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細胞治療技術原理、研究進展及展望

2024-04-01健康

1. 引言

1.1 背景介紹

近年來,細胞治療技術作為一種具有巨大潛力的治療手段,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廣泛關註。細胞治療技術是指將患者體內的細胞提取出來,經過修飾、培養後重新輸入患者體內,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與傳統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相比,細胞治療具有療效顯著、副作用較小等優點。

根據國際細胞治療協會(ISCT)2021年的一份報告,全球範圍內的細胞治療研究正在迅速發展,已經有超過1000項細胞治療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這份報告還指出,細胞治療技術在癌癥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心臟病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本文旨在探討細胞治療技術在各種疾病治療中的套用及其潛力,分析細胞治療技術的優缺點,並提出未來發展方向。研究細胞治療技術對於提高中國醫療水平、促進國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2. 細胞治療技術的基本原理

2.1 幹細胞治療

幹細胞治療的原理基於利用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來修復或再生受損的組織和器官。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能性的細胞,它們可以分化成多種不同型別的細胞,並且能夠不斷地自我更新。在幹細胞治療中,幹細胞被引入到患者體內,它們會根據體內的需求分化成特定的細胞型別,如肌肉細胞、神經細胞或心臟細胞等,以替代受損或死亡的細胞。

幹細胞治療的原理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步驟:

  • 幹細胞的獲取:幹細胞可以從多個來源獲得,包括胚胎幹細胞、成體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不同來源的幹細胞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套用潛力。
  • 幹細胞的培養和修飾:在實驗室中,幹細胞被培養並在必要時進行基因修飾,以增強其分化能力或改善其特性。
  • 幹細胞的輸註:經過培養和修飾的幹細胞被輸註到患者體內,它們會遷移到受損組織或器官的特定部位。
  • 幹細胞的分化和修復:幹細胞在體內分化成所需的細胞型別,替代受損細胞,促進組織的修復和再生。
  • 治療效果的評估:醫生會監測幹細胞治療後的效果,包括組織修復的程度、功能恢復的情況以及是否出現了不良反應。
  • 幹細胞治療的關鍵在於選擇合適的幹細胞型別、最佳化培養和修飾條件以及確保幹細胞能夠有效地遷移、分化和整合到受損組織中。此外,幹細胞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研究和套用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2.2 免疫細胞治療

    免疫細胞治療是一種基於增強或調節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來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治療手段通常涉及使用患者的免疫細胞,如T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或其他免疫細胞,透過體外培養和/或基因修飾後,再輸回患者體內,以提高它們辨識和攻擊病原體、腫瘤細胞或其他異常細胞的能力。

    免疫細胞治療的原理可以分為幾個關鍵步驟:

  • 免疫細胞的提取:首先,從患者體內提取免疫細胞,通常是T細胞或NK細胞。這些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份,具有辨識和殺死感染細胞或腫瘤細胞的能力。
  • 體外培養和擴增:提取的免疫細胞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體外培養和擴增,以增加其數量,確保有足夠數量的細胞用於後續的治療。
  • 基因修飾(如需):在某些情況下,研究人員可能會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如CRISPR-Cas9,來修改免疫細胞的基因,使其能夠更有效地辨識和殺死特定的病原體或腫瘤細胞。
  • 啟用和調節:透過使用細胞因子、抗體或其他分子工具,啟用和調節免疫細胞,增強其殺傷能力或改善其免疫應答。
  • 輸註回患者體內:經過培養、擴增和/或修飾的免疫細胞被輸註回患者體內。這些細胞會遷移到體內相應的部位,辨識並攻擊病原體或腫瘤細胞。
  • 監測和評估:醫生會監測免疫細胞治療後的效果,包括免疫細胞的活化和殺傷能力、疾病的緩解程度以及是否出現了任何不良反應。
  • 免疫細胞治療在癌癥治療、病毒感染、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等領域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其中,CAR-T細胞療法是最為知名的免疫細胞治療之一,它透過改造T細胞,使其表面表達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從而賦予T細胞新的辨識和殺傷能力,用於治療某些型別的癌癥。

