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是中國特別常見的一種腫瘤,根據相關數據顯示:18年預估的新發病例大約38萬例,死亡約19萬例,死亡率高達50%!
而大便「前硬後軟」就是腸癌的臨床變現之一。那麽是不是「前硬後軟」就意味患上腸癌呢?我們先來說下 什麽是「前硬後軟」。
簡單來說,「前硬後軟」指的是開始排出的大便較硬,排出來需要花費不少的力氣,但排出來一段後,後面排便就會輕松很多。 引起「前硬後軟」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1、出現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指患者的腸道內雖然無任何器質性的疾病,但由於長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或者是缺乏鍛煉,容易導致腸道內的大便停留太久,從而使得大便中的水分被腸道吸收掉。
2、出現器質性便秘
最常見的器質性便秘是腸癌導致,腸癌將腸腔阻塞,腸腔的寬度變小,久而久之,就會引起便秘。但這種便秘,除了排便困難外,還常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大便過稀、便中含血等癥狀。
所以,出現大便「前硬後軟」這種現象時,有一半的可能是患有腸癌,實際上,除了「前硬後軟」外, 透過以下三種癥狀也能判斷出是否有腸癌的可能。
1、排便次數不規律
排便規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首先是排便時間較固定:排便時間可以為每一天的任意時間段,只要和以往的排便規律一樣,且一周排便兩次以上就正常。
其次是排便時間的長短:每次排便的時間小於或等於十分鐘,且排便過程較順利。
如果最近排便次數突然發生紊亂,但沒有出現急性消化系統疾病的癥狀,如腹痛、腹瀉、嘔吐等,僅僅是排便的次數變多了,且腹瀉、便秘交替發生,這就可能是出現了腸癌細胞。
因為腸癌占據了腸道的一部份空間,排便感受器受到壓迫,導致菌群失調、腸道功能發生障礙,最終改變患者平日裏的排便次數。
2、大便的形狀、顏色發生改變
形狀:
消化系統正常運轉時,殘留的食物碎渣會堆積在圓柱體的大腸腔內,腸粘膜會吸收糞便中殘留的水分與營養物質,導致糞便最終處於圓柱形的狀態。
但是,大便的形狀並不是絕對固定的,例如吃了太多含有水和脂肪的食物,就會引起大便形狀的短暫變化。此外,急性胃腸道感染後,患者菌群失調、腸蠕動出現問題,就會排出形如水狀的糞便,經過治療會有所緩解或消失。
但如果近期大便形態突然改變,如排出稀薄扁平的大便,或一側有新鮮血痕的幹大便,則可能是受到了腸癌的壓迫。
顏色:
大便的顏色與食物的顏色相關,吃紫色食物(如紫芋、紫高麗菜)會排出紫色大便,吃黑色食物(如動物血液,黑米)排出黑色的大便,這些都屬於正常情況。
但如果近期並沒有吃任何含色素或鐵的食物,卻突然排出深色的焦油狀糞便,並散發出惡心腐臭的氣味,那很大可能是腸癌發出了訊號。
3、大便出血,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血浮在大便表面,不與大便混合的血性大便。這種情況多與肛周疾病有關,尤其是大便過程疼痛時,往往是便秘、肛裂、痔瘡等訊號;
第二種是無痛血性大便,大便中混有血,多為暗紅色和鮮紅色,出血量會逐漸增多。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都是腸癌的征兆。一旦腸癌發展並形成感染,患者甚至會排出粘液和膿樣血便,伴有嚴重的異味。
這是因為腸癌和其他癌癥在早期一樣,癌細胞特別狡猾,善於偽裝,很是輕易就逃開了免疫系統的監控,在形成癌細胞的初期,患者往往沒有異常,出現輕度癥狀時,容易與常見肛周疾病混淆,導致錯過早期治療。
綜上所述,排便次數增多、大便的形狀和顏色發生改變、大便出血以及「前硬後軟」都可能是腸癌發出的訊號,記得及時前往專業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千萬拖不得,避免發展為腸癌晚期、降低自身的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