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建國後,解放軍一連長看紀錄片時,突然指著螢幕大哭:她是我妻子

2023-12-21歷史

1950年夏天,安徽、河南兩省交界地帶因為天降大雨的緣故,導致淮北地區出現了一場特大洪水,當毛主席看到當地災民為躲避洪水爬到樹上,結果被毒蛇咬死的報告時留下了眼淚,指示有關部門準備根治水災的工作,並行出了「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的偉大號召。

為了紀念轟轟烈烈的治淮工程,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拍攝了一部紀錄片電影【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並於1952年全國放映。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福建前線某部隊在組織全體解放軍官兵觀看紀錄片時,部隊中一位連長卻突然間嚎啕大哭,然後指著螢幕上的一位婦女同誌說道:「她是我失散多年的妻子啊!」

這位連長叫做馮學永,而紀錄片上的那位婦女,叫做李秀英。

被抓壯丁的上門女婿

李秀英於1928年出生於安徽省淮泗道潁上縣,當時她家裏已經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她的父親姓朱,母親姓李。

因為家裏孩子實在太多的緣故,父親逐漸承擔不起一家人的生活費用,正好秀英的舅舅沒有孩子,於是父親就在秀英4歲時將她過繼給了舅舅,秀英也就在這一年正式改姓李。

雖然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但是繼父對李秀英還是視作掌上明珠一般,繼父家在鎮子上做一些小買賣,生意雖然不是特別興隆,但還算可以,一家人維持溫飽是完全不成問題的。

1944年,李秀英的繼父眼看女兒越長越大,覺得是時候給她找個丈夫了,但是繼父不放心女兒嫁到外地去,擔心女兒會受苦,於是想給女兒找一個上門女婿。

正巧,有一個叫做馮學永的年輕人經人介紹來到了他們家當學徒,馮學永為人老實,幹活伶俐,繼父覺得如果將馮學永招做上門女婿,對女兒也是一件好事,於是就主動找馮學永談話,問他願不願意入贅到自己家裏來。

馮學永在店裏幹活期間與李秀英聊過天,對長得清純漂亮的李秀英心有好感,因此雖然當上門女婿並不是什麽光榮的事情,但馮學永還是當場表示自己願意。

就這樣,李秀英和馮學永正式舉行了婚禮,第2年,他們之間誕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1946年,李秀英發覺自己又懷孕了,就在馮學永與李秀英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時,卻出現了一件如同晴天霹靂般的事情。

這一天早晨,馮學永起了個大早,告訴懷胎7個月的李秀英自己要收麥子去,今天下午就能趕回來,讓妻子不用擔心。

結果李秀英等到晚上都沒有等到馮學永回來,她挺著個大肚子抱著女兒找遍了村子裏的親戚朋友,結果沒有一個人知道丈夫的蹤跡,當時國共兩黨已經開始打內戰了,國民黨反動派為了贏得戰爭四處拉壯丁,李秀英心裏逐漸產生了不祥的預感。

過了幾天後,李秀英家附近的鄰居慌慌張張地跑了回來,然後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到李秀英家對她說道:「秀英嫂子,出···出大事兒了,學永哥他····他被人抓去當兵去了!」

鄰居喝了口水,緩了緩後對李秀英說道:「前幾天我在外邊辦事的時候,看到國民黨正在抓壯丁,學永哥也被他們給抓了,我見情勢不妙就找了個犄角旮旯躲了起來,沒有被那些國民黨兵發現,因為擔心他們再回來,所以我在外邊親戚家裏躲了幾天,這才趕回來給你報信。」

丈夫被國民黨抓壯丁這件事情對於李秀英而言如同晴天霹靂一般,畢竟子彈無眼,一不小心自己可能就永遠見不到丈夫了,再加上此時李秀英的繼父又患上了癆病,身體狀況並不好,生活的重擔全都壓在了李秀英一個人的身上。

