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一戰定天下——淮海戰役(7雙堆集)

2024-07-27歷史

只知道讀書的呆子

11 月 23 日深更半夜,淮海戰役總前委的三位常委劉、陳、鄧,一起給華東野戰軍「粟陳張」發了電報:「打黃維的時機特別好,因為李延年、劉汝明還是慢吞吞不往前,所以我們覺得除了王張 11 縱之外,讓粟陳張再拿兩三個縱隊去防著李、劉,至少用四個縱隊參加打黃維的戰鬥,只要黃維全部或者大部份被消滅,這比消滅李、劉更有好處。」

第 18 軍軍長楊伯濤他們提議,馬上更改原先定好的推進路線,趕緊往西南邊的固鎮靠過去,這樣就能和李延年的第六兵團會合,接著再考慮接下來咋打仗。可黃維拿不定主意,畢竟這違背了南京「國防部」的指令。

兵團十多萬人,都得等著這位司令官下命令。黃埔一期的「書呆子」一直猶豫到後半夜三點,最後總算決定向固鎮「轉進」,還派通訊軍官分別給各軍傳達命令。可就在各軍收拾部隊準備出發的時候,因為派去第 85 軍的一個通訊參謀「失去聯系」,黃維害怕泄密,又把行動給叫停了。

在這要命的時候,黃維帶領的部隊既不前進也不後退,整個兵團扛著槍排著隊等著新指令,這簡直就是戰場奇景,其他那幾個軍長又氣又急卻毫無辦法。巧得很,這個「失聯」的參謀半道迷路被解放軍給俘虜了。解放軍馬上就清楚了 12 兵團全部的撤退計劃,提前做好了安排。

到 11 月 25 日下午 4 點,第十二兵團「武裝待命」了 13 個小時,黃維這才正式下令往固鎮出發。這時候,中野已經把第 9 縱隊調回來了,用全部六個縱隊、三個獨立旅,還有其他配合作戰的地方武裝,把黃維給戰術包圍了。

雙堆集

1948 年 11 月 26 號,國軍的 12 兵團被困在了叫雙堆集的一小塊地方。這是淮海戰役開始後第二支被圍住的國軍大部隊。剛形成包圍圈的時候,12 兵團本來還有機會沖出去。黃維開軍事會打算讓 4 個師一起朝著解放軍防守的南邊進攻,盼著能一下沖出去。這時候 110 師的師長廖運周站出來講:「雙堆集地方小,4 個師的隊伍不好鋪開,自己願意帶著 110 師沖在前頭給兵團闖出一條活路」。黃維聽了特別感動,馬上就說「廖兄還想要啥裝備,兵團部都給」。可他不知道廖師長是咱共產黨的地下黨,這時候已經準備在陣前起義了。

1927 年的時候,廖運周就入了共產黨,在敵營已經潛伏了 20 年。1937 年 110 師組建起來,廖運周慢慢當上了師長。接下來的幾年,廖運周使勁發展部隊裏的積極分子,把反動軍官給排擠出去。到 48 年,110 師一半士兵和大部份軍官都是思想進步的,還有不少秘密入了黨。廖運周自己也多次聯系組織要發動起義,可組織一直回復「現在時機不行」。如今黃維被圍住,廖運周總算等到了發動起義的最佳時機。

原本黃維打算讓 4 個師沖破中野 6 縱的防線。廖運周透過聯系人跟中野取得聯系,把黃維的突擊安排和時間都透給了中野。中野 6 縱馬上調整了防禦部署。雙方商量好 110 師起義官兵左手纏白布迅速穿過 6 縱防區,接著 6 縱合攏包圍圈攻打後面 3 個師。

27 號起義那天,戰場上起霧了,110 師的 2 個團跟軍官團在解放軍「幫襯下」跑出了包圍圈,順帶還弄走了十幾門榴彈炮。為了把黃維糊弄住,廖運周「突圍」的時候不停地給黃維發電報講:「一路順溜,沒一點阻礙。」這時候黃維還等著突圍成功的喜訊呢,可很快跟進的 18 軍 118 師跟黃維報告:碰到共軍強大火力的伏擊,損失老慘了。因為提前清楚了國軍突圍的方向和安排,6 縱的火力準備特別充分還特精準,後面跟著的 3 個師部隊讓 6 縱突然來的火力給打懵了。12 兵團這次突圍沒成,到這時候黃維還覺得 110 師突圍成功了,只是隊伍被打散聯系不上。

