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下令尋找戴之奇,不料俘虜指著我軍幹部:他穿著我們師長的鞋
據【粟裕戰爭回憶錄】中記載,有人曾問粟裕: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為什麽不出名?
粟裕給出的答案非常簡單:
「那就是被其他更大的戰役擋住了。」
宿北戰役與魯南戰役時間間隔不長,也可以這麽說,魯南戰役是宿北戰役的延續,這場戰役的至關重要性在過去我們已經反復聊了多次,他開創了華中、山東兩大野戰軍配合,使得原來本不熟悉,戰法也各異的兩軍彼此融合,並且相互產生信任。
而這種信任,在粟裕看來難能可貴,因為如果宿北戰役一旦失敗,則意味著兩軍融合需要花費更大代價,更多時間去磨合。
宿北、魯南兩大戰役得勝,客觀上為後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鋪平了道路,華東戰場也借此機會迎來了新的變革,善莫大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宿北戰役。
一
過去我們聊過宿北戰役很多,但對於戴之奇這個人卻很少談。
有這樣一個說法,如果不是有了後來孟良崮戰役,那麽戴之奇在宿北戰役中的斃命,將會成為華野建軍史上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次戰績。
從某種程度來說,戴之奇雖然比不得張靈甫,但他在國民黨軍中的地位也不同尋常。
戴之奇原名戴光珍, 原興義縣馬嶺區納省鄉戴家園人,1904年出生,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第二期,差不多相當於是黃埔四期畢業。
戴之奇雖然算不上是出身顯赫,但家世也不凡,追溯其祖先,最早可以到明朝後期,當時朝廷為了鞏固邊防,下令進行了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戴之奇的始祖戴誌雲也隨同人口大軍一起從江西遷到了貴州,從此在此地定居,並世代以搓麻為業,到戴之奇父親一輩兒時,以累計起了頗豐的家資。
得益於此,戴之奇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特別在父母的嚴格要求下,對孔孟之道格外精通,1923年又到縣城,接受新式教育。
不過因為家裏兄弟多,戴之奇考上國立武昌大學預科後,家裏沒錢供他讀書,父親戴占坤直截了當的告訴兒子:
「你考上了武昌師範大學預科,本該高興,怎奈家中已無余錢供你讀書,若你能想到辦法湊齊學費,我同意你繼續上學。」
第二天,戴之奇便拿著錄取通知書到舅舅家裏,舅舅家庭條件還不錯,一聽外甥考上大學,資助了10塊大洋,憑著這10塊大洋,戴之奇動身赴武昌求學。
不過,當時的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戴之奇在大學讀書期間,逐漸認識到,當時的中國需要的是統一,而不是教師,於是他有了投身軍教的想法。
於是在1926年,戴之奇南下廣州,考入了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第二期。
從此,戴之奇開啟了軍人的一生。
拋開恩怨客觀的去看,戴之奇算是文武兼備,當初投筆從戎時,以戴的文化水平考上並不難,但身體素質尚不過關,於是考入軍校後,戴之奇特意加強了身體鍛煉。
在黃埔求學期間,還有件小事。
戴之奇在黃埔求學期間,成績名列前茅,當時軍校有個姓趙的教官,十分看重戴之奇,想著把女兒 趙澤蕓嫁給他,不料當時趙澤蕓已經是心有所屬,屬意黃埔一期畢業的黃維,而黃維也是非趙澤蕓不娶。
