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大模型重塑就醫體驗,醫聯MedGPT欲打通健康中國建設最後一公裏

2024-08-23健康

獵雲精選;文/花軒

隨著「百模大戰」的快速推進,AI大模型的套用落地問題逐漸提上日程,成為各行各業關註的重點話題。在這一行程當中,除了通用大模型之外,針對細分領域的垂直模型也與日俱增,醫療行業更是成為各方關註的重點領域。事實上,自2023年以來,百度、科大訊飛、百川智慧、商湯等諸多頭部企業都在加碼醫療大模型領域,而這也意味著大模型正在逐漸深入醫療行業。

國內領先的AI醫療平台醫聯也在去年推出了中國首款大模型驅動的「AI醫生」——MedGPT。該模型的推出源於對數位經濟時代下醫療領域需求的深刻洞察,醫聯希望透過MedGPT實作對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到康復的全流程智慧化診療,從而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和品質,最佳化患者的就醫體驗。

在第七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醫聯攜手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AI+醫生」義診活動。探索透過人機協同的方式,提升醫療服務品質與效率的創新路徑。

企業供圖人機協同,AI賦能精準高效初診

在此次義診活動中,MedGPT與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的全科醫生團隊緊密合作,形成了獨特的人機協同工作模式:患者首先使用MedGPT進行預問診,利用AI能夠更快速、更精準地收集並主動分析患者資訊,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診療方案並提供給醫生確認,醫生僅需結合MedGPT提供的資訊,進行補充問診與診斷確認。MedGPT的AI能力不僅減輕了醫生的工作負擔,還提高了診療效率和品質,使患者能夠更早地獲得專業、有效的醫療服務。

為驗證醫聯MedGPT的診療精準度,現場特別設定病歷點評環節,由資深醫療專家對所有診斷病例進行深入剖析,並從問診準確性、推薦輔助檢查準確性、診斷準確性、治療方案準確性、可信度、人機互動性等六個維度進行打分,最終MedGPT取得了8.16分(十分制)的好成績,得到了專家們的一致好評。

企業供圖

透過對比AI診斷結果與醫生最終診斷的異同,專家們肯定了AI在輔助診斷中的積極作用,也指出了醫生的人文關懷與安全守護仍然不可或缺。

「我們不是被技術取代,而是與之共舞。」參與活動的醫生如是說。他們認為AI技術的套用使得醫生能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傾聽患者的聲音,提供更加個人化和貼心的服務。參加義診的患者們對這種新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透過這種聯合問診模式,不僅提高了醫療服務的效率和品質,還加深了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信任與理解。

「AI+醫生」行不行?精度與溫度需共存

本次義診中「AI+醫生」的組合共完成了100個有效病例的接診活動。這種模式下,AI不僅發揮了快速篩選、輔助診斷的作用,還促進了醫生之間的資訊共享與決策最佳化,共同提升了醫療服務的品質與效率。

企業供圖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院長黃逸輝指出,AI是未來醫學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醫生們也需要利用AI來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他表示,隨著患者需求的提高,AI可以幫助醫生在醫療服務效率上得到提升,使醫生能夠更好地應對新增診療技術的挑戰,讓AI還能夠在處理疑難雜癥和手術過程中幫助醫生突破技術難題和經驗總結的問題。作為百年醫院的管理者,黃逸輝院長強調醫院不僅要傳承,更要創新,包括在管理和醫療技術上勇於接受新事物。

「盡管AI在提高診療過程的完整性、準確性和效率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但它並不能完全取代醫生的角色。醫生給予病人的不僅僅是醫學上的治療,更重要的是人文關懷和情感支持,以及醫生的直覺,這些都是任何人工智慧無法復制的。透過‘AI+醫生’的模式,我們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醫療服務,同時確保醫療過程中的人文關懷。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平衡技術與人文關懷,確保醫療服務不僅高效,而且充滿人情味。」黃院長指出。