雖說 110 師起義的人數不多,總共才 5000 來人。可這對 12 兵團的士氣造成的打擊極大。自此,國軍土木系最後的精銳就要在雙堆集被埋葬了。

橫沖直闖

粟裕大將特別會抓戰機,敢打其他將領不敢打的仗。有個很突出的地方就是能極度地調動兵力,就算解放軍人數不占上風,也能靠部隊的運動和排程在局部戰場上獲得兵力優勢。豫東和淮海戰役把這體現得特別充分。(說個題外話,粟裕剛到華野指揮的時候,下面的指揮官不太理解他的作戰想法,一般人確實也跟不上粟裕的思路。像粟裕總讓部隊大範圍調動,來回跑,去找敵人的漏洞。曾經就有縱隊司令在電話裏直接懟粟裕:「你們在地圖上隨便劃兩下,下面的兵腿都要跑斷了」。所以華野整風時專門要求華野的縱隊首長得服從粟裕的指揮)

在華野打算最終解決黃百韜兵團的時候,戰場南線的情況其實相當嚴峻。陳賡的 4 縱雖然阻擊了 12 兵團,中野的口袋陣也初步弄好了。可中野使盡渾身解數也只是能保證圍住黃維。北上的李延年、劉汝明帶著 5 個軍呢。徐州的孫元良兵團和邱清泉兵團的一部份還南下打算重新奪回宿縣。要是宿縣被他們奪回去了,那徐蚌之間國軍的退路就通了。正在南面圍著黃維的中野就會有大危險了。

粟裕老早就瞧出這個危險了,在黃百韜就剩那麽一口氣的時候。粟裕就把 2、6、13 縱抽出來南下攔住李延年、劉汝明部,另外讓中野 11 縱歸隊。2、13 縱本來是在碾莊圍攻黃百韜兵團 100 軍的。傷亡不算重,在 11 月 19 日就差不多把當面敵軍給肅清了。粟裕調兵一直都是能提前想好兩三步。阻擊邱李兵團時就留了 5 個縱隊準備包抄。現在黃百韜還沒解決呢,就想著把攻堅任務輕松點的部隊撤下來,準備投到南線去支援中野。有時候真是對粟裕大將的排程本事佩服得不行,這麽緊張的戰場形勢,20 號出發的時候 2、13 縱還休整了半天。後面幾天華野戰士靠著兩條鐵腳板使勁往南面戰場跑。

參加碾莊最終攻擊的 9 縱,戰鬥一結束,就接到命令馬上朝西南去,準備阻攔從徐州南下的敵人。華野部隊打了十幾天仗,累得不行,沒怎麽休息就得投入下一場戰鬥。個別戰士進攻時抱著炸藥包都能睡著。不過解放軍累,國軍也累。這時候特別緊急,華野和中野的官兵克服了好多困難,成功把南上北下的敵人擋住了。

25 號那天,鬥誌昂揚的華野南下部隊不但扛住了北上國軍的攻擊,還逮住了李延年的一部份隊伍,消滅了一部份敵人。南面的敵人被控制住了,可北面負責攔截的徐州國軍裏的兩廣縱隊卻碰上難題了。

在國軍南北兩路一同推進的時候,北邊負責打通徐蚌線的主力是孫元良兵團和邱兵團的一部份。平常來講,孫元良兵團的進擊那叫一個瘋狂,正對著孫元良的是華野兩廣縱隊,這兩廣縱隊的主力是來自兩廣地區的東江遊擊隊。抗日戰爭結束,國共簽了雙十協定,華南各省的遊擊隊就北上了。這些來自嶺南的戰士被編進了華野兩廣縱隊。雖說縱隊是軍級編制,可兩廣縱隊就只有 3 個團,每個團也就 2 個營。孫元良兵團稀罕地白天黑夜都進攻。碰上像打了雞血似的孫元良兵團,只能一步步往後退,孫元良的部隊一路沖到了盧村寨一線,再往南走就能和黃維兵團會合了。

