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癌癥患者的隱形困境:當精神疾病遇上癌癥

2024-06-30健康

小明最近很煩惱。

他的叔叔王大偉被診斷出肺癌晚期,醫生說最多還有半年時間。但讓小明一家人頭疼的是,王大偉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癥,時常出現幻覺和妄想。

"叔叔不願意配合治療,總是說醫生要害他。我們好不容易說服他住院,他又經常半夜跑出病房,大喊大叫說要回家。"小明無奈地說,"醫生護士都不知道該怎麽辦,我們家人也快崩潰了。"

小明叔叔的遭遇,其實代表了一類特殊的癌癥患者群體 - 同時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癌癥患者。他們的處境,往往比普通癌癥患者更加艱難。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個被忽視的群體,看看他們面臨著哪些特殊的困境,以及醫療工作者該如何更好地幫助他們。

一、被忽視的群體:精神疾病患者的癌癥風險更高

提到癌癥高危人群,我們通常會想到吸煙者、肥胖人群等。但你可能不知道,嚴重精神疾病患者其實也是癌癥的高危人群之一。

嚴重精神疾病(SMI)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等慢性、致殘性的精神障礙。雖然SMI患者只占總人口的一小部份,但他們的健康狀況往往不容樂觀。

研究發現,與普通人群相比,SMI患者的平均壽命要短10-20年。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很多,包括自殺風險增加、慢性病管理不善等。而癌癥,正是導致SMI患者過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數據顯示,SMI患者的某些癌癥發病率高於普通人群:

  • 精神分裂癥患者患結腸癌的風險高出90%
  • 雙相障礙患者患甲狀腺癌的風險高出2.6倍
  • 重度抑郁癥患者患肝癌的風險高出1.7倍
  • 為什麽SMI患者更容易得癌癥呢?原因包括:

    1.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SMI患者更容易吸煙、酗酒、缺乏運動,這些都是癌癥的危險因素。
    2. 藥物副作用:一些精神科藥物可能增加肥胖風險,間接提高癌癥風險。
    3. 基因易感性:某些基因可能同時增加精神疾病和癌癥的風險。
    4. 醫療資源獲取不足:SMI患者往往難以獲得常規體檢和癌癥篩查。

    小明的叔叔王大偉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他患有精神分裂癥20多年,長期酗酒吸煙,很少運動,也從不體檢。直到出現咳血癥狀才被發現已是肺癌晚期。

    二、診斷延遲:當精神癥狀掩蓋了癌癥訊號

    SMI患者不僅癌癥發病率更高,他們的癌癥往往還會被延誤診斷。

    研究顯示,與普通人群相比,SMI患者在確診時癌癥往往已經發展到更晚期階段。以乳癌為例,SMI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晚期的比例要高出73%。

    為什麽會這樣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癥狀被誤解

    SMI患者的身體不適常常被誤認為是精神癥狀,或者藥物副作用。

    比如,一位精神分裂癥患者持續腹痛,醫生可能會認為這是幻覺癥狀,而忽視了胃癌的可能性。

    1. 溝通障礙

    一些SMI患者可能難以準確描述自己的身體感受,或者根本不願意尋醫問藥。這就導致癌癥早期癥狀被忽視。

    1. 就醫意願低

    由於對醫療系統的不信任,或者擔心被歧視,很多SMI患者不願意主動就醫。

    1. 篩查不足

    SMI患者往往難以堅持定期體檢和癌癥篩查,錯過了早期發現癌癥的機會。

    王大偉的例子就很典型。他長期咳嗽,家人以為只是感冒,加上他不願意去醫院,直到咳血才被送醫。最後確診時已經是肺癌晚期。

    三、治療困境:當藥物交互作用成為攔路虎

    對於同時患有SMI和癌癥的患者來說,治療過程往往比普通癌癥患者更加復雜。

    首先,藥物交互作用是一大挑戰。

    很多化療藥物會影響精神科藥物的代謝,可能導致精神癥狀加重。反之,一些精神科藥物也可能影響化療藥物的效果。

    比如,常用的抗精神病藥利培酮會降低某些化療藥物的療效。而化療常用的阿瑞匹坦可能會影響抗抑郁藥氟西汀的效果。

    其次,副作用管理更加棘手。

    SMI患者可能難以準確描述副作用,或者將副作用誤認為是精神癥狀的加重。這就給醫生的癥狀管理帶來了挑戰。

    再次,治療依從性往往較差。

    由於認知功能受損或者對治療缺乏理解,SMI患者可能難以堅持復雜的治療方案。

    王大偉就經常拒絕服用化療藥物,說那是"毒藥"。家人費了好大勁才能說服他繼續治療。

    四、心理壓力:當癌癥遇上精神疾病

    對任何人來說,癌癥都是一個巨大的心理壓力源。但對SMI患者而言,這種壓力可能更加難以承受。

    首先,SMI患者往往缺乏應對壓力的能力。他們可能難以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更容易陷入悲觀絕望。

