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廚房亦是「藥房」,每天吃的鹽,可治7種小病!不要再花冤枉錢!

2024-10-14健康
說到食鹽,目前絕大多數人都只把它當作一種「調味劑」。日常生活中,大家也總把它與「高血壓」聯系到一起。
可是,鹽真的是個「壞家夥」嗎?
鹽是很好的一味中藥
在中華飲食文化的長河中,鹽以其獨特地位,穩坐「五味之基」 的寶座,其歷史淵源可追溯至遠古的甲骨文時代,見證了華夏文明的滄桑變遷。
步入周代,鹽的角色悄然昇華,不僅作為餐桌上的必需品,更被賦予了醫療與保健的神奇色彩。
現存最早的中藥著作【神農本草經】中將鹽列為「中品」 ,言其性味「鹹、寒,入胃、腎、大小腸經,具有湧吐、清火涼血、解毒之功。還有補腎、引火下行、潤燥祛風、清熱滲濕之效」。
中醫認為,鹽為鹹味之鑰,適度則五臟得養。
鹽能激腎氣,固本培元,防虛乏之癥;亦能補心氣,提神醒腦,使身心常保活力。
現代醫學亦證,鈉鹽維系體液平衡,缺則體乏神昏。故,鹽乃生命之鹽,適量而食,健康之基。
即便是在現代醫學的視角下,食鹽對於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促進健康的重要性 也得到了廣泛認可與肯定。
它不僅是味蕾的喚醒者,更是生命活力的守護者,默默地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7個小問題,用鹽就有效
1
止脘腹脹痛
食鹽治療胃脘脹痛,是取其有催吐的功效。
在古代,常用鹽湯催吐治療內有痰涎積聚的疾病,而且是用於初發急迫的情況 ,如【肘後備急方】中就有「鹽半斤,熬水幹,著口中,飲熱湯二升,得吐愈」治療痰涎壅盛導致的中風腹痛。
2
清熱、涼血
食鹽性寒涼,可以治療熱證,味鹹,鹹走血,古代用食鹽治療風熱牙痛、齒齦出血,咽喉腫痛的小驗方很多,如【千金方】中治齒齦宣露「每旦噙鹽,熱水含百遍,五日後齒即牢」。
當感覺咽喉幹燥微痛,或牙齦出血腫痛時,可於清晨用1:100的淡鹽水漱口 ,但不要咽下,有一定的緩解疾病作用。
3
潤腸通便、利小便
鹹能軟堅、潤下,用鹽湯內服或者鹽汁灌肛內,都可以起到不錯的療效,如中醫經典【金匱要略】中就有用戎鹽治療小便不利的記載。
容易便秘的人,可以早上空腹服用一杯鹽水 ,清除胃腸道積熱,補充腸道津液,同時軟化大便,讓大便更容易排出。
4
提神醒酒
食鹽具有提神之效,當醉酒、嘔吐不止、頭昏腦脹之時,可立即喝1小杯鹽湯, 既可解醉酒,又可盡快消除難受之苦。
這在【肘後備急方】中就有記載「治飲酒不醉,凡飲酒,先食鹽一匕,則後飲必倍。」
5
治療眼疾
食鹽外洗眼目,可明目、去翳。 【直指方】中記載「目中浮翳遮睛,白鹽生研少許,頻點屢效,小兒亦宜」。
如果患上沙眼,可用淡鹽水來洗眼;倘若眼部紅腫,可取一茶匙細鹽加入600毫升溫開水中 ,待其溶化後,用藥棉浸泡一會兒,然後取出藥棉敷壓眼部腫脹處,可立即消腫。
6
脫肛、肛痛
南北朝名醫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記載食鹽治「下部蝕瘡」,【經驗方】中以白礬、青鹽為末治療痔瘡漏瘡。
不僅下部,其他部位的瘡瘍亦可以鹽湯外洗軟堅散結,古代常用食鹽熨肛部或鹽湯外洗來治療痔瘡、脫肛等疾病 ,現在若見脫肛,可以用食鹽與石榴皮同煮,涼而不燙時洗肛門,簡單方便又有效。
7
蚊蟲叮咬
蜂、蚊叮咬等蟲疾,古代以「嚼鹽塗之」 ,可見食鹽可解蜂、蚊之毒。
食鹽過多傷臟
吃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中醫認為,鹽可養臟,亦可傷臟。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鹽作為「五味」之一,同樣適用。
適度使用食鹽可滋腎水、生肝血、降心火、化脾氣、安肺金;而過度使用食鹽,則會泄腎精、引肝火、抑心氣、損脾陽、傷肺氣。
尤其是對於一些有基礎疾病的人來說,鹽更是要謹慎使用。
【本草備要】裏就曾提到,鹽多食會傷肺、走血,導致發渴。
現代醫學也認為,食鹽過多會引起高血壓、骨質疏松、腎損傷等一系列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都建議要將每天鹽的攝入量控制在不超過5克。
除了食用鹽,還要註意藏在醬油、蠔油、蒸魚豉油、黃豆醬、味噌、鹹菜、泡菜的隱形鹽。
計算鹽含量的方法為:營養成分表的鈉含量(毫克)÷400=鹽含量(克)。
中醫認為「多食則脈凝泣而變色」,現代醫學亦證實多吃鹽容易患高血壓,心肌梗塞和癌癥等,所以,凡食,皆要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