    2.3 其他細胞治療

    其他細胞治療包括基因治療、細胞因子治療、細胞外囊泡治療等。這些治療方法透過向患者體內輸入具有特定功能的細胞或生物活性物質,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3. 細胞治療技術在臨床套用中的進展

    3.1 腫瘤治療

    腫瘤治療是細胞治療技術的重要套用領域。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CAR-T細胞治療等方法在治療血液腫瘤和實體腫瘤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2023年,腫瘤治療領域的細胞治療技術,特別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和CAR-T細胞治療,取得了顯著的研究進展。

  • CAR-T細胞治療:CAR-T細胞治療是一種免疫療法,透過改造患者的T細胞來辨識和攻擊癌細胞。2023年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新的治療靶點和機制。例如,有研究揭示了一種新的分子機制,影響黑色素瘤的發生,這對於多種癌癥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另外,還有研究辨識出了新的乳癌治療靶點,以及發現了對淋巴瘤發生至關重要的分子通路。此外,有關於分泌IL-18的DLL3 CAR-T細胞治療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前研究,顯示出對實體瘤癌癥治療的巨大前景 。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一種利用人體免疫系統來抑制癌癥進展的療法。2023年的研究中,FDA批準了靶向CTLA 4、PD 1、PD L1和新近LAG 3等蛋白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這標誌著癌癥治療領域的一個重要裏程碑。目前,有超過25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獲批,可治療多種實體瘤。此外,正在進行的大量臨床試驗正在探索更多靶向免疫檢查點蛋白的分子,以及它們作為單一療法或與其他療法聯合使用時的潛力 。
  • 3.2 神經系統疾病治療

    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是細胞治療的另一個重要領域。幹細胞治療、神經元移植等方法在治療帕金森病、中風等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

    2023年,神經系統疾病治療領域的細胞治療技術,特別是幹細胞治療和神經元移植,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 幹細胞移植治療:幹細胞移植技術為許多神經系統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法。除了細胞替代之外,幹細胞透過免疫調節、營養作用、神經保護和血管發生的刺激都顯示出臨床套用價值。例如,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在神經退行性疾病模型中顯示了良好的套用前景。此外,多能幹細胞作為細胞替代品的重要性也在增加,尤其是人類iPSC,它們可以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對於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
  • iNSC-DAP帕金森幹細胞自體移植:近期,中國一家生物醫藥企業宣布完成了全球首例iNSC-DAP(誘導神經幹細胞分化的多巴胺能前體細胞)制劑的自體移植臨床試驗,這是治療帕金森病的重大進展。這項臨床試驗標誌著中國在神經疾病幹細胞療法探索方面進入世界前列 。
  • 哈佛大學的神經元移植研究: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 Nature 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重要論文,解決了神經元移植後死亡的問題。該研究確定了移植後神經元大量死亡的一個潛在原因——針刺創傷,即移植手術過程本身帶來的穿透性創傷,會誘發宿主炎癥反應,導致大多數移植的神經元死亡。該研究進一步發現,使用調節性T細胞(Treg細胞)與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來源的中腦多巴胺能神經元(mDAN)共移植,能夠減少移植手術過程的不良反應,改善了帕金森病動物模型的治療結果、移植後神經元存活率和移植後恢復 。
  • 神經幹細胞移植療法:神經幹細胞(NSC)是具有分化為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的能力的細胞群,它們在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脊髓損傷等神經系統疾病中的套用價值已被國內外研究所證明。目前,NSC的主要來源是捐獻的胚胎組織以及構建的人類NSC永生化的細胞系,它們可在體內和體外分化成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 。
  • 幹細胞治療復雜神經系統疾病的移植途徑:幹細胞移植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涉及多種幹細胞種類,包括神經幹細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等。幹細胞的移植途徑因病而異,主要有靜脈途徑、動脈途徑、局部種植、鼻腔移植、腦脊液途徑等。這些方法的選擇對保證幹細胞的最大效能至關重要 。
  • 3.3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治療也是細胞治療的研究熱點。幹細胞治療、細胞外囊泡治療等方法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療中取得了積極成果。

    2023年,心血管疾病治療領域的細胞治療技術,特別是幹細胞治療和細胞外囊泡治療,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進展。