好在親戚朋友知道李秀英的情況後,對她予以了極大的幫助,三個月後,在親戚朋友的照看下李秀英又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李秀英認為這段時間自己給親戚朋友添了不小的麻煩,孩子已經生下來了,不能再給他們添麻煩了,於是二女兒出生後不久,李秀英就開始為了生活進行工作,在三年內戰時間裏,她下過地,去縣城裏打過零工,不管生活多麽艱苦,她都硬生生扛了下來。

雖然很多親戚朋友不忍見她一個婦道人家受苦,於是勸她再找個男人改嫁,但李秀英卻堅決表示自己就是要等學永回來。

治理淮河

1950年7月20日,毛主席收到了一封華東防汛總指揮部發來的淮河災區急電。

華東防汛總指揮部在電報中報告,自1950年6月下旬以來,淮河中上遊地區出現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規模暴雨,預計會超過1931年最高洪水水位,淮河幹流兩岸的億萬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遭受嚴重威脅。

淮河古稱淮水,是中國第三大河流,在古代與長江、黃河、濟水並稱為「四瀆」,淮河的支流非常多,再加上淮河的主汛期間暴雨十分的頻繁,因此歷朝歷代雖然有心治理淮河,但是一直沒能取得有效的成績。

毛主席收到華東防汛總指揮部發來的電報後,對這一情況十分重視,當即指示政務院總理周恩來,除了要積極防汛、救災外,同時必須考慮根治淮河水災的方法。

黨中央立即安排了上千萬公斤的救濟糧前往災區,然而,口糧的問題雖然暫時得到了解決,水災的威脅卻仍然沒有結束,8月5日,皖北行署區書記曾希聖向毛主席發了一封告急電報,曾希聖在電報中寫道:

由於水勢兇猛,( 群眾 )來不及逃脫,或攀登樹上失足墜水( 有在樹上被毒蛇咬死者 )、或船小浪大,翻船而死者,統計 四百八十九 人,受災人數共 九百九十余萬 ,受災人口占皖北 總人口的一半

毛主席曾說過,他這個人平時不愛落淚,一般只有三種情況下才會流眼淚,其中第一種情況就是他聽不得窮苦老百姓的哭聲,一旦看到老百姓受苦,自己就會忍不住的掉眼淚。當毛主席看到曾希聖發給他的這封描述皖北受災群眾的生活後,他的眼眶瞬間就濕潤了,並留下了淚水,然後說道:「 不解救人民,還叫什麽共產黨!

毛主席在「被毒蛇咬死者」「四百八十九人」下面畫了重重的橫線,之後將這封電報轉批給周恩來總理,讓他了解災情後「 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導淮計劃。

1950年10月14日,中央政府正式釋出了【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決定按照「 蓄泄兼籌,以達根治之目的 」的方針治理淮河,雖然當時正在進行抗美援朝戰爭,但是中央還是硬生生的擠出了4億5千萬斤原糧、2000萬斤小麥當做治淮工程款。

1950年12月,治淮第一期工程正式全面開工。

歷史上不是沒有人想要治理淮河,但是「根治淮河」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提出,因為這是一件極其困難和具有挑戰性的事情。

毛主席後來發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後,大批的工人、農民、解放軍、幹部、大學生等社會各界人員匯聚成一股洪流,從全國各地趕往前線,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治淮運動中,僅治淮工程開始的第1年,就有220萬農民加入了這場偉大的運動中。

而祖祖輩輩飽受淮河肆虐危害的淮河流域的人民群眾,也懷著非同一般的熱情投入了進來,其中自然也包括李秀英。

李秀英的家鄉正是治淮重點區域,當李秀英得知治理淮河行動正式開始後,將自己的兩個孩子交給繼母照顧,準備前往淮河治理工作報名處報名。

結果半路上李秀英想到:想要治理淮河,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十分渺小的,因此他又返回了村莊,召集了村子裏26個姐妹一起組成「女子民兵突擊隊」,一人扛一條扁擔一只筐跑到報名處報了名。

