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3984 字
閱讀時間約:5 分鐘
本文章節:
01、我們為什麽不提供電話咨詢?
02、為何咨詢助理「不愛理人」?
03、「高調」是為了把顛覆性的知識傳得更廣
01、我們為什麽不提供電話咨詢?
對我們有所了解的患者、家屬會發現:
我們機構沒有公開的聯系電話,也不提供電話咨詢。
此圖為AI生成
如果想了解資訊,目前只能透過微信,比如添加微信咨詢助理。每篇公眾號文章末尾,都有咨詢助理的微信二維碼。
很多患者、家屬覺得太奇怪了,現在哪家醫療機構沒有公開的電話號碼?
只能透過微信詢問,這也太強人所難了吧!何況有很多患者父母年齡較大,他們不習慣使用微信。
其實,我們早已經意識到,不設電話咨詢是會給大眾帶來一些不便。但這背後是有很多原因的。
電話咨詢有利有弊,利處是,如果電話能接通,雙方直介面頭溝通,有很多資訊的傳遞會比較快。
有時文字資訊冷冰冰的,但電話溝通有語氣、語調,可能更容易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
但對於我們機構來說,電話咨詢的弊端顯得更大。
我們雖然對常見精神心理障礙有顛覆性的發現,能深入而高效地幫助患者實作停藥,真正康復,超越了國內外主流精神科和心理機構;
但在實體規模上,我們還是一家小型醫療機構,場地面積和人員數量都很有限,跟大眾平時去的忙碌、嘈雜的醫院有很大區別。
比如,我們在高檔寫字樓裏,每次只接待一個患者家庭,並會確保就診環境的私密和安靜。
尤其是進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復時,整個機構的環境必須是幽靜的,患者才能更加順利地進入內隱記憶層面。
那如果我們開通了電話咨詢,電話隨時響起,接聽人員也要持續說話,這對環境的安靜性是個很大的破壞,臨床心理幹預的效果就會受到影響。
電話咨詢還有一個很大的弊端——沒法完全遮蔽一些「騷擾電話」。
這些電話會消耗我們工作人員的大量時間與精力,還會讓那些真正想咨詢的人打不進來,實在令人煩惱。
所以,經過考慮後,我們決定不設定公開的機構電話,只透過微信接受咨詢。
而且, 在現在這個行動網際網路時代,社會大眾無論年齡大小,都應該積極擁抱主流社交媒體。
如今社交媒體非常發達,微信已經成為年輕一代的常用通訊工具。如果父母連微信都用不習慣,說明很可能與孩子缺乏共同話題,甚至根本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這部份父母很難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無法與孩子進行良性、深入的溝通。這種親子關系往往是不良的。
而且,如果這些父母不適應社交媒體,說明他們的資訊來源可能少得可憐,對外界的變化嚴重不了解,處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認知維度上。
他們容易自以為是,偏執固執,對精神心理障礙的認知也比較陳舊、落後,難以深入理解孩子患病的真正根源。
通常來說,這部份父母往往難以對我們建立高度的認同和信任,對我們的顛覆性發現表示質疑。
對此我們可以理解,也並不在意。 但更關鍵的是,如果這部份父母繼續這樣下去,對孩子的康復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希望這部份父母為了孩子,要有意識地提升自己認知的維度,與時俱進,學會跟上時代和孩子成長的步伐。
02、為何咨詢助理「不愛理人」?
有些患者、家屬還認為我們有另一個問題——咨詢助理不愛理人,顯得特別「高冷」。
最常見的反映是:
我發送了好幾遍好友申請了,怎麽咨詢助理還不透過?
我都加了咨詢助理好幾天了,怎麽她一句話都不說?
有的網友還善意地建議:何醫生,你們多招幾個人吧,咨詢助理回復太慢了。
感謝這部份網友對我們的督促,但其實,咨詢助理真的不背這個「鍋」,要背也是我背。
我們機構人員精練,每個人都身兼多職,咨詢助理目前沒有辦法24小時線上。所以,我們設定了固定的回復時間:
在這些時段,咨詢助理會統一處理好友申請、留言和疑問。
如果有時實在處理不過來,別的重要工作又來了,那麽部份資訊會延遲到下一時間點再處理。懇請大家諒解!
