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因一部【三國演義】和毛主席結緣的卓克基土司索觀瀛

2024-01-10歷史

1952年的北京五一觀禮宴會上,毛主席和幾位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來到西南少數民族致敬團的座位旁。只見毛主席舉杯對眼前穿著藏族盛裝的中年男子笑著說道:「你必須一口幹了!

」這引得周圍的代表們一陣歡笑。而那位中年藏族男子也感到既高興又緊張,他舉起杯,用藏語高聲說道:「祝願毛主席萬壽無疆,祝各民族大團結,一飲而盡!

毛主席與中年藏族男子的相遇 當這位中年藏族男子入座時,他並沒有料到與毛主席的巧遇。然而,當毛主席坐在他的旁邊並詢問他的姓氏時,他的心情變得有些復雜。

「我姓索,名觀瀛。」他欠身回答道,內心充滿了緊張和不安。然而,毛主席的反應讓他感到驚訝。 「哎呀,老熟人了啊!

你就是卓克基土司吧?」毛主席沈思了一會兒,然後恍然大悟地說道。 中年藏族男子楞住了,然後尷尬地笑了笑。

「對,對,對,當年我對不起紅軍。」他低聲說道,心中充滿了愧疚。 然而,毛主席並沒有責怪他。「當年你們也是受人蒙蔽,我們也算是不打不相識嘛。

」他拍了拍中年藏族男子的肩膀,溫和地說道。 這次的相遇,讓中年藏族男子感到很溫暖。他知道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但他也知道,毛主席並不怪他。

他感到自己像是得到了寬恕和理解,這種感覺讓他感到非常安心。

「當然在,我們還把它們當作紀念物呢!」童年時期的經歷讓他成為卓克基土司家的一員。

瓦寺土司官寨的獨子索觀瀛,藏族名字為桑朗澤讓,於1898年出生在四川汶川縣玉龍鄉塗禹村。他的父母把他視若珍寶,七歲時就請來了清朝的郭姓舉人做他的家庭教師,教導他孔孟之道。

一年後,他又去二舅父、瓦寺喇嘛蘇巴格西那裏學習藏文和四土語言。因此,他在年幼時期就接受了藏漢兩種文化的熏陶。

索代庚父子在塗禹山官寨拍攝的這張照片,是1917年的合影。在這之前,索代興就已經預感到七弟索代庚有篡位的企圖。

所以在他還在世的時候,就為他的兒子索觀瀛準備了兩條後路。第一條是讓他出國讀書,第二條是讓他入嗣卓克基土司家。

那麽為什麽他會選擇入嗣卓克基土司家呢?這主要是因為瓦寺和卓克基土司在歷史上就有姻親關系,索代興的母親就是卓克基土司的女兒,所以索觀瀛是卓克基土司的外孫,用嘉絨人的話說,他的土司「根根」毋庸置疑。

1898年,卓克基土司的第15代傳人欽阿旦碧迦木措,即活佛,深感自己身為佛門弟子掌權理事有違眾生福祉,因此希望尋找代替他執掌土司之職的人,以解脫內心的痛苦。

結果,在索代興離世後,索代賡迫不及待地糾集親信,將孤兒寡母軟禁在官寨中,試圖奪取土司印。幸運的是,瓦寺喇嘛蘇巴格西舅舅聞訊後,設計攀援官寨高墻逃脫,救出索觀瀛。

當十歲的索觀瀛面臨危險時,三名以山為名的漢族人挺身而出,他們分別是徐海山、王金山和黃銀山。他們不顧個人安危,冒著風險接應並護送索觀瀛逃到了卓克基,為他提供了安全的避難所。

