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曹操奪得漢中之後,為什麽不一鼓作氣拿下益州

2024-04-25歷史

張魯投降,丞相主簿司馬懿向曹操建議:

劉備拿下了劉璋,全靠詐術,蜀地的官民並沒有全都歸附他,而他竟然跑去和孫權爭奪江陵(南郡郡政府所在縣,湖北省江陵縣),這是天賜良機啊。現在,我們攻克了漢中,益州震動,此時發兵攻打劉備,益州勢必土崩瓦解。聖人行事,不可以違背天時,也不可以錯過良機誒。

曹操說,人,都苦於不知足啊,既得到隴地,又想得到蜀地啊!

隨後,就打算班師了。

【此時的司馬懿大約這個年紀,三十來歲】

衣賜履說:得隴望蜀,這個典故來自光武帝劉秀。不同的是,劉秀得了隴之後,發了一通感慨,就發兵攻蜀;而曹操得了隴之後,發了一通感慨,班師回朝了。那麽,曹操為什麽沒有聽從司馬懿的建議,攻打蜀地呢?我們先看一下劉皇叔的情況。

公元214年 ,應該是在六七月份,劉備率大軍圍困成都數十天。盡管成都城內尚有精兵三萬,糧食也很充足,但益州牧劉璋還是獻城投降了。

劉備進入成都,迅速穩定局面,接連做了幾件事。

賞有功

皇叔大擺酒宴,犒勞將士,取出城中存放的金銀,分賜大家,但把糧食和絲帛等物,則退回給原主人。

圍攻成都時,皇叔曾與部下約定,攻下成都,官府倉庫的財物,我一概不要,全是你們的。進入成都後,官兵部眾,蜂擁到各個倉庫搶東西,興高采烈。

又有人建議把成都的良田美宅,分給將領們住用,大家都很興奮,都跟那兒盤算自己要哪片宅子哪塊地呢,趙雲突然蹦出來,反對說:

霍去病說過,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現在的國賊(指曹操)遠非匈奴可比,我們豈能貪圖安樂?得等到天下都安定以後,將士們回歸故鄉,在自己的田地上耕作,才會各得其所。益州百姓,剛剛遭受戰亂,土地、住宅都應歸還給原主人,百姓安居,恢復生產,然後才可以向他們征發兵役,收取租稅,這樣才可以獲得老百姓的支持。

劉備接受。

衣賜履說:劉備將糧食、絲帛還給原主,並且沒有霸占老百姓的住宅田地,收取了人心。皇叔不是李自成,一進北京就不知道自己姓木子了,入成都,頭等大事就是安撫百姓,這是創業的基礎。但將領們打算分良田美宅時,劉備並不出面阻止,而是讓「為人嚴重」的趙雲反對,既不失手下將領之心,又得到益州百姓的支持,皇叔高明。只是,趙雲把人都得罪光了。

用幹部

用幹部是賞有功的一個組成部份,這個事兒太重要,我們單獨拿出來說。

劉備本人兼任益州牧,任命軍師中郎將 諸葛亮 為軍師將軍、益州郡(昆明市晉寧區)太守,南郡(湖北省江陵縣)人 董和 為掌軍中郎將,署左將軍府事(劉備是左將軍,董和、諸葛亮並蜀左將軍府事,相當於是劉備的左右手),偏將軍 馬超 為平西將軍,軍議校尉 法正 為蜀郡(四川省成都市)太守、揚武將軍,裨將軍、南陽郡(河南省南陽市)人 黃忠 為討虜將軍,從事中郎 麋竺 為安漢將軍, 簡雍 為昭德將軍,北海郡(山東省昌樂縣西)人 孫乾 為秉忠將軍,廣漢縣(四川省射洪縣東南柳樹鎮)縣長 黃權 為偏將軍,汝南郡(河南省平輿縣西北射橋鄉)人 許靖 為左將軍長史,河南郡人 龐羲 為司馬,南陽郡人 李嚴 為犍為郡(四川省彭山縣)太守, 費觀 為巴郡(重慶市)太守,山陽郡(山東省金鄉縣西北昌邑鎮)人 伊籍 (山陽人,原劉表的人)為從事中郎,零陵郡(湖南省永州市)人 劉巴 (曹操的人)為西曹掾,廣漢郡(四川省廣漢市)人 彭羕 (劉璋手下)為益州治中從事。另外還有趙雲、劉封、魏延、霍峻等七七八八的人,都有封賞。

