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半生鉆研宗教的霍梅尼,如何以年近九十之軀橫掃伊朗政壇?

2024-02-05歷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當霍梅尼在數百萬人的簇擁下重返伊朗時,伊朗革命中的絕大多陣列織者,都不認為這位年近八旬的老頭還能改變什麽

不管是霍梅尼的伊斯蘭學生們,還是同宗教毫無關系的左派領袖們,起初都將霍梅尼當做一尊無害神像

他們希望霍梅尼的巨大威望,能成為維持新政府穩定的定海神針,至於霍梅尼本人,則不應該、也不需要擁有過大的實權

然而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位同宗教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老頭,在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時間裏,居然展現出了一個政治天才應有的素質

並將革命後的伊朗,帶進了一個,令人始料未及的世界

借刀殺人

當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國王出逃而勝利告終之後,誰來組建新政府,成為了革命者們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

霍梅尼

實際上在伊朗革命中,參與革命的派別十分復雜,且他們之間矛盾頗深,雖然霍梅尼所代表的宗教保守勢力,擁有最高的聲望,然而同他們合作的多個左翼團體,同樣擁有眾多的支持者

霍梅尼深知自己雖然聲望極高,然而此時同左派開戰,不僅會令向往和平的人民失望,同時會給已淪為國際孤兒的伊朗帶來巨大風險

宗教勢力同左派之間雖然必有一戰,但沒必要在現在爆發,霍梅尼明白當務之急是既不能讓左派選擇同他決裂,也不讓左派獲得新政府的政權

於是他決定使出一招借刀殺人,在回到德黑蘭之後,霍梅尼在第一時間指派 邁赫迪·巴紮爾甘 出任伊朗總理,而這實際上是一個極其陰險的選擇

巴紮爾甘是一個學者出身的政治家,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中,他所代表的是偏向伊斯蘭信徒的自由派勢力

這一支派別比單純的宗教勢力激進,卻又比左翼組織保守,同時從意識形態上講,巴紮爾甘所屬的「伊朗自由運動」組織,實際上更貼近巴列維王朝的主張

年輕時的巴列維

這一派別之所以參與革命,在於他們認為巴列維王朝只是英美的走狗,國王的政策並非真正的「自由化」,而霍梅尼選擇巴紮爾甘的理由,則正是基於這一點

霍梅尼清楚,自己的門徒成為伊朗總理必不能被左派接受,而左派當政更是他要極力避免的結果,但是選擇中間派的理由不僅如此

在霍梅尼看來,巴列維國王及其背後的美國,本來就是伊朗本土自由派最大的後台,而巴紮爾甘的黨派同自己的後台為敵,幻想憑空建立一個自由化的伊朗,本身就是極其幼稚的行為

把這麽一個中立但幼稚的派別推上伊朗總理的位置,不僅能堵住左派的嘴,更能在榨幹他們的利用價值之後輕松拋棄

巴紮爾甘自己沒明白霍梅尼的深層想法,喜滋滋地接受了這個職位,而左派團體也沒參透霍梅尼第二個理由,認為霍梅尼只是做出了一個折中的選擇

但當巴紮爾甘上位之後,事情,開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了

背刺自由派

在伊朗臨時政府成立之後,霍梅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成立革命法院

這個法院成立的意圖,表面上是審判那些叛國與瀆職的伊朗人,但實際上,是對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官僚階級進行一個全面清算

巴列維國王夫婦

在革命剛剛勝利時,所有人都要求有人要對巴列維國王時期的種種問題負責,而如今國王已經跑到了埃及,那麽前政府官員就成了伊朗人的發泄物件

巴紮爾甘順從了霍梅尼的要求,因為他也認同前政府應該為伊朗的現狀負責,同時洶湧的民意也不容許他拒絕

然而到了執行階段,巴紮爾甘卻感到脊背發涼,在革命法院成立後,這個機構的管理者全部由霍梅尼親自任命,而所有的法官也都是他親自挑選的伊斯蘭宗教人士

這個被保守派勢力徹底把控的法院,自然不會去考慮進行公正的審判,實際上革命法院成立的真正目的

就是物理消滅巴列維王朝時代主政的伊朗自由派,在快速且不接受上訴甚至辯護的審判後,數百名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政府高官被直接處決,這些人中甚至包括巴列維王朝的總理、外交部長與空軍司令