後來,索觀瀛常常感恩他們,認為是他們的勇氣和無私讓他找到了庇護之地。而這些人,也掌握了卓克基的實權。

索觀瀛赴卓克基探親,卻未料姨母不久辭世,他在這片土地上也淪為了德爾科和柯爾枯攝政的玩偶,雖然名義上是土司,實際上只是個徒有虛名的傀儡。

索觀瀛每日度日如年,終日郁郁寡歡,自稱自己是個「活死人」。

在卓克基最初的五六年,他的生活過得艱難無比。他回憶起那段日子,感嘆道:「白天吃不好,晚上睡不安,甚至把‘九子’槍放在被窩裏,子彈都推上膛,每時每刻都提心吊膽,真是度日如年。

1917年,索觀瀛迎娶綽斯甲土司的女兒珍莫妮纖,與之共結連理,一年後迎來了他們的兒子索國綱,自此,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

然而,盡管一些頭人不再對索觀瀛懷有輕視之心,但仍有一些人,比如大頭人德爾科和柯爾枯等人,依舊目中無人,甚至派人持槍在官寨附近遊蕩,對索觀瀛的行動進行監視。

索觀瀛圖長大後,決心在卓克站穩腳跟,開始拉攏各種人脈,包括網路上的名門望族和達官顯貴。然而,他對如何處理德爾科頭人一直感到困擾。

如果采取公開暴力手段,雖然可以除掉心頭大患,但可能會引來頭人的余黨的報復。如果采取暗殺,又無法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在一次宴會上,索觀瀛向一些朋友透露了他的煩惱,其中有一位拜把兄弟靖化和清鄉司令兼懋撫綏靖屯遊擊司令的杜鐵樵表示願意接手此事。

不久後的一個月夜,卓克基街上一片混亂,喊殺聲、槍聲、狗吠聲交織在一起,驚恐的百姓們紛紛躲回家中,戶戶緊閉大門,有的人從視窗探頭張望,有的甚至爬上了屋頂。

德爾科等人跑到自己的公館房背來張望,卻不幸遭到了槍擊。子彈射中了德爾科的腹部,幾天後他就去世了。得知德爾科被槍擊的訊息後,柯爾枯大頭人嚇得連夜逃往了草地,再也不敢回卓克基了。

索觀瀛從此完全掌控了卓克基的管理權,開始了卓克基的經營之旅。

索觀瀛,雖出身嘉戎藏族名門土司世家,但自幼生活在漢人環境中,熟讀漢書,擅長講漢話,精通漢俗,深受漢文化和漢族官儀影響。

這在嘉絨十八土司中是難得的。在瓦寺土司的二十二代歷史上,他們都忠君愛國,與中央王朝政府和地方軍政首腦關系密切。

他們以【世代忠貞之瓦寺土司】為家譜,詳細記錄了他們的歷史,包括忠誠於君主,接受政府調遣,參加南北征戰,以及參與辛亥革命的英勇事跡。

索觀瀛出身於一個重視民族團結和睦的家庭,他的家鄉瓦寺位於藏、羌、漢、回四族雜居之地。掌握卓克基實權後,他致力於發展民族友誼,改進農業,引進商業,並加強與政府的聯系。

因此,卓克基才真正回到了縣政府的管轄之下。在官寨中,他們設有漢文秘書,並且歡迎內地的人士來此考察、攝影和進行社會調查。

索觀瀛還倡導藏傳佛教格魯派,邀請藏地高僧來做堪布,並派自己的兒子去西藏哲蚌寺學習。

卓克基曾是個封閉的藏區,農業發展滯後。索觀瀛來自臨近漢區的瓦寺,那裏的農業生產接近成都平原的水平。為了提高卓克基的農業生產效率,他積極推廣使用農家肥中的人糞。

然而,由於這種做法違反了宗教上的「不潔」禁忌,最初人們並不願意接受。但索觀瀛依然堅持不懈地推廣,並要求喇嘛們向人們解釋其重要性。

在藏漢交流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他在官寨附近開辟了試驗田,種植小麥、蔬菜,施用人糞肥,並使用犁耕作,最終取得了成功。

