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9年,李仙洲稱「還有問題沒交代」,周總理聽完直誇:立了功勞

2023-12-22歷史

1960年底,李仙洲被特赦後,回到了山東長清縣的老家。面對闊別14載的家鄉,他感慨頗多,妻子苦等自己多年,早已熬白了頭,小兒子德強和母親相依為命,已經長到13歲,卻不認自己這個父親。為此,李仙洲自責不已。

當年,兒子還在娘胎裏的時候,自己正在和解放軍打仗;後來兒子出生,他還沒有來得及看一眼就成了戰犯。李仙洲閉著眼睛都能想象,自己接受改造的這些年裏,孤兒寡母在老家的生活有多麽不易。

對於13歲的李德強來說,父親,是個既抽象、又讓他痛苦的概念。小時候,每當別人說起他的父親,他總是聽到反動派、大戰犯等字眼。他不懂其中的意思,卻能透過別人的眼神和口氣知道父親犯了錯,而且錯誤比村裏的地主還嚴重。這讓他從小就自卑不已。

好在鄉親們很善良,他們知道德強是個勤勞的好孩子,亦不曾排斥過他。但是骨子裏要強的李德強還是覺得在村裏矮人一截。如今,眼見傳說中罪行累累的父親突然回家了,他只能無奈地仰天長嘆,「認命吧」。

聽到兒子這樣的嘆息,李仙洲的心裏很不是滋味。而更讓他尷尬的事情還不止於此。

自李仙洲回家後,妻子見他一直為兒子之事悶悶不樂,便決定趁著大年初一,帶他走走親戚散散心。可是那天兩人剛一出門,就被一群中小學生堵在了巷口。學生們義憤填膺地對著李仙洲高喊:「打倒國民黨軍閥李仙洲!」「李仙洲是一個大戰犯!」

聽到這些,李仙洲的妻子又急又氣,指著學生就和他們對罵了起來。李仙洲見狀趕緊將她拉到一邊,心平氣和地勸阻道:

「你鬧什麽?難道人家罵得不對嗎?我過去確實是國民黨軍閥。現在雖然不是大戰犯,但娃娃們覺悟高,提醒我不要忘記自身的罪惡歷史,還要繼續改造,這是在幫助俺嘛。」

幾個公社幹部看到情況,趕緊過來制止道:「同學們,不要無禮!李仙洲現在跟我們一樣是公民。」接著,他們又跟學生介紹了黨的一系列政策和李仙洲的積極改造經過,說得學生們轉怒為喜,歡呼雀躍,最後還挨個向李仙洲拜年:「歡迎李仙洲先生回鄉過年!」

面對這一幕,67歲的李仙洲既感動,又慚愧。想當年他也曾為人師表,桃李滿園,可到頭來卻走上了一條反革命、反人民的錯誤道路……倘若不是周總理的指引,他都沒有今天的「重生之日」。

那麽,從教師到國民黨將領,再從戰犯到公民,李仙洲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位傳奇的國民黨將領。

有妻有兒的30歲教員,千裏投軍又為何?

1894年,李仙洲生於山東長清縣馬頭村的一戶殷實之家,其父李恒欽是馬頭村村長。

李仙洲在幾個兄弟中排行老幺,加上自幼聰明正直,十分惹人喜愛。父親是村裏少數的文化人,很重視教育。因此,李仙洲小小年紀就上了私塾,9歲已經熟讀四書五經。

因為出身比許多同齡人好,李仙洲早年的人生道路也順風順水。14歲那年,他就在父母的張羅下娶妻,17歲得子;19歲時,李仙洲成功考取縣裏的高等學校,畢業後成了一名小學教員。

這樣的生活狀態,在農村算是「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相當舒適了,但是李仙洲後來卻做了兩件出人意料的事,打破了他平靜的前半生。

第一件事:當了兩年教師後,李仙洲獨自跑到濟南的武術傳習所,悶聲學了三年武術;

第二件事:30歲那年,李仙洲頂著全家人的壓力,偷偷跑到廣州投考了黃埔軍校。

兒子李德強曾不解地問過他,當年為什麽放著安逸舒適的生活不過,非要冒著生命危險,離別父母妻兒去考軍校?

