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比李嘉誠還有錢,香港二戰後第一大富豪,包玉剛到底有多少財富?

2024-04-16歷史

紀實:比李嘉誠還有錢,香港二戰後第一大富豪,包玉剛到底有多少財富?

香港二戰後最有錢的中國人:包玉剛

浙江寧波人,1918年出生,按照寧波本地1984年提供的【包氏家譜】,包玉剛是包拯第29代的嫡孫。包玉剛在40年代擔任內地多家礦業高管,最後做到上海銀行副總經理,1948年舉家遷往香港。

戰後香港第一個華商傳奇

1955年,香港經濟起飛的前夕,37歲的包玉剛跑到英國,掏出20萬英鎊買下一艘就比自己小9歲的二手貨船,命名金安號,環球航運就此成立,第一單生意是將金安號長租給日本一家船舶公司,從印度運煤到日本,在未來不到30年的時間內,包玉剛將改變香港歷史。

包玉剛只做風險低的生意,走的是長租低價的路線,這條路線本身賺不到大錢,但是歷史給了包玉剛機會,上世紀全球貿易繁榮但是並不穩定,埃及和英國爭奪蘇伊士運河,中東戰爭引發兩次石油危機,每一次都在沖擊全球航運市場,做短租的船舶公司賺錢快但是賠的也快,只有做長期訂單的包玉剛每次都能獨善其身。

躋身匯豐副主席、世界第一大船王

和李家誠一樣,包玉剛也可以從匯豐銀行無限貸款,因為他是匯豐的董事,比李嘉誠的非執行董事許可權還要高,所以不到20年時間,包玉剛就買了200多艘船,1978年,包玉剛擁有210艘船舶總噸位2100萬噸,成為世界第一大船王,並且躋身香港十大財團,是李嘉誠李兆基郭德勝等巨富的前輩。

及時上岸擴張陸地財富帝國

包玉剛喜歡船舶但也不是頭大,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原油價格大漲,美國英國都重點開發本土油氣資源,世界對中東的油氣需求下降,包玉剛縮小船隊規模及時上岸,沒想到包玉剛還是個水陸雙棲的高手,其帶著李家誠擊敗英資財團的故事,至今都是香港商業史的經典戰役。

李嘉誠作為晚輩勢頭很猛,和包玉剛的關系也非常好,1978年,包李兩人都看到了香港第一大英資財團怡和洋行,旗下的九龍倉債台高築股價大跌,九龍倉經營不善,但是九龍倉在香港碼頭和倉庫的地皮值錢,李嘉誠率先出手,偷偷拿下兩成股份,怡和洋行和股民都發現李嘉誠在偷雞,九龍倉股票大漲,李嘉誠根本沒有實力吃掉九龍倉五成股份,怡和另一家公司置地找到匯豐的幫助,以一股100美元回購九龍倉股票,李嘉誠惹不起怡和和匯豐只能鳴金收兵。

此時包玉剛出手,兩人在怡和開的文華酒店密談,李嘉誠將九龍倉股票讓給包玉剛,怡和發現後加緊回購九龍倉股票,包玉剛直接取消了和墨西哥總統的會面返回香港,3天時間從匯豐調集22億現金,將手裏的九龍倉股權從30%提高到49%,包玉剛拿下九龍倉的代價是巨大的,但是也實作了資產登陸,沒有及時登陸的另外兩位船王,董浩雲與趙從衍後來陷入瀕臨破產的滅頂之災。

九龍倉之戰這麽大的場面,包玉剛也沒忘記帶一把李嘉誠,當年李嘉誠手裏1000萬股九龍倉股份以36元價格賣給包玉剛,不僅賺了5900萬港元,包玉剛還答應李嘉誠,以匯豐銀行副主席的身份,協助李嘉誠從匯豐銀行承接和記黃埔9000萬股股票,價格只有市價的一半,而且李嘉誠只需要先付兩成的現金,所以市值7個億的長江實業居然控制了60多億的和記黃埔。

在這次李嘉誠包玉剛怡和黃埔匯豐五大財團較量中,李嘉誠是最大的贏家,至今和記黃埔都是李嘉誠的四大旗艦公司之一。

兩個華人分別幹掉了香港第一第二大洋行,從此香港進入華商時代,這一點意義非凡,直接增加了北京方面,和英國談判關於1997年香港回歸的底氣。

400億財富帝國

1985年包玉剛盯上了另一家英資洋行會德豐,耗資5個億擊敗新加坡財團拿下會德豐,一年後包玉剛又拿下渣打銀行14.5%股權,至此包玉剛在海上和陸地都取得巔峰成就,身家達到400億。

80年代初的400億什麽概念,前面提到的香港第二大洋行和記黃埔,是60多億市值,李嘉誠的長江實業這時候是7個億市值,包玉剛拿下九龍倉也就花了20多個億,再到1990年,郭德勝家族的新鴻基地產,市值只有254億港元,而郭家只有新鴻基地產一半的左右的股權,憑借新鴻基,郭家在1996年成為香港首富,相比之下就可以體會到80年代的400億是什麽水平。

內地頂級待遇

包玉剛在香港是商界頭把交椅,在內地也是實力人物,這張照片裏面同時出現了包玉剛和霍英東,霍英東在內地的影響力人盡皆知,但是包玉剛也在場的話,c位只能是包玉剛的,鄧公多次邀請包玉剛進京,並且破天荒接受了包玉剛的一千萬美元捐款,還親自給包玉剛捐的飯店題字和剪彩。

包玉剛除了有英女王封的爵位,還有比利時國王巴拿馬總統巴西總統日本天皇授予的高級勛章,包玉剛還是雷根的好友,他的電話可以直接打進白宮,遺憾的是包玉剛沒有像李嘉誠一樣長壽,沒能等到內地改革開放的浪潮,其在1991年因病去世,享年73歲,鄧公為其題寫「包玉剛畫冊」,還有20個國家的元首送來花圈。

這就是一代傳奇華商包玉剛的故事,那你覺得是今天的李嘉誠有錢,還是80年代的包玉剛更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