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行善改命運,逆風上九天

2024-01-07歷史

有的人說人的命運是註定的,一生下來吃什麽飯,幹什麽活都是註定的。有的人說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可以透過努力或其他方式改變,比如積德行善。但到底人的命運是可改變還是不能改變呢?我們看一下下面的例子。

唐朝名相魏征有天在衙門中休息,忽然聽到兩名官吏在簾外閑談,其中一人說:「我們這些人的官職全靠這個老頭」。

言下之意是說,這些官吏的命運全掌握在頂頭上司魏征手裏。

另一名官吏則說:「總還是要靠老天爺」。

魏征聽到他們的話後也很好奇,於是特地寫了一封信,內容是給送信人一個好職位,並指派那位說仕途全靠魏征的官吏送信到吏部。可這名官吏剛一出門就犯了心痛病,於是他臨時請那位說仕途靠上天的官吏代為送達。結果吏部收到信後,為後者安排了一個好職位。

魏征事後惘然地說:「靠上天的說法看來不假」。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你的命運靠你自己的心性決定,只要秉持一顆公心,努力踏實之心,善良利他之心,你的前程終還是你自己決定。

五代時後周人竇禹鈞家產豐富,只是到了30歲還沒有孩子。有一天,竇禹鈞夢見祖父對他說:「你應該早點修行,因為你沒有孩子,而且命還不長」。

竇禹鈞在夢中答應了。竇禹鈞素來寬宏大量,有一年家仆偷了竇家20萬錢,害怕被發現,於是寫了一張賣女契,系在女兒手臂上,說賣掉這個女兒,以償還所欠債務,然後就逃走了。

竇禹鈞非常可憐這個女孩,當時就燒掉了賣女契,並收養了這個女孩。等小女孩到了出嫁的年齡,竇禹鈞又置辦了20萬錢的嫁妝,為她找了一位如意郎君。多年後,偷錢的仆人知道了,哭泣著回來認罪,可竇禹鈞對當年之事提都不提。從此,仆人父子將竇禹鈞的畫像掛起,日夜供奉祈禱。

積德行善

十年後,竇禹鈞再次夢見祖父對他說:「你30歲前確實無子,而且短命。但現在你力行善事,上天已為你延長壽命,且賜給你五個兒子。他們會各自榮顯,你也會高壽而終」。

說完又叮囑竇禹鈞繼續行善,此後,竇禹鈞更加勤勉。82歲時,竇禹鈞沐浴完,告別親人,含笑而去。竇禹鈞共有五子八孫,全部入朝為官。後世稱揚善於教子之人時,必稱「燕山竇十郎」。由於竇禹鈞五個兒子都金榜題名,且官居顯位,成語「五子登科」即來源於此。而我們今天讀到【三字經】中那句熟悉的:「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說的正是竇禹鈞。

竇禹鈞不但因自己的善行改變了命運,而且揚名後世,成為行善的典範。

江西臨川人周世元進山采茶,不小心摔倒在一片荊棘叢中,雙手被木刺紮得鮮血直流。周世元爬起來後,想到同伴采茶也走這條路,將來可能也被這些荊棘木刺所傷,因此他又忍著痛用力拔掉這片荊棘。

可就在連根拔起的時候,荊棘根部竟然夾帶著一塊閃光的黃金。周世元於是將黃金拿回去,作為做生意的本錢,三年後竟逐漸發家致富。

這件事看似巧合,卻又是一種必然。為什麽呢?有句名言叫做:「為眾人抱心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那麽為他人披荊斬棘者,又豈會久居困境呢?只因周世元的善念,想到自己受罪別人也可能受罪,自己遭受不幸別人也可能遭受不幸,所以他幫助別人時上天也幫助他。

北朝北周大臣孟信有段時間離職在家,貧困到經常沒飯吃,只剩一頭老牛。有一天,孟信的侄子把牛也牽出去賣了。當時買賣雙方已簽好契約,孟信回來後看到買牛人時,突然說這牛病了,稍微一出力使用就會發病,你不要買了。隨後還把侄子杖責了20下。

