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李一醫生:醫生不僅是職業,「醫病也醫人」才是我最想做的事

2024-07-12健康
醫生被患者當作「團寵」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四川省人民醫院乳腺外科的李一醫生,不論在門診還是病房,幾乎每天都會收到患者們發自內心的表白,如「遇見你是我的幸運」「我真的好喜歡你」「你去哪裏,我就跟到哪裏。」這些話語不僅是對李一專業能力的認可,更是對她人格魅力和醫者仁心的贊美。
這不禁讓人好奇,李一為何能贏得患者如此高的評價?
故事的起源,始於李一決心踏上醫學之路的那一刻。
「解決患者病痛,就是我的理想」
李一與乳腺外科之間的"相遇",最初是受到了家人的影響。
「我的姨媽姨父都是非常優秀的醫生,每逢暑假去他們家玩的時候,看到他們對醫學的熱愛和對患者的關懷,這讓我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兒時的她,即便對於醫生這個職業還沒有完整的認知,卻也因從小受到家人的熏陶,在心中埋下了一顆想要「救死扶傷」的小小種子。進入初中時,李一便立誌也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夫。
「當時,解決患者病痛就是我的理想。」後來,李一帶著強烈的使命感報考了醫學院校,並於2008年以優異成績從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畢業,成為了一名乳腺外科大夫。
李一在門診工作
「那個時期,乳腺外科還不算熱門學科,其診療技術和救治能力也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與一些成熟學科相比尚有提升空間,要做到乳癌患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並不容易。」研究生時期跟隨導師門診遇到的一位20多歲年輕患者小琴(化名)讓李一記憶猶新。「這位患者因腰痛而前往骨科就診,經過醫生診斷最終發現是腫瘤轉移引起的骨損傷。後來患者才意識到,乳房上早已存在的腫塊其實是乳癌的征兆,但由於缺乏相關知識,並未予以重視,直到病情惡化才來到我們科室問診。」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兩癌」篩查計畫的深入實施,以及醫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乳癌的早期診斷率和公眾認知度都有所提升。「例如我們借助影像學技術能夠早期發現腫瘤,透過科普活動提高大眾對乳癌的認識,這樣的話發現得越早,患者治愈的希望就越大。」李一說道。
然而,在中國像小琴這樣沒有得到早期篩查和及時治療的患者不勝列舉。
「將所學的先進醫療技術帶回國內,造福更多患者」
令李一最為觸動的,是另一位同樣正值20歲青春年華的乳癌患者芳芳(化名)。
時間回到2013年,芳芳因乳房部位有腫塊且出現積液,被其他醫院的大夫診斷為乳腺炎,在進行了穿刺活檢後病情卻未見好轉。當她身上掛著一個引流管來到四川省人民醫院找到李一時,立即引起了李一的註意。
「當時我們透過她的彩超發現,引流管的一頭可能被堵塞了,只有移除這些堵塞物,引流管的通暢性才會得到改善。」李一回憶,讓他們頗為震驚的是,就在他們給芳芳做完急診手術之後才發現,患者得的是侵襲性強、復發率高、預後較差的三陰性乳癌。
由於當時乳癌的診斷技術尚未達到現今先進水平,因此要做到乳癌的精準診斷,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此李一頗感無奈。「我當時看著患者,都沒忍住哭了出來,因為這種乳癌非常兇險,我們只能安慰她,讓她先接受化療。」
據了解,三陰性乳癌是一種侵襲性乳癌亞型,目前治療的方法選擇有限,而化療是治療三陰性乳癌的標準方法。
然而芳芳在接受了兩次化療之後卻放棄了,並盲目聽信江湖「醫生」的治療「秘方」,導致病情復發並惡化。不僅花了冤枉錢,還耽誤了治療。
一年之後,芳芳再次找到李一,並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李一身上。
「那個江湖‘醫生’在她的腫瘤上拔罐,把腫瘤拔得跟她的頭一樣大,還給她放血治療。我見到她的時候,她跟一個‘瓷娃娃’似的,情況非常不好。」由於芳芳並沒有乳腺外科的手術指征,科室同事都不建議收治。但李一卻不這麽認為,她力排眾議堅持給芳芳治療。
工作中的李一
在這場與生死的較量之中,她幫助芳芳組織專家會診、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經過一個月的努力,芳芳的病情有所好轉。「但很不幸的是,病情後面還是復發了,而且已經轉移,最後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患者在花樣年華般的年齡離開了這個世界。」至今回想起來,李一仍潸然淚下。