作為國軍有名的「飛將軍」孫元良,那逃跑的本事可是厲害得很。北伐的時候從南昌開溜,37 年南京淪陷,孫將軍能伸能屈,在妓院躲了好幾個月,最後還是跑掉了。孫元良雖說一路都在逃,可手下的兵卻越來越多,足見國軍選人才真是「別具一格」。如今黃維被困住,宿縣被解放軍占了。孫元良感覺到徐州的國軍要完犢子了,所以跟打了興奮劑似的拼命朝南打。比國軍主力的邱清泉表現得可搶眼多了。

28 號,眼瞅著孫元良馬上要沖破兩廣縱隊的防線了,這時候華野的 9 縱及時來了。9 縱的官兵們也不顧累,馬上投入陣地戰,把國軍的進攻給打退了。要不是 9 縱趕到的及時,那飛將軍可就真跑了。

這會兒,淮海戰役的前沿又有一個強大的敵軍集團被圍住了,徐蚌兩頭的幾十萬國民黨軍隊被華野牢牢地困在那兒。這就像絞索在逐步收緊。南京的蔣介石壓根沒想到,才不到 1 個月的工夫,徐蚌之間幾十萬國民黨軍居然把仗打成這副德行。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老老實實地把徐州的部隊撤到淮南去。

遭受挫折

12 兵團被圍住以後,中野這邊所有人信心滿滿,士氣特別高。就連部隊的首長都認為馬上能把 12 兵團給解決掉。28 日,劉鄧在給中央的電報裏講了。

用 2 到 3 天就能把戰鬥搞定

但是 12 兵團的戰鬥力遠超中野原本的想法。12 兵團下面的 18 軍那可是國軍嫡系裏頭的嫡系。有著 24 輛坦克 ,44 門榴彈炮,32 門野炮,47 門山炮,40 門戰防炮,847 門 60 以上口徑的迫擊炮 ,還有大小汽車 500 輛。光是下面的 2 個 105 美制榴彈炮營的火力,就比中野全軍都強。黃維被圍的時候還放話,說共軍來打也打不動他們。同時,黃維搞車輪戰,讓部隊輪流用重炮轟擊中野防線,想突圍出去,這給中野帶來了很大傷亡。頭兩天的仗打完,中野領導覺得 12 兵團確實不好打。

評估過包圍圈的實際狀況後,中野的領導又給中央發去電報,承認他們低估了 12 兵團的作戰能力。雙堆集這場戰鬥會是長期圍困的情形,還得華野支援一些部隊和重火力,為能長期圍困住,不讓 12 兵團跑掉。中野也學著華野圍困黃百韜的辦法——使勁挖交通壕。解放軍指戰員明白「多流汗、少流血」,拼命挖,總攻開始前,坑道都長達 70 公裏了。中野的交通壕不光能節省沖鋒時間,還做了不少改進,交通壕裏、觀察哨、防坦克壕,還有衛生院、廁所、能表演節目的娛樂場所啥都有。官兵從殘酷戰鬥裏退下來能立刻休整。從遼沈戰役打錦州、華野攻打碾莊到雙堆集,解放軍圍困國軍重兵集團已經形成「流水線操作」的模式了。

另外,因為火力不夠,中野官兵開創性地搞出了一種土炮,大家都叫它沒良心炮。

主體就是個空汽油桶,往裏面填上發射藥,再把捆成圓盤形的炸藥包放進去,接著點燃發射藥,就能把十公斤的炸藥包扔到 150 到 200 米遠的地方。靠著交通壕,在離敵人不到 200 米的地方點火,威力可大了。因為兩軍離得太近,12 兵團的火炮完全使不上勁。步兵也只能瞅著,最後就那麽看著解放軍慢慢地縮小包圍圈。

12 兵團是全美械的,火力挺強。不過美械軍團有弱點,就是太依靠後勤了。就 49 年以前舊中國那道路狀況,還有國軍的後勤保養水平,很難滿足重裝兵團長時間對糧彈的需要。12 兵團被圍一周後,突圍的勁頭明顯弱了,再加上中野慢悠悠地挖溝,逐步蠶食國軍的陣地。就算是最厲害的國軍主力,軍心也開始不穩了。

11 月末 12 月初的時候,18 軍曾經的上司胡璉兩次獨自飛到雙堆集,12 兵團的士氣因而振奮了一下。可這就是 12 兵團最後的曇花一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