1951年的中國工業並不完善,完全沒有治河所需的大型電腦械裝置,因此想要治河完全靠的就是人力。

雖然李秀英和她領導的「女子民兵突擊隊」全都是婦女同誌,但是她們和其他男同誌相比也不遑多讓,沒有因為自己是女同誌就搞特殊化,不管是淘沙還是挑土,她們總是沖在最前面,李秀英等人卻沒有喊過一聲苦,也沒有叫過一聲累,在大太陽底下揮灑著汗水。

據李秀英後來回憶,有一次她們幾個姑娘擡土的時候,僅僅一個下午就擡斷了4根手臂粗細的擔子,到了晚上的時候肩膀腫得老高,根本就沒法睡覺,如果不睡覺的話第2天幹活就沒精神,因此大家就把扁擔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反復地按壓,直到將肩膀壓的沒知覺了才能睡著。

在一起幹活的同誌們看來,李秀英就像一個「拼命三娘」一樣,幹起活來不要命。有一次,她幹活的時候突然吐了一大口鮮血,然後暈倒在地上了。

當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副部長兼治淮委員會工程部副部長錢正英知道李秀英的事跡後,連忙趕到醫院看望李秀英,錢正英看著昏迷不醒的李秀英十分心疼,於是專門將醫生找來,囑咐醫生:「李秀英蘇醒後,讓她在醫院裏多休養幾天,沒有我的命令,不許她出院!」

然而李秀英蘇醒後卻拒絕了醫生讓她休養的好心要求,一定要到前線繼續工作,因為李秀英小時候曾經經歷過洪水泛濫的滋味,當時如果不是有一棵樹正好將她攔住,李秀英當時就被洪水給沖跑了,李秀英知道時間就是生命,必須在汛期來臨之前將堤壩修好,這樣才能避免再次出現自己小時候那樣的悲劇。

於是李秀英不顧醫生護士的阻攔,再次沖到了最前線進行工作。

就這樣,在千千萬萬個「李秀英」的不懈努力下,第一期治淮工程順利完成,成功保證了當年的秋收工作,為後續的治理工程奠定了基礎。

做出了突出貢獻的李秀英,先後兩次被評選為「特級治淮勞動模範」,她的肖像還曾登上1951年刊發的第九期【人民畫報】的封面。

1951年10月,作為勞動模範的李秀英前往北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會議結束後,毛主席特意親切地與李秀英握了握手,而李秀英也趁這一機會拿起自己的一個本子請毛主席簽字,毛主席二話不說欣然應允,鄭重的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她是我妻子

治淮一期工程順利竣工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拍攝了一部名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紀錄片,在這一部紀錄片中,作為特級勞動模範的李秀英多次出鏡。1952年這部紀錄片全國上映後,李秀英也成為了全國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

與此同時,福建前線某部隊也組織全體官兵觀看這部記錄電影,戰士和指戰員們對熒幕上人民群眾萬眾一心的為治理淮河所做的努力十分感動,並留下了眼淚。然而眾人沒想到的是,一位連長看著看著突然間嚎啕大哭了起來,然後指著熒幕上特級勞動模範代表李秀英,對戰友們說道:「她是我失散多年的妻子啊!」

這位解放軍連長,正是馮學永。

1946年的那一天,馮學永在去割麥子時被國民黨給拉去抓了壯丁,想到家裏懷胎7月的妻子,以及不到兩歲的女兒,馮學永在剛被抓進軍營時想的只有一件事:一定要逃回家去,我老婆孩子還等著我呢!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馮學永曾多次策劃並實施了逃跑行動,可惜每一次都被國民黨給抓回去,然後多次受到懲罰,經歷了國民黨非人的折磨後,馮學永徹底放棄了逃跑的希望,在國民黨軍隊裏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

雖然馮學永放棄了希望,但是他所在的部隊領導還是存在著有識之士的,有一天,馮學永的上級召集他和其他國民黨士兵開會,說上頭長官已經決定起義了讓他們做好準備,就這樣,馮學永稀裏糊塗的成為了解放軍的一員。