董和本來是益州郡太守,清明、儉樸、公平、正直,受到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愛戴,被公認為循禮守法的官吏。

曹操打荊州時,劉備逃到江南,荊州一帶的士人,跟著他逃跑的很不少,只有劉巴投奔了曹操。曹操給劉巴在丞相府落實了編制,就派他去招降和接收長沙郡(湖南省長沙市)、零陵郡(湖南省永州市)、桂陽郡(湖南省郴州市)。沒想到劉備先一步收編了那三個郡,劉巴無奈,打算由交州(廣東省、廣西及越南北部)轉道返回京城。當時諸葛亮在臨蒸(湖南省衡陽市),寫信勸劉巴歸附劉備,劉巴不幹。劉巴從交趾郡(越南省河內市東北北寧府)輾轉入蜀,依附劉璋。劉璋準備迎劉備入蜀的時候,劉巴勸諫說,劉備是一代奸雄,入蜀則必為後患。劉璋不聽。劉備入蜀之後,劉巴再次勸諫劉璋說,要是讓劉備去征討張魯,就如同放虎歸山。劉璋又不聽。於是,劉巴閉門稱病,不理世事。沒能得到劉巴,成為皇叔胸口永遠的痛,因此,圍攻成都時,皇叔下令,誰若傷害劉巴,誅三族。劉巴歸附之後,劉備了卻夙願,十分欣慰。

【劉巴有個性】

劉備與劉璋翻臉之後,攻城略地,勢如破竹,益州各郡縣聞風歸降,只有廣漢縣縣長黃權閉城堅守,直到劉璋跪拜投降,黃權才歸附劉備。

吳壹和費觀都是劉璋的姻親,劉璋的老哥劉瑁,娶了吳壹的妹妹吳女士(後來,這位吳女士又成了劉備的皇後),費觀是劉璋母親費女士的家人。

彭羕是廣漢人,被劉璋治過罪。

許靖是蜀郡太守,成都將被攻破時,許靖曾計劃出城投降劉備,劉備因此很有些瞧不起這位許先生,不打算任用。法正勸劉備說:

世上有那麽一種人,名頭大得很,毛本事都沒有,如果你不用這種人,全天下都會說你不重視人才,而許靖恰恰就是這樣的人(許靖跟堂弟許劭,都善於點評人物,有極高的知名度。曹操被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就出自許劭之口)。主公您現在大業初創,不能讓天下議論您不能得人啊。對許靖,還是敬重為好,不使遠近失望。

劉備想想也對,對許靖以禮相待,加以任用。

衣賜履說:以上列出的人,大略可分為三類:

劉備從荊州帶過來的:諸葛亮,黃忠,麋竺,簡雍,孫乾,伊籍;

原益州幹部:董和,法正,黃權,許靖,龐羲,李嚴,費觀,劉巴,彭羕;

第三類:馬超。

值得一提的是,在益州幹部裏,不僅用了主動歸順的法正、李嚴等人,而且還用了黃權、劉巴這種反對派,特別是用許靖,雖然極不喜歡,但還是用了,而且此人一直活到老死,官至太傅,皇叔格局大,這算是一個明證。

史稱,劉備對這些人都予以重用,以盡其才。有誌之士,都爭相努力盡職,益州百姓,因此非常合睦。

嚴法度

諸葛亮輔佐劉備治理蜀地,法條嚴密,執法嚴苛,很多人不滿。法正對諸葛亮說:

以前高祖入函谷關,約法三章,秦地的百姓感恩戴德。如今,您手握權柄,占據一州,剛剛建立國家,未及施加恩惠,況且作為外來之客人,對本地之主人應適當降低姿態,希望您能寬緩刑律,以應民望。

諸葛亮回答說:

