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李淵建立大唐,賜給17人20塊免罪金牌,秦瓊得到一個金瓶

2024-02-05歷史

前言

我們似乎都知道,唐朝是唐太宗李世民開國的。那麽李淵這個名字,在我們印象中又算什麽呢?想要提起對他的記憶,腦海中卻一片空白。

不過,事實上真是這樣嗎?李世民只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那麽第一代皇帝又是誰呢?為何歷史書上找不到關於李世民開國的記載?這其中必定蘊藏著我們不為人知的秘密。

想明白這些疑問,我們不妨拋開先入為主的印象,重新審視李淵這個在我們記憶中已然泯滅的人物。也許,歷史的真相就隱藏在這層塵封的記憶下面。

稱帝之初,李淵慎重選才封賞功臣

公元617年7月,身為隋朝大將的李淵在長安召開誓師大會,宣布起兵討伐隋朝。此時的隋朝已經風雨飄搖,統治基礎搖搖欲墜。隋煬帝已逃到江都避難,中原各路軍閥混戰,正是風雲變幻、強者爭雄的時代。

李淵深諳兵者無情,舉兵之日即當稱王。他迅速發動進攻,僅用了4個月時間,便攻占長安,擒獲隋恭帝,迫使其禪位。僅僅1年後,隋煬帝在江都被叛軍殺死。618年正月,李淵正式登基為帝,國號大唐,史稱唐高祖。

一個新的王朝應運而生。然而李淵明白,光有皇帝的頭銜和明面的權力還不夠,還需要深厚的政治基礎來鞏固統治。在這個時代,最關鍵的政治基礎,就是手握重兵的功臣們的支持。

所以,新朝才剛剛起步,李淵便開始著手對立下戰功的重臣們進行封賞。這是鞏固政權的重要一步。李淵對此也十分慎重,他讓手下的史官反覆核查各路大將的戰績功勛,多次推敲後,終於選出了17位最重要的功臣。

李淵明白,只憑口頭褒揚是不足以籠絡人心的。他需要一份實質性的、能夠讓這些功臣們切身感受到認同的嘉獎。終於,在慎重考慮後,李淵決定向這些功臣頒發「免罪金牌」。

這免罪金牌有什麽神奇功效呢?顧名思義,持有它的臣子即便犯罪,只要出示此牌,就可以避免受刑,以此保命。可以說,這是既體現了君主的優渥,又能讓臣子感受到君恩的絕佳禮物。

為體現禮遇的級別,李淵將17位功臣分成兩批:李世民、劉文靜、裴寂3人功勞最大,每人可獲得2塊免罪金牌;其余14人各得1塊。合計下來,李淵一共發出20塊免罪金牌,以籠絡這批新朝的中流砥柱,鞏固唐王朝的江山基業。

免罪金牌的虛與實:劉文靜保不住命裴寂遭放逐

獲得免罪金牌的將領們,是否就能高枕無憂,爐火純青地度過余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免罪金牌的保命作用極為有限。

就在李淵發放免罪金牌的第二年,也就是618年,劉文靜就在同僚的誣陷下被李淵賜死,全家抄沒。劉文靜擁有兩塊免罪金牌,本可以救自己一命,但終究沒有派上用場。

另一位免罪牌獲得者裴寂,也在同僚的積怨下失勢,被放逐到偏遠的靜州。裴寂同樣有兩塊免罪金牌,但在皇帝已經對他失去信任的情況下,這點保命符也成了無足輕重的飾物。

可見,免罪金牌只是一層華而不實的外在形式,對皇帝來說不過是籠絡人心的權宜之計。一旦君主對臣子生出猜忌或怨懟,這層金字塔尖般脆弱的「保險」就立刻土崩瓦解,根本挽救不了臣子的性命。

劉文靜和裴寂的悲劇正是一個個註腳:免罪金牌的保命之力畢竟建立在君臣關系互信的基礎上。一旦君臣關系破裂,免罪金牌立刻淪為一紙空文。

所以,免罪金牌的作用非常有限。它就像一面鏡子,能讓人暫時看到希望的倒影,卻無力改變現實命運的殘酷。要在新朝站穩腳跟,功臣們還需要更為穩固的保命根基。

無牌的秦瓊,李淵金瓶勝過虛飾

在李淵封賞功臣之時,有一人明顯實力超群,卻沒有得到免罪金牌。這個人就是秦瓊。

秦瓊本是李密和王世充麾下的猛將。620年,在歷經戰火風雲,目睹王世充內鬥日盛的情況下,秦瓊終於看清大勢所趨,果斷決定投靠當時勢力正盛、前途無量的李淵麾下。

但此時李淵發放免罪金牌已經過去一年多了。秦瓊作為新投,自然無緣這一在當時意味深遠的榮譽。然而李淵卻十分欣賞秦瓊的過人膽略和政治手腕,渴望留下這個猛將為自己所用。

為了留住人才,李淵親自派了一位心腹使者前去見秦瓊,將一只價值不菲的金瓶送給對方,並傳達自己的囑托:「卿不顧妻兒遠涉重洋而來投我,又立下汗馬功勞。我的肉身都可以割下來賞賜你,何況些許玉帛!卿當再接再厲,建功立業。」