可不知何緣故,這位趙教員一門心思的認定戴之奇是他的乘龍快婿,在他幹預下,硬生生拆散女兒與黃維的關系,選擇戴之奇。
不過,從後來的結果來看,無論是嫁給哪一個,這位趙小姐都不算是很幸福,不是因為戴之奇後來死在宿北戰役,而是因為戴之奇很有女人緣。
後來八年抗戰,戴之奇總是身先士卒。
1937年秋淞滬抗戰,戴之奇任黔軍103師副師長(很奇怪為何不是嫡系軍),後來全師被日寇包圍,戴之奇以副師長之身份,身先士卒,率領全師突圍,據說當時戴之奇身上披著一床棉被,等到下火線以後,棉被已經是千瘡百孔,戴之奇人卻安然無恙。
也正因為如此,戴之奇這才進入蔣介石目光中。
1942年,國民黨軍招募青年學生組建青年軍,當時戴之奇任黔軍94軍121師師長,被蔣點名出任青年軍201師師長。
當時,宋美齡帶著一班青年女學生去勞軍,有個重慶大學的女學生叫 秦瑾雯的女校花看上了戴之奇,非他不嫁,但戴之奇當時已經有妻兒老小,連番拒絕,後來秦瑾雯找到了宋美齡,請她出面玉成此事,並拜她為幹媽,事後宋美齡親自出面勸說,戴之奇不好拒絕,於是娶了秦瑾雯為二姨太。
不過,這個故事很明顯帶有男性色彩一些,但無關大雅,在當時環境下,這樁婚姻也被傳為一時佳話,秦瑾雯嫁給戴之奇後,被宋美齡賜號為勝利夫人。
秦瑾雯後來得享高壽,一直活到百歲有余。
二
婚後的秦瑾雯馬上就發現了不對勁兒,她發現戴之奇這個人很狂熱。
事實上,戴之奇雖然是黃埔出身,但很長時間一直在非嫡系部隊,一直到調到青年軍後,才算是歸了嫡系,無論是蔣介石還是蔣經國,對戴之奇不可謂是不信任不重用。
這對於從小深受孔孟之道教育的戴之奇影響更大。
到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陰謀發動內戰,戴之奇更是死心塌地追隨。
秦瑾雯是正經大學生出身,有著很高的文化素養,她上學時期就和左翼學生有過很多接觸,從內心深處她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夠拒絕內戰,倡導和平。
可每次一聊起這些,戴之奇就是一副狂熱的嘴臉,說什麽「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時間一長,秦瑾雯對丈夫就越來越失望。
湊巧的是,當時秦瑾雯有個同學是地下黨員,這位大學同窗把這個情況報告給黨組織後,黨組織授意這位同學利用關系去影響秦瑾雯,說不能還能勸說戴之奇臨陣起義(這個屬實有些異想天開了)。
不過,透過與地下黨接觸,秦瑾雯從此成為臥底在戴之奇身邊,她主要有兩個任務:
一、勸說戴之奇起義(這條路顯然走不通);
二、負責給解放軍傳遞情報。
之前我們聊宿北戰役(大約很久之前,可以翻一番舊文章),戴之奇這個人思想極端反動,他始終認為以國民黨軍精銳大軍,打我軍是輕松自如。
軍調時期,戴之奇便目空一切,甚至不屑一顧與我軍和談,他想的就是動用武力來迫使我軍屈服。
抗戰勝利後,粟裕曾作為新四軍代表,赴徐州綏靖公署和談,一次談判結束後,時任綏靖公署副參謀長的戴之奇將粟裕送出來,碰巧空中有兩架國民黨軍飛機劃過。
見此情形,戴之奇看著粟裕,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話:
「現在空軍威力真大啊!」
粟裕也笑了笑回應道:
「遺憾的是,天上的飛機並不能飛到地下抓俘虜。」
可最終,戴之奇還是為自己的狂熱買了單。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到11月,國民黨軍付出十余萬人的傷亡代價,連續奪取蘇中、兩淮、漣水,兵鋒直指我山東解放區。
華中、山東兩大野戰軍會師後,國民黨軍想畢其功於一役,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指揮25萬大軍兵分四路直插我根據地。