李仙洲對兒子說:「當時軍閥割據,兵荒馬亂,村子裏的老百姓經常受‘大兵’的欺負,我想,有機會我當了兵、做了官,就不相信管不了他們……」

本著這樣的報國理想,1924年初,30歲的李仙洲考入了黃埔一期,也成了一期生中年紀最大的一個。大家敬重李仙洲年過30,已有妻兒,卻拋下妻兒出來投軍,都尊稱他一聲「老大哥」。

不過這位「老大哥」雖然年紀大,到了戰場上卻絲毫不比年輕人遜色。從一期畢業後,李仙洲先後參加了東征、北伐,因作戰剽悍,屢立戰功,漸漸得到蔣介石的賞識,從排長一路做到了旅長。

對於性格耿直、不善逢迎的他來說,這一路的平步青雲,全部仰賴校長的「知遇之恩」。而蔣介石之所以器重他,主要原因來自兩方面:

其一,李仙洲的服從性強。也許是因為早年的教員經歷,李仙洲在部隊裏嚴以律己,十分強調紀律。蔣介石評價他「雖然指揮能力不強,但是很聽話,而且不嫖、不賭、不抽,是個難得的軍人……」

其二,李仙洲是黃埔一期畢業生,算是蔣介石根正苗紅的「嫡系」。

在蔣介石的「優秀人才標準」中,「聽話」要比「能力」重要得多。這從解放戰爭中,譚寧可啟用指揮能力一般的寵臣陳誠和杜聿明,卻不信任衛立煌、孫立人等出色將領也可見一斑。

不過話說回來,李仙洲雖然不是個綜合軍事能力頂尖的將領,卻也算得上是一員不怕死的悍將。

在抗戰中,李仙洲身先士卒,率部馳騁在保家衛國的第一線。他先後參加了忻口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棗宜會戰等12次大型會戰,英勇抗擊日寇。

特別是在忻口戰場上,他不顧部下阻攔,在日軍的狂轟濫炸中,強攻敵軍火力網,誓死不退,直至胸部中彈才被擡下戰場。那次子彈穿透的位置正好在其兩肺之間,可謂九死一生。

如果沒有卷入後來的內戰,毫無疑問,李仙洲會以抗日英雄的威名,流芳百世。可遺憾就在於,他這一輩子,成於「服從」,也敗於「服從」。

正直凜然的抗日英雄,為何甘為蔣介石的「鷹犬」?

事實上,在李仙洲加入國民黨之初,蔣介石還沒有完全暴露其反革命的醜惡嘴臉,又對他有知遇之恩,李的內心自然只有敬仰和感激。同時,蔣介石為了培植李仙洲的忠心,還時不時就向他打「感情牌」。

1933年,李仙洲受命參加一個軍事訓練團。當時正值7月,夏日炎炎,李仙洲有洗冷水浴的習慣,便提了桶冷水,找了個避人處開始沖涼。可還沒等洗完,扭頭看見了蔣介石和夫人宋美齡正散步朝他走來,而他只穿了條褲子。

李仙洲知道,蔣校長素來強調軍人的著裝和儀表,這一次,他背過身去,默默做好了挨批評的準備。可沒想到蔣介石經過後,不但沒有批評他,還以關切的口吻對他說:「山上天氣涼,不比山下,你用冷水大洗,會受涼生病的。」

蔣介石一句隨口的關心,讓李仙洲感動了很久。更讓他意外的是,蔣校長隨後邀請自己去了他的住處,還給自己填了兩張支票。蔣介石對他說:

「你不要瞞我,我都知道了。令堂大人身體有病,令妹出國深造,缺少資金,有此事吧?」

「這5000元是給令堂大人看病用的,這3000元是給令妹讀書用的,不夠再來找我。」

兩張支票戳中了李仙洲內心的柔軟地帶。想到日理萬機的蔣校長竟還牽掛自己這樣一個普通下屬的生活困難,李仙洲感激涕零,暗暗發誓日後要好好報答,而報答的方式自然就是絕對的服從和忠心。

可是李仙洲不知道,蔣介石對他的「關懷」,只是收買人心的慣用手段。一旦李仙洲哪天沒了價值,蔣介石還會念及什麽師生情誼?
這裏舉兩個最現實的例子——李延年和李玉堂。

這兩位將軍和李仙洲並稱「山東三李」。他們在抗日戰爭中均有傑出表現,在國民黨陣營中也都屬於深受蔣介石栽培和關照的嫡系。然而,他們追隨蔣介石撤退台灣的結局,卻一個比一個淒慘。

李延年將軍因為淮海戰役中戰敗,赴台後受到了老蔣的清算,被軍事法庭判處了十年有期徒刑。雖然李延年後來獲得保釋,提前出獄,卻過著貧病交加,只能靠部下接濟的生活,最終在1974年郁郁而終。

李玉堂將軍自兵敗兗州後,就得到了老蔣永不敘用的通知。逃到台灣後,他又因為夫人和部下曾經準備策反他起義的事情,以通敵罪被判處死刑,執行時年僅52歲。李玉堂至死還在遺書中喊冤,稱自己一生沒有做任何對不起國家之事。

從這兩件事也看出了老蔣對黃埔子弟的「關愛」,是地地道道的表面功夫,一旦誰不聽話,或者損害了他的利益,他比誰都心狠手辣。

1947年,萊蕪戰役,因為蔣介石和陳誠的戰略錯誤,李仙洲帶著國民黨的7個師、6萬余人糊裏糊塗鉆進了陳毅和粟裕布下的「口袋」,全軍覆滅,李仙洲自己也兵敗被俘。

戰俘營裏,當懊惱的李仙洲聽陳毅說起,蔣介石將萊蕪戰敗全部歸罪於他時,他苦笑著搖了搖頭稱:自己雖為前線指揮官,真正的權力還不如個傳令員,平日裏連共商作戰事宜,事實上都輪不到他。

這一刻,李仙洲慢慢想明白了這位他敬愛的「校長」真正的面目。他知道,自己經此戰敗,算是成了黨國的「罪人」,蔣介石的「替罪羔羊」。

改造12年後,他稱還有「問題」沒交代

想到蔣的為人,又想到老家無依無靠的妻兒,李仙洲心灰意冷。他自忖過去對革命黨人犯下不少錯誤,罪孽深重,難逃一死。只是事實又全然顛覆他的想象。

李仙洲被俘後,解放軍高級將領陳銳霆見他衣衫單薄,二話不說就將自己身上的毛衣脫給了給他。管理人員發現他腿部負傷,便單獨安排了醫護人員為他精心護理。

期間,大名鼎鼎的陳毅將軍還親自前來探望。陳毅一進門就握住了李仙洲的手,仔細詢問他的傷情,還親自關照炊事員說:「李大哥是山東人,愛吃水餃,另外,他願意吃什麽,你們就做什麽。」

這番話說得李仙洲心頭一熱,他感喟於共產黨人的偉大格局,竟能如此厚待自己這樣一個階下囚,這也讓他下定了棄暗投明,改變政治立場的決心。

1947年3月21日,延安【解放日報】以「李仙洲等人通電反內戰」為題,刊登了19位被俘國民黨將軍簽名的通電全文,而李仙洲居於榜首的簽名,氣得蔣介石跳腳。

李仙洲的腿傷痊愈後,隨即被轉移到了後方學習,後來又被集中到北京的功德林戰犯管理處。

在功德林的兩百多名戰犯中,李仙洲的年紀最大,身體卻也最好。他以「吃得、拉得、睡得」這「三得」出名。後來,因為李仙洲積極改造,學習認真,經常在【文藝專欄】裏發表看電影的觀後感,又被加上「一得」,稱之為「寫得」。李仙洲自嘲說:「俺老漢不要‘三從’,俺只要‘四德(得)’!」

