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兩個中將都犯了大錯:陳長捷有三個沒想到,林偉儔的損招也沒好使

2023-12-17歷史
#寶藏作者創作企劃5#1949年1月15日下午2時,天津市槍聲沈寂,各街道交通恢復,一隊隊的俘虜被解放軍帶出市區:天津防守司令部中將司令陳長捷、六十二軍中將軍長林偉儔、八十六軍中將軍長劉雲瀚、天津市長杜建時及守城部隊十三萬余人全部被俘虜或消滅。

作為老蔣派駐天津的主要守將,陳長捷和林偉儔這兩個中將在被俘後都沒少寫回憶文章,其中陳長捷的【天津失守被俘記】、【「固若金湯」一朝成灰——天津守城被殲記】寫得尤為詳盡。這兩人在回憶文章中都十分懊悔,尤其是林偉儔,他在黃埔軍校的下鋪本家同學,已經給他寫了勸降信,可他卻猶豫不決錯失良機,既沒有起義也沒有投誠。

陳長捷於1959年第一批特赦,林偉儔於1961年第二批特赦,我們在【特赦1959】中看到的陳長捷賭氣不吃飯,那也是有歷史依據的,他在【天津失守被俘記】中回憶:「當俘虜以後很長時間裏,我認為自己太倒黴了,要是早點去塘沽,要是單獨宣布起義……命運會不會是另一個樣呢?似乎一念之差決定了自己的命運。我苦苦地想了幾年,總算明白了:蔣軍的失敗是必然的,我個人的命運也包含在其中。」

讀者諸君可能會看著這個穿軍裝的長得太像【特赦1959】中的劉安國(歷史原型為軍統北方區區長、徐州「剿總」前進指揮部中將副參謀長文強),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不同的電視劇裏,這個陳長捷不但會變成文強,還變成過顧順章呢——如果用電視劇【特赦1959】中陳長捷的劇照,看著實在有些違和。

陳長捷和林偉儔不但詳細介紹了解放軍攻克天津的全過程,還描述了自己的思想鬥爭和具體行動:陳長捷有三個沒想到,只好進了戰犯管理所慢慢想;林偉儔想了個損招,結果那個損招沒好使——在近現代戰爭中,曹操用來對付馬超的辦法,抵抗擁有重炮和坦克的解放軍,當然是不會成功。

陳長捷悲嘆:「無論逃脫、被俘還是起義,作為一個軍人,我的事業是永遠地失敗了。假如我不能開始新的生活,那就只能成為蔣家王朝的殉葬品。」

1948年6月,陳長捷從蘭州第八補給區司令調任天津警備司令,他手裏掌握著八十六軍三個師、六十二軍兩個師、九十四軍一個師、河北省兩個保安師、天津市一個警備旅,加上臨時增編、人員武器不全的六十二軍三一七師和九十四軍三一五師,以及憲兵第四團、汽車團、警察等,總共有十三萬人。陳長捷誌得意滿,認為自己「兵力不弱」,只要以逸待勞發揮「優勢」就可能守住天津。

紙面上的數位是沒有意義的,且不說他那十三萬人馬有多少空額、有多少人敢戰,即使是他真有三十萬部隊,也擋不住東北百萬大軍的雷霆攻擊,於是陳長捷的第一個沒想到就出現了:八十萬東北野戰軍「從天而降」。

陳長捷曾向他的傅長官表示過憂慮:關外的杜聿明已經被關門打狗,關內我們也可能被甕中捉鱉。

也許是覺得把杜聿明和自己比喻成狗和鱉不太吉利,他們又自我安慰:「東北解放軍大戰後要休整部隊、消化遼沈之役的戰果,非半年之後不能再做大舉。另外,此時隆冬嚴寒,不宜長途跋涉,按常規怎麽也要等到明春化凍後再入關,而且部隊不會超過五十萬。」

陳長捷萬萬沒想到,東北解放軍攻克沈陽不到半個月,便有八十多萬大軍冒著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長驅入關。

解放軍打來了,而陳長捷還沒有做好真正的放手準備,六十二軍也是剛坐火車運到天津,連地形還沒有熟悉,陳長捷的第二個沒想到出現了:解放軍揮師張家口、新保安,一口氣吃掉了三十五軍、一零五軍等部十多萬人。

十多萬主力被殲滅,傅再無機動兵力可支援陳長捷,塘沽、天津已經完全暴露在解放軍的炮火之下。

雖然援兵沒有指望,但陳長捷依然認為他到任後主持修建的隱密低碉堡群、工事及工事外大而深的壕溝及鐵絲網組成的三線縱深設堡陣地「固若金湯」,卻沒想到「天津‘固陣’被迅速突破」。

