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日本戰國歷史的另類視角:關原之戰前,北韓史料豐臣政權內部賽局

2023-12-08歷史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明憶

字數:3471,閱讀時間:約9分鐘

編者按:今年大河劇【怎麽辦家康】,又又又將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役之一——關原之戰搬上螢幕。雖說關原之戰是石田陣營與德川陣營交鋒的高潮,但豐臣秀吉死後的後秀吉時代,也同樣是精彩絕倫。一方面當時復雜的多方賽局令人眼花繚亂,另一方面,以江戶幕府時代所形成的官方通說,與當時大量的筆記、書信、家傳存在的出入,以及各種野史、逸說加之現代學者所提出的種種新說,共同堆疊出一段充斥著陰謀論的波譎雲詭歷史。

不過這段復雜的歷史,在網上已經有諸多大佬講述了這段歷史的各個版本,所以本期筆者就換個賽道,從一個未曾設想的視角來講述這段歷史。這個新視角,就是來自於日本的鄰居,剛剛結束被日本侵略的北韓。

在萬歷北韓之役結束後,當時北韓透過逃回北韓的被掠走百姓、士人,以及雙方使節,搜集到了大量詳細的日本資訊。這其中對於豐臣秀吉死後的這段歷史,在趙慶南所著的【亂中雜錄】的記載最為詳實,今天就參考【亂中雜錄】,一探關原之戰前,日本豐臣政權內部的復雜賽局。

▲關原之戰

▲秀吉死後的豐臣五大佬

【亂中雜錄】的記載和日本通說差別最大的,主要集中在五大佬之一的前田利家之子前田利長,與另一位五大佬毛利輝元。在通說中,前田利家死後,能力有限的前田利長雖接過了利家的領地,但並沒有在豐臣政權中發揮出太多作用,接著遭到德川家康用莫須有的暗殺事業進行打壓,最後只得臣服德川家,成為五大佬中第一個向德川家低頭的勢力。

▲前田利長

不過在【亂中雜錄】中,前田利長的形象卻與通說中大不相同,或者說他在父親前田利家死後,於豐臣政權中依舊「 奉秀賴居大阪。勢焰不下家康 」,完全繼承父親利家的權利。而利長在處理家康問題時,表現的也遠比通說中的利家更為激進,甚至演化為利長在封國內「 高起門樓,與大阪內城齊 」,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權力以打壓家康。

在通說中,有些無厘頭的暗殺家康事件,也是利長牽頭「 潛與景勝、政宗、佐竹、秀家、清正、越中守(細川忠興)等,謀殺家康,共分土地,歃血同盟 」。換言之,這場暗殺事件在【亂中雜錄】中,並非是一次德川家康為了打壓前田家和茶茶親信的找茬,反而是除「 不參其謀者,惟輝元金吾等五六人 」外,日本各有力大名普遍參與的事件。

▲戰國時代大名居城也是其權利象征,所以城池大小有重要的政治含義。

在利長的暗殺計劃因「 石田治部少輔者……知其謀,潛以書告家康 」而事情敗露後,雙方之間的沖突開始白熱化。家康先是「 托稱朝秀賴,乘虛入據大阪城 」,在政治上獲得和利長同樣的地位。之後家康開始了一系列騷操作,首先繞過利長,向其家臣「 招肥前(前田利長)麾下,使毀其門樓 」。

在被利長家臣以「 吾主在外。吾未聞命 」為由嚴詞拒絕。已經事實撕破臉的家康和利長都開始整軍備戰,家康「 遂令其關東諸將,塞肥前上倭京之路,又令石田治部少輔,截守近江州要害 」,作為回應,利長則「 修改城隍為固守之計,間日托稱田獵,領精兵數萬,出沒於越中越後等地,景勝等陰結盟援 」。雙方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

▲【亂中雜錄】中,德川家與前田家之間已經是劍拔弩張

但此時家康所面臨的壓力,還不止來自於前田家。同樣作為五大佬之一的上杉景勝,在家康和利長「 肥前守與家康構隙」時,景勝」 「擅歸私邑,欲與肥前守連兵攻奪越後之地 」。擔心上杉家威脅自己在關東領地的家康「 數移書勸令還京,景勝不從 」,而這也引發了促使關原之戰爆發的「 關東中納言景勝,據城而叛,往年六月,家康舉大兵,直向關東後 」的「 會津征伐 」事件。

▲上杉景勝勢力範圍

不過從「 會津征伐 」開始,關於前田利長的作用便從【亂中雜錄】中消失,所以根據【亂中雜錄】的記載分析,可能前田利長的母親芳春院,前往江戶作為人質換取家康不進攻前田家,並非是發生在暗殺家康事件後,而是在「 會津征伐 」前夕,自覺不足以對抗德川家和組織起的東軍,前田家才緊急做出的認慫賣隊友行為。