當馮學永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後,才明白什麽叫做「官兵平等」,什麽叫做「軍民魚水情」,當馮學永還是一名國民黨士兵時,部隊每路過一個地方,當地群眾要麽選擇逃跑,要麽對他們怒目而視,就像是看仇人一樣。

而馮學永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戰士後,所到之處人民群眾無不是簞食壺漿夾道歡迎,對待解放軍就像是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

在國民黨當兵時期,國民黨長官肆意打罵士兵,克扣兵餉的現象屢見不鮮,而在解放軍中官兵是平等的,兵餉也是足額發放的,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的共同點就是有不少士兵都是窮苦人家出身,但國民黨軍隊的士兵是拉壯丁拉來的,而解放軍戰士是自願參軍的。

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後,馮學永逐漸在心裏堅定了一個念頭:如果不推翻國民黨,那麽自己遭遇的悲劇一定還會發生在自己的後代身上,我要跟著共產黨早日把國民黨反動派打跑,結束這場該死的戰爭,然後回家和妻子團圓。

之後,馮學永參加了淮海戰役,戰鬥開始後,雖然他心裏仍然有些害怕,怕自己再也見不到妻子、女兒,以及不知道是男是女的孩子,但他卻沒有絲毫的動搖,「 取得勝利,活下去,帶著榮譽、勛章回家! 」的意誌壓倒了一切,沖鋒號響起後他總會義無反顧地沖上去。

之後,馮學永跟著部隊轉戰南北,參加了多起重要戰役,並數次立下戰功,將國民黨反動派趕出大陸後,馮學永在心裏告訴自己:是時候回家了。

然而就在他準備向部隊領導請假回家探親時,韓戰爆發了,此時馮學永的思想比剛參加解放軍時已經有了質的昇華,在他心裏國家的安危穩定高於一切,而且他也知道,美國鬼子一旦在北韓半島取勝,一定會想方設法地將國民黨反動派「帶回來」,受夠了國民黨統治的他當即取消了回家探親的計劃,準備跟隨部隊入朝參戰。

在北韓和美國鬼子戰鬥了一段時間後,馮學永又跟隨部隊調回了福建前線,預防敗退台灣的蔣介石有什麽「非分之想」。

在這段時間裏,馮學永曾托人回老家打聽過妻子的訊息,但始終沒有和妻子聯系上,心裏不由得十分忐忑:妻子不會改嫁了吧?

直到1952年部隊組織看記錄電影時,他越看熒幕上那位婦女越覺得眼熟,在得知對方名叫「李秀英」後,終於確認:那就是自己6年沒見的妻子!

馮學永沒敢直接和李秀英取得聯系,因為他擔心妻子已經改嫁了,猶豫了很久後,馮學永決定先給當地政府寫封信,詢問一下妻子的現狀。

當地政府知道馮學永是特級勞動模範李秀英的丈夫後,趕緊將這封信轉交給了李秀英,李秀英看到信封上那一熟悉的筆跡時,心中的激動可想而知,她雖然想開懷大笑,但眼睛裏卻不由自主地流出了淚水,這一天,她已經等了整整6年了。

1952年年底,李秀英帶著兩個孩子千裏迢迢地抵達了福建前線,並見到了6年不見的丈夫,這對堅強的夫婦緊緊地抱在了一起,再也沒有什麽能將他們二人分開了。

為了和丈夫在一起,李秀英於1955年辭掉了在水利廳的工作,攜全家一起搬到了丈夫所在的福建省南安縣,並在一家化工廠找到了工作,別人說她傻,主動放棄「金飯碗」,李秀英自己卻不這麽看,在她看來,沒有什麽比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更為重要的了。

1969年,李秀英正式當選為福建省南安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並作為代表參加了黨的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再次見到了毛主席。

李秀英和馮學永總共生了三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馮學永所在連隊的一排長,二女兒嫁給了連隊的二排長,小女兒長大後參加了解放軍,小女兒的兒子高中畢業後也參加了解放軍,因此,李秀英一家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軍人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