  • 幹細胞治療:幹細胞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多年,並在臨床研究中顯示出良好的效果。例如,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表明,這些幹細胞可以分化為心臟祖細胞(CPCs)或心肌樣細胞,同時也可以分泌生物活性因子來修復壞死的心肌組織,從而改善受損的心功能。目前,部份臨床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例如,一項關於IL-33過表達間充質幹細胞對心肌梗死治療作用的研究證實,這種幹細胞可以明顯改善心肌梗死的心功能並減輕炎癥 。
  • 細胞外囊泡治療:細胞外囊泡,尤其是外泌體,作為一種奈米級的脂質結構,具有顯著的抗衰老、修復、抑制炎癥等功效,並且其穿透性強,無免疫原性,是一種優質的活性物質遞送系統。2023年的外泌體行業研究報告對外泌體的結構、分類、工程化技術、奈米遞送系統的演變、商業套用、工業制備與品質控制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分析,為創業投資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基礎 。
  • 3.5 免疫性疾病治療

    免疫性疾病治療中,細胞治療技術如幹細胞治療、免疫細胞治療等,對於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 幹細胞治療:幹細胞治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中顯示出潛力。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癥等疾病都是幹細胞治療的潛在套用領域。間充質幹細胞是幹細胞臨床研究中常用的細胞型別,它們可以從臍帶等來源中獲得,具有樣本采集簡便、體外擴增能力強、無倫理問題等優勢。到2023年上半年,中國已有超過133家醫院獲準開展幹細胞臨床研究,涵蓋了多個系統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 。
  • 免疫細胞治療:免疫細胞治療,特別是細胞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盡管在免疫性疾病治療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但細胞免疫治療的基本原理——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來攻擊和破壞異常細胞——為治療某些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某些型別的免疫細胞,如調節性T細胞(Treg細胞),可能對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作用。
  • 4. 細胞治療技術的優缺點分析

    4.1 優點

  • 療效顯著:細胞治療技術,尤其是免疫細胞治療和幹細胞治療,對於某些疾病,如某些型別的癌癥、血液病、免疫系統疾病等,可以取得傳統治療方法難以達到的療效。
  • 副作用較小:與傳統化療或放療相比,細胞治療技術通常具有較小的副作用,因為它們可以更精確地針對異常細胞,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害。
  • 治療周期短:細胞治療通常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尤其是對於某些急性疾病或嚴重癥狀的患者,這可以快速緩解癥狀,提高生活品質。
  • 4.2 缺點

  • 制備難度大:細胞治療技術需要高度專業化的實驗室環境和嚴格的品質控制,細胞制備過程復雜且成本高昂。
  • 移植免疫反應:細胞移植可能會引起免疫排斥反應,尤其是同種異體移植,這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來降低風險,但這也可能增加感染和其他並行癥的風險。
  • 長期療效尚不明確:盡管細胞治療在一些疾病中顯示出短期療效,但其長期效果和潛在風險仍需透過更多的研究和長期隨訪來評估。
  • 5. 未來發展方向與挑戰

    5.1 技術創新

  • 新型幹細胞來源:尋找和開發新的、更有效的幹細胞來源,例如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技術,可以避免倫理和免疫排斥問題。
  • 免疫細胞修飾策略:研究和開發新的免疫細胞修飾技術,如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提高免疫細胞的療效和特異性,同時降低副作用。
  • 5.2 臨床轉化

  • 加速臨床套用:透過臨床試驗,加快細胞治療技術的臨床轉化,使其更快地套用於臨床治療。
  • 提高治療效果:透過最佳化治療方案和提高細胞制備品質,提高細胞治療技術的治療效果。
  • 降低副作用:透過改進細胞治療技術,減少其對患者的副作用,提高治療的安全性。
  • 5.3 監管政策與倫理問題

  • 建立健全監管政策:建立完善的細胞治療技術監管政策,確保其安全性和合法性。
  • 倫理審查機制:建立倫理審查機制,確保細胞治療技術的套用符合倫理標準,保護患者的權益。
  • 6. 結論

    細胞治療技術在疾病治療中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隨著技術創新和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細胞治療技術將為更多疾病患者帶來希望。同時,加強監管政策和倫理審查,確保細胞治療技術的規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