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齊燮元:仿效黃埔建軍校,引來眾多「失意者」,偽軍終成抗戰毒瘤

2024-07-22歷史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無條件投降。各路偽軍也紛紛繳械,在統計了偽軍數量之後,得出了一個200萬的驚人數位。不要忘了,侵華日軍的數量也不過105萬人。雖然這200萬偽軍不都是直接參與作戰的部隊,但這個數位還是太驚人了。

那麽,這個龐大的偽軍群體究竟是如何出現的呢?

要說起這件事,還得先從齊燮元開始說起。

齊燮元,本是前清秀才出身,但是從秀才到舉人,從舉人到進士,自己何年何月才能做官出頭呢?何況齊燮元身處的那個年代是中國最為孱弱的時期,這叫一向心有「大誌」的齊燮元哪裏能夠等得及?

恰好此時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招生,齊燮元幹脆就投筆從戎,考入了軍校,從此開啟了他的軍人生涯。

齊燮元的軍人生涯還算是順利,基本上一路綠燈地升到了旅長,這倒不是齊燮元指揮作戰的能力超群,而是他有一番與常人不同的本領,那就是善於狡辯。

自齊燮元做旅長開始,幾乎就是屢戰屢敗。可是,隨著每一次的戰敗,他都能高升一步,這其中的原因一是齊燮元能夠把失利的各種客觀原因說成必敗的主要原因,二是對於那些出身行伍,由大頭兵升為將領的人們而言,齊燮元總是能把失敗的責任推到他們身上。畢竟,齊燮元是秀才出身,其口才遠非那些大頭兵們能比。就這樣,齊燮元雖然屢屢戰敗,但責任總不在他身上,還會使得領導們認為他辛苦了。

但久而久之,大家也都認識到了他的廬山真面目。因此,在軍界就有了「斜眼將軍善狡辯」這個說法。(齊燮元是個斜眼)

憑借著這個本領,齊燮元在軍閥混戰中屢屢高升,最高時曾經做過吳佩孚組織的十四省討賊聯軍的副總司令。可就在他誌得意滿之時,卻遭受到了其人生當中最大一次慘敗。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齊燮元作為閻錫山的江北鎮守使,也算出力不少。可隨著馮玉祥和閻錫山的戰敗,齊燮元也徹底折了老本,只得灰溜溜地躲到了天津租界做起了寓公。

但齊燮元始終不死心,總認為自己大才,不甘於在租界做寓公,就在他郁郁不得誌的時候,「機會」終於來了。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不久,北平、天津相繼失陷,華北淪陷。日本人為了穩定華北占領區,決定組建偽治安維持會,齊燮元就是在這種局面下出山了。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要借助日本人的力量發展個人的實力,以達到割據一方的目標。

抗戰之初,日寇驕狂,認為可在三個月內消滅中國。因此,日本人在意的是在占領區內建立偽政府,替他們處理占領區內的政務,對於收編和改造被俘軍隊,則不是他們的選項。因此,在抗戰初期,日本人並沒有大規模地收編武裝團體,也沒有建立偽軍的打算。因此,在1937年底日本頒布的【軍占領區治安維持實施要領】中投降或者被俘的武裝團體的規定是這樣的:

中國投降的武裝團體,解除武裝後使之歸農或當勞工。

在日本人這個指導思想下,華北的偽軍數量並不是很多,因為日本人覺得沒必要。在1937年末到1938年初,全華北的有組織的偽軍大約有5000余人。雖然在各個鄉鎮地方也存在著數量不等的武裝,但都屬於自衛性質的民團,沒有多大的戰鬥力。

對於這個數位,齊燮元極度失望。自己一心想要依靠日本人來實作自己的野心,可僅有區區5000余人,這哪裏能夠實作自己的「抱負」呢?