買牛人感嘆良久,對孟信說:「孟公,我就要這頭牛了,而且我買了不一定讓它出力」。

積德行善

言下之意是,不用牛就不會發病。但孟信依然堅決不肯賣這頭病牛,買牛人只得放棄。意外的是,買牛人竟然是北周文帝宇文泰帳下的人。宇文泰聽說此事後,也感嘆了許久。不久,孟信即被舉薦為太子少師,後升任太子太傅。此後,孟信一路飆身,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退休後周文帝又賞賜他若幹物品。

你看,世間往往總有這種巧合,孟信本來離職在家,窮困潦倒,可偏偏因為不肯賣病牛而時來運轉,從而青雲直上。可世間哪有那麽多的機緣巧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多少人的機緣巧合,其實源自他們一點一滴的人心善念。有多少人的命運多舛,其實源自他們日積月累的言行敗壞。你的時來運轉,皆因過往之善,皆因心中一念之轉。

明朝嘉靖甲辰年饑荒,漢陽人肖逵拿出自家全部存糧賑濟災民,後來又籌措千金買糧做粥救助百姓。當時肖達還沒兒子,有天晚上夢見幾百人來拜謝他荒年救命之恩。

其中有一人帶著兩個小孩說:「請讓他們作為你的子嗣,以此為報」。

不久,肖逵喜得二子,長子肖良有,次子肖良譽。後來有一天,肖逵準備將家裏別人寫的借據都燒了。

妻子戴氏說:「伯父他們也有租借,如果我們燒了,不就形成對比,讓他們難堪了嗎?我們不去找人家還款就是了」。

肖逵長子肖良有15歲便考中鄉試,萬歷八年庚辰科會試,蕭良友拔得頭籌為會元。殿試時首輔張居正之子,被點為狀元,肖良有屈居榜眼,其弟蕭良譽也為同榜進士,人稱「漢陽雙鳳」。值得一提的是,蕭良有不僅是一代名臣,而且還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中國著名兒童啟蒙讀物【龍文鞭影】作者正是蕭良有。行善不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而且還福澤子孫。

北宋名臣宋郊,弟弟宋祁小時候,有個僧人對他們說:「弟弟宋祁將來會高中狀元,哥哥宋郊也會高中進士」。

十多年後,他們又遇見那位僧人,誰知這次僧人卻拉著宋郊的手驚呼說:「你的神采風貌和以前大不相同,這是救了數百萬的生命啊!」

積德行善

宋嬌笑著說:「我一個窮書生,哪有能力做這些事呢?」

僧人說:「不是這樣的,細小皆生命,你試著回憶一下」。

宋嬌想了很久才說:「十多天前,我住的地方有個蟻穴,當時下暴雨,蟻穴被淹,我編了一個竹橋讓螞蟻們過渡,由此螞蟻們得以保全」。

僧人聽完後說:「你弟弟宋祁今年依然會是頭名,但你的名次終究不會在你弟弟之下」。

宋郊宋祁兄弟倆聽完根本不信:「不可能,一次科舉怎麽會有兩個頭名呢?」

等到科舉結束後,果然是弟弟宋祁頭名,宋郊第三名。但是當名單呈送到章獻太後劉娥那裏時,章獻太後不願意看到弟弟在哥哥之先,於是欽點宋郊為頭名,弟弟宋祁改為第十,人稱「二宋」。而宋郊為螞蟻搭橋的故事,正是歷史上著名的「宋郊渡蟻」。你看,心地善良的人總會在不經意間改變自己的命運。

