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本公眾號主人,定居武漢的東北人。創辦本公眾號的目的就是自娛自樂,分享生活。
最近讀【史記】,對裏面的一些內容略有感悟,在此記錄下來和朋友們分享,不當之處還請大家不吝賜教。
背景介紹:
宋國大夫華元歷經宋昭公、宋文公、宋共公和宋平公四任君主,堪稱宋國「四朝元老」。華元在宋國長期擔任右師(相當於國相),自己集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刺客、人質、俘虜等多重角色於一身,在宋國乃至春秋歷史上留下了很多歷史「佳話」。其中特別出名的一個故事,就是有一次華元在領兵與鄭國交戰,因為戰前給將士們分羊肉湯的時候沒有分給自己的車夫,結果第二天出戰車夫直接就把華元送到了鄭國大營導致華元被俘,也意味著宋國此戰失利。
故事經過:
本次我們除了介紹華元因羊肉湯被俘虜的故事以外,我們還會把華元一生的主要事跡也會展開一下,畢竟華元這個人確實身上有著太多的不同角色,我們絕不能管中窺豹,那樣就對不住之位復合型人才了。
華元其實本是宋國公族,他是宋戴公的五世孫,也是華督(宋閔公時期的重要大臣)的曾孫,有關他的事跡和故事將分為以下幾彈來介紹。
第一彈:擁立文公。華元侍奉的第一人國君時宋昭公,但據史料記載昭公暴虐無道,宋國人大都對其不甚滿意,昭公的弟弟公子鮑對當時官民禮遇有加,並施舍糧食給百姓收買人心,獲得了宋國上下的一致好評。一次趁著宋昭公出門打獵的機會,公子鮑等人發動政變,殺死了宋昭公,此時華元作為右師(相當於右丞相)和左師(相當於左丞相)公孫友一起表示支持公子鮑上台繼位,於是公子鮑成為宋文公。當時諸侯間的老大時晉國,晉國當家人趙盾聽說宋國發生了弒君事件意見很大,就派大軍來討伐宋國,華元趕到前線將重金送給晉國,又對宋文公的上位合理性做了說明匯報,晉國拿錢辦事,表示也支持宋文公主政宋國。
第二彈:因一碗羊肉湯被俘。宋文公四年(公元前606年),鄭國聽從楚國的要求楚兵攻打宋國,而此時宋國正在與齊國交戰面臨兩線作戰的困局,華元被任命到前線負責這次對鄭國的戰爭,在正式開戰的前一天,華元為了鼓舞士氣,特意做了羊肉湯來犒勞將士,但華元自己的車夫羊斟因為主要負責駕車並未分到羊肉湯,於是心生怨恨,第二天雙方交戰的時候,羊斟說「之前分羊肉湯是華元做主,而今天打仗駕車,是我做主」(這句話後來演變成為成語-各自為政),直接駕駛華元的馬車沖到鄭國大營,華元被俘,宋國戰敗。同時史料也多記載了一筆,就是宋文公花重金打算贖回華元,可是當贖金還沒有交割的時候,華元竟然自己就跑回來了。
第三彈:孤膽入楚營講和,以自己為人質換和平。公元前596年,楚國楚莊王率大軍圍攻宋國,此時楚莊王已經晉級為諸侯霸主,正想滅宋國立威,於是圍困宋國了5個月都沒有撤兵,宋國都城中糧食消耗殆盡,派去晉國求援也未能成功。宋文公不得已派華元去楚軍大營求和,華元在楚莊王面前非常實誠,說城裏已經用人的骨頭當柴燒,互相交換孩子當食物(又一個成語「易子而食」),楚莊王聽後覺得華元為人真誠,決定罷兵,但把華元作為人質帶回了楚國。
第四彈:當人質當出了「感情」。華元在楚國當了6年的人質,但是華元在楚國的這6年可是沒有閑著,不斷結交楚國的達官顯貴,甚至楚國的公子幾乎都把華元當成了兄弟,華元也借此巧妙的表達輸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其中公子側和公子嬰齊和華元關系都很要好,華元曾希望楚國和晉國兩家停止交戰而恢復和平,但當時因為時機尚不成熟而沒有被采納,但也還是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華元更為厲害的是和楚莊王關系也不一般,在得知楚莊王喜愛古琴的情況下,華元想盡辦法將被成為四大名琴之一的「繞梁」弄到手中,然後作為禮物獻給了楚莊王,楚莊王對「繞梁」古琴愛不釋手,以至於完全沈浸在彈琴做樂之中不能自拔,最後還是在王妃的勸說下,不得已忍痛割愛將「繞梁」古琴毀壞。華元在楚國當人質,一直到宋文公病逝,他才借著奔喪的名義回到宋國。
第五彈:縱橫捭闔成就華元弭兵。當時晉國和楚國作為主要的兩個大國連年征戰,民間百姓苦不堪言,兩國各自的損失都很嚴重,再打下去只能是兩敗俱傷。華元看到晉楚兩國有停戰媾和的意向,於是就主動出來斡旋,因為華元的超強的個人交際能力,他不但與晉國的執政欒武子是好朋友,同時和楚國的令尹子重也是非常要好,是一個兩面都可以說得上話的人,況且華元本身也是宋國公族且占據國相的地位,所以經過華元的雙向溝通和協調,最後晉楚兩國都同意休戰講和,在公元前579年於宋國西門外,在華元的組織下兩個大國進行會盟,史稱「宋西門之盟」,也稱「華元弭兵」。因此次的成功調停,華元的個人聲望也達到了頂點。
解讀:
以下是我對華元有關人物故事的解讀,純屬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
第一, 華元總體形象和評價應該是正面的,因羊肉湯而被俘事件屬於瑕不掩瑜。從上文介紹有關華元的主要事跡來看,無論是擁立宋文公上位並勸退晉國大軍,還是孤身一人去楚國講和並把自己作為人質來換取和平,亦或是以自身優勢斡旋晉楚兩國握手言和,華元的這些功績不僅幫助宋國穩定了大局,讓宋國免受滅頂之災,而且就整個當時全天下而言,都是有著非常大的貢獻,讓長期以來的諸侯爭霸帶來的戰爭暫時告一段落,讓老百姓能夠得以喘息機會和休養生息。當然我們也不能掩蓋宋國和鄭國之間戰爭的失利和華元的關系,但我個人認為這個孤立事件主要還是和那個華元的司機羊斟有很大關系,因為我認為當時華元的主張也沒有什麽大的問題,在戰前動員的時候,在有限的資源分配的時候,一定要好鋼用在刀刃上,必須讓一線指戰員得以最充分的保障和動員,因為春秋時期作為主帥華元的駕車司機,他相對是比較安全的,一般主帥只需要在隊伍後面充當指揮和鼓舞的角色,確實危險性相對較小,我個人認為當時華元沒有分羊肉湯給羊斟也是相對合理的(考慮到當時羊肉數量應該是稀缺的,有限資源不可能無限均分)。當然有部份歷史學者認為華元擁立宋文公而忽視自己的老大宋昭公是一種背叛,與鄭國的交戰中被俘是一種恥辱,在與楚國的戰爭中屈辱求和是一種懦弱的表現,在楚國為人質期間阿諛奉承是一種小人嘴臉,我個人覺得這些都是華元為了大義而不得不舍棄的小利,華元是以個人的屈辱和損失,換來的是國家的和平胡天下的長治久安。
第二, 華元始終以宋國的國家利益為優先考慮。其實不論是華元擁立宋文公來看,還是他舍身去和楚國求和以至於被當人質,還是他在楚國當人質期間的委曲求全,我們綜合來看華元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宋國的利益,對於宋昭公被殺宋文公即將繼位的關鍵節點,作為右師的華元可以選擇反對宋昭公的繼位並結束自己的代言人,但這很明顯是對宋國的整體利益的損失,所以華元選擇支持宋文公,選擇的是對宋國和老百姓最有利的一面;華元在宋國被楚國長期圍困的時候以身犯險主動去楚國大營求和,這本身就是風險非常高的一件事情,但華元義無反顧並且以自己的6年人質生涯作為交換,換得了宋國6年的和平,這一行為對華元是無疑的巨大損失,但對宋國卻是巨大的發展空間;最後華元憑借自身的優勢,促成晉國和楚國的止戰和平,這對晉楚之間是好事,對諸侯之間和全天下百姓有利,但這本身對宋國也是無比的利好。
第三, 華元的諸侯止戰方式可能是比宋襄公「稱霸」諸侯更適合宋國的一種生存方式。上一次我們已經分析過宋襄公稱霸諸侯的故事,其實我對宋襄公稱霸諸侯是非常不支持的,因為宋國作為中小國家本就沒有稱霸諸侯的實力卻勉強為之,最後得到的結果就是不但沒有稱霸成功,反而是自己身敗名裂,灰飛煙滅;反觀華元,他使用的是另外一種力量,他沒有謀求稱霸,而是在合理評估宋國實力的基礎上,做出了一番符合自己國力策略的行為和行動方案,即使華元在楚國做人質期間,他能夠主動和楚國的各位公子結交並勸說他們停戰止兵,積極的和楚莊王結交並獲得他的好感,這也是為宋國的發展和生存在爭取一切可能的條件和空間。以宋國的規模和實力,本就不具備稱霸的實力,但宋襄公卻勉強而為之必然得不償失,華元在前輩得失的基礎上,做出了相對正確的選擇,即我可以不選擇稱霸,但我宋國依然有存在的價值,也就是在大國之間充當和一個調停人的覺得,為天下蒼生的福祉和利益謀求和平,這可能是比稱霸更為有意義的事情。
原文節選(史記-宋微子世家):九年,昭公無道,國人不附。昭公弟鮑革賢而下士。先,襄公夫人欲通於公子鮑,不可,乃助之施於國,因大夫華元為右師。昭公出獵,夫人王姬使衛伯攻殺昭公杵臼。弟鮑革立,是為文公。
文公元年,晉率諸侯伐宋,責以弒君。聞文公定立,乃去。二年,昭公子因文公母弟須與武、繆、戴、莊、桓之族為亂,文公盡誅之,出武、繆之族。
四年春,楚命鄭伐宋。宋使華元將,鄭敗宋,囚華元。華元之將戰,殺羊以食士,其禦羊羹不及,故怨,馳入鄭軍,故宋師敗,得囚華元。宋以兵車百乘文馬四百匹贖華元。未盡入,華元亡歸宋。
十四年,楚莊王圍鄭。鄭伯降楚,楚復釋之。
十六年,楚使過宋,宋有前仇,執楚使。九月,楚莊王圍宋。十七年,楚以圍宋五月不解,宋城中急,無食,華元乃夜私見楚將子反。子反告莊王。王問:「城中何如?」曰:「析【析:劈開。】骨而炊,易子而食。」莊王曰:「誠哉言!我軍亦有二日糧。」以信故,遂罷兵去。
二十二年,文公卒,子共公瑕立。始厚葬。君子譏華元不臣矣。
(所有圖片來自於網路)
【詩經.小雅】: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
呦呦鹿鳴記: 攝影 航拍 旅行 雜記---簡單生活 你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