可隨著戰爭的延續,日本人吹噓的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計劃成為了泡影。緊接著,半年、一年內解決中國戰事的計劃也變成了廢紙。日本此時認識到,想要在短期內速勝是根本無法實作的。

在1937年末,日本軍隊直接用於中國戰場的兵力就已經達到了其總兵力的一半以上,可仍然僅能占據幾個重要的戰略要點和交通線。而中國的疆域還大著呢,後勁十足。尤其是深入敵後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日軍缺乏控制的廣大農村如水銀瀉地般的無孔不入,使日軍前後受困,毫無辦法。因此,日軍改變了策略,開始了編組偽軍的工作。

日軍策略的改變,使得齊燮元覺得機會來了。如果利用這個機會,仿效國民黨創辦黃埔軍校的模式,把軍校學員都變成自己的嫡系,自然就會大權在握。不然,自己空頂著一頂華北臨時政府治安部總長、偽華北政務委員會總署督辦的帽子,僅能指揮不過5000余人,而且還是在日軍的嚴密監視下,確實是徒有虛名。而且最重要的是,只要是自己創辦軍校成功,那將來由這批畢業生為骨幹組建的偽華北治安軍總司令一職自己就是自己的了。

於是,齊燮元向日軍提議「先設學,後建軍」,要創辦一所軍校來培養基層軍官。日本人隨即批準了他的請求。就這樣,1938年5月1日,「華北陸軍軍官學校」在河北通縣成立,隨即進行了招生工作。可令齊燮元沒有想到的是,中國人並不都像他一樣願意做漢奸。

按照齊燮元設想的招生條件,這批軍官生的學歷最差也應該是高中畢業,但「漢奸」的名聲卻令真正願意從軍的學生望而卻步,所參加者皆是一些社會上的遊手好閑之人。可即使是這樣,報名的人數也遠遠不足招生人數。而且,報名者絕大多數都不學無術,在筆試環節洋相百出,能夠透過考試者極少。無奈之下,齊燮元只得下令,在口面試環節全部透過。

可透過考核者在得知了這所軍校的性質後,很多人都不來報到,逼得齊燮元只得下令強征,把那些報名後又不來上學的學生都抓來才算了事。而那些被抓來的學員,趁機會就逃跑的也大有人在。因此說,齊燮元理想中的,想要透過仿效黃埔辦學模式來培植自己勢力的方案徹底破產,淪為了世人的笑柄。

可就在齊燮元辦軍校淪為世人笑柄之時,偽軍的數量卻不斷增加,這是因為齊燮元「榜樣」的作用,使得大批在國民黨軍內的「失意者」紛紛湧來,使得偽軍數量激增,成為了抗戰時期的毒瘤。

尤其是1940年汪偽政權成立後,偽軍的數量更是快速增加,由1938年的約8萬人增加到約15萬人。

那麽,大量的偽軍來源於哪裏呢?

主要有四個來源:

其一、國民黨軍中失意的將領。

這批人雖然不多,但是能量相對較大,手下或多或少都有著幾千上萬甚至幾萬經歷過戰爭的軍隊。這批偽軍都是國民黨正規軍出身,有著一定的戰鬥力,在抗戰時期,配合日軍向八路軍和新四軍發起進攻的都是這批人。

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黃淮地區的龐炳勛、孫良誠、張嵐峰和孫殿英、石友三部;山東地區的吳化文、張步雲和趙保原部;江蘇地區的李長江、任援道和郝鵬舉部;內蒙古地區的李守信部等。

其二、基層鄉、保長的武裝力量

相對於由國民黨正規軍投敵的偽軍,這批由基層鄉、保長所轄的地方武裝力量人數最多,覆蓋面最大,因此成為了日軍在占領區內對抗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幫兇。

其三、民間武裝力量

這批武裝力量的首腦絕大多數都是由地方上一些比較有名望的士紳或者曾經在軍內任職的人組成,其部下皆為宗族子弟,因此比較團結。這批人之所以會成為偽軍,主要還是出於害怕日軍來燒殺擄掠,保衛桑梓的需要,但同時這批人又對做漢奸不太甘心,因此首鼠兩端,態度曖昧。

其四、幫派、土匪和會道門武裝力量

這批人的來源最為復雜,幾乎涵蓋了三教九流。其中以山西絳縣的紅槍會實力最大,僅一縣之地,就有武裝人員約兩萬人,因此成為了日軍編組偽軍的首要目標。

這四個來源的偽軍之所以會成為偽軍的原因也是很多,除了為了生計、為了身家性命安全和想要借此升官發財之外,還有一種最為普遍,那就是原在國民黨軍隊系統內,因為受到了排擠或者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而選擇成為偽軍的原國民黨高級將領們。