▲前田利長在之後也加入東軍

說完了前田利長,再就來說說【亂中雜錄】中,另一個日本重要角色——毛利輝元。在長期的通說中,毛利輝元常常是以不作為,在關原之戰中又以「宅神」表現顯於後世。

但是在【亂中雜錄】中的記載,毛利輝元卻是存在感十足。首先是輝元的地位,他在豐臣政權中「 使輝元領率西諸將居伏見,以備東諸將之生事者 」的「西京留鎮大將」,與德川家康的「 使家康領率東諸將居大阪,以捍西諸將之謀逆者 」的「關東大將」相對應。換言之按照此記載,毛利輝元和德川家康兩位大名,可能是在豐臣政權體系下,分別負責統帥西國和東國的「 征西將軍 」與「 征夷將軍 」。

▲曾擔任過征西將軍的懷良親王

除了地位外,毛利輝元在【亂中雜錄】的記載中,也多次參與過後豐臣時代的重要事件。比如在「 清正等領甲兵上伏見,欲攻治部 」 的著名七將襲擊石田三成事件中,輝元就在家臣安國寺惠瓊的勸說下,「 遂令安國寺往說家康,家康許之 」,勸說家康以較平穩的方式解決爭端。

同時,就像前田利長與「 景勝等陰結盟援 」,毛利輝元也與「 備前中納言(宇喜多秀家)、築前中納言(小早川秀秋)、石田治部、增田衛門正、常州之佐竹、奧州之政宗,及最上、出羽之景勝、長束大藏、島津義弘及行長為一黨 」。之後在「 會津征伐 」時,輝元「 據王城而叛,領西路諸將,攻破家康之城,因此直向關東迎戰 」,但最後在關原之戰中一敗塗地。

▲毛利輝元

當然,與通說中形象有所差異的,還不止是這兩位,包括加藤清正、石田三成等人,他們在【亂中雜錄】中的形象,和日本通說中的都有所區別。不過這裏就不做展開。

那麽接下來,梳理一下【亂中雜錄】中所描述的後豐臣時代。與網上一些愛好者認為的德川一派和石田一派的對抗不同,至少在北韓人的視角來看,後豐臣時代更像是一場各方勢力一超多強的大亂鬥。

在沒有前田利家的牽制後,作為勢力最強的家康「 假攝政權,擅弄國柄,無異關白 」,但這種強勢本身引起了大量大名的不滿,同時也讓一些野心家蠢蠢欲動,於是產生了以前田利家、加藤清正、伊達政宗、上杉景勝為首的關東前田派,以毛利輝元、小早川秀秋、石田三成、小西行長等為首的毛利派。

當然,這兩派人員相互交疊,比如宇喜多秀家和上杉景勝,既和前田一派關東大名一起歃血為盟,同時又與毛利輝元結為一黨。而且最關鍵,就對德川態度而言,雙方也並非保持一致,在「 會津征伐 」前,毛利一黨對德川家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敵視,甚至在刺殺家康事件中,石田三成還站在了家康的一邊。

▲【亂中雜錄】的石田三成與家康並非一開始就你死我活

在此基礎上,結合日本的通說分析,關原之戰的爆發,有可能是德川家康利用天皇授權進行的「 會津征伐 」,導致關東的前田一派各成員迫於公家態度,對繼續和上杉家維持盟友關系投鼠忌器,最終作鳥獸散。

感到有機可乘,或者說更有可能的,對家康的行事感到恐懼的毛利一黨,因不確定自己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被消滅的物件,選擇先下手為強,拉開了關原之戰的序幕。至於為何後來毛利輝元會選擇宅在大阪城,可能也是為了對豐臣家進行徹底掌控,利用自己和德川家康對等的將軍地位,抵消家康的權威從而否定東軍的合法性。

▲關原之戰中的西軍總大將宇喜多秀家

說到最後,也可能是最關鍵的問題,【亂中雜錄】中的記載準確性有多高呢?這個嘛要說的話,由於【亂中雜錄】的趙慶南並沒有像【日本史】的作者佛羅伊斯那樣長期生活在日本,所以【亂中雜錄】中,雖然對日本社會、文化、政治制度都有詳實的記載,但是這些都肯定是多次轉手的訊息,加之資訊的來源也並非專業的情報搜集者,所以其中不乏一看就是坊間謠言的說法。

比如就有德川家康想要對澱姬茶茶「 又以秀吉之遺命,欲室秀賴之母 」,而茶茶的拒絕理由也堪稱狂野,說自己「 與大野修理(大野治長)等通有身,故辭不從 」,家康一怒之下,將大阪夏之陣最後才切腹的大野治長提前賜死。

▲【亂中雜錄】中的德川家康可謂極具曹操風采

但如果就這樣將【亂中雜錄】的記載一棍子敲死,這倒也有些矯枉過正。畢竟北韓人能搜集到這些資訊,至少說明在當時坊間已經形成了一些較大的說法,就比如毛利輝元的地位問題,這說明當時在日本民間的觀點中,是將他視為實質上和德川家康平起平坐的高家格大名。

加之江戶幕府眾所周知的對歷史記載 「小小美化」,那麽這些延續到江戶幕府時代的前反德川大名,將鍋全丟給摸不著頭腦的石田三成,倒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其中前田利長和毛利輝元的行為,比起通說中摸魚到難以理解的行為反而靠譜的多。

所以這個源自【亂中雜錄】的版本究竟可信度有幾分,就由各位讀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明憶,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份圖片來源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