明朝江陰人張畏巖善寫文章,且小有名氣。甲午年南京鄉試,張畏巖寄居在一所寺院,後來落榜了。張畏巖大罵考官有眼無珠。

此時一旁僧人笑著說:「相公你的文章肯定不好」。

張畏巖火更大了,說:「你看都沒看過,憑什麽說我文章不好?」

僧人說:「我聽說寫文章貴在心氣平胡,如今你如此謾罵他,心氣如此不平,文章怎麽寫得好呢?」

張畏巖恍然大悟,因此請教僧人。

僧人說:「能不能考中要靠命,命不該中,文章寫的再好也沒用」。

張畏巖問:「既然是命,我又如何改變呢?」

僧人說:「造命者天,立命者我。改善命運的根本在於我們自己力行善事,廣積功德,什麽福求不到呢?」

張畏巖又問:「我一個窮書生又能做些什麽善事呢?」

僧人說:「善事不論大小,心常存善念,即功德無量。再說謙虛這種品質並不需要你花錢,你為什麽不自我反省,而去辱罵考官呢?」

張畏巖從此改過向善,行善積德與日俱增。三年後,高中鄉試第105名(中舉)。行善改命,果然不虛。

明朝廣平人張繡家貧無子,他家裏有一個裝零錢的壇子,攢了十年壇子才裝滿。張繡的鄰居則有三個孩子,有一次鄰居犯法,想賣掉妻子換錢贖罪。

積德行善

張繡自己沒有孩子,卻非常可憐鄰居的孩子如果沒有媽媽就無依無靠,因此毫不猶豫把攢了十年的錢全部拿了出來。但仍然不夠,此時張繡的妻子又把自己的一只簪子拿出來,才湊齊了錢,張繡最終保全了鄰居全家。

當天晚上,張繡夢見一位白發道人抱著一個可愛的孩子送給他。張繡的妻子不久就生下一子,取名為張國彥。張國彥是萬歷年間名臣,官至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封太子太保,其子張我續後來又官至戶部尚書、太子太傅。也就是說,張繡的兒子、孫子兩代皆為尚書,皆是官封正一品。而張家也從此英才輩出,成為明清時期邯鄲城的著名望族。正是積德行善,皇天不虧。

南宋大儒、理學家朱熹的弟子廖德明,少年時曾夢見自己拜訪一座寺廟。守門人問他要名帖,廖德明拿出來,看見名帖上面寫的是「宣教郎廖德明」。多年以後,廖德明考中科舉,被派往福建做宣教郎。廖德明想起前夢,覺得官職也就止於此了,因此不想赴任。並拜訪老師朱熹,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朱熹指著案台上的物件說:「人和器物不同,比如筆只能為筆,劍不能為琴。所以器物的存在,損毀時間都有一定的定數。但人卻不同,早晨還是春秋時的大盜柳下跖,晚上也可以成為舜帝一樣的聖人。那麽他的吉兇禍福也就隨之而變了,很難一概而論。今天你只管赴任,只要修養德行,力行善事,前面的夢不必介意。

廖德明此後按照朱熹的話修心養性,力行善事,官至正郎。極善之人,壞的命數束縛不了他,極惡之人,好的命數也幫不了他。所以命運有沒有定數,由我們自己的品行來決定。

唐朝名相裴度早年常失意於科舉,他自己也很疑惑。當時有個方士很受達官貴人追捧,裴度也常找他問前程。

方士對裴度說:「你形神異於常人,不富貴就會餓死。不過到今天也沒看出你的相貌有什麽可貴之處,你過段時間再來吧!」

過了一段時間,裴度再去,可遇見有官員在那裏,只好先去香山寺遊玩。在香山寺,裴度遇見一名婦人,虔誠禮佛祈求。婦人走後,裴度才發現她的包裹落下了。裴度等到天黑也沒見婦人回來,也錯過了拜訪的時間。

第二天,裴度又去香山寺,只見那名婦人在那裏哭泣。裴度上前詢問,婦人說:「我父親無罪被關押,昨天有人借我兩條玉帶,一條是犀牛帶,價值千緡,我準備用來救父親,誰知卻丟了,這下我父親難逃劫難了」。

積德行善

裴度仔細詢問完之後,毫不猶豫地將包裹還給了她。婦人請求留下一條玉帶作為酬謝,但裴度婉拒了。當裴度再回到方士那裏時,方士仔細看完裴度後,面色大變地說:「這一定是功德在身啊!此後你將前程無量,不是我所能預測的了」。

方士又再三詢問,裴度於是說出了歸還玉帶之事。

方士說:「這就是功德啊!」

這個故事就是著名的「裴度還帶」。裴度後來高中進士,輔佐唐憲宗開創了「元和中興」。其一生出將入相二十余年,先後推薦了李德裕、韓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顏、李朔等名將,以一己之身維系風雨飄搖的李唐王朝與天下安定,被譽為功比郭子儀的一代名相。心地善良之人不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還改變了自己所處王朝的命運。

