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7年蔣經國與陳誠明爭暗鬥不斷,蔣介石:你們都是我最親近的人

2024-05-09歷史

前言

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痛定思痛的蔣介石決心對國民黨進行改造,眾多元老紛紛落馬,惟有陳誠絲毫不受影響,反而步步高升,他也成了蔣介石在台灣,除了蔣經國以外,最受信任的一個人了。

蔣介石敗退台灣的「總負責人」

抗戰勝利之後,陳誠就被蔣介石調到了東北,擔任東北行轅主任。內戰爆發之後,由於蔣介石的不重視,國民黨在東北戰場各種失策,最終一敗塗地,國民黨內部甚至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有人不停的向蔣介石進言:殺陳誠以謝國人。

然而,蔣介石怎麽可能讓自己的「愛將」因此而受到打擊,遼沈戰役爆發前三個月,蔣介石就讓陳誠離開了東北,進入上海陸軍總醫院中進行胃潰瘍的手術,手術之後,陳誠以養傷為由,就此遠離了戰場。

隨著國民黨前線戰場的潰敗,蔣介石下野的壓力越來越大,臨下野前,蔣介石的最後一道總統密令就是:改組台灣省政府,陳誠任台灣省主席,就這樣,陳誠成了蔣介石撤退台灣計劃的「總負責人」。

接到任命的陳誠心裏十分清楚,自己的任務除了在台灣推行政務,革新省內政治以外,更加重要的工作是,要做好一切的準備工作,讓撤退到台灣的國民黨大軍以及隨之而來的人潮能夠安安穩穩的進駐台灣。

陳誠同樣十分清楚,台灣已經是最後的一處「安居之所」,國民黨已經退無可退,因此,在他自己的案頭,陳誠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生於斯死於斯,離此一步即無死所,不可再有如在大陸上尚可撤退之念。」

上任的第二天,陳誠才知道台灣省的事態已經嚴重到了什麽程度,國民黨中央軍政機關前往台灣的數量劇增,戰後日本賠償的機器也被運到了台灣,上海商人也在不管的從大陸進貨來到了台灣,各種各樣的船只全部都集中到了基隆和高雄兩個港口。

原本18座碼頭的基隆港,現在顯得狹窄不堪,四、五十艘進港的船只將基隆港堵得水泄不通,當時,一艘船要裝卸貨物,有的甚至要等上40多天才能完成,很多商船都因此開往了其他的地方。

因此在陳誠一上任之後就將整理碼頭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來進行,為的就是便於國民黨機關以及從大陸來到台灣的各種幹部,盡快的進入台灣安穩下來。在陳誠的努力之下,基隆和高雄兩個港口很快地就恢復了戰前的活力,國民黨撤退的人潮和物資很快的也都安穩進入台灣。

1950年年初,蔣介石到達台北之後,痛定思痛,開始大力改造國民黨的內部,很多國民黨元老都紛紛落馬,唯有他的「心腹愛將」、忠實的完成台灣改革的陳誠留了下來,不僅如此,陳誠本人更是一步青雲,擔任了國民黨「行政院長」一職。

雖然台灣是蔣介石的一言堂,但是,蔣介石與陳誠兩人還是有著明確的分工的,最重要的軍隊以及黨務,蔣介石說了算,而經濟與民政,則基本上是陳誠在負責,蔣介石很少過問。

任職之初,陳誠說了這樣的一番話:「台灣不是日本人遺留給我們的,更不是戰利品,而是台灣同胞五十多年的血汗所累積下來的,是全國千萬軍民先烈,從日本人手裏奪回來的,我們如果不把台灣弄好,非但會被日本人譏笑,又有何面目面對先烈與子孫後代。」

陳誠執掌台灣的時候,台灣政治與經濟方面都有非常嚴重的問題,少數的台獨分子不斷地從事著「獨立」「托管」等活動,台灣省內金融動蕩,物價飛漲,學潮澎湃不斷,為了盡快的穩住情勢,安定省內人心,陳誠一力主持了幾件頗具有開創性的大事,如三七五減租、改革幣制、糧食增產等等。