發現了一個能賺取大量利潤的機會,那就是種植鴉片。鴉片在藏區的普及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索觀瀛因此鼓吹種植鴉片,並規定,一旦百姓有了錢,就必須購買槍支,用內地的新式武器替代土兵手中的大刀長矛和火槍。

索觀瀛在卓克基開放門戶,歡迎內地人來此定居。他鼓勵漢人入贅藏區,但需要隨妻改藏姓,不能再以漢人的面貌出現,並且身份會有所降低。

為了保護這些內地人的權益,索觀瀛允許他們自由活動,經商,行醫,挖藥。此外,如果這些人在卓克基發展有利,還可以在這裏分得一份土地,並且保留原來的身份。

馬爾康廟會聚集的生意人越來越多,從季節性發展為常年性,最終形成了聞名遐邇的馬爾康市場。長征中的紅軍也曾經過卓克基。

1935年6月下,紅一方面軍從四川小金兩河口出發,翻越了長征途中的第二座大雪山——夢筆山。在翻山過程中,紅軍遭遇了卓克基土司索觀瀛所率200余土兵的阻擊。

交戰過程中,土兵不敵,紛紛撤退至土司官寨,企圖利用城堡式的官寨負隅頑抗。紅軍智勇雙全,決定當晚另調一個團從側面進行迂回攻擊。

在黑夜中,紅軍為了與後續部隊取得聯系,發射了3顆紅、綠訊號彈。這6顆訊號彈讓土司官寨內的士兵陣腳大亂,他們四散奔逃,大叫「神火,神火燒來了!

」紅軍指戰員這時才知道,卓克基土兵們以為紅軍會施法術,才嚇得驚慌棄寨,倉皇而逃。於是,紅軍沒有開一槍一彈,便成功占領了土司官寨。

在1935年7月3日,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在卓克基會議舊址召開會議,這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即卓克基會議。

1. 這次會議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銘印,討論了民族地區的重要議題。透過了【告康藏西番民眾書】,向民眾傳達了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即解放被壓迫的各民族,建立自由選舉的革命政府,並積極幫助一切革命的民族。

同時,會議呼籲藏族同胞抵抗英帝國主義和國民黨軍閥的侵略,成立遊擊隊,加入紅軍。 2. 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毛澤東主席在土司官寨看到了一本線裝本的【三國演義】。

與此同時,索觀瀛倉皇出逃,數月不敢回卓。他在四大壩、茶堡、松崗和卓克基組織會議,商討與紅軍作戰的事宜,但並沒有取得成功。

他連連逃跑,直到紅軍撤走,才狼狽返回卓克基。 3. 這次會議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它傳達了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強調了民族團結和解放的重要性。

毛澤東主席在此期間的閱讀經歷,以及索觀瀛的逃跑經歷,也反映了當時的歷史背景。

1937年,國民黨四川省政府給索觀瀛頒發了獎章和獎狀,對其「忠孝黨國、盡職盡責阻止紅軍北上」的行為表示贊賞,並獎勵了他布匹和茶葉。

次年,索觀瀛被國民黨四川省主席王纘緒委任為卓克基清鄉總指揮,從此步入了國民黨軍政界,並在1940年被鄧錫侯任命為綏靖公署少將參軍,表現出大有平步青雲的勢頭。

1949年,共產黨已經在除西藏和台灣外的大部份地區建立了政權,然而阿壩仍然被土司和國民黨殘部掌控,他們在該地區負隅頑抗。

蘇永和與索觀瀛成為了"四土"的代表,國民黨殘部試圖利用他們的影響力來組建"反共救國軍"和"反共委員會",並聘請索觀瀛為"反共救國軍"總司令。

索觀瀛的態度轉變:從國民黨到共產黨 索觀瀛在國民黨政府的統治下,曾抱有很大希望並盡力幫助國民黨。然而,當他看到局勢不利於國民黨時,他作出了自己的立場選擇。

盡管在給卓土民眾開會時,他既表示「我們要相信共產黨」,又說「為了我們的平安,表面上也要給國民黨獻哈達」,但實際上他並未停留在表面上,還給國民黨殘部的幾百人提供食物。