而且,對於僅添加了微信好友,以及僅進行面診的患者、家屬,我特別要求咨詢助理只能解答疑問,不能主動發送資訊。
比如,不能主動詢問對方是否有意願預約面診,不能主動發送登記表格;
患者家庭進行面診後,也絕不能主動詢問他們是否要接受系統化、精準化臨床心理幹預。
因為我們發現,孩子罹患抑郁癥、雙相障礙等精神心理障礙後,不僅親子關系僵化,很多父母是非常焦慮、甚至是恐懼的。
他們往往帶孩子去過很多醫療機構或心理咨詢機構,甚至一度「病急亂投醫」,被人忽悠,不僅沒有治好孩子的病,還花了不少錢。
在這個過程中,這些父母也形成了一些疊加性心理創傷,對這方面比較敏感。
如果我們的咨詢助理主動發資訊了,這部份父母很容易從負面的角度解讀為「他們是為了賺錢,才這麽熱情的吧。」
我們不希望引起這樣的誤解。
我們更願意讓患者、父母掌握主動權,等到他們對我們有深入的了解和信任了,有較理性的決定時,再聯系我們。
而且,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的病情還不太緊急,我們在精神心理障礙診療領域中又顯得很獨特。他們還想繼續觀望一下,這完全能夠理解。
如果這時候我們貿然主動聯系,患者和家屬順水推舟地預約了面診,但因為信任度和認可度不足,導致面診效果不好,那對於雙方來說都沒有好處。
所以,我們決定只回應主動發資訊給我們的患者和家屬,世界上沒有忽悠人的機構會這樣做。
相對來說,主動詢問的患者、家屬對我們的信任度和認可度更高,無論是進行面診,還是系統化、精準化臨床心理幹預,都能夠深入、高效很多。
說得簡單一些, 我們更願意把寶貴的精力和時間用在刀刃上,用在信任和認可我們的患者家庭上。
用網路語言來說,這叫「雙向奔赴」。
還有一點,我們的咨詢助理使用的是企業微信,能夠添加的微信好友數量有限。
有些微信好友長時間不說話、不發問,咨詢助理就會定期刪除該好友。
這只是咨詢助理工作內容的一部份,沒有任何不尊重的意思,是為了騰出空間,保證能及時添加新的好友。
所以,如果患者、家屬發現自己被刪掉了,那麽有需要時重新添加,並及時提出疑問或訴求即可。這一點也懇請大家諒解。
當然,工作品質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還需要不斷改進咨詢助理的服務,歡迎大家提出來更多建議和意見,我們會進一步完善、改正。
03、「高調」是為了把顛覆性的知識傳得更廣
在以前,我認為 「做正確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確」 就可以了。
所以我一直務實、低調,專註地在精神心理障礙領域的「無人區」探索著。
但現在,我決定不再低調了!我已經官宣,我是全球第一個精準精神心理醫生。
我們旗幟鮮明地說,我們所提供的系統化、精準化臨床心理幹預,能夠取得顛覆性的治療效果,攀上了精神心理障礙診療領域的「珠穆朗瑪峰」!
這不是為了炫耀,而是我發現,社會上很多人包括精神心理的專業人士缺乏破「框」而出的意識。
他們受限於固有的思維方式,不願意相信我們在精神心理障礙病因方面所取得的顛覆性發現。
不僅僅是普通大眾,就連我那些學醫的本科同學、復旦研究生的同學,還有很多精神心理從業同行們都不願意相信。
我逐漸發現,如果我一味低調地做人,他們對我們的顛覆性發現只會更加不相信。
而如果我高調起來,表達得更直接、強勢,反而會令人刮目相看,至少會引起更多人的註意。
即使很多人一開始還是嗤之以鼻,「瞧不起」,但如果他們觀察久了,慢慢就會發現我們的顛覆性發現其實是真相,只是有點「搞不懂」。
也就是說,這樣反而能讓更多人打破固有認知,提高認知維度,意識到精神心理障礙的真正根源。
當然,我們機構現在的影響力還很小,精準精神心理學目前還是一門「隱學」,大眾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接受它。
我們也會繼續努力,爭取早日令它變成「顯學」,傳播得更加廣闊、更加深遠!
我們希望有朝一日,社會大眾談論抑郁癥、雙相障礙、精神分裂癥時,能脫口而出「患者有哪些病理性記憶?」,而不是歸因為「基因遺傳」。
我們希望有朝一日,父母得知孩子患病時,內心重視但不恐懼,及時行動但不盲目,清晰地知道如何解決患病根源,幫助孩子快速康復。
我們更希望有朝一日,常見的精神心理障礙就像很多常見的軀體疾病一樣,能實作真正的病因學診斷、病因學治療,不再是國內外的臨床難題!
「晴日精準心理」是我們的第6次創業,經過前面幾次創業的積累,我們已經站穩腳跟,進入發展階段。
有絕對的臨床實力作為基礎,我們已經進入了「向內求」的階段,不會在意外界的評價及看法。幫助更多患者家庭「渡過磨難、晴日歸來」,這才是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