    其次,癌癥可能加重原有的精神癥狀。焦慮、抑郁情緒可能變得更加嚴重,甚至誘發精神病性發作。

    再次,社會支持往往不足。許多SMI患者的社群網路本就有限,面對癌癥時更加孤立無援。

    最後,羞恥感和自我汙名化也是一大問題。一些SMI患者可能認為癌癥是對自己的懲罰,產生強烈的自責情緒。

    王大偉就常說:"我這種人活著也沒意思,幹脆讓癌癥快點帶走我吧。"這種消極情緒嚴重影響了他的治療積極性。

    五、臨終關懷:被忽視的需求

    研究顯示,與普通癌癥患者相比,SMI患者在生命末期更少獲得姑息治療和臨終關懷服務。

    這種差距的原因包括:

    1. 醫療人員的顧慮:一些醫護人員可能擔心SMI患者會打擾其他患者,不願意接收他們。
    2. 溝通障礙:與SMI患者討論臨終意願可能比較困難。
    3. 認知問題:一些SMI患者可能難以理解姑息治療的概念。
    4. 社會支持不足:缺乏家庭支持的SMI患者可能難以獲得居家臨終關懷。

    結果就是,許多SMI患者在生命末期沒有得到適當的癥狀控制和心理支持,飽受痛苦。

    王大偉的家人就面臨著這樣的困擾。當地的臨終關懷機構表示沒有接收精神疾病患者的經驗,建議他們把王大偉送到精神病院。但精神病院又缺乏癌癥姑息治療的專業知識。最後,王大偉只能留在普通醫院,得不到專業的臨終關懷服務。

    六、如何破局?多學科合作是關鍵

    面對這些挑戰,僅靠單一學科是難以應對的。我們需要精神科、腫瘤科、姑息醫學等多個領域的緊密合作。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改進方向:

    1. 加強癌癥篩查

    可以考慮為SMI患者制定專門的癌癥篩查計劃,提高早診率。

    1. 培訓醫護人員

    對腫瘤科醫護人員進行精神衛生知識培訓,提高他們照顧SMI患者的能力。同時,也要讓精神科醫生了解癌癥治療的相關知識。

    1. 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

    針對SMI患者的特點,制定更加靈活、簡化的治療方案,提高依從性。

    1. 加強心理支持

    為SMI癌癥患者提供專門的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雙重打擊。

    1. 發展專科姑息治療

    建立針對SMI患者的特殊姑息治療團隊,滿足他們的特殊需求。

    1. 改善社會支持

    加強社群支持,為孤立無援的SMI癌癥患者提供必要的照護服務。

    1. 推動政策支持

    呼籲相關部門重視這一特殊群體,制定專門的醫療政策。

    一些醫院已經開始嘗試創新模式。比如,某三甲醫院成立了"精神腫瘤科",由精神科醫生和腫瘤科醫生組成聯合團隊,為SMI癌癥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效果非常顯著: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高了,並行癥發生率下降,生活品質也有了明顯改善。

    王大偉有幸被轉診到了這個特殊病區。在那裏,他不僅得到了專業的癌癥治療,精神癥狀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最難能可貴的是,醫護人員的耐心傾聽和支持讓他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我現在每天都盼著好起來,想為社會再做點貢獻。"王大偉微笑著對小明說。

    當嚴重精神疾病遇上癌癥,患者面臨的挑戰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但這不應該成為我們忽視他們需求的理由。

    相反,這更應該成為我們改進醫療服務的動力。透過多學科合作,創新服務模式,我們有望為這個特殊群體提供更好的照護,讓他們在人生最後的旅程中也能感受到尊嚴和溫暖。

    畢竟,關愛每一個生命,不論其背景如何,才是醫學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