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看病要找副主任-就醫時找副主任醫師或許是更明智的選擇

2023-12-04健康

在就醫過程中,我們常常有一個疑問:是不是一定要找主任醫師或大專家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療?一本醫學專業人士的著作【做個聰明病人】解答了這個疑問。作者指出,類似於在尋找人生伴侶時是否非得找高富帥一樣,追求主任醫師的標簽並不一定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路徑。

如果我們把主任醫師和大專家比喻為醫學界的「高富帥」,那麽副主任醫師就像是「經濟適用男」。這並非是貶低副主任醫師的身份,而是強調相對於主任醫師和大專家而言,副主任醫師的可及性更高。掛號更為便捷,治療更加容易啟動。當然,要成為一名副主任醫師,需要透過長時間的努力和經驗積累,這也讓他們在處理常見病、多發病以及一些少見病的典型病例時遊刃有余。

然而,中國醫生職稱晉升體系的限制使得一些致力於臨床工作的醫生難以晉升到主任醫師的位置。晉升更多依賴於論文寫作、發表能力、年資資歷以及人際關系,而對於臨床水平的考量相對較少。這使得一些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可能長期保持副主任醫師的職稱,雖然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已經展現出相當高的水平。

副主任醫師的年齡通常在40歲左右,正處於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醫生的工作不僅僅是腦力活動,更是一項需要體力和精力的工作。由於醫務人員在值班時可能需要連續工作長時間,副主任醫師的年齡特點使得他們更適合應對這種體力上的挑戰。

一些病號存在盲目找大專家的情況。大專家的確很忙,除了臨床工作,他們還需要投入到科室和醫院行政管理、科研工作中。一些大專家在長期不在臨床一線的情況下,可能對一些新知識的接收不如年資較低的醫生。因此,對於一般情況,初次就診的患者可以先掛普通號,由主治醫生進行初步判斷和治療方案制定。只有在確診困難、需要深入診斷的情況下才需要找大專家。

總的來說,掛號時是否非得找主任醫師或大專家並不是唯一的選擇。副主任醫師在許多情況下同樣能夠提供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在選擇醫生時,我們應該根據病情的不同,理性地選擇合適的醫師,以更好地利用醫療資源,避免盲目追求高職稱而浪費時間。在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合理選擇醫生,將「好鋼用在刀刃上」是更為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