因為在功德林裏表現良好,李仙洲還在1959年作為戰犯代表,在人民大會堂見到了周總理。面對親切的昔日恩師,李仙洲主動向周總理報告:「我還有一個問題沒交代。」

周總理問:「什麽問題沒交代呀?」 李說:「我還辦過一所國立二十二中學,跟黨爭奪了青年。」

周總理得知李仙洲報告的是這件事,笑著說:「這有什麽錯?這是一大功勞,你培養的青年不是都在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嗎?」

原來在1941年,時任第28集團軍總司令的李仙洲率第92軍駐紮安徽阜陽。當時山東有許多逃難到這裏的青年向部隊求助。

李仙洲想著這些十幾歲的娃娃們正是該讀書的時候,即使無法參軍,也不能讓他們流落街頭,於是便指示軍部暫時收容,管吃管住。與此同時,他想到戰爭年代,娃娃就是國家的未來,教育不能落下,便親自募捐集資,創辦了一個專門收容流亡青年的「私立成城中學」。

學校成立後,淪陷區的各地家長聽說這裏管吃、關註、管學習,紛紛把孩子送到這兒。隨著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學校的規模也一擴再擴。可是人數一多,資金不免難以維持,李仙洲便親自找到了當時的教育部長陳立夫,將私立成城中學改為國立22中學。

有了政府的財政支持,這所學校終於得以維持。國立22中成立後,李仙洲擔任校長。因為做過教員的緣故,他對辦學事業親切而熱情。學校裏,他從不擺官架子,對士紳、教師禮遇有加。開學那日,他動情地說:「我感謝山東父老對我的信任,我決不辜負他們的期望,我能帶10萬大軍,也一定能帶好你們這些娃娃!」台下齊魯子弟,含淚鼓掌。

李仙洲一生功業,如鏡花水月,唯獨「偶然」辦了這麽一所學校,遺澤綿綿,去思悠悠,也成了其後半生福報的源泉。

晚年不忘周總理教誨,重獲新生

1960年11月28日,李仙洲以名居第二批國民黨戰犯特赦人員之首獲赦。事實上,第二批特赦名單中本沒有他,是周總理親筆批示,才加上去的。

獲赦之後,周總理曾在中南海西花廳家裏設宴,款待幾位黃埔出身的獲赦人員。席間,周總理特意讓李仙洲坐在自己身邊,與他親切交談。周總理說:

「黃埔一期幾百名學生,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你和曾擴情,因為你倆年齡都比較大,學員都稱你們為李大哥,曾大哥。」

聽到周總理提起這段過往,李仙洲激動地說:

「學生不爭氣,造了不少孽,辜負了老師的教導。」

周總理聽後寬慰他說:

「過去的事就不要提了,我們要朝前看。」

晚年的李仙洲牢記周總理的這句話,一直致力於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余熱。獲赦後,他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為祖國和平統一事業做了不少有益工作。小兒子李德強了解了父親的過去和現在,也漸漸與之和解。

晚年的李仙洲,除了日常的工作活動,最大的樂趣就是在家含飴弄孫、賞花習字。90幾歲的時候,黃埔一期的老同學去探望他,談話間,關於當年帶過多少兵、打過多少仗,李仙洲都放下不提了。可見周總理當年的一句話,對他的影響有多麽深。

1988年10月22日,李仙洲因病在濟南逝世,終年94歲。生前,他曾寫下過一副對聯:「會心今古遠,放眼天地寬」,這10個字也成了李仙洲晚年對人生最真切的感喟。