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趁你睡覺爬上你的臉,還在你臉上交配,對你的依賴讓它們走上絕路

2024-07-12健康
蟎蟲常被認為是我們臉上一些小問題的罪魁禍首,比如痤瘡、毛囊炎等等。有些蟎蟲一生都生活在我們的臉上,在上面吃喝拉撒,當然也包括繁衍後代。
知道自己臉上有蟎蟲,你的第一反應也是「該怎麽把它們消滅」吧?但是其實幾乎每個人臉上都有蟎蟲,大多數時候我們都能和平相處。
這是在人臉上發現的蟎蟲。最早的蟎蟲化石可以追溯到大約4.1億年前。根據估計,世界上大約有300~500萬種蟎蟲,植物上有蟎蟲,土壤中有蟎蟲,海洋中也有蟎蟲,任何哺乳動物身上都有蟎蟲丨Megan Thoemmes
一般情況下,生活在人臉上的蠕形蟎(這是蟎蟲裏的一個屬,我們臉上的蟎蟲都是這個屬的)並不會給我們帶來什麽影響。如果我們自身的免疫力降低,才可能會造成一些皮膚問題。
19世紀,科學家第一次發現人身上有蠕形蟎,並將它們視為一種有害寄生蟲,認為它們會引發紅斑痤瘡等皮膚病,因為醫生在患有紅斑痤瘡的人面部采樣發現了更多蟎蟲。
但是現在人們對蟎蟲的看法正在轉變,生物學家梅根·索姆斯(Megan Thoemmes)認為:「如果情況正好相反呢?也許是紅斑痤瘡的炎癥反應和出血,為蟎蟲創造了有利條件。換句話說,蟎蟲數量增加可能是紅斑痤瘡的癥狀之一,而不是病因。」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正在將人體視為一個生態系,蟎蟲是否真的是其中的有害寄生蟲,科學界還沒有定論。
科學家發現嬰兒身上並沒有蠕形蟎,蟎蟲是透過母乳餵養等方式從母親身上轉移到寶寶身上的。
蟎蟲生活在毛孔裏面,所以你很難把它們洗出去丨Josh Cassidy-KQED
蠕形蟎從卵到成蟲大約需要2周,變為成蟲後還能活1~2周。假設蠕形蟎的平均壽命是3周,人類的平均世代時間為22~33年,在傳播到下一代之前,蠕形蟎需要經歷382~574代。考慮到人類的預期壽命為72.6歲,在宿主死亡之前,蠕形蟎會更替1262代。
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在我們臉上世代更替的小生命吧。
蟎蟲是蛛形綱動物,所以它們和蜘蛛一樣,也長著8條腿。不過蠕形蟎跟其他蟎蟲還不太一樣,它們的身體後部長著像蠕蟲一樣的尾巴,8條小短腿都擠在身體的前半部份。
科學家在我們的毛孔裏發現了兩種不同的蟎蟲,一種是細長的毛囊蠕形蟎,另一種是短粗的皮脂腺蠕形蟎。
毛囊蠕形蟎(左)和皮脂腺蠕形蟎(右)丨Megan Thoemmes
這些蠕形蟎非常小,它們的長度大約只有0.3公釐。它們的生活方式非常隱秘,大多數時間都藏在毛孔內,但當我們陷入夢鄉,這些小蟎蟲就會爬到皮膚表面交配,然後返回毛孔內部產卵。
跟蠕形蟎相比,塵蟎長得圓圓的。生活在床、沙發等家具裏的塵蟎其實不會直接叮咬我們的皮膚,它們以人類死皮為食。但是如果塵蟎的屍體或者糞便與皮膚接觸,或飄到空中被我們吸入,可能會引起過敏,讓我們打噴嚏,或者皮膚上起小紅包丨NIH
微小的身體再加上長期隱居的生活,讓它們很難被觀察到。不過科學家自有辦法。
研究人員把一種強力膠滴在參與實驗的誌願者臉上的取樣點,然後把載玻片蓋在上面,等膠水幹了之後,就可以把它撕下來,膠水會帶出毛孔中所有的東西,包括蟎蟲。同一個毛孔中的東西都粘在一個小團塊上。
有時一個毛孔裏並不只有一只蟎蟲,實驗室的最高紀錄是在一個毛孔中發現了14只蟎蟲。
有時一個毛孔裏有好幾只蟎蟲丨ungexau
很長一段時間內,科學家一直認為這些生活在人臉上的蟎蟲沒有肛門,排泄物會在它們短暫的一生堆積在自己體內,但這顯然是一種一廂情願的猜想。
2022年,有研究人員公布了用顯微鏡拍攝到的照片,顯示了蟎蟲極其微小的肛門。這個發現同時也打消了之前人們關於蟎蟲死亡後大量排泄物會突然釋放,從而導致皮膚炎癥的擔憂。
箭頭指出的位置是毛囊蠕形蟎的肛門丨University of Reading
蠕形蟎以毛孔中自然分泌的脂肪為食,它們也會吃一些皮膚碎屑、死細胞之類的東西,所以在鼻翼、前額和耳道這種地方,蠕形蟎數量最多。
研究蠕形蟎的博士亨克·布雷格(Henk Braig)說:「蠕形蟎與人類的長期關系表明,它們可能發揮著簡單但重要的有益作用,比如保持我們面部的毛孔通暢。」
為了更好地理解蠕形蟎和人類的關系,布雷格對它們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意外地發現這些蟎蟲能夠產生的蛋白質種類很少,這是迄今為止在所有昆蟲、蛛形綱動物和甲殼動物中發現的最低水平。
產生相關蛋白的基因的遺失,導致成年蟎蟲的細胞數量急劇減少,比它們在幼體時的細胞少得多,這可能是它們與人類共生的一種結果。
圖A顯示了與果蠅(Drosophila)相比,毛囊蠕形蟎(Demodex)的細胞數要少得多,而且成年蠕形蟎(adults)的細胞數比幼體(3rd)還少丨參考資料[5]
然而它們越適應人類,就可能導致自己失去更多基因。
前文提到,同一批初始蠕形蟎,可能經過幾百代的繁衍才會轉移到下一個人身上,而陪伴我們終生的蠕形蟎可能已經完成了上千代的更替。
它們在我們臉上不斷近親繁殖,最終可能使自己走進演化的死胡同,甚至走向滅絕。
轉載自:把科學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