其中,「三七五減租」的成效最為明顯與深遠,台灣省內農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農業生產顯著增加,大多數佃農免於饑寒,農村逐漸開始復興,成為了安定台灣省內的一大力量,陳誠的口碑同樣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官運更在一路亨通。

1954年,陳誠在蔣介石的提議下出任「副總統」,1957年,國民黨八大,蔣介石再一次提名陳誠,擔任國民黨「副總裁」兼任「副總統」,1960年,陳誠更是連續第三次當選了「副總統」。

陳誠在台灣軍民中都獲得了廣泛的支持,就連蔣介石本人都常常說:「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然而,到了「傳位」的時候,陳誠就成了蔣介石最大的障礙。

與蔣氏父子「鬥法」

由於蔣介石深受傳統倫理思想的影響,所以很早就有了將自己的位子傳給兒子蔣經國的意思,可以這麽說,蔣介石晚年的時候有兩大心願,一個就是反攻大陸,另一個就是將位子傳給蔣經國。

蔣介石在台灣的權勢是絕對的,只要他一天不放手,「總統」一職就非他莫屬,但是,蔣介石想要將權力完全移交給蔣經國,卻是會遭遇到很多的困難,蔣介石的心裏也非常的清楚這一點,而這其中最大的障礙莫過於「副總統」陳誠了。

國民黨敗退台灣之後,蔣介石很快就將自己的兒子安排到了黨、政、軍等多個重要的部門進行歷練,培養自己的勢力,與此同時,蔣介石也利用各種各樣的機會,開始為蔣經國鋪路,或逼走、或驅逐、或囚禁了一個又一個障礙,但是陳誠卻是始終沒有倒下。

蔣經國跟隨著父親到達台灣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的空窗期,不擔任任何的官職,只是以蔣公子的身份在為父親奔走,就在這一段時間裏,蔣經國的一切行動都被自家的特務秘密監視著,名為「被保護的時期」,而當時台灣省保安司令部保安處的司令正是陳誠。

陳誠辦事極為縝密,也頗具政治頭腦,盡管他自己不敢居功自傲,不敢對蔣介石的地位發起挑戰,但是對於蔣經國,陳誠卻是經常為難,平時的相處中完全是以長輩的身份而自居,這一點讓蔣經國十分的頭疼。

1957年,蔣介石為了幫兒子培養自己的實力,又在台灣建立起了「救國團」,對這件事,陳誠表示堅決的反對,陳誠說:應當汲取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內部份裂成兩大勢力,成天惡鬥不斷的教訓,不要再為了個人的勢力而去弄一個另外的小「國民黨」了。顯而易見,陳誠的意見蔣介石並沒有采納。

蔣經國擔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的時候,希望透過政工系統加強自己對國民黨軍隊的控制,陳誠的勢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

對此,陳誠立即展開反擊,抓住一件事情之後,陳誠往往都是「得理不饒人」地進行批評,蔣經國自持身份,心中對於陳誠同樣輕蔑不已,兩個人之間的沖突愈演愈烈。

為此,蔣介石還專門將兩個人都請到了士林官邸之中,調解兩個人的關系,蔣介石語重心長地說道:「你們兩個人都是我們革命同誌,更是我最親近的兩個人,如今我們退守台灣已經十年有余,河山還沒有光復,同胞猶在倒懸,你們兩個人還分什麽彼此,明爭暗鬥,我們黨國還有什麽希望?」

雖然,經過蔣介石的一番調解之後,兩個人之間的明爭沒有了,但是暗鬥卻是更加激烈了,甚至蔣介石也參與了其中,蔣介石更是由此對陳誠產生了不滿,乃至於後來完全拋棄。

1958年,國民黨「行政院」進行改組,陳誠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兼任「行政院長」,由黃少谷出任「副院長」一職。因為,兩年之後就是國民黨「總統」換屆的時候了,此時的蔣介石已經連任了兩屆,按照「憲法」的規定,蔣介石已經不可能再一次連任了,到了那時候,「總統」之位就非陳誠莫屬了。