面對這樣的兩面顧慮,中共地下黨工作者彭玉鳴數次來卓,向他宣講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對他傾吐共產黨治理國家的真情實言。

索觀瀛的態度漸漸發生了轉變,表示擁護人民政府,但懇請共產黨不派兵進入他的轄區,讓他依舊自主經營卓土。

在過去的舊照中,馬爾康呈現出越來越復雜的局面,商旅往來頻繁,國民黨殘部躲藏其中,土匪擾攘不休,外地的各種訊息和謠言在此匯聚,不斷發酵,引起人們的恐慌和不安。

為了解放全川最後兩座縣城,共產黨派遣了川西軍區和西康軍區,受到了茂縣和馬爾康的熱烈歡迎。索觀瀛表示將全力協助共產黨剿匪,同時整頓馬爾康市場,並派土兵在夢筆山防守,得到了西南、川西和茂縣三級黨政軍領導的高度贊揚。

索觀瀛在國共之間遊走,國民黨殘部和匪徒不斷要求索觀瀛將共產黨的「專區少數民族工作團」從馬爾康趕走,並威逼他為國民黨效力。

與此同時,共產黨的工作群組也急於求成,要求索觀瀛盡快肅清對方勢力。面對兩方面的壓力,索觀瀛選擇暫時離開卓克基,躲到寺廟中靜心「做佛事」。

面對時代的變革,索觀瀛逐漸意識到政權更替是無法避免的,認為只有跟隨共產黨的政權才是唯一的出路。但他仍抱有一絲幻想,希望共產黨的統治能像歷史上的"改土歸流"一樣,只派遣官員,不進駐軍隊,土司依然可以像過去一樣管理自己的部落和百姓,讓土司制度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

在1949年到1951年間,他搖擺於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同時期望土司制度能維持原來的狀態。然而,這種希望最終未能實作。

索觀瀛投身共產黨懷抱,投身民族團結事業,助力馬爾康解放,後任職於四川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

黑水大頭人蘇永和在當時陷入了國民黨殘余勢力的誘惑,選擇了投靠國民黨,與新政府保持距離,甚至引導他的屬民發動了黑水叛亂。

在黑水地區,共產黨組建了由天寶為隊長,索觀瀛為副隊長的「‘四土’阿壩臨時軍政委員會民族工作隊」,並聯合「四土」的頭人、活佛、大喇嘛等上層民族人士,積極開展統戰工作。

透過天寶和索觀瀛以共同姓名標示的信件和兩件信物,成功說服蘇永和「歃血為盟」,投誠共產黨。

索觀瀛在「黑水戰役」結束後,緊接著又參加了四川省少數民族工作團的阿壩存取,積極宣傳黨的民族政策以及「黑水戰役」的勝利成果。

在右一蘇永和,左一華爾功成烈中,索觀瀛不負眾望地成為了人民政府的正式官員。他從對「改土歸流」的幻想走向了「流官」的位置,並以勤懇的工作態度,積極投身於新社會的建設之中。

在阿壩地區的民主改革中,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終結了卓克基土司王朝的歷史。 關於索觀瀛的家事,他原配夫人珍莫妮纖是綽斯甲第40代土司哈旺的女兒。

兩人於1918年得子,取名石旦巴迦木產,也就是索國綱。索國綱年輕時便在西藏出家,學成後返回馬爾康寺。然而,不幸的是,他在三十多歲時因心臟病去世,索觀瀛按照大喇嘛謝世的遺體處理方法,將索國綱遺體盤坐式裝殮於特質的棺木中擡回卓克基安葬。

1920年,珍莫妮纖因難產去世。

在黨壩迦拉大頭人家,索觀瀛看中了迦拉太太的養女旺謙,並將她迎娶到卓克基做了繼室。旺謙在婚後兩年為索觀瀛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澤旺彭措(漢名:索國坤)。