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朝因為暴虐無道,政令苛刻,導致人民怨恨,所以一介草民(指陳勝)一聲吼,天下傾刻間土崩瓦解。在這種情況下,高祖當然可以采用寬大的政策獲得成功。而劉璋糊塗軟弱,從其父劉焉那時起,他們對蜀人兩世恩惠,全靠典章和禮儀維系上下關系,互相吹捧,德政不施,刑罰虛設。蜀地之士,專權放肆,君臣之道,逐漸破敗。寵愛高官,官位無法再高時,則被臣下輕視;順從臣下的要求,一旦恩惠不繼,臣下便會輕狂怠慢。蜀地為何弊端叢生?原因就在於此。我現在就是要樹立法令的威嚴,執法嚴格,人們才能知道我們的恩德;對官爵嚴格審查,得到官爵的人,才會覺得榮耀。榮耀和恩德相輔相成,上下都有規矩,為治之要,得以彰顯。

法正在外管理蜀郡,在內則為劉備的主要謀士。他恩怨分明,一朝得勢,以前對他有過一飯之恩的,他都予以重謝;以前對他瞪過一眼的,他也都一定要報復,並且擅自殺害了一些得罪過他的人。有人向諸葛亮反映,法正肆意橫行,您應該稟報主公,對法正加以限制。

諸葛亮說:

主公以前在公安(湖北省公安縣)的時候,北邊畏懼曹操的強大,東邊擔心孫權的威脅,在家中憂慮孫夫人變生肘腋(孫權妹子,身邊有百余名舞刀弄槍的婢女,只要她願意,隨時可能要了劉備的命)。現在,法正有如主公的兩翼,使主公能夠自由翺翔,不再受制於他人。怎麽能禁止法正,而不許他稍稍隨心所欲呢!

【法家諸葛亮】

衣賜履說:顯然,孔明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二十來歲的小年輕了。劉焉、劉璋父子治下的蜀地好不好,【三國誌·先主傳】用了六個字來評價:蜀中殷盛豐樂。而孔明對劉璋父子全面否定,只是為劉備對蜀地統治的正當性作理論闡釋吧。劉璋父子統治時期,蜀地的GDP很高,百姓富足,但用戴旭的話來講,不能轉為軍事力量的GDP,都是狗的屁。劉備、孔明治下的蜀地,乃至益州,軍事力量越發強大,但是人民生活日益窮困,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孔明是商鞅的信徒,行的是法家的路子。但我們發現,他比商鞅牛的地方在於,秦國儲君犯法商鞅都不放過,為其悲劇命運埋好了一顆大雷,而孔明不會的,他會轉彎,他不搞一刀切,他對有的人嚴苛,對有的人則放任,法正這樣的劉備親信,他是堅決不動的,不管法正幹了什麽壞事兒。孔明在政治上日趨成熟,其拉幫結派、打擊異己的能力相當老道,以後我們專門撰文講述。

穩金融

前面說了,圍攻成都時,劉備與部下約定,進了成都,官府倉庫的一切財物,都是你們的。

於是,官兵們把各個倉庫搶了個光,搞得劉備軍費不足,為此憂慮。

劉巴獻計說:

這個事兒很好辦,只要鑄造新錢,面額百錢,然後限制物價上漲,再命官吏依照官價,用舊錢兌換新錢即可。

劉備采納劉巴的建議,幾個月後,府庫就充實了。

衣賜履說:這種人為影響經濟執行的情況,史書上記錄太簡單了。大家記不記得王莽時期貨幣改革,鑄造大錢,結果導致民間盜鑄成瘋,經濟幾盡崩潰。因此,劉巴這條建議,如果真的起到了作用,鑄錢原材料不易更換,我只能判斷,伴隨著大錢的流通,一定出台了相當嚴苛的法令,民間私鑄錢幣的,必判重刑。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孔明制法的嚴密和嚴苛。

劉備得到了大部份益州,孫權不高興了。

公元215年 ,孫權派中司馬諸葛瑾(諸葛亮的老哥)向劉備索求荊州各郡,劉備耍賴皮不還。孫權大怒,派軍強取。劉備親率大軍東下,打算和孫權打一場(這就是上文中司馬懿講的「劉備和孫權爭奪江陵」)。架還沒打起來,劉備聽說曹操進攻張魯,大為震恐,與孫權談判,以湘水為界,分割了荊州六郡(荊州共七郡,南陽郡在曹操手上),長沙、江夏、桂陽以東歸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歸劉備(詳見拙文【 劉備借荊州的真相 】)。