為此,陳誠還專門找了王世傑等人,讓他們以長輩的身份告誡蔣經國,讓他不要太著急了,等他幹完了這一屆之後,下一屆的「總統」自然是由蔣經國來接班了,王世傑不願意得罪蔣介石,就將這件事又委托給了和蔣介石關系不錯的黃少谷來辦。

一天,黃少谷來到蔣經國的住處,寒暄過後,黃少谷對蔣經國說道:「辭修對你父親那是百依百順,又是你父親最信任的黨國重臣,你要尊重他,不要和他爭個高低,你的治國才能,朝野欽佩,將來肯定能當此大任,舉國皆服。現在陳誠幹一屆後,自然就會把位子讓給你了,你現在不要太過著急了。」

蔣經國聽完之後,雖然臉上沒有什麽表示,但是轉過身之後就將這件事告訴給了自己的父親,蔣介石知道後,在國民黨的中常會上大罵黃少谷,並且對陳誠極為不滿意,他在自己的日記裏寫道:

「辭修的手段、言行毫無改正,讓人灰心,而黃少谷的自私,政客作風,其心不可聞。」

同年的6月,陳誠再一次擔任「副總統」兼任「行政院長」,這同樣也是蔣介石希望的,但是在組閣的時候,陳誠卻是與蔣介石發生了激烈的沖突。

蔣介石提議由上屆「教育部長」張其昀來繼續擔任這一職務,但是陳誠卻是堅決反對,陳誠說:「教育部長必須由德高望重的人來擔任,我提議由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來擔任這一職務。」

對此,蔣介石非常的生氣,他又在自己的日記裏寫道:「辭修政治上的缺點,就是他不察協整,好聽小人之言。」

然而在蔣介石第二天的日記中,對陳誠的不滿卻是一下子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從一開始的政治上的缺點,演變成為了不分敵我,缺失黨性。

原來,這一天的上午,蔣介石與自己的兒子蔣經國再次談起了組閣的事情,晚上的時候還將張其昀約到了家裏,商談他調職的事情,三人交談中,蔣介石這才知道,在行政院改組之前,陳誠已經將訊息透露給了胡適等「反黨人士」,蔣介石怒不可遏,對陳誠一下子也失望了起來。

而陳誠卻是對此沒有絲毫的察覺,甚至在組閣人選上繼續與蔣介石針鋒相對,蔣介石指示陳誠「行政院副院長以及外交的人選,以王雲五和黃少谷兩人來擔任」,但是陳誠卻不想讓王雲五擔任「副院長」,想讓黃少谷來擔任自己的副手。

對此,蔣介石更加生氣了,三天後,蔣介石讓張群轉告給陳誠,趕緊將王雲五擔任副院長一事定下來。不知道是陳誠高估了自己的實力,還是陳誠認為蔣介石對自己信任有加,不但沒有按時完成蔣介石的安排,甚至還堅持自己,又去找蔣介石商量去了,被蔣介石臭罵一頓。

當天晚上,蔣介石的日記裏就對陳誠表示了強烈的不滿,蔣介石寫道:「三十年來苦心栽培,現在卻是這樣的結果,傷心極矣,這是我平生中對人事幹部最失敗、最痛心的一次。」陳誠也因為這一件事,最終徹底被蔣介石拋棄。

被蔣介石徹底「拋棄」

根據「憲法」的規定,國民黨「總統」的任期為6年,只能連任一屆,蔣介石從1948年出任「總統」以來,1954年連任「總統」,到1960年剛好期滿,這也就意味著1960年,蔣介石必須退位讓賢。

