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名聲在外!奉新人廖天明的仕宦生涯

2023-12-07歷史

廖天明(1489-1548),字敬之,號東溪,縣市鄉(今江西奉新馮川鎮)上坊人。同治版【奉新縣誌】卷8·人物「嘉靖十一年壬辰柯林大欽榜」進士第18頁載:

「廖天明,號東溪,上坊人。年十四赴童子試,學使李夢陽奇之,隸博士籍。登第授行人,奉命冊封楚藩,饋以金,不受。擢刑科給事中,以言事謫外,尋除吏部考功司員外郎。出為邵武府知府,遷貴州兵備副使。撫輯峒苗,威惠並著。需次當遷,以疾乞歸,卒。祀鄉賢。」

(同治版【奉新縣誌】書影)

披閱2009年版【奉新廖氏合族總譜】,在世系中竟然查無此人,足見族譜之疏漏。據【嘉靖十一年壬辰科進士履歷便覽】補充載:

「軍籍,治【詩經】,年四十四歲中式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九名進士。四月二十四日生,行十七,曾祖廖彤,助教;祖廖仕耕;父進,母喻氏,繼母塗氏;妻梁氏,兄天德,弟天祐;子本真、本畿、本彜。由縣學生中式江西鄉試第五十七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二百七十五名,觀兵部政。」

綜合上述兩則材料可知:廖天明,字敬之,號東溪,行十七,弘治二年(1489)四月二十四日出生於縣市鄉(今馮川鎮)上坊富陽圍上堨(今沙溪村)。曾祖廖彤,曾任助教,系新吳令尹廖擇(字從善)第11世孫;祖父廖仕耕,系廖擇第12世孫;父親廖進,娶喻氏,繼娶塗氏,生天德、天明、天祐3子,系廖擇第13世孫;次子天明娶妻梁氏,生本真、本畿、本彜3子,系廖擇第14世孫。

廖天明系軍籍(其父廖進系軍糧漕運戶),自幼聰穎。弘治十五年(1502)14歲時參加童子試,學使李夢陽看了他文章,十分贊賞他的才華,將他錄取為博士弟子員(秀才)。正德十一年(1516)參加江西全省鄉試,中式第57名舉人。他研習【詩經】多年,嘉靖十一年(1532)春,赴北京參加禮部主持的壬辰科會試,中式第275名貢士。同年44歲時參加嘉靖皇帝主持的殿試,中式林大欽榜第3甲第199名進士,奉新縣衙在昭德觀前為之立進士坊。這便是廖天明走過的科舉之路。

廖天明作為新科進士,他先在兵部任實習觀政(縣誌說任行人司行人),見習期一般為三個月或半年,其間曾奉命冊封楚藩,楚藩按慣例送給他很多金銀,但他堅決不受。嘉靖十二年(1533),兵部觀政見習期滿之後,他被擢任刑科給事中。嘉靖十四年(1534)正月,他曾請假回家省親,適逢奉新縣衙通和堂竣工,應知縣胡億之請,他為之撰【重建通和堂記】,記文見康熙版【奉新縣誌】卷11第13頁。

請假期滿後,他回京上任。同治版【奉新縣誌】卷8第18頁本傳說他「以言事謫外」,但不知到底是何時,因說錯何話而被貶謫外任。據明徐學聚【國朝匯典】卷185、明嚴嵩【南宮奏議】卷23和清談遷【國榷】卷57載:

「嘉靖二十一年,法司以錄囚上,上怒其淹期市恩,刑部尚書吳山削籍,侍郎葉相、屠僑鐫二級,刑科給事中劉三畏、劉養直、廖天明謫外。」

由此可知,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當司法主管部門把囚犯名單上交給刑部之後,嘉靖皇帝責怪刑部想給犯人「市恩」(買好),沒有及時將這些囚犯繩之以法,因此一怒之下,將刑部尚書吳山削職為民,將刑部侍郎葉相、屠僑降二級,將刑科給事中劉三畏、劉養直、廖天明三人貶謫外任。可見,廖天明是因刑部集體連帶責任而被「謫外」的,並非因個人「言事」所致。

廖天明從嘉靖十二年(1533)在刑部擔任刑科給事中起,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謫外」止,他在刑部任職整整9年。他被貶謫外任,到底去了哪裏?史籍、家乘均未見著錄。明代雷禮【鐔虛堂摘稿】卷19收入了一首雷禮送別廖天明的【儀真別廖東溪司諫】七律,其詩雲:

「數載同輿幾接茵,憐君獨向秣陵春。雲連青鏗先儀重,日照金門服色新。正喜務閑堪起草,何須地近可謀身。古來獻納無奇策,大體應須學伯淳。」

雷禮(1505-1581),字必進,號古和,江西豐城人。嘉靖進士,歷任浙江提學副使、順天府尹、右都禦史、工部尚書等職。可見廖天明與他曾同朝為官,且是江西老鄉,二人關系非同一般。他們邂逅於江蘇儀真,二人告別時,雷禮作此詩以贈之,從標題「儀真別廖東溪司諫」和首聯「憐君獨向秣陵春」可知,廖天明於嘉靖二十一年(1542)春被貶到南京任司諫(掌諷諭規諫),因為「秣陵」便是南京的古稱。

不久,廖天明從南京回朝,授吏部考功清吏司員外郎,這是他擔任的第三個職位,職級為從五品。但不知任了多長時間,後又外擢福建邵武知府,職級為正四品,這是他擔任的第四個職位。不久他又遷貴州兵備副使,在任十分註重安撫和團結當地的峒、苗等少數民族,真正做到「威惠並著」。這是他擔任的第五個職位。任滿之後,按照他的資歷本當升遷重用,但因為年齡和身體原因,他上書請求辭官回鄉獲準。

嘉靖二十七年(1548),廖天明因病逝世於家中,享年60歲。挖掘整理進士廖天明的仕宦經歷十分不易,因廖氏族譜世系缺如,多數史料都來源於古代典籍,奉新廖氏將來重輯族譜,務必將其補錄,因為這不僅是奉新縣誌的重要史實,更是奉新廖氏家乘不可多得的榮耀。

作者:樊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