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分享【河西走廊】(紙質版書)(二)——張騫登上歷史舞台

2024-05-09歷史

第一次被俘虜

張騫和他的使團透過扁都口來到了河西走廊,然而為了到達月氏部落必經匈奴的領土,沒有任何懸念,張騫和他的使團被匈奴俘虜了。

匈奴想從張騫口中套取更多關於漢朝的情報,並試圖說服他為匈奴效力,但張騫拒絕了,他被匈奴軟禁了起來。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張騫在軟禁期間,被迫娶了一位匈奴女子為妻,同時也給他提供了一個近距離熟悉和了解匈奴王朝日常生活與軍隊備戰的機會,他發現,匈奴的騎兵尤其的厲害,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河西走廊豐美的水草,為匈奴培育出優良的戰馬,也就擁有了向更遠處開拓的力量和速度。

馬邑之謀

距離張騫出使西域已有5年時光,漢武帝首次決定以和親為誘餌,伏擊匈奴軍隊,但這次的「馬邑之謀」因訊息泄露而中止,但漢帝國自此揭開了對匈奴戰略反擊的序幕。

龍城之戰

接下來,漢武帝發動了對匈奴襲擾的第一次全面反擊,就是名噪一時的「龍城之戰」。結果是漢朝派去的四路大軍中,一路無功,兩路折損,唯獨車騎將軍衛青率領的一支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首次俘虜了匈奴將士近千人。這讓漢武帝感到振奮。

第二次被俘虜

張騫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出使西域的使命,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裏,他和他的隨從邑父逃了出來,並繼續尋找大月氏。

橫穿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翻越帕米爾高原,相當於從今天的內蒙古,走到了中亞的烏茲別克。

當見到大月氏王時,大月氏王告訴張騫:雖然被匈奴數次打擊,被迫遷徙到這裏,但這裏好在土地肥沃,已經安居下來,無意再和匈奴再戰了。

雖然無功而返,但張騫卻了解到了當地的風土人情,足跡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亞、西亞各地,深入了解了西域社會,並行現這裏有一種名為汗血寶馬的優良馬種,絕非中原所見。

張騫決定盡快返回長安,為了避開匈奴,他決定透過青海羌人地區,以免遇到匈奴,但不幸的事,當時的羌族已被匈奴征服,張騫再次被匈奴俘虜。

回歸長安

公元前126年春。匈奴軍臣單於病逝,張騫抓住機會,再次出逃,這一次,他的匈奴妻子義無反顧地和他一起踏上了東歸的行程。

一個13年來杳無音信、幾乎被遺忘的男人,突然像穿越時空似的出現在了漢武帝面前,當時的長安為之轟動。張騫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向漢武帝做了詳細的匯報,還帶回了西域的地圖和植物種子。

張騫通西域的壯舉被司馬遷稱為「鑿空」之功。

透過張騫的努力,漢帝國的視野從長安來到河西走廊,涉及西域、中亞、南亞,一直到羅馬帝國。漢武帝堅定了打敗匈奴的信心。

兩次進攻匈奴

公元前123年2月到4月,已經晉升為大將軍的衛青率六路大軍先後兩次進攻匈奴,張騫利用他熟悉匈奴軍隊特點、具有沙漠行軍經驗和豐富地理知識的優勢,為漢朝軍隊做精靈,指點行軍路線和紮營布陣的方案。

漢武帝封張騫為「博望侯」。「博望」是取其能「廣博瞻望」的意思。

書中這樣寫到:「張騫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河西走廊也因此記住了這個堅忍不拔的探路者。」……「打通河西走廊,挺進更加廣闊的世界正成為這個中原帝國越來越清晰的宏闊夢想」。

是怎樣一個有如此鋼鐵般意誌的人,用13年的行為影響了歷史軌跡,嘆為觀止,著實佩服的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