然而,不幸的是,旺謙在1941年農歷4月離世。

在照片的前排右側,柯玉霞、索觀瀛以及索崇善(索觀瀛妹妹的兒子)依次排列。而索觀瀛後來深深愛上了查北柯布頭人的美麗妻子紮西木措,她的漢名叫柯玉霞。

索觀瀛和紮西木措(柯玉霞)的故事充滿了神秘和悲劇色彩。在1943年,索觀瀛從查北柯布頭人手中獲得了紮西木措,將她接到了馬爾康的新官寨,並對她寵愛有加。

他甚至在口頭上任命柯玉霞為他的私人管家。然而,這段美好的戀情並沒有持續很久。同一年,索觀瀛又娶了他舅父王大成的兒子王定心的遺孀官淑珍為姨太太,將她安置在黨壩劍北的迦拉大頭人家。

官淑珍在黨壩居住了三年多,她懂漢文,善於騎馬射擊。然而,因為發現索觀瀛還有一個妻子紮西木措,因愛生妒,因此派人暗殺紮西木措,雖然未果,但她還是與索觀瀛斷絕了關系。

回家後,她以父親的名義開辦了「善廷」私立小學。然而,解放前夕,她死於仇家的亂槍之下。雖然她的故事以悲劇收場,但她的勇氣和堅韌精神令人敬佩。

索國坤娶了黑水大頭人蘇永和的女兒紮西丹初為妻,紮西丹初在嫁入索家後,很快獲得了眾多支持者的支持,並策劃了一場政變。

在政變過程中,與紮西丹初合作的眾人包圍了官寨,要求索觀瀛退位,將實權交給其子索國坤。索觀瀛無奈之下,被迫退位。

實權最終落入了兒媳紮西丹初的手中,實際上實權仍然掌控在蘇永和手中。

為了對抗黑水擴張,1949年,黨壩土司的遺孀三郎王姆索觀瀛上門迎娶三郎王姆,並在黨壩居住了不到半年。然而,看到兒子的無能,他意識到卓克基土司的權力有失去的危險。

因此,他回到了卓克基,協助兒子鞏固權力。這是對阿壩藏區「三雄」之一的三郎王姆索觀瀛的一次重要回顧。

在解放前的川西北藏區,土司林立,各自為政,互相攻伐不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政治生態。在這個背景下,黑水大頭人魯爾資巴讓(漢名:蘇永和)、卓克基土司桑朗澤讓(漢名索觀瀛)和麥桑(中阿壩)土官華爾功成烈成為影響較大的三位領袖人物。

他們被史學家稱為那個時代的阿壩藏區「三雄」。經過一系列的文章介紹,我們終於寫完了關於這三位領袖人物的傳記。

描繪「三雄」一生的畫卷,揭示了他們共有的背景——他們都誕生在國家動亂的時期,無論是大到國家、行省,還是小到川邊藏地的村寨和部落,都處於混戰和殺戮之中。

時勢造英雄,他們從出生起就與這片雪山草地緊密相連。在崇尚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的川西北藏地,他們在紛爭和殺伐中逐漸磨練,成長為真正的土司、土官、大頭人。

他們見證政權的數次更叠,從「土皇帝」一步步轉變成人民政府的官員。他們在國共兩黨之間尋找平衡,希望最終能獨立經營他們的自我王國。

但隨著大時代變革的到來,持續了數百年的邊區少數民族的土司制度最終會結束中國的歷史舞台。 他們的生命歷程看似細水長流,但卻將個人之外的許多東西勾連起來,展示了大到嘉絨藏區、小到土司家族、微到生命個體的多層級變化歷程。

他們的故事在歷史的長河中,如同雪山上的虎豹,威猛而神秘。他們的生活,如同最後的麥桑土官,充滿了傳奇和故事。

他們的人生,是川西北草地藏族歷史的縮影,是民族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