其中國民黨軍以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十一師會同整編69師六個半旅為一路,由徐州綏署副主任吳奇偉指揮,胡璉為前線指揮,由宿遷向新安、沭陽開進。
也正因為是兵分四路進攻,敵進攻正面露出了長達300多公裏的間隙,為我軍分割包圍奠定了基礎。
陳毅、粟裕此前會師後,就已經商定,鑒於敵人猖狂,決心趁敵輕敵冒進之際,尋機殲敵一路。
當時,整編十一師以及整編69師分左右兩路縱隊向新安、沭陽開進,位置十分突出,因此我軍決心圍繞這一路來做文章,但因為兩師靠的密,我軍沒確定先打哪一路。
粟裕後來聊到戰術時,也曾提到當時的想法,如果敵左路先動,那就打左路,右路先動,就打右路。
三
戴之奇率領的整編69師,嚴格意義上來講不算精銳,據粟裕回憶,該師之前就曾受到我軍淪陷性打擊,被殲滅兩個旅,後來才調來戴之奇重整。
是以戴之奇赴任後,除了重整整編69師戰力外,一直想著就是如何向蔣介石邀功請賞。
本來整編十一師、69師兩師的位置都有些突出,但胡璉比較謹慎,加上整編十一師又是新調來的,因此行動比較遲緩,因此粟裕決定先打整編69師。
1946年12月14日,華野下定決心拿整編69師開刀。可笑的是,即便以胡璉生性狡詐,也未能發現華野南下的動作,相反還被我軍的假動作迷惑,以為我軍要主力要撤離。
據說是因為秦瑾雯(當時秦隨軍任機要秘書)不斷傳來訊息,當時我軍對戴之奇的動向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可畢竟一夜夫妻百夜恩,秦瑾雯一直到最後關頭,仍然還想勸說丈夫起義或投降。
不過,考慮到丈夫的頑固,秦瑾雯透過戴之奇的侍衛官辛三根出面勸說,可沒想到已經被圍的水泄不通的戴之奇仍然頑固不肯投降,直接掏出槍來吧侍衛官打死,並且還揚言:
「誰要茍且偷生,再敢提與共軍和談,此人就是下場。」
秦瑾雯見如此,心裏涼了半截。
辛三根是戴之奇的心腹,過去曾從戰場上救戴之奇的性命,想不到戴之奇如此狠絕無情,就連救命恩人的恩情也不顧。
秦瑾雯徹底對丈夫死心。
戴之奇被圍後,連番呼救,除了向臨近的胡璉求救外,還想吳奇偉、蔣介石也發去了電文,蔣介石一聽心腹愛將被圍,立馬電令胡璉,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救援。
可自始至終,戴之奇沒有等來援軍。無奈之下絕望自戕。
整編69師全軍覆沒後,幸存的官兵後來回憶:
「戴之奇兵敗自殺一事,責任完全在吳奇偉和胡璉身上,特別是整編十一師近在咫尺,卻不派兵增援,出賣友軍,實在可恨——吳副主任(吳奇偉)及胡師長(胡璉)者,竟不以國家為重,自私自利,嫉材忌能。十一師近在十余裏之間,又無匪之兵力牽制,不可謂之力量不及,乃不令一兵一彈赴援,故使我師座彈盡力竭,促使慘敗自殺……目睹一場立可成功之大捷,而竟一敗至此,推究其因,顯系十一師之自私自利,因欲保存其實力,而竟出賣友軍至此!」
宿北戰役結束後,粟裕沒找到戴之奇的下落,還下令給各縱隊挨個從俘虜裏尋找。
時任山野二縱司令員的韋國清在審問戴之奇的副官龐白林,龐白林只是支支吾吾不肯開口,就在這時,隨軍的前線宣傳幹部胡奇坤到二縱駐地采訪韋國清,龐白林一見他進來,上下一打量,頓時驚奇起來:
「這位長官穿著我們師長的鞋子。」
胡奇坤自己也嚇了一跳。
事後胡奇坤才知道,之前他過河來采訪時,不慎一腳踩進冰窟窿裏,一起來的保衛幹事老高,發現身邊有一具國軍遺體,隨手從他腳上脫下一雙鞋子遞給胡奇坤。
這雙鞋很精幹,一看就很高級, 胡奇坤當時還很奇怪,國民黨軍士兵竟然還有人穿如此高級的鞋,但當時他也有任務在身,所以沒有細思索,穿上就走,卻被後來龐白林給認了出來。
至此,華野終於確認,宿北戰役中,敵整編69師師長戴之奇已自戕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