體負擔。比如烏雞湯、豬蹄湯這些高脂肪的食材,喝太多反而容易長胖,影響脾胃的正常運作。」

張大偉連連點頭:「看來養生也要講究平衡,不能盲目亂補。」

李醫生微微一笑:「沒錯,過猶不及。你可以一周喝兩三次湯,其他時間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保持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養生的效果。」

正當張大偉準備離開時,忽然又想起一個問題:「醫生,那如果我平時沒時間煲湯,有沒有什麽簡便的方法也能補氣血、健脾胃呢?」

李醫生笑了笑,回答道:「當然有。比如說,你可以用 紅棗、枸杞和黨參 泡水代茶飲,這也是一種簡單的養生方式。每天早上用熱水沖泡一杯,既方便又有效。

此外,市場上也有一些已經配好的養生湯料包,按照比例放入鍋中煮湯,省時省力。最重要的是保持規律的作息,良好的心態,以及適當的運動。湯只是輔助,關鍵是全面調理。」

張大偉點頭稱是,心裏已經打算回去把這些養生知識傳授給家人們。

就在張大偉快要走出診室的時候,他忽然又轉身問道:「那醫生,我媽最近老是說她腳涼,這也和氣血兩虛有關嗎?」

李醫生點頭:「沒錯。中老年人常常感到手腳冰涼,尤其是在秋冬季節,往往是氣血不足的表現。血液迴圈不暢,手腳末端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所以會出現發涼的情況。

你媽可以喝些溫補的湯來調理氣血,像烏雞湯和紅棗湯對她非常合適。 此外,平時可以多泡腳,促進血液迴圈,幫助緩解手腳冰涼的癥狀。」

張大偉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看來我得多關心我媽的飲食和日常習慣了。」

李醫生點頭:「對的, 養生重在長期堅持,平時多關心家人的健康,比過節送禮物更有意義。」

張大偉帶著醫生的囑托,滿懷信心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對此,您有什麽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

[1]彭正玉,韓燕,王永炎.中醫視角下的老年養生策略[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24,47(08):1139-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