清朝名臣方觀承幼時因父親涉案被牽連,家境貧困。有一次經過杭州,有位方士看到他後出來作揖說:「貴人到了」。

方觀承懷疑對方是開玩笑,正色道:「開什麽玩笑?」

方士說:「我縱橫江湖幾十年,看過很多人,從未走眼。你某年會做某官,某年會升任總督,只可惜不得善終。如今你身上祥運已至,你可以立即進京,以順機緣」。

方觀承說:「且不說我是罪人子女,不可能進入仕途,就算有機緣,我兩袖空空,如何進京?」

誰知方士當即拿出20兩銀子送給方觀承,並寫了個名字托付他說:「你日後當上陜甘總督時,如果有總兵貽誤軍機當斬,拜托手下留情,就算報答我了」。

方觀承於是北上進京,後來因書法偶得雍正帝青睞,從此平步青雲。公元1755年,方觀承果然出任陜甘總督。有一天,某總兵貽誤軍機當斬。方觀承想起前事,仔細詢問,原來竟是當年那個方士的兒子,於是赦免了他。

方觀承又想到當年方士曾說自己不得善終,於是又請來方士化解。可方士說:「定數難違」,方觀承也無可奈何。當時方觀承任直隸總督,發現直隸每年上報流民死於路上的事件高達數百起,於是想設留養局來救濟流民。

積德行善

幾天後方士看到他就恭賀說:「大人滿面祥光,一定有莫大功德,不僅免遭刑戮,還有望子孫顯貴。你做了什麽事,積了這麽大的德?」

方觀承於是說自己打算設立留養局救濟流民。隨後他上奏施行,救活百姓無數。不久,陜甘軍營事發,兩個巡撫,一個將軍被正法。方觀承受連累按律當斬,但乾隆帝特意下旨赦免。方觀承之子後來官至閩浙總督,其孫官至沅州知府,世代顯貴。縱觀方觀承的一生,前半生被方士算定,從貧寒交迫到平步青雲,但不得善終。後半生卻逆天翻盤,不但躲過大劫,且福澤子孫。所以說命運無定,福自我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北宋名臣查道以奉母至孝而聞名。有一次母親生病想吃鱖魚湯,誰知寒冬買不到鱖魚。查道於是在河邊哭泣祈禱,然後鑿冰捕魚,後竟得到一條一尺多長的鱖魚。他又割破手臂,以血書寫經書。不久,母親的病就痊愈了。

查道參加科舉時沒有路費,親族們湊了3萬錢給他。後來渣道拜見父親的朋友呂翁,不巧呂翁去世無錢下葬,呂翁的哥哥準備賣掉女兒來治喪。查道當即把身上所有錢都給了呂翁的哥哥,並幫他的女兒置辦嫁妝,選擇夫婿。

而查道另一位故人去世時,也是家中貧窮,不得不把女兒押給別人做丫鬟。查道又替他贖回了女兒,並嫁與士族為妻,時人無不佩服他的操行。

查道任虢州知州時發生蝗災,他開倉賑災,並設粥棚施粥,同時拿出4000斛種麥給百姓作為種糧,百姓賴以存活的高達一萬余人。

積德行善

查道小時候曾在地上畫了一座大宅,說這個用來贍養那些孤獨無依的人。查道為官後,依然堅持吃素,日常用度非常節儉。雖然如此,但家中卻收留了許多親族中的孤獨無依者,一如兒時所畫。他所得的俸祿和賞賜都是隨時散施幹凈,那些露宿街頭的人也常常得到他的厚待與周濟。

他曾經夢見一位白發道人對他說:「你將官至正郎,壽命57歲」。

查道後來確實官至正郎,但是查道卻於64歲時去世,比夢中所說多了7歲。查道因自己的善良延長了壽命,由此可見命運並不是定數的,是可以因自己的德行而改的。

由以上真實歷史例子可以看出,人的命運不是註定的,是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的,積德行善就是一個方式。因此當我們的命運不好時,不要怨天尤人,而是努力積德行善。俗話「積德無須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你的善行一定會得到上天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