彼時的正值李一出國訪學之際,當簽證官問及她的中國夢是什麽時,她隨即拿出與患者的合影,她答道:「我的中國夢,就是將我學到的先進醫療技術帶回國內,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治療。」再次回憶起那個時刻,李一的話語中依然充滿篤定之意,或許也多了一份自豪——當年所說的承諾,正在一點點實作。
「患者的信任,是我最大的底氣」
「李醫生,你看我又長胖了,我又可以出去跳舞了!」
「李醫生,我都聽你的,你說怎麽吃藥就怎麽吃,是你救了我的命。」
每每看到72歲的患者王婆婆(化名)發來的互動簡訊和開心視訊,李一作為醫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要知道在這之前,被診斷為乳癌晚期的王婆婆一度對治療失去了信心。「當時她在別的醫院接受化療治療,因為難以忍受副作用帶來的疼痛,所以就想放棄。」王婆婆的女兒趕緊向李一求助,她堅信李一能夠救治母親。
「我也覺得自己能夠幫助到她。」李一勝券在握的底氣不只源於患者的信任,更基於她從事乳腺外科工作近16年來積累的豐富經驗。經過她的精心救治和細心關懷,王婆婆的病情不但得到緩解,而且在後續的治療當中也展現出了積極的配合態度,重新點燃了對生活的希望。
「我經常以王婆婆為例,去鼓勵其他的患者。」為了幫助更多病患勇敢面對疾病,李一時常在患者群給大家積極傳遞正能量,及時解答大家的疑惑。在她的感染下,許多老患者自願擔任起誌願者角色,在群裏主動分享抗癌歷程,互相幫助,給予新患者關心關愛。
患者對李一表達感謝
「抱團取暖,能為患者們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堅定他們對抗癌癥的信心。」身為一名女性醫生,李一深刻地理解女性患者的痛苦與需求。她對"以患者為中心"的定義是,醫療服務不應只停留在疾病治療層面,更應深入到對患者的人文關懷中去,傳遞情緒價值,給患者帶去溫暖與力量。
怎麽跟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李一分享了她的「秘訣」:首先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與他們產生共情;其次要「看碟下菜」,根據患者的性格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焦慮問題。「我一直強調的是,我們不僅是‘醫病’,更要‘醫人’。」她說道。
「幫助患者,我樂此不疲」
「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一直是李一從醫道路上秉持的理念,而且在她多年來為患者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開展患者宣教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早些年前,李一就透過互聯網醫療平台給患者提供診療報告解讀等醫療服務。「只要在我這開的檢查,我務必會給他看報告,盡量給患者提供便利。」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李一也開始在短視訊平台內開展了系列科普患教,利用業余時間和精力幫助廣泛群眾認識疾病。寓教於樂的宣教形式深受患者喜愛,並吸引了一大批患者慕名前來就診。
李一為患者解讀報告
目前,李一也為自己的患者開設了院外醫患溝通群。結合當下流行的AI技術,在社群內透過AI助手的智慧化管理,李一能夠更高效跟進患者需求,方便延續院外患者服務。同時,AI助手也會定期給患者發放相關的科普教育內容,日常引導患者學習知識,了解疾病。李一表示:「在社群裏,我不需要一直說話,通常我都是潛水,但是他們可以自己在群裏查閱知識,也會互相鼓勵活躍氣氛。」
李一的患者社群服務
深入到患者當中去,李一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以及不同的方式創新,始終在幫助乳癌患者解決院內院外的各項問題。當問及李一是否因為需要對患者付出巨大精力而感到困難時,李一笑著回答道:「我精力旺盛,我樂此不疲。」
「親和力強、為人真誠、救治水平高,服務態度好」,在四川省人民醫院乳腺外科的病房經常能夠聽到患者這麽誇贊李一。
多年來,她與患者之間的相處宛如朋友,甚至家人一般,這就不難理解文章開頭提到患者對她的認可和贊譽。與此同時,李一也積累了一群對她充滿信任和支持的忠實「鐵粉」,例如李一去分院工作,患者就從總院跟過去;例如曾經救治過的患者若有親朋好友生病了,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李一;又例如已經出院的患者,在長達16年的時間裏,一直與李一保持著緊密聯系......
「我的患者粘度很高!」李一對此頗為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