但是,蔣介石怎麽可能輕易地讓出自己的權利,早在1958年的年底,台灣省的議會就有人提出要呼籲蔣介石第三次出任「總統」一職,蔣介石自然非常高興,但是,連任一事卻是遭到了外界的嚴厲反對,其中以【自由中國】的反對最為激烈。

不僅如此,胡適也在公開場合中表示「反對蔣介石連任第三任總統」,然而對於胡適等人的勸告,蔣介石不僅僅沒有聽進去,反而對於胡適等人也是避而不見,並且在自己的日記裏,大罵胡適,蔣介石寫道:

「今天與辭修談話,他以胡適等人為由要我做不連任的生命,我問辭修:胡適有什麽資格說這樣的話?如果沒有中國民黨與國民黨政府在台灣行使職權,他們還不知道將要在哪裏流亡呢。

胡適無恥小人,要求與我單獨密談總統選舉的問題,可笑至極,這個人最不自知,也最不自量,必定想要以其不懂政治而反對革命的學者身份,來操縱革命政治,危險至極,他之所以想要我不再連任總統,就是想要這樣,並非是對辭修更有信心,因此,我不得不下定決心,更加不能辭了。」

蔣介石痛恨胡適的同時,陳誠同樣牽連到了其中,蔣介石與蔣經國甚至想到,蔣介石的連任影響到了陳誠的繼任,那麽陳誠與胡適,乃至於【自由中國】肯定早已串通一氣,極力阻止蔣介石的連任。

而陳誠卻是認為,蔣介石之所以這麽堅持「三連任」,背後肯定是蔣經國的主意。最後,陳誠的手下向陳誠出了一個壞主意,就是主動向蔣介石辭去「副總統」的職務,以此來威脅蔣介石,阻止其「三連任」。

然而,蔣介石卻是絲毫都沒有受到影響,在召開的「國民大會」之上,蔣介石對【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進行了修改,動員戡亂時期總統連任不受「憲法」的限制,這樣,蔣介石「三連任」的步伐再也沒有了限制,陳誠的「繼任」夢也就此宣告破滅。

蔣介石連任總統之後,雖然再一次提名陳誠兼任「行政院長」一職,但是心灰意冷的陳誠卻是以自己的身體為由拒絕了蔣介石的提議,向蔣介石請辭。

但是,此時的蔣介石還沒有物色好一個忠實的人選,為自己與兒子蔣經國的權力接棒提供嫁接橋梁,於是就將陳誠的請辭拒絕了,只允許陳誠請假,不準他辭職。

一直到1963年,國民黨「九大」召開之後,蔣介石這才下定決心重組「行政院」,這一年的12月,蔣介石提名嚴家淦接任陳誠的「行政院長」一職。

嚴家淦是一個技術型的官員,在國民黨的內部既沒有派系,也沒有歷史的淵源,其本人對於權力的渴望也極為淡薄,不會影響到蔣經國的繼位,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嚴家淦也的確非常成功的扮演了「橋梁」的角色。

嚴家淦從上任一開始,就將蔣經國安排到了「國防部」,擔任「國防部副部長」一職,1964年,「國防部部長」請辭,蔣經國再進一步。

1966年,嚴家淦在蔣介石的提名之下就任「副總統」兼任「行政院長」,1969年,蔣經國就任「副行政院長」,表面上看是蔣經國輔佐嚴家淦,實際上卻是嚴家淦輔佐蔣經國,有的人更是直言不諱的說道:「嚴院長,不過就是廟堂裏的神像而已。」

1972年,第五屆「國大」正式召開,嚴家淦「功成身退」向蔣介石提出請辭,蔣經國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行政院長」,1975年4月,蔣介石去世,同月,蔣經國擔任國民黨主席,1978年,蔣經國就任「總統」,蔣氏父子的權力交接就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反觀陳誠,「告老還鄉」之後一直郁郁寡歡,兩年之後就在台北抑郁而終,享年6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