伊斯蘭革命結束不到一年,霍梅尼就透過這種方式將自由派的力量清空

而巴紮爾甘所代表的革命自由派,雖然不是革命法庭的審判物件,但是他們與舊政府官員有共同的支持者與後台

伊朗清真寺

在舊政府官員被清掃事件中的無所作為,令自由派徹底喪失威望,而霍梅尼當初推舉巴紮爾甘,就是為了隱藏在他背後排除政敵

在自由派被有組織地物理消滅之後,霍梅尼認為,巴紮爾甘的利用價值差不多沒有了,於是在1979年11月,他直接同自由派的大後台開戰

霍梅尼宣布美國是「伊斯蘭的敵人」,並號召伊朗人民向美國與以色列示威,此時距離革命勝利不到一年,依然保有熱情的伊朗學生在霍梅尼的號召下直接占領了美國大使館

感覺到被徹底拋棄的巴紮爾甘擔憂再這麽鬧下去,自己所代表的最後的自由派,會成為此次事件中的替罪羊,於是在事件發生兩日後,他便選擇帶領他的全體內閣成員辭職

巴紮爾甘的光速辭職救了他一命,在看到自由派自動認輸之後,霍梅尼也沒再難為他,畢竟「伊朗人質危機」的發生

意味著伊朗同美國乃至西方世界已經徹底決裂,自由派已經喪失了掀起波瀾的基礎,既然利用了別人,霍梅尼也不想再讓巴紮爾甘的血臟了自己的手

波斯王國

而且此時的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對付崛起當中的伊朗左翼勢力

掃清左派

當自由派還存在時,伊朗政壇內部呈現的是三足鼎立的狀態,而當自由派被消滅之後,就是伊斯蘭保守勢力同左翼政府之間的決戰了

雖然霍梅尼及其背後的宗教勢力,總體上來說比左翼勢力要強,但是此時的霍梅尼集團,卻有一個重大的缺陷,即缺少外部支持

在冷戰時代,幾乎所有國家都要面臨美國與蘇聯二選一這個選擇題,選擇美國,意味著接受美國自由主義的思想,而選擇蘇聯,則意味著接受蘇聯的紅色意識形態

當一個國家內部出現自由派或者左翼團體時,這些政治團體本身,也會成為美蘇兩國幹涉小國內政的抓手

正因為如此,霍梅尼在處理政敵的時候雖然毫不留情,但卻處處註重程式的完善

伊朗同美國的決裂與掃清自由派之所以能如此順利,同伊朗人民將美國與巴列維時代劃等號不無關系,然而對於蘇聯,伊朗人的感官卻並沒有那麽差

伊朗人質危機

霍梅尼明白不能用對付自由派的方法對付左翼,因此他首先選擇透過全民公投,名正言順地獲得伊朗政權

就在伊朗人質危機發生的同時,霍梅尼火速提出了以伊斯蘭教為核心的「伊斯蘭共和國憲法」,並在同一時刻進入全民公投階段

自由派的缺席與左翼相對於保守派的弱勢,令公投進行的無比順利,而在該憲法生效之後,伊朗將會成為一個神權高於一切的國家

在伊斯蘭憲法中,霍梅尼設定了一個名為「最高領袖」的職位,該職位由大多數人公認的一位宗教首領擔任,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真正的國家元首

而在1979年的大背景下,這實際上就是為霍梅尼量身打造的職位,但是因以上一系列行動走的合理合法,左翼除了掀桌子之外,並沒有任何能阻擋霍梅尼徹底奪取伊朗最高權力的機會

可是現在不是霍梅尼的結束,雖然左翼即使掀桌子,也很難威脅他的神權統治,但他不會給對手任何機會

霍梅尼生前照片

就在左翼猶豫是否要同霍梅尼徹底決裂時,已經出任了最高領袖的霍梅尼,支持 巴尼薩德爾 擔任在他之下的最高官員伊朗總統

巴尼薩德爾 本人雖然是霍梅尼的門生,但他同樣是一位眾所周知的反伊斯蘭政府者

這樣一位不堅定分子被推上伊朗總統的位置,反而令左派自亂陣腳,左派分裂為三部份,一部份人贊同應該直接掀桌子與伊斯蘭政府開戰

而另一部份人則認為應該聯合 巴尼薩德爾 進行秘密政變,還有一小撮人,則直接建議向伊斯蘭政府投降

霍梅尼清楚這幾幫人尿不到一個壺裏,於是他在任命總統後選擇靜觀事態發展,那些主張掀桌子的人很快選擇進入伊朗北部打遊擊,但是這批人為數很少,不成氣候

而那些意圖秘密政變的人雖然成功煽動了總統,但是他們的行為早就被霍梅尼與伊斯蘭政府預判, 巴尼薩德爾 在政變前一刻被霍梅尼解除了軍權,而他背後的左派勢力,也在這件事中被一並鏟除

伊朗革命衛隊

到此為止,幾乎所有同伊斯蘭政府與霍梅尼作對的政治勢力,都在伊斯蘭革命後的最初兩年中被掃平

此時已年過八十的霍梅尼,終於選擇同剩余的所有勢力攤牌,為了實作伊斯蘭政府的絕對統治,就連堅定支持他的左翼政黨人民黨,也被無情取締

而當初選擇辭職的前總理巴紮爾甘,也曾試圖再次競選伊朗總統,但這次他連候選人的資格都沒有拿到

尾聲

不過霍梅尼能在伊斯蘭化的道路上走的如此順利,幾乎要全部依靠伊朗人的堅定支持,而伊朗人之所以能如此堅定地支持霍梅尼

除了他在前半生積攢的巨大威望之外,一次意外的戰爭,其實是霍梅尼橫掃各路反對派背後的,最大助力

伊朗如何透過一次失敗的戰爭浴血重生,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