說起這件事,蔣介石是有責任的。在抗戰爆發之初,向孫良誠和龐炳勛等人還是積極抗戰的。尤其是龐炳勛,在台兒莊之戰中打得還是相當不錯的。可是由於蔣介石排除異己的做法,只要是雜牌軍損失慘重就撤銷番號,使得這些視軍隊為安身立命本錢的大小軍閥們為了自身的利益投靠了日本人做了偽軍。

對於這批有著一定實力的原國軍將領們,日軍方還是給予了一定的方便條件。如孫良誠部,在投降日軍時就曾提出三個條件,即不打重慶隊伍、不要日籍顧問、不直接受命於日軍。日軍之所以能夠同意孫良誠的這三個條件,一方面是孫良誠手下有3萬余人的兵力,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另一方面是主要依靠孫良誠來對付共產黨的軍隊。至於不直接聽從日軍的命令,既然有汪偽政府在,那還不是一個樣?

相對於孫良誠還有這一定的原則,其他偽軍,如石友三和郝鵬舉之流則是無恥到了極點,他們根本不知羞恥為何物,把「有奶便是娘

」的作風發揮的是淋漓盡致。

偽軍這一龐大的武裝群體在抗戰中期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毒瘤,他們不僅在戰時配合日軍作戰,更重要的是對於在敵後堅持的中國軍隊造成很大的威脅。因此,國共兩黨都對其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但經過實際操作,國民黨方面發現,單純的策反或者消滅偽軍的效果都不是很好。因為要消滅他們,反而會逼得偽軍更加積極地向日軍靠攏;如果要策反,則引起日軍向反正後的偽軍進攻,最後把他們消滅。即使偽軍最後成功反正,國民政府又要面臨給他們開軍餉的壓力。最後,國民黨拿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以敵養偽,以為我用」,即和偽軍上層保持關系,不爭取他們反正,以敵占區的資源來維持偽軍生存,同時暗中許給偽軍高層以高官厚祿,並給予番號,利用他們來積極反共。

就這樣,偽軍中出現了很多奇怪的現象,在日軍來到偽軍駐地的時候,偽軍豎起汪偽政府的旗幟;待到國民黨軍隊來到的時候,再豎起國民黨的旗幟,很多偽軍高官一手拿著汪偽政府的官印,另一手又拿著國民黨的官印,朝秦暮楚,不管誰來都能生存。

共產黨方面同樣面臨著這個問題。最初,共產黨軍隊對偽軍采取了威嚇和消滅的辦法,但效果很不理想,面臨的問題和國民黨差不多。尤其是在「百團大戰」之後,日軍為了報復發動的所謂「百萬大戰」中,偽軍配合日軍作戰,對八路軍根據地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因此,共產黨方面決定改變對付偽軍的辦法,也采取了和國民黨方面差不多的策略,暗中吸收偽軍中的愛國分子入黨,與偽軍建立聯系,並不要求他們馬上反正,而是要他們暗中蟄伏,以待在最有利的時機發揮作用。

從整體上來說,偽軍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在「七七事變」前後,偽軍是非正規軍性質的自衛武裝,其作用是為了協助日軍對治安區進行有效統治。

第二個時期:1938年之後,隨著在華作戰的不順利,日軍有了在華長期作戰的計劃,因此,偽軍的正規軍開始出現。

第三個時期: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大量日軍抽調到南洋作戰,中國戰場日軍的兵力更是捉襟見肘,因此,日軍才允許偽軍大力擴軍,最終形成了200萬偽軍這一龐大的群體。

1945年,齊燮元丟掉了華北綏靖軍總司令的職位,在日本投降後,以漢奸罪被捕。在審判時,齊燮元仍然百般為自己辯解,但此時,號稱善辯的「斜眼將軍」再善辯,也無法擺脫偽軍始作俑者這個事實。

1946年12月18日,齊燮元在南京被執行槍決,終於結束了其可恥的一生。

偽軍這一龐大的群體在抗戰勝利後大部被國民黨收編,實力強的授予番號,實力弱的被就地遣散。

偽軍,這一顆抗戰時期的毒瘤終於被消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