陳長捷誌得意滿地給手下打氣:「這樣堅強的陣地,充足的彈藥器材,比起傅總司令當年僅僅一師守著涿州城,不知優越多少倍……」

陳長捷的話說得很大,真打起來,心就涼了半截。1948年12月20日,解放軍一夜就攻占了河北區一個保安團據守的「灰堆」據點,一個滿編團被消滅幹凈,只逃回來一個營長,還是半死的——被解放軍的爆破筒震成啞巴,不能說話了。

不能說話就用筆寫,那個營長寫下的戰鬥經過,更讓陳長捷如墜冰窖,眼看著城外已經實作合圍,他也於1949年1月11日接到了解放軍的最後通牒:限12日晚答復,如不放下武器,解放軍將於13日全線攻城。

陳長捷不敢怠慢,當日晚即約市長杜建時、副司令秋宗鼎、軍長劉雲翰、林偉儔會商,五個人各懷心腹事,十目相對默然無語。

據陳長捷回憶,另外四個人也都收到了最後通牒,其中有三個人有意投誠,只有八十六軍軍長劉雲瀚是老蔣的鐵桿嫡系,他一言不發,杜、秋、林三人也不敢先開口表示起義或投誠:「我知道幾個人私下可能都有想法,林偉儔就常常問秋宗鼎:‘怎麽辦?怎麽辦?’卻從不敢道出衷情。在這最後關頭若能開誠相見,或許會找出新生之路。但是蔣軍中特務太多了,搞得誰也不敢相信誰。」

林偉儔這樣旁敲側擊,是因為他除了左後通牒,還收到了下鋪同學的書信,他是有意放下武器的——林偉儔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不再以戰犯對待並撤銷特赦通知書,就是承認他是投誠人員了,雖然跟起義還差一步,但畢竟不是戰犯了。

正是因為陳長捷等五人誰也不敢相信別人,這就錯過了起義投誠的最後機會。1949年1月13日拂曉,解放軍發起總攻,1月14日,天津城防主陣地被突破。這時候陳長捷和杜建時、林偉儔、劉雲瀚才放下幻想決定投降,但為時已晚。

陳長捷還有:「大家都認為打不下去了,決定各前線徑自接洽,就地放下武器,實作和平——說徹底點,就是投降。15日晨7時許,傅向我急通無線電話,終於口吐真言:‘可以接洽和平吧!’但這時,一個解放軍的副營長和幾個戰士已經站在我的身後了。我成了俘虜。」

跟陳長捷一起被俘的劉雲瀚不知道怎麽又逃跑了,林偉儔則在戰犯管理所過上了新生活,他十分後悔沒聽老同學的勸告,並承認自己在接洽投誠事宜的同時,還想了一個損招,想繼續負隅頑抗。

在天津被包圍之前,林偉儔曾經跟八十六軍軍長劉雲瀚密謀帶兵逃跑:「現在天津和塘沽間尚有路可通行,可以立即行動到塘沽落船,大家分開走公路和鐵路。」

如果劉雲瀚和林偉儔真跑了,那麽陳長捷就會毫不猶疑地宣布起義投誠,但是不知道陳長捷哪根弦搭錯了,居然反對林劉離去:「天津做了這麽多碉堡工事是可以守的,如果現在部隊一撤,整個天津就亂了,我們行動還要請示傅先生才能決定。」

跑不掉,打不過,林偉儔還想再拖延幾天等北平胡談的小氣,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損招,這損招在【三國演義】裏曹操用過,那就是潑水築城。

當時正值隆冬,三米深的護城河水已經完全封凍失去防禦能力,林偉儔忽然想到一個辦法:「在城防線外墻斜面處潑水,造成冰凍滑坡,阻止解放軍人馬透過。」

在冷兵器時代,潑水成冰或許還能管點用,但是在近現代戰爭中,碉堡和城墻已經沒有多大防禦作用,城外的五百門重炮(有九百門、一千門之說)連聲怒吼,林偉儔的冰城遇到炮火,馬上就變成了豆腐渣:「解放軍在密集炮火掩護下,沖擊前進,手榴彈密密爆炸,火花四射,金鐘河兩岸土堤附近城防線的碉堡和鐵絲網亦全被解放軍炮火所摧毀。」

冰城破碎,損招失靈,林偉儔於1949年1月15日上午豎起白旗投降,他後來按照投誠將領對待,也跟那面白旗有關——陳長捷是被衝鋒槍頂在後背上才舉起雙手,而林偉儔一看大勢已去,就主動放下了武器。

透過陳長捷的「三個沒想到」和林偉儔的一個「損招」,我們不難發現當時蔣軍高級將領的戰略戰術水平,確實一點都沒有長進:誤判局勢負隅頑抗,頑抗時居然還想沿用曹操的土辦法,這樣指揮打仗,豈有不敗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