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70歲後還能活多久,看腳趾就知?腳趾有異常,當心疾病?聽分析

2024-08-27健康

永叔今年43歲,患有糖尿病有5年了,這段時間他發現自己的右腳頻繁發麻,後續更是出現水腫、潰爛,去到醫院後,診斷為糖尿病足(Wagner4期)和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因為右腳小腳趾潰爛嚴重,醫生建議最好進行截趾處理,避免進一步惡化。永叔糾結了一段時間後,最終還是做了手術。

但沒想情況卻並沒有好轉,短短一個月,剩下的4個腳趾也相繼出現了發黑、潰爛、滲液,永叔心急如焚,幸好最後針對性手術成功,才保住了右腿,也可以正常走路。

一、腳趾發黑潰爛、糖尿病足到底是什麽?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並行癥之一,沒有及時幹預可能會導致患者截肢,給身心都帶來沈重的負擔。

研究顯示, 全球糖尿病足的患病率約為6.3%,約有3成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足部潰瘍, 平均每30秒就會有一例糖尿病相關的截肢發生。

而糖尿病患者在進行完截肢術後,5年的死亡率超過70%,糖尿病足具有發病率高、治療困難以及花費較大的特點。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管外科主任王海洋 表示,糖尿病足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導致微血管、大中小血管狹窄、閉塞以及血流障礙, 進而會導致神經、血管以及免疫系統損傷,逐步形成足部潰瘍、感染、骨關節破壞等。

患者 足底、足跟、趾間 等部位 非常容易發生感染, 且感染容易隨著時間的發展越來越嚴重,愈合起來非常困難。

尤其是在夏季,天氣較為悶熱,很多人吃不下飯,血糖也可能比其他季節要低。很多患者會因此而私自減少藥量,這樣一來很容易造成血糖波動,容易讓病情加重。

再加上夏天大家普遍都喜歡穿涼鞋,足部受傷的機率會增加, 糖尿病足患者一旦出現足部破潰、損傷,很容易發生感染,愈合起來較為困難。

針對於已經罹患糖尿病足的患者,建議每日檢查自己的足部是否有紅腫、破損、傷口以及麻木等問題,如果有傷口或感染的話,要及時去進行相關的治療。

註意,日常不要長時間穿著高跟鞋或夾腳的鞋子,避免給足部帶來不良的刺激。

二、腳是「第二心臟」,腳趾出現4種異常需上心

中醫認為,人有鼻根、乳根、耳根、足根,其中足部是精氣總的集合點,更有「第二心臟」的說法,與健康長壽的關系很是密切。當腳趾出現4種異常,一定要上心。

1.大腳趾無法翹起

在自然站立狀態下,大腳趾無法正常擡起來,建議及時去醫院檢查下腰部是否有異常。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溫建民 提醒,該癥狀是 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的訊號, 多見於四五節椎間盤突出。腰椎出現異常會導致神經根受到壓迫,肢體遠端的大腳趾會因此而受到壓迫,出現異常的麻木感。

2.腳趾紅腫,無法走路

痛風發作時會導致腳趾紅腫、疼痛, 連正常的行走都無法進行。

因為腳趾處於肢體末端,血液迴圈會差一些。再加上日常的行走容易讓酸性代謝產物聚集在下肢,而局部酸堿值下降會讓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尿酸鹽很容易因此而進入關節腔內,導致痛風發作。

3.腳趾疼痛發黑

腳趾疼痛發黑可能與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相關,該癥是全身性動脈硬化血管病變發生在下肢所致,多表現為下肢麻木、無力、行走後疼痛以及冰涼等,嚴重時會出現潰瘍、壞疽癥狀。

4.趾甲發黃或發白

腳趾發生真菌感染後會讓趾甲發黃、變厚,該癥狀 除了與感染相關外,還可能與淋巴水腫、肺病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相關。

而趾甲發白,則與 外傷、感染、肝病、充血性心衰 等因素相關,建議發現異常及時就醫明確病因。

三、活過90歲的老人,腳趾大多有5個特征

兩千多年前的 【黃帝內經】 內就提出了觀趾法,透過觀察足部的外形、色澤以及溫度,即可了解身體的健康情況,健康的雙足應具備5個特點。

1.趾甲堅韌

趾甲在正常情況下應該平滑、堅韌有光澤,按壓趾甲後可變白,放開後2~5秒即可恢復。

2.皮膚紅潤

健康的足部皮膚應該為淡紅、粉紅色,這說明身體氣血調和、血液迴圈較好。

3.溫度正常

常年四肢冰涼的人可能與血液執行異常相關,要警惕可能是動脈閉塞、供血不足引起,要及時去醫院檢查血管功能。

4.活動自如

腳趾可以夾取毛巾、小球,說明靈活性很好。

5.有支撐力

健康堅實的腳趾能在走路時可以提供充足的支撐,減少沖擊力、預防摔倒。

腳趾雖然不像手指一樣靈活,甚至常常被忽略,但其與健康息息相關,要是出現異常,要引起重視及時對癥治療。

參考資料:

[1]【做好自我管控,遠離糖尿病「失足」之痛】.科普時報 2023-11-14

[2]【這種疾病為何愛在腳趾發作?答案是……】.人民網健康 2020-11-16

[3]【健康的雙足,應該具備5個特點】.生命時報 2024-03-1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