劉備回軍應對曹軍。

回到本文開頭。

除了司馬懿勸曹操進攻蜀地,主簿劉曄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對曹操說:

明公以步卒五千起家,討伐董卓,北破袁紹,南征劉表,天下九州百郡,明公已占十之七八,威震天下,懾服海外。如今又攻取漢中,蜀人早已聞風喪膽,此時南下征討,蜀地傳檄可定。劉備,是人中豪傑,有見識,但反應慢,他取得蜀地時日尚淺,因此,劉備無法依靠蜀人,蜀人也未見得把自己托付給劉備。以明公之神明,此時率軍壓境,必定攻無不克。若稍有遲緩,諸葛亮擅長治理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地人民安定以後,據守險要之處,我們就很難進攻了。現在不去攻取,必將成為我們的後患。

曹操沒有聽從。

七天之後,有蜀地降人說,蜀中一天發生數十次驚擾,劉備大開殺戒而不能制止。

曹操問劉曄,現在進攻遲了沒有?

劉曄說,現在蜀地已初步安定,不能再進攻了。

曹操於是撤軍。任命夏侯淵為都護將軍,率領張郃、徐晃等人守衛漢中,防禦劉備。任命丞相長史杜襲為附馬都尉,留下掌管漢中的事務。杜襲采取懷柔政策進行開導,漢中的百姓自願出來遷徙到洛、鄴兩地的有八萬余人。

【劉曄,既有本事,又能吹拍,曹操手下有一大批這樣的幹部】

衣賜履說:關於蜀中一天發生數十次驚擾,出自【三國誌·劉曄傳】裴松之註引傅子,「蜀中一日數十驚,備雖斬之而不能安也」。我們不知道這數十次驚擾是軍隊嘩變,還是民眾反叛,還是兩者兼有。從劉備、孔明對蜀地的政策看,一日數十驚,似有誇張之嫌。

劉曄這個人,極有見識,既足智多謀,又善於見風使舵,建議攻蜀,是他的主張;建議撤軍,則是揣摩了曹老板的心理後,給曹老板找個台階兒下。以後我們還會講到此人。

杜襲采取懷柔政策,使漢中百姓八萬余人自願遷徙到洛陽、鄴城,這是純屬扯淡。除非活不下去,誰願離鄉背井?這一事件,至少說明兩點:

第一,連年征戰,百姓遭到荼毒,連洛陽、鄴城這樣的地方,也到了需要補充人口的地步。這反映出,曹操治下,百姓生活很慘。

第二,從漢中遷徙人口,說明曹操可能就沒打算以漢中為基地,繼續攻打益州。

關於曹操為什麽沒有聽司馬懿和劉曄的建議,直接攻打劉備,歷來都是大家感興趣的話題。我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是曹操年齡大了 。本年,曹操已經六十一歲了,恐怕有點打不動了,甚至心裏頭也厭倦了戰爭。自從戰勝馬超之後,曹操親征就少了,跟孫權搞了幾次,都跟旅遊似的,雙方照個面兒,幾乎沒怎麽打,就撤了。幾十年征戰生涯,幾乎所有大仗,都是曹操親自打的,別人打,估計他也不放心。拿下張魯之後,曹操實際上已經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了。

【據說,這位是曹老板,哈哈哈】

二是內部不穩定 。從公元196年奉迎獻帝劉協之後,曹操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打陶謙,擒呂布,幹袁術,降張繡,敗袁紹,滅袁譚、袁尚兄弟,服烏桓,追得皇叔滿世界竄,其他七七八八的小角色,連打帶招降,不計其數,曹老板聲勢如日中天。赤壁之戰是一個轉折點,曹老板居然被扁了,而且被扁得不輕,從百戰百勝,到狼狽逃竄,從不敗戰神回歸到肉體凡胎,這個落差很大。

