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外科丁醫生
編輯 | 外科丁醫生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先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份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就醫。
李大叔今年65歲,是社群裏有名的「老頑童」。由於年輕時生活不太規律,年紀大了之後,他被診斷為高血壓。醫生給他開了降壓藥,每天按時服用,血壓控制得還算理想。
然而最近幾個月,李大叔的血壓開始波動,時而升高,時而正常。這讓他心裏著實有些不安。於是,他再次來到了醫院,咨詢醫生。
李大叔的經歷並不罕見,很多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降壓藥一段時間後,會因為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問題,導致血壓控制不理想。
醫生仔細詢問了李大叔的日常用藥習慣,終於發現了一些「誤區」。今天,借著李大叔的故事,我們來聊一聊吃降壓藥時常見的4個「誤區」,這些誤區可能會讓血壓不聽話,但只要避開它們,血壓或許就能保持得穩穩的。
1. 誤區一:擅自停藥或減量
李大叔有段時間覺得自己血壓穩定,就開始擅自減少藥量。他認為自己平時挺健康的,吃藥多了反而不好。事實上,這種做法非常危險。
高血壓是慢性病,藥物的作用在控制血壓方面至關重要。一旦擅自停藥或減量,血壓可能會迅速反彈,甚至會出現更高的數值,導致嚴重的並行癥如中風或心臟病。
藥物的劑量和使用頻率都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的,不能隨意更改。即便血壓看似「正常」,也並不意味著可以停止用藥。血壓的穩定往往是藥物在背後默默發揮作用的結果。擅自停藥往往會打破這種平衡,帶來不可預見的風險。
2. 誤區二:忽視服藥時間
李大叔平時愛打牌,打得興起時,常常忘了吃藥。他以為偶爾忘記一次沒什麽大不了,第二天再吃多一片補回來就行。殊不知,這種做法也在悄悄地影響著他的血壓控制。降壓藥的效果依賴於藥物在體內的穩定濃度,錯過服藥時間或隨意補藥,會導致血壓波動,藥效不穩定。
降壓藥大多需要每天定時服用,才能維持體內的藥物水平,幫助血壓保持平穩。尤其是長效降壓藥,服藥的時間點是極為重要的,不能隨意跳過或延遲。因此,李大叔這種「補吃藥」的行為,不但沒起到補救作用,反而可能讓血壓表現得更加不穩定。
3. 誤區三:與錯誤的食物、藥物同服
李大叔一天到晚離不開茶,尤其是濃茶,喝完覺得精神抖擻。可他沒意識到,茶葉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會影響降壓藥的吸收,甚至削弱藥效。降壓藥是一類特殊藥物,和一些食物或藥物同時服用時,可能發生交互作用,影響藥效。
比如,鈣片、含鈉量高的食物(如腌制食品、鹹菜等)都會對降壓藥的效果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鈣片,可能會影響某些降壓藥的吸收,導致藥效不足。此外,像非類固醇消炎藥(如布洛芬、阿司匹林)也可能與降壓藥發生交互作用,影響血壓控制。
因此,患者在服藥期間要特別註意飲食和其他藥物的使用,避免「藥食同源」的不良反應。如果有服用其他藥物的需求,一定要提前咨詢醫生。
4. 誤區四:忽視生活方式的調整
李大叔覺得,既然有降壓藥,生活習慣嘛就隨意一點也無妨。他還是堅持吃大魚大肉,飲食油膩,偶爾還會喝幾杯小酒。實際上,降壓藥並不像「魔法藥丸」那樣可以獨自承擔血壓控制的重任。即便吃藥了,生活方式的調整同樣至關重要。
高血壓的管理不僅僅依賴於藥物,更要依靠良好的生活習慣。高鹽飲食、久坐不動、情緒波動、過度飲酒等都可能讓血壓難以控制。要想讓血壓保持穩定,除了按時服藥,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控制體重和情緒管理同樣重要。藥物和生活方式的雙重管理,才是控制血壓的關鍵。
經過醫生的詳細解釋,李大叔終於意識到了自己在服藥時的疏忽。自那以後,他開始按時按量服藥,註意飲食,減少鹽分攝入,戒掉了濃茶和酒精,甚至每天堅持散步。他的血壓漸漸平穩下來,再也沒有出現波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吃降壓藥不僅僅是按時吃藥這麽簡單,還需要我們避開一些常見的誤區,才能真正控制好血壓。高血壓是一種隱形殺手,只有我們認真對待,才能讓它不再威脅我們的健康。
在服用降壓藥的過程中,患者要時刻保持警惕,定期復診,遵照醫生的建議,合理調整生活方式。只有這樣,才能讓血壓「穩穩地」保持在健康範圍內。
結語
李大叔的經歷提醒我們,很多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降壓藥時,可能並沒有意識到一些看似細微的細節,實際上正在影響他們的健康。擅自停藥、忽視服藥時間、忽略飲食與藥物的交互作用以及生活方式的忽視,都會讓血壓控制變得困難。希望透過本文的科普,更多的高血壓患者能夠避開這些誤區,真正做到科學、合理地使用降壓藥,讓血壓保持穩定,遠離並行癥的威脅。
參考文獻:
【中國高血壓患者合理用藥指南(2019年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