「AI技術在提高診療效率和準確性方面表現出色,但在實際診療過程中,醫生的人文關懷與安全守護仍然不可或缺。除了疾病診斷,醫生能夠給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與鼓勵,耐心解答疑問,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參與義診活動的該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艾毛毛表示,「所以我認為醫生不是被技術取代,而是與之共舞。」

另一位參與義診的醫生,骨科陳龍博士表示,AI技術的套用使得醫生能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傾聽患者的聲音,提供更加個人化和貼心的服務。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全科醫學科二區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吳文法作為點評專家對「AI+醫生」義診活動給出了他的評價。他認為透過AI的介入,能有效縮短醫生的問診時間,醫生更能從AI預問診的範圍外補充醫療診斷,使診斷完整性、準確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AI不能完全替代醫生,它更像是醫生的助手,在診前或診間提前開始問診。

增進互信,醫患關系因AI而增近

AI給醫生帶來的便捷,受益最大的當然還是患者。

只需輕掃二維碼,手機螢幕上的「AI+醫生」就會彈出對話方塊。跟隨著「AI+醫生」的提問,十來個問題之後,「AI+醫生」就會給出基本診斷和初步處方。此時,資訊和診斷都已同步到醫生診台,當患者坐到醫生面前時,醫生只需要再根據患者情況,確認診斷和處方即可。

「問答大概只花了3分鐘,問題指向都挺清晰的。加上後續真人醫生的問診出診斷的時間,大概全程15分鐘就搞定。很高效很順暢!」24歲的黃小龍(化名)因為跑步時右髖部疼痛,特地前來體驗了此次義診的AI+醫生模式,這是他給出的反饋。

企業供圖

一位就診皮膚科和骨科的女患者表示,她覺得這種義診方式「挺好的」,「挺新鮮的」,而且「不用排隊」,「直接透過AI就可以看到醫生了」,她認為這「挺不錯的」。她提到,盡管看起來AI醫生與真人醫生有所差異,但由於了解到有醫生在背後稽核,所以她對AI的診斷結果感到滿意。她表示,未來如果有機會,她會更傾向於使用AI進行初步診療,並願意向朋友推薦這種服務。

透過這種聯合協同的模式,不僅提高了醫療服務的效率和品質,還加深了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信任與理解。

此外,患者可以透過智慧健康管理系統與MedGPT進行即時互動,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並獲取個人化的健康建議。這種互動方式不僅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識和管理能力,還增強了醫患之間的溝通和信任。MedGPT的套用,或將讓「排隊三小時,看病五分鐘」的就醫場景逐步結束歷史舞台成為可能。

MedGPT打造AI賦能醫聯體建設樣本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廣州市應急醫院、暨南大學附屬廣州紅十字會醫院)建立於1904年。近年來,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積極參與醫聯體建設,提升區域醫療服務水平。醫院在大力發展醫聯體建設的背景下,選擇與醫聯MedGPT開展義診活動,也印證了先進的AI能力在提升醫療服務效率與醫療品質方面的廣闊前景。

首先,MedGPT具備從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到康復的全流程智慧化診療能力。它能夠透過多輪問診引導患者收集足夠的診斷決策因子,從而確保診斷的準確性。其次,MedGPT的套用可以促進醫聯體內各級醫療機構之間的資訊共享和協作。透過AI技術的支持,各級醫療機構可以更加高效地協同工作,共同提升區域醫療服務水平。再者,MedGPT的套用可以為分級診療提供科學的依據和標準。透過AI技術的支持,可以更加準確地判斷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和診療需求,從而合理引導患者按照分級診療制度有序就醫。

此次「AI+醫生」義診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標誌著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與醫聯在醫療智慧化領域的合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也是對AI+醫療的一次有力的創新試驗。在AI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樂見更多像醫聯一樣的企業透過自身的技術賦能醫療領域,不斷探索AI與醫療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徑,為提升中國醫療服務水平、推動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