實際上,曹操內部,一直都不很穩定,赤壁之戰後尤甚。周瑜對孫權講過, 今曹操新敗,憂在腹心 。胡三省註解說,周瑜的意思是,赤壁之戰失敗,曹操威望大損,中國之人可能會乘他新敗而搞事情,這是曹操所擔憂的。

這種不穩定包括上下兩個層面: 第一 ,底層的老百姓,造反的很多,曹操統治期間,幾乎沒斷過。這與曹操連年征戰,用法嚴苛有關。曹操多次想恢復肉刑,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老百姓反叛其實並不可怕,鎮壓就是了,關鍵是 第二 ,朝廷命官反叛的或是打算反叛的,也是蠢蠢欲動。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打著獻帝的旗號收攏天下人才,手下頗有一票人是忠於漢朝的,赤壁之戰後,曹操不再壓抑自己的政治圖謀了,數年之內,封公,加九錫,封王,誅殺獻帝的皇後,越來越過分。此前,那些忠於漢朝的士大夫們,對曹操可能還抱有一線希望,自從曹操封魏公之後,這些漢臣不能再裝聾作啞了,他們不但要發言,而且要行動了。

公元209年,廬江郡人陳蘭、梅成反叛。

公元212年,河間國人田銀、蘇伯反叛。

荀彧公開反對曹操封公,給了曹操一記悶棍,公元212年,曹操逼著荀彧自殺了。

公元214年,議郎趙彥向獻帝劉協陳述時勢對策,曹操大怒,誅殺趙彥。獻帝劉協給予反擊,對曹操說, 曹公,如果你願意輔佐我,我感激不盡;如果不願意輔佐我,請放我一條生路 !劉協這一舉動,把曹操難受得夠嗆,從此不再朝見。

公元215年,關中地區士兵嘩變,被護軍趙儼平定。

公元216年,曹操誅殺名望很高的中尉崔琰,罷黜尚書仆射毛玠。

公元217年,少府耿紀、司直韋晃、太醫令吉本等人,在許都反叛,打算挾持皇帝,攻擊鄴城,並且聯合關羽為後援。

公元218年,宛縣守將侯音反叛。

耿紀、侯音等人反叛,雖然發生在曹操打漢中之後,但是他們所代表的勢力,一定是有某種跡象、某種風向的。因此,曹操親自出征時,不會在外時間太長。比如,征馬超、韓遂,公元211年七月出兵,次年正月回到鄴城,七個月;征孫權,公元213年十月出兵,次年四月撤軍,七個月。

此番征張魯,公元215年三月出兵,次年二月回到鄴城,已經一年了。

如果接下來再打劉備,那位「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劉備,短期內能拿下來嗎?曹操敢冒這個險嗎?

曹操撤軍之後,法正對劉備說,曹操沒有繼續進攻巴、蜀,一定是「 內有憂逼 」,法正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三是擔心孫權 。我們以前講過,曹操很多方面都是向劉秀學的。劉秀當年打益州的成家皇帝公孫述,用了三年時間。當時,北中國全部平定,東南方向根本沒有像樣的武裝力量,劉秀打公孫述,可以說是傾全國之力,兵分兩路,一路自北向南走陸路,一路自東向西走水路,把公孫述圍起來打。但曹操的時代已經有了很大不同,經過二百年的發展,東南方向儼然已經是一塊富庶之地,孫權穩如泰山。曹操如果傾國之力去打劉備,大軍陷於戰爭泥淖,恐怕孫權會北上攻打許都、鄴城,到時就是腹背受敵,內部如果再有人響應,比如耿紀、侯音他們此時反叛,曹魏休矣。因此,從曹操後來的表現上看,他對劉備主要是防守,把劉備堵在益州即可,而把主攻方向定在東吳。曹操可能想的是,如果能拿下孫權,就按照劉秀的路子,兩路出兵,一舉定益州,但是,最終沒能實作。

【孫權:老曹,孤在盯著你呢!】

總之,我個人認為,曹操退軍,不打劉備,是正確和穩妥的決策。至於後來司馬家拿下東吳和蜀漢,也並不是他們有多厲害,而是孫皓和劉禪實在太差了。

曹操沒能一統天下,是很強的沒能打贏兩個次強的。

司馬氏天下一統,是較差的幹掉了兩個太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