李淵說,你不顧家小遠來投靠我,又立下赫赫戰功。我都可以割下自己的肉來犒勞你,又何必在意些個玉帛!希望你能再接再厲,多建奇功。

李淵的真心話語,讓秦瓊深受感動。一個小小的金瓶,竟然蘊含著如此真摯的囑托和令人擔當的信任。這份真心的鼓勵,比任何虛飾的免罪金牌都來得實在動人。

從這一刻起,秦瓊對李淵產生了敬佩和忠心,他暗自發誓一定不負所托,為這個明君建功立業。而李淵也透過這番肺腑之言,將人才牢牢抓在了身邊。

後世的記載證明,李淵對秦瓊的信任是正確的。秦瓊不負厚望,屢建奇功,成為李淵和李世民麾下的神級猛將。正是有了李淵金瓶般真摯的肯定,秦瓊才安心盡力,最終善終於世。

可見,要留住人心籠絡人才,僅靠外在的榮譽是不夠的,最關鍵的是要給予真誠的鼓勵和肯定。李淵對秦瓊的金瓶和承諾,讓秦瓊堅定了為其效力的決心。這份真心的信任,比任何虛名和飾物都來得管用。

李世民奪位之後,刻意抹殺李淵功績

李淵在位時,選賢任能,廣納人才,使唐朝國力日益強盛。然而好景不長,他與李世民父子之間終究兵戎相見。620年,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哥哥建成和弟弟元吉,奪取了帝位。

李世民的奪位畢竟不是正當的帝位繼承,為了掩蓋這一非法來源並合理化自己的皇位,李世民在位期間采取了種種手段來抹殺李淵的功績,包括修改史書、刪除碑文、減少李淵廟號祭祀等等。

李世民希望人們把唐朝的創業功績都歸於自己,而遺忘李淵這位開國之君。為達到這個目的,李世民甚至把李淵晚年被他軟禁的情況編造成李淵昏庸無道,以凸顯自己奪權的正當性。

正是在李世民這種有意的歷史修正中,李淵的開國功績被刻意抹殺。人們的記憶都是建立在史書的基礎上,所以歷史漸漸被篡改,李淵的事跡也被長期埋沒。

今天,我們回望唐朝的開國史,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李淵不應該成為歷史的遺忘者,他作為唐朝的奠基者,選賢任能、功在開創,應該再次被歷史所緬懷。

李世民奪權後的功績不可磨滅,但這也不能抹殺李淵開國的偉業。唐朝之所以能在開國之初就具有雄厚的國力基礎,靠的正是李淵廣納人才、舉賢任能的治國方針。這是任何後世修史所不能也不應該磨滅的。

免罪金牌不如真心,信任強於虛飾

看似榮光非凡的免罪金牌,最後也護不住劉文靜的性命。而沒有得到金牌的秦瓊,卻透過李淵金瓶般的真心肯定,成就一生傳奇。

歷史的這一驚人反轉,給我們的啟示是,人生的道路上,真金白銀的信任遠強於任何虛飾的榮耀。僅靠外在的名利地位是不足以立足的,獲得強者的真心信任和支持,才是立身之本。

對臣子來說,要保命全家,就要盡心盡力,透過實際行動贏得君主的認可。對君主來說,要籠絡人心,就要給予真誠的鼓勵和肯定,不要吝嗇贊美之詞。

李淵作為一個卓越的開國之君,正是看清了這一點。他廣納賢士,給予真心的信任,才構築了唐朝厚重的國力基石。同時,他也慎重使用免罪金牌等手段,進一步穩固力量,鞏固政權。

結語

歷史告誡我們,只有真心實意地信任他人,自己才能獲得穩固的基業。這不僅對皇帝治國有效,對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也具有借鑒作用。我們都應該學會賞識他人、給予肯定,而不是輕易懷疑猜忌。因為,信任能成就偉業,猜忌只會毀掉前程。

人心之需求與歷史的教訓,並沒有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抹煞。李淵的